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是分析和阐释国际政治关系的重要视角之一。国家在制定或执行政策过程中必然有意或无意地把存在于人们意识深层的文化价值观体现出来,日本这样一个有着独特文化的国家更不例外。日本的文化外交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而本文基于日本政府如何将文化作为一种有效的外交手段而实现国家利益来进行研究的,日本文化不但带动了日本的经济,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形象,对于日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日本文化的引进与外交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日本文化外交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文化;日本;外交
一、日本文化的引进与发展
近年来,日本实行借助动漫、影视等“软实力”,促进与海外的相互理解和友好,输出其价值观和提高国家形象的新型“文化外交”战略,为扩大其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提高国际地位,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而做出了种种努力。日本的“营建日本酷文化,打造日本国家品牌,赢得世界好感”的文化外交理念有着长远的战略目标,在亚洲地区主要是为了缓和侵略战争的历史后遗症,增强年轻人对日本的理解,提高日本的国家形象,培养更多的“知日派”和“亲日派”,形成区域内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观,从而实现它所倡导的“东亚共同体”构想。日本历史上有三次比较重要的外来文化引进和借鉴,第一次是在中国盛唐时期,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政治体制,日本都是从中国由浅到深逐步引进过去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并不是完全的效仿,而是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的同时与本国的文化进行融合。第二阶段的文化引进是在中国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日本人当时就做出了比较明智的选择,就是日本全国上下开始学习西方的文化,并试图将西方文化整体引进到日本本土。到了1868年开始,日本就派遣学者到世界各国去学习,主要是在经济上学习“殖产兴业”的政策;在科技方面主要是聘请美国、德国以及英国技术人员对日本学生进行教导;在政治制度上学习了德国的宪法。正是日本这种“和魂洋才”的方式,积极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至1897年(明治30年)各领域已成绩斐然,完全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日本文化的最后一次引进是在第二次大战战败之后所提出的,其主要的原因是日本在战败后感觉自身受到了很大羞辱,然后全国就开始进行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引进,当时主要的引进目标是美国的文化,同时连带着英国、德国以及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等40多个国家中引进技术。总之,日本只要认为引进文化是有利可图的就会付出行动。日本通过各种先进技术与文化,形成独特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科技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很好体现了日本“和魂美才”的模式。
二、日本文化外交的三个阶段
(一)战后初期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的日本文化外交
战后初期,日本面临着两个紧迫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复兴经济,一个是在政治上回归国际社会。日本主在这一阶段把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了经济的复兴方面,即使片山哲内阁在1947年提出了“文化国家建设”的文化外交政策,但也由于精力不足而被暂时忽略了。事实上,在那一时期开展对外开放的是美国等国家,美国的使馆在日本设立了12所文化中心,主要用来介绍美国的文化,最终使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的外交以西方国家为重,主要是欧美国家,主要的目的就是介绍日本的文化,加强日本的国际影响力,提高在国际上的位置,争取恢复到正常的国际环境中去。
(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的日本文化外交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国际摩擦开始增多,对日本文化外交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尼克松事件”。在这期间,日本感觉到美国对日本的态度逐渐变得冷淡,日本政府意识到自己跟美国的沟通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因此,日本的外交长官提出要改善两国的关系,对于美国对外政策的计划和执行中增强对日本的选择可能性,并且要建立大规模的基金来作为基础。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法》在第一条中有明确的规定,基金会的作用是在对外进行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增强对日本的了解,提高日本的国际知名度,同时也为了加强国际彼此的信任,也为国际的文化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基金会承担起了国家对外形象的重任,起到了消除国际误会的作用,同时也展现出了愿维护世界和平的国家文化姿态,因此,基金会的建立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标志着日本的文化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三、21世纪的日本“文化外交”战略
冷战结束后,全球格局不断发展变化,各国文化亦随之相互交融,面对如此形势,文化外交被各国提上了主要的议事日程。在当时的日本,随着经济的衰退,使得日本民众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也迫使日本政府继续探索新的治国方略。1995年,“文化立国”的初步构想——《新的文化立国目标——当前振兴文化的重点和对策》得到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该报告指出了提振日本文化的6大当前任务:创新艺术活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振地区文化与生活文化、培养继承文化的人才、积极传播文化并在文化上做出国际贡献、加强建设有利于对外传播文化的基础设施。
进入21世纪以后,小泉纯一郎首相屡屡参拜靖国神社,而美化侵略战争的教科书事件重又发生,使日本与中国、韩国等东亚邻国的关系不断恶化。2005年3月,中国数千万人在网上签名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4月,北京、上海、广州和沈阳等城市发生了大规模的涉日游行,中日关系极度低冷。据中国学者刘志明的调查数据,2005年约76%的中国人讨厌日本,对日本的好感度也达到历史上的最低点15.8%。2006年,虽然安倍晋三的“破冰之旅”为中日政治关系带来转机,仍然有64%的中国人表示“不喜欢”日本。日本与韩国也因历史和岛屿主权问题而关系紧张。因此,如何促进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对日本的理解,提高日本的国家形象,培养更多的“知日派”和“亲日派”,避免纷争,形成区域内都认同的“东亚共同体意识”,实现2004年5月在雅加达召开的“东盟+3”会议上提出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就成为新世纪日本外交的重要课题。石井健一、岩渊功一等研究日本电视剧等流行文化在亚洲地区的消费和接受情况的学者认为,日本流行文化在亚洲地区的输出,与其说是一种商机,不如说是提高日本在这个地区的国家形象,缓和日本侵略战争的历史后遗症,向未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一代推广现代日本“人性化”一面的机会。由此,借助动漫、影视、电子游戏、流行音乐等包容力丰富的流行文化来增进人们对日本的亲近感,让人觉得日本是一个爱好和平、重视文化的有魅力国家。 2003年3月,日本文化厅发表国际文化交流恳谈会的报告书《今后的国际文化交流》,4月,国际交流基金会发表国际交流研究会的报告书《新时代的外交及国际交流基金的新角色》,均把国际文化交流作为新世纪日本外交的一种重要手段。2004年夏,日本外务省设立了“文化交流部”,强化文化外交。同年12月2日,小泉纯一郎设立首相个人咨询机构“推进文化外交恳谈会”,旨在通过文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培育国际上的亲日感情。2005年7月,恳谈会提交了《创造文化交流的和平国家日本》报告书,指出日本文化外交应当遵循的三个理念:一是以普及日语、流行文化和现代艺术等“信息发布源”为开端,在世界上积极培养“爱好日本动漫的一代”,使他们自觉形成对精深广博的日本文化的兴趣;二是积极接纳承担跨文化交流的人才,通过“创造性地吸收”使日本成为充满活力的“文化创造的据点”;三是向世界传达日本“尊重和平和共生的精神”这一普遍的价值观,努力成为“架构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之间的桥梁”。恳谈会提议把存在历史认识问题的东亚和需要加强文明间对话的中东伊斯兰地区,作为文化外交的重点对象。通过文化交流和对话以及文化上的国际合作,促进这些地区对日本的理解,加深相互间的信任感,并朝着未来“东亚共同体”的形成培养共同的利益观和价值观。
从日本政府文化外交政策的执行情况来看,公共电视台NHK的海外频道已经大幅增加了动漫节目的播出时间,外务省主持的“国际漫画奖”也已于2007年5月22日设立,并在同年7月2日举行了首届颁奖典礼,中国香港漫画家李志清获得最优秀作品奖,另有四位海外漫画家获鼓励奖。获奖的漫画家都受邀访日十天,并与日本漫画家和出版社等相关机构进行了交流。2008年还要增设“日本漫画大奖”。另外,作为“外务省派遣讲师”,著名动画片导演高畑勋以及大型动画制作公司I.G公司的剧作家樱井圭记等分别被派往北非三国和东欧三国举办介绍日本动画文化的讲座。“哆啦A梦”作为“动漫文化大使”的正式任命,虽与麻生太郎的原有构想有所不同,却实现了其动漫外交的中心内容。人们可以看到日本正在实践它所提出的“营建日本酷文化,打造日本国家品牌,赢得世界好感”的全新的外交理念,还可以看到日本虽然屡屡更换内阁,但其文化外交政策却保持着连续性。
四、日本文化外交的积极作用
(一)日本文化外交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由于日本处在亚洲东部的孤岛,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相对匮乏,在这样的条件下,日本必须向外拓展和输出,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新时期的目标。若想实现这样的计划,日本可以从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两方面入手,目前这是最适合的选择。日本的文化产业在日本经济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001年的时候,日本的年产值就已经过了百万亿日元,约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仅次于日本制造业的第二支柱产业。从1992年到2002年这十年里,日本文化产品的出口额增长了两倍之多,数值高达150亿美元。到2009年的时候日本的文化产业生产规模已经超越了汽车产业,在全球文化产业中,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产业大国,成产规模达到一千三百多亿美元。20世纪80年代,日本动漫开始进入世界市场,并逐步发展壮大,在世界市场占有领先的地位,目前全球有近60%的动画作品出自于日本。日本漫画在美国市场就值高达50亿美元;在亚洲市场,仅2003年日本排名前五的漫画出版商与亚洲各国的签约就约有一万部作品。《2003年数字内容白皮书》中的相关数据显示,仅这些作品的产值就约有120亿日元。跟漫画一样占有重要地位的还有日本的游戏,就全球游戏方面来说,日本已经成为了第一产业大国和第二消费大国。相关不完全数据统计表明,全世界的电游市场几乎被日本包揽,硬件规模90%以上以及软件方面50%以上都属于日本,掌控在日本厂商的手中;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品牌的游戏机是全球最受欢迎的,也是销量最高最广的,游戏软件粉丝最多的也都是日本的游戏开放商开发的。大家所熟悉的Hello Kitty就是日本的,每年关于Hello Kitty相关形象的产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就吵多了十亿美元。日本的餐饮业也发展的有声有色,日本的素食拉面在全世界每年的销量就有400亿份。
(二)日本文化外交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形象
日本的外交事业为这个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提升了在国际上的形象,还促进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沟通,为建立经融关系以及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本外交事业的成功是日本完美的国家形象的直接原因,就拿流行文化来说,在当今社会另行文化产品中,通组成成分通常都是时装、流行音乐、饮食,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除此之外还有日本的非动漫电影、电视产品、流行文学等一些产品。
总 结
总之,通过对日本在国际社会地位中的演变可以看出日本的文化外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政府主要是掌握文化外交的框架而准确了定位了日本文化的外交特征,不但带动了日本的经济,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形象,对于日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若冰.日本动漫角色与角色消费研究[D].山东大学2015.
[2]范勇鹏.文化外交的层次及效用[J].公共外交季刊.2013(04).
[3]于潇.21世纪初日本对华文化外交探析[D].吉林大学2014.
[4]李晗曦.中国非政府组织在文化外交中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5]刘燕青.关于日本文化发展的解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关键词】文化;日本;外交
一、日本文化的引进与发展
近年来,日本实行借助动漫、影视等“软实力”,促进与海外的相互理解和友好,输出其价值观和提高国家形象的新型“文化外交”战略,为扩大其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提高国际地位,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而做出了种种努力。日本的“营建日本酷文化,打造日本国家品牌,赢得世界好感”的文化外交理念有着长远的战略目标,在亚洲地区主要是为了缓和侵略战争的历史后遗症,增强年轻人对日本的理解,提高日本的国家形象,培养更多的“知日派”和“亲日派”,形成区域内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观,从而实现它所倡导的“东亚共同体”构想。日本历史上有三次比较重要的外来文化引进和借鉴,第一次是在中国盛唐时期,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政治体制,日本都是从中国由浅到深逐步引进过去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并不是完全的效仿,而是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的同时与本国的文化进行融合。第二阶段的文化引进是在中国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日本人当时就做出了比较明智的选择,就是日本全国上下开始学习西方的文化,并试图将西方文化整体引进到日本本土。到了1868年开始,日本就派遣学者到世界各国去学习,主要是在经济上学习“殖产兴业”的政策;在科技方面主要是聘请美国、德国以及英国技术人员对日本学生进行教导;在政治制度上学习了德国的宪法。正是日本这种“和魂洋才”的方式,积极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至1897年(明治30年)各领域已成绩斐然,完全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日本文化的最后一次引进是在第二次大战战败之后所提出的,其主要的原因是日本在战败后感觉自身受到了很大羞辱,然后全国就开始进行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引进,当时主要的引进目标是美国的文化,同时连带着英国、德国以及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等40多个国家中引进技术。总之,日本只要认为引进文化是有利可图的就会付出行动。日本通过各种先进技术与文化,形成独特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科技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很好体现了日本“和魂美才”的模式。
二、日本文化外交的三个阶段
(一)战后初期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的日本文化外交
战后初期,日本面临着两个紧迫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复兴经济,一个是在政治上回归国际社会。日本主在这一阶段把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了经济的复兴方面,即使片山哲内阁在1947年提出了“文化国家建设”的文化外交政策,但也由于精力不足而被暂时忽略了。事实上,在那一时期开展对外开放的是美国等国家,美国的使馆在日本设立了12所文化中心,主要用来介绍美国的文化,最终使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的外交以西方国家为重,主要是欧美国家,主要的目的就是介绍日本的文化,加强日本的国际影响力,提高在国际上的位置,争取恢复到正常的国际环境中去。
(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的日本文化外交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国际摩擦开始增多,对日本文化外交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尼克松事件”。在这期间,日本感觉到美国对日本的态度逐渐变得冷淡,日本政府意识到自己跟美国的沟通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因此,日本的外交长官提出要改善两国的关系,对于美国对外政策的计划和执行中增强对日本的选择可能性,并且要建立大规模的基金来作为基础。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法》在第一条中有明确的规定,基金会的作用是在对外进行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增强对日本的了解,提高日本的国际知名度,同时也为了加强国际彼此的信任,也为国际的文化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基金会承担起了国家对外形象的重任,起到了消除国际误会的作用,同时也展现出了愿维护世界和平的国家文化姿态,因此,基金会的建立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标志着日本的文化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三、21世纪的日本“文化外交”战略
冷战结束后,全球格局不断发展变化,各国文化亦随之相互交融,面对如此形势,文化外交被各国提上了主要的议事日程。在当时的日本,随着经济的衰退,使得日本民众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也迫使日本政府继续探索新的治国方略。1995年,“文化立国”的初步构想——《新的文化立国目标——当前振兴文化的重点和对策》得到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该报告指出了提振日本文化的6大当前任务:创新艺术活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振地区文化与生活文化、培养继承文化的人才、积极传播文化并在文化上做出国际贡献、加强建设有利于对外传播文化的基础设施。
进入21世纪以后,小泉纯一郎首相屡屡参拜靖国神社,而美化侵略战争的教科书事件重又发生,使日本与中国、韩国等东亚邻国的关系不断恶化。2005年3月,中国数千万人在网上签名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4月,北京、上海、广州和沈阳等城市发生了大规模的涉日游行,中日关系极度低冷。据中国学者刘志明的调查数据,2005年约76%的中国人讨厌日本,对日本的好感度也达到历史上的最低点15.8%。2006年,虽然安倍晋三的“破冰之旅”为中日政治关系带来转机,仍然有64%的中国人表示“不喜欢”日本。日本与韩国也因历史和岛屿主权问题而关系紧张。因此,如何促进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对日本的理解,提高日本的国家形象,培养更多的“知日派”和“亲日派”,避免纷争,形成区域内都认同的“东亚共同体意识”,实现2004年5月在雅加达召开的“东盟+3”会议上提出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就成为新世纪日本外交的重要课题。石井健一、岩渊功一等研究日本电视剧等流行文化在亚洲地区的消费和接受情况的学者认为,日本流行文化在亚洲地区的输出,与其说是一种商机,不如说是提高日本在这个地区的国家形象,缓和日本侵略战争的历史后遗症,向未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一代推广现代日本“人性化”一面的机会。由此,借助动漫、影视、电子游戏、流行音乐等包容力丰富的流行文化来增进人们对日本的亲近感,让人觉得日本是一个爱好和平、重视文化的有魅力国家。 2003年3月,日本文化厅发表国际文化交流恳谈会的报告书《今后的国际文化交流》,4月,国际交流基金会发表国际交流研究会的报告书《新时代的外交及国际交流基金的新角色》,均把国际文化交流作为新世纪日本外交的一种重要手段。2004年夏,日本外务省设立了“文化交流部”,强化文化外交。同年12月2日,小泉纯一郎设立首相个人咨询机构“推进文化外交恳谈会”,旨在通过文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培育国际上的亲日感情。2005年7月,恳谈会提交了《创造文化交流的和平国家日本》报告书,指出日本文化外交应当遵循的三个理念:一是以普及日语、流行文化和现代艺术等“信息发布源”为开端,在世界上积极培养“爱好日本动漫的一代”,使他们自觉形成对精深广博的日本文化的兴趣;二是积极接纳承担跨文化交流的人才,通过“创造性地吸收”使日本成为充满活力的“文化创造的据点”;三是向世界传达日本“尊重和平和共生的精神”这一普遍的价值观,努力成为“架构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之间的桥梁”。恳谈会提议把存在历史认识问题的东亚和需要加强文明间对话的中东伊斯兰地区,作为文化外交的重点对象。通过文化交流和对话以及文化上的国际合作,促进这些地区对日本的理解,加深相互间的信任感,并朝着未来“东亚共同体”的形成培养共同的利益观和价值观。
从日本政府文化外交政策的执行情况来看,公共电视台NHK的海外频道已经大幅增加了动漫节目的播出时间,外务省主持的“国际漫画奖”也已于2007年5月22日设立,并在同年7月2日举行了首届颁奖典礼,中国香港漫画家李志清获得最优秀作品奖,另有四位海外漫画家获鼓励奖。获奖的漫画家都受邀访日十天,并与日本漫画家和出版社等相关机构进行了交流。2008年还要增设“日本漫画大奖”。另外,作为“外务省派遣讲师”,著名动画片导演高畑勋以及大型动画制作公司I.G公司的剧作家樱井圭记等分别被派往北非三国和东欧三国举办介绍日本动画文化的讲座。“哆啦A梦”作为“动漫文化大使”的正式任命,虽与麻生太郎的原有构想有所不同,却实现了其动漫外交的中心内容。人们可以看到日本正在实践它所提出的“营建日本酷文化,打造日本国家品牌,赢得世界好感”的全新的外交理念,还可以看到日本虽然屡屡更换内阁,但其文化外交政策却保持着连续性。
四、日本文化外交的积极作用
(一)日本文化外交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由于日本处在亚洲东部的孤岛,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相对匮乏,在这样的条件下,日本必须向外拓展和输出,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新时期的目标。若想实现这样的计划,日本可以从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两方面入手,目前这是最适合的选择。日本的文化产业在日本经济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001年的时候,日本的年产值就已经过了百万亿日元,约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仅次于日本制造业的第二支柱产业。从1992年到2002年这十年里,日本文化产品的出口额增长了两倍之多,数值高达150亿美元。到2009年的时候日本的文化产业生产规模已经超越了汽车产业,在全球文化产业中,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产业大国,成产规模达到一千三百多亿美元。20世纪80年代,日本动漫开始进入世界市场,并逐步发展壮大,在世界市场占有领先的地位,目前全球有近60%的动画作品出自于日本。日本漫画在美国市场就值高达50亿美元;在亚洲市场,仅2003年日本排名前五的漫画出版商与亚洲各国的签约就约有一万部作品。《2003年数字内容白皮书》中的相关数据显示,仅这些作品的产值就约有120亿日元。跟漫画一样占有重要地位的还有日本的游戏,就全球游戏方面来说,日本已经成为了第一产业大国和第二消费大国。相关不完全数据统计表明,全世界的电游市场几乎被日本包揽,硬件规模90%以上以及软件方面50%以上都属于日本,掌控在日本厂商的手中;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品牌的游戏机是全球最受欢迎的,也是销量最高最广的,游戏软件粉丝最多的也都是日本的游戏开放商开发的。大家所熟悉的Hello Kitty就是日本的,每年关于Hello Kitty相关形象的产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就吵多了十亿美元。日本的餐饮业也发展的有声有色,日本的素食拉面在全世界每年的销量就有400亿份。
(二)日本文化外交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形象
日本的外交事业为这个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提升了在国际上的形象,还促进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沟通,为建立经融关系以及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本外交事业的成功是日本完美的国家形象的直接原因,就拿流行文化来说,在当今社会另行文化产品中,通组成成分通常都是时装、流行音乐、饮食,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除此之外还有日本的非动漫电影、电视产品、流行文学等一些产品。
总 结
总之,通过对日本在国际社会地位中的演变可以看出日本的文化外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政府主要是掌握文化外交的框架而准确了定位了日本文化的外交特征,不但带动了日本的经济,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形象,对于日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若冰.日本动漫角色与角色消费研究[D].山东大学2015.
[2]范勇鹏.文化外交的层次及效用[J].公共外交季刊.2013(04).
[3]于潇.21世纪初日本对华文化外交探析[D].吉林大学2014.
[4]李晗曦.中国非政府组织在文化外交中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5]刘燕青.关于日本文化发展的解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