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而,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一、利用文本,创新日记内容
1、变换角度。可以变换体裁,如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把故事改写成诗歌:也可以变换人称,写成一篇篇有趣的故事。如把《金色的鱼钩》改写成第三人称,写出老班长的心里活动;将《桥》改写成第二人称,使文章更亲切、更感人。学完《清平乐村居》,作品中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是我就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意将诗改写成一篇日记。学生大胆想象,画文结合,写出了《其乐融融》《和谐之家》等有趣的日记。
2、模仿范文。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在日记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仿写,也不失为有效的训练手段之一。如学了《草原》,指导学生写《荷叶湾》《大雷山》;学了《秦兵马俑》,写一写《参观朱熹博物馆》……
3、扩展描述。扩展性描述就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某些提炼的文字或一笔带过的略写的内容展开,详尽细致地描述其具体情形。在课堂阅读的进程中,因“一词、一句、一段”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探究活动。如《景阳冈》这篇课文中就有这么一段内容描写:武松趁着酒兴,只管走上冈来。不到半里路,看见一座破烂的山神庙。看见庙门上贴着一张榜文,上面盖着官府的印信。武松才知道真有虎。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定会叫店家耻笑;细想后,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对此,学生产生了争论:有的学生说武松是个勇敢的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还有一些学生说武松是个鲁莽的人,对自己能不能打死猛虎心中没有底就上冈去了……这时,教师没有做过多的讲解,而是紧抓这一契机,放手让学生写自己心中所思。结果佳作产生了:《勇敢的武松》、《我眼里的武松》……这样做,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质量。
4、推测填补。推测填补就是在已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可能使学生的思维趋于变通、独特。如学了《桥》,让学生想象如果时间就此定格,老汉会对儿子喊什么?学生在阅读时早已情动于中,便都乐于驰神骋意。有的说:“儿子,儿子,原谅爸爸,作为一名其产党员,我要忠于职守、无私无畏、无愧于党。”有的说:“作为一个父亲,我和天下父母一样深爱着你,希望来生再当你的父亲。”有的说:“灾难面前,我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能舍小家、顾大家。”……这样的练笔,能促使学生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积累、感情等因素进行再创造,使日记内容得到创新。
二、放飞想象,拓宽日记渠道
1、看图日记。符号,本来是一个抽象的东西,是现实生活的缩影,比现实中的事物单调、抽象,因而想象的空间更加宽广,想象的内容更加丰富。同一图形,可以像这,可以像那,把它们变成一个个有生命的东西。记得有一年高考,作文题目是一个三角形,一个圆,一个长方形,考生可以任选其一,完成一篇文章。可见,用符号写日记也是可以的。比如:一条曲线,我们可以想象成一条蚯蚓、一段电波、一条崎岖的山路、拼音字母等。展开想象,创造—个完整的故事,增添了日记素材。
2、看物日记。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用到、吃到、玩到的东西很多,而他们的想象往往是随着这些物件的刺激引发的。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摸物袋,里面装着玩具、木片、布块、岩石、文具、水果等物件,让学生摸出一件物品后,在物品的刺激下,赋予它们生命,与它们对话,让它们动起来,进人故事角色,再结合文明礼貌、拾金不昧、团结友爱、刻苦学习等主题,让学生编写有趣的故事。
3、听音日记。为了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们可以将平时录制的掌声、笑声、欢呼声、歌声、喇叭声、风雨声、雷声、哭声等,放给学生听,让学生根据这些声音想象当时的场面,想象事情的经过,写成一则有趣的日记。
4、幻想日记。幻想日记,是指幻想出现某种情况,让学生根据这种情况,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补充。如《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假如我有一支神笔》、《错别字王国历险记》、《漫游童话世界》等等。鼓励学生写幻想日记,对学生想象力、创新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充分挖掘学生的日记素材,引导学生认真主动地写日记,使日记真正成为每个人的“知心朋友”、“终身伴侣”,让日记为习作搭建起稳固的桥梁。
一、利用文本,创新日记内容
1、变换角度。可以变换体裁,如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把故事改写成诗歌:也可以变换人称,写成一篇篇有趣的故事。如把《金色的鱼钩》改写成第三人称,写出老班长的心里活动;将《桥》改写成第二人称,使文章更亲切、更感人。学完《清平乐村居》,作品中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是我就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意将诗改写成一篇日记。学生大胆想象,画文结合,写出了《其乐融融》《和谐之家》等有趣的日记。
2、模仿范文。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在日记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仿写,也不失为有效的训练手段之一。如学了《草原》,指导学生写《荷叶湾》《大雷山》;学了《秦兵马俑》,写一写《参观朱熹博物馆》……
3、扩展描述。扩展性描述就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某些提炼的文字或一笔带过的略写的内容展开,详尽细致地描述其具体情形。在课堂阅读的进程中,因“一词、一句、一段”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探究活动。如《景阳冈》这篇课文中就有这么一段内容描写:武松趁着酒兴,只管走上冈来。不到半里路,看见一座破烂的山神庙。看见庙门上贴着一张榜文,上面盖着官府的印信。武松才知道真有虎。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定会叫店家耻笑;细想后,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对此,学生产生了争论:有的学生说武松是个勇敢的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还有一些学生说武松是个鲁莽的人,对自己能不能打死猛虎心中没有底就上冈去了……这时,教师没有做过多的讲解,而是紧抓这一契机,放手让学生写自己心中所思。结果佳作产生了:《勇敢的武松》、《我眼里的武松》……这样做,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质量。
4、推测填补。推测填补就是在已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可能使学生的思维趋于变通、独特。如学了《桥》,让学生想象如果时间就此定格,老汉会对儿子喊什么?学生在阅读时早已情动于中,便都乐于驰神骋意。有的说:“儿子,儿子,原谅爸爸,作为一名其产党员,我要忠于职守、无私无畏、无愧于党。”有的说:“作为一个父亲,我和天下父母一样深爱着你,希望来生再当你的父亲。”有的说:“灾难面前,我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能舍小家、顾大家。”……这样的练笔,能促使学生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积累、感情等因素进行再创造,使日记内容得到创新。
二、放飞想象,拓宽日记渠道
1、看图日记。符号,本来是一个抽象的东西,是现实生活的缩影,比现实中的事物单调、抽象,因而想象的空间更加宽广,想象的内容更加丰富。同一图形,可以像这,可以像那,把它们变成一个个有生命的东西。记得有一年高考,作文题目是一个三角形,一个圆,一个长方形,考生可以任选其一,完成一篇文章。可见,用符号写日记也是可以的。比如:一条曲线,我们可以想象成一条蚯蚓、一段电波、一条崎岖的山路、拼音字母等。展开想象,创造—个完整的故事,增添了日记素材。
2、看物日记。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用到、吃到、玩到的东西很多,而他们的想象往往是随着这些物件的刺激引发的。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摸物袋,里面装着玩具、木片、布块、岩石、文具、水果等物件,让学生摸出一件物品后,在物品的刺激下,赋予它们生命,与它们对话,让它们动起来,进人故事角色,再结合文明礼貌、拾金不昧、团结友爱、刻苦学习等主题,让学生编写有趣的故事。
3、听音日记。为了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们可以将平时录制的掌声、笑声、欢呼声、歌声、喇叭声、风雨声、雷声、哭声等,放给学生听,让学生根据这些声音想象当时的场面,想象事情的经过,写成一则有趣的日记。
4、幻想日记。幻想日记,是指幻想出现某种情况,让学生根据这种情况,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补充。如《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假如我有一支神笔》、《错别字王国历险记》、《漫游童话世界》等等。鼓励学生写幻想日记,对学生想象力、创新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充分挖掘学生的日记素材,引导学生认真主动地写日记,使日记真正成为每个人的“知心朋友”、“终身伴侣”,让日记为习作搭建起稳固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