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rabbith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老年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60例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盆低肌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排尿日记的最大排尿量(MVV)、总排尿次数(TOV)、总漏尿事件次数(LT)和ICI-Q-SF评分、最大逼尿肌不随意收缩压(MDUCP)、逼尿肌不随意收缩持续时间(DUCD)、Valsalva漏尿点压(PVLP)、最大尿道闭合压(MCP)和功能性尿道长度(SFL)。3个月后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VV、TOV、LT、ICI-Q-SF评分、MDUCP、DUCD、PVLP、MCP、SF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VV、TOV、LT、ICI-Q-SF评分、MDUCP、DUCD、PVLP、MCP、SF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盆底肌电刺激; 功能锻炼; 老年女性; 压力性尿失禁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表现,多见于老年妇女,尿液在患者用力、打喷嚏、咳嗽时无法控制而泄漏。研究表明,女性SUI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1-3]。目前国内多采用手术治疗该病,但存在创伤大、花费高、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本院现应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对老年女性SUI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12月的因盆底功能障碍(SUI)的老年妇女60例,行修补术后利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进行功能辅助康复训练。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年龄50~67岁,平均(58±8)岁;病程7个月~28年;所有患者均诉在咳嗽、喷嚏、改变体位时出现不自主的漏尿;排除下尿路感染、糖尿病、膀胱阴道瘘、膀胱肿瘤和外伤的等造成尿道功能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功能锻炼,由专业医生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嘱咐患者平躺双膝弯曲,缩紧臀部,紧闭肛门,交替进行收缩和舒张,可自行选择快速或慢速运动(快速为1次/s,慢速为3次/10 s),或快慢交替进行。25 min/次,2次/d,疗程为12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治疗,功能锻炼同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杉山phenix U4)治疗[3]。患者取平卧位,选用皮肤表面电极,置于阴道与肛门连线两侧的会阴区。电刺激模式参照参考文献[4],刺激4 s,停顿4 s。电流强度由0 mA开始,根据患者耐受程度以1%~5%的幅度增加,直到患者感觉到肌肉自主收缩,且无不适应感。40~60 min/次,每周3次,疗程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观察两组排尿日记的最大排尿量(MVV)、总排尿次数(TOV)、总漏尿事件次数(LT)、ICI-Q-SF评分(21分满分)。尿动力学指标有最大逼尿肌不随意收缩压(MDUCP)、逼尿肌不随意收缩持续时间(DUCD)、Valsalva漏尿点压(PVLP)、最大尿道闭合压(MCP)和功能性尿道长度(SFL)。随访3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自觉无漏尿症状,查体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自觉尿失禁症状明显好转,漏尿量减少大于50%;无效:自觉漏尿症状无好转,漏尿量减少小于50%[5]。总有效=治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MVV、TOV、LT、ICI-Q-S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VV、TOV、LT、ICI-Q-SF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VV、TOV、LT、ICI-Q-SF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尿动力学参数比较 两组治疗前MDUCP、DUCD、PVLP、MCP、SF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DUCP、DUCD、PVLP、MCP、SF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DUCP、DUCD、PVLP、MCP、SF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随访3个月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尿动力学机制为尿道闭合能力下降,腹压增加,膀胱内压在储尿期大于尿道内压,尿道闭合压处于负值。SUI被称为“社交癌”,患者常要减少社交活动和运动来避免漏尿[3-5]。有研究显示,治疗SUI的主要方法为加强盆底支持组织对盆腔脏器的支托力,使膀胱颈和尿道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以此增强尿道的控尿能力[6-9]。盆底肌功能锻炼则使患者有意识地通过自主反复的收缩和舒张盆底肌肉群,增强支持尿道、膀胱及周围器官的盆底肌张力,恢复松弛的盆底肌,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单纯盆底肌功能锻炼因不能保证盆底肌正确有效地收缩,往往疗效不够显著[10]。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持续作用于患处,保证盆底肌正确有效的收缩,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是治疗SUI的有效方法。有相关学者的动物研究表明,通过电流反复刺激盆底肌肉,使盆底肌反复受到被动收缩,不仅可增加盆底肌的收缩力,还可反馈抑制交感神经反射[11-15]。   本次研究采用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杉山phenix U4)除了对功能康复有帮助之外,对术后伤口愈合以及减少瘢痕增生也有较好的效果。有研究显示,在12周的疗程期使用生物反馈治疗女性SUI的总有效率为70.8%,而只运用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总有效率为53.6%。本研究采用盆底肌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老年女性SUI患者,保证了盆底肌得到正确的收缩锻炼,又使盆底肌收缩幅度得以量化,强化巩固了疗效。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MVV、TOV、LT、ICI-Q-SF评分、MDUCP、DUCD、PVLP、MCP、SF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老年女性SUI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锡御,宋波.临床尿动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4.
  [2]宋岩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断和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81.
  [3] Hadi E,Gmutz A,Gold R,et al.Pregnancy,labor and delivery:the pelvic floor injury[J].Harefuah,2004,143(7):525-529,548,547.
  [4]刘会范,张瑞莉,娄安锋,等.盆底肌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老年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6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8,12(28):2344-2345.
  [5]苏静,文建国,王庆伟,等.盆底肌电刺激疗法治疗老年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J].山东医药,2006,46(2):20-21.
  [6]张晓红,王建六,崔恒.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4,5(1):12-14.
  [7]朱红艳,熊永红.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15):1416-1417.
  [8]陈泽波,来永庆,史本涛.TVT-O及TVT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9(1):20-23.
  [9]肖春风,李建坤,韦哲.益气温阳中药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65例[J].河南中医,2013,11(7):1100-1101.
  [10]许少英,冼志莲,刘婧.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1,9(1):3-5.
  [11]赵雪花,蔡秀英,贾莎莎.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急性脊髓炎排尿障碍的护理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9(9):797-798.
  [12]陈光,杜丹,刘传勇.产后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盆底肌力康复的疗效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8(6):30-32.
  [13]伍少玲,燕铁斌,马超.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功能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6(8):537-539.
  [14]任力娟,王东文,双卫兵,等.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的建立[J].中国医药导报,2010,5(11):26-27.
  [15]李妍,黄丽,白淑秋,等.Kegel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144-145.
  (收稿日期:2013-12-12) (本文编辑:蔡元元)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发生并发症时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汇总、筛选,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实用性做出评判和选择,并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得出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研究中循证护理组出现并发症4例,常规护理组16例。循证护理组无并发症率为90.9%,常规护理组为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对社区持证残疾人的现场调查评估,分析其生存现状、生活质量及康复需求,为科学开展社区残疾人的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和现场评估的方式,对152名持证残疾人进行康复需求评定、康复服务评价调查、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的评估。结果:(1)年龄:残疾人群平均年龄(49.84±1.89)岁,主要以45周岁及以上(64.5%)的中老年残疾人为主。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和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11月住院的心脏病患者共161例,入院后24 h内进行cTnⅠ和NT-ProBNP同步测定。根据cTnⅠ、NT-ProBNP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吗,A组:cTnⅠ、NT-ProBNP均低于临界点;B组:cTnⅠ、NT-ProBNP其中之一高于临界点;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139例高血压病组(包括低危组46例,中危组46例,高危组47例)及48例对照组的sLOX-1及hs-CRP浓度。结果:随着病情(对照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加重,血清sLOX-1及hs-CRP浓度有升高的趋势,
期刊
【摘要】 自20世纪60年代的Br-nemark教授研究出骨结合理论之后,在其理论的引领下口腔种植技术飞速发展,在之后的数十年不间断的摸索和实践下整体种植技术也渐渐成熟。我国的口腔种植技术也在近年来突飞猛进,本文针对我国口腔种植发展的历程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 口腔种植; 口腔种植系统; 医学技术  从以往的考古资料和历史记载中可以发现,口腔种植最早起源于埃及和中国,那时候人们会将象牙或者黄
期刊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术与球面IOL植入联合角膜缘松解术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本院眼科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56例56眼。按角膜散光度大小分为A组(0.75 D≤散光≤1.50 D)28眼,B组(1.75 D≤散光≤3.50 D)28眼。患者均进行超声乳化联合Toric IOL植入术和球面人工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治疗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98眼)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时期收治的68例(98眼)非糖尿病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以及屈光不正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阿霉素所致心衰兔保护作用及其抗心衰的机制。方法: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ON)、CHF模型组(CHF)、CHF+辛伐他汀低剂量组(LD-SIM)、CHF+辛伐他汀中剂量组(MD-SIM)、CHF+辛伐他汀高剂量组(HD-SIM)。正常对照组(CON)给予耳缘静脉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周1次,共10周。其余组均给予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的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用于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 -2012年来本院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150例,分别采用口服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三种途径进行终止妊娠。对三组的流产效果、不良反应、完全流产患者的孕囊排出时间以及阴道出血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三组流产结果比较,阴道给药流产效果最好,舌下含服次之,口服最差;不良反应比较,口服组不良反应最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钛板内固定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术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本院共收诊的150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钛板内固定治疗并分析其效果。结果:按Maryland标准评价术后足部功能:157患足中优94足,良48足,中13足,差2足,优良率为90.45%。术后5足在切口拐角处皮缘缺血发黑,1例发生慢性疼痛。结论:采用切开复位解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