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旧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x3572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我们这代人而言,既有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之说,又是满脑子五四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东西,再来谈旧是很不易的。老实说,我们脑子里没有多少称得上旧的东西,正如新的东西也并不多。
  我得知北大东门有万圣书园这家书肆,是在1993年深秋,一位寓居北大的诗人告知我的。一天,我按照友人指点,骑车前去索购书籍,路上风沙迷眼,一瞬之间,仿佛是回到了二三十年代的老北平。万圣书园在一条极普通的胡同里,租的是民居,正式的鋪面大约有两三间平房,是很窄促的。店里基本没有装修,给我留下印象的是它用木条夹着芦席的天花板,然而,四周的书架和中间的台子上却堆满了书,偶尔翻翻,个中没有招揽读者的大众货色,几乎是清一色、而且是学术界看好的纯学术著作,一旧一新,截然分明又相得益彰,不免让我感到几分诧异。在商家一致向钱看的时代,能如此守得住的书肆,可以说已经十分寥寥了。
  记得我曾在一篇闲散的文字里,谈到鲁迅与琉璃厂的关系。1914到1926年间,鲁迅一方面写了大量与“甲寅”“学衡”等文化复古派激烈交锋的文章,另一方面,却又对保存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琉璃厂情有独钟,频频光顾,或购得墓志砖若干块,或拓大同砖,或实在无物可寻,亦常去闲坐,以为一种难得的享乐。为此,在日记中留下了诸多至今看来仍十分有趣的记述。在那个时代,谈旧、喜旧的新文化人物不止是鲁迅一人。林毓生先生在《五四时代的激烈反传统思想与中国自由主义的前途》一文的注释中写道:“在公开场合,鲁迅是一个反传统的思想战士,深信全面而整体的排除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的影响是必要的。但是,在私底下,至少在1926年他离开北平以前,鲁迅是一个个人主义的艺术家,深受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以致在他意识的三个层次上,均流露出他对中国文学传统的价值与意义的真正赏识。”这个判断,无疑是十分精辟的。实际上,在二三十年代学人、作家的个人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恋旧”带有相当程度上的普遍性。周作人原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健将,他的新诗《小河》被誉为新文学运动以来的佳作。可是后来他对于新诗的效力渐渐起了怀疑,50岁以后,索性做起他的旧体的杂事诗来。1961年,他在《知堂杂诗抄》的“题记”中反省说:“说到自由,自然无过于白话诗了,但是没有了韵脚的限制,这便与散文很容易相混至少也总相近,结果是形式说是诗而效力仍等于散文”,又说:“但是忧生悯乱,中国诗人最古的那一路思想,却还是其主流之一”罢。先是基本否认了新诗形式建树的价值,接着又主张回到“忧生悯乱”这一“最古的那一路思想”上去,这在当时乃至今日,都是异乎寻常和引人深思的。另一位与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交情笃厚的美学家朱光潜,却极力推崇周作人古旧的文字,他说:“我们只说这种清淡的文章比较装模做样、佶屈聱牙的欧化文容易引起兴味些;任凭新文学家如何称赞他们的‘创作’,我们普通的读者只能敬谢不敏……”
  在传统文化遭到严重轰毁的上世纪前三十年,文化的建设却出现了之后所远不及的一个又一个高峰,如果没有他们身上深厚的学养和文化内涵的支撑,以及对传统文化惊人的自觉力,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说,这正是我为万圣书园陈旧的外貌与浓厚的学术气氛所吸引的一个主要原因。一次,我去该店购买上海书店翻印的上世纪三十年代旧刊《现代》等,付完款之后,始发现面前的四大捆书却无法拎走。正当我踌躇之际,一个年轻的店员推来自行车,把书送到西侧的马路旁边,拦下一辆面的,把我送上车后,才转身离去。不知怎的,一刹那间让我恍惚看见出现在旧文人笔下的二三十年代书肆店员依稀的身影。三十年代的旧刊,与三十年代的书肆,带给人一种浓浓的诗意和恍然失落的东西。鲁迅、周作人、朱光潜等尚能在文化价值分崩离析之际坚守传统文人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是从旧文化中来的,是旧文化中人,而我们这一代原就不在旧文化中的人能守着些什么呢?“守住”的根据和可靠性是什么?
  我与万圣书园两经理之一的甘琦女士认识,是在一次诗歌讲座上。当时,万圣书园正在举办费力、也花钱的现代诗歌系列讲座。那天,应邀出席的有诗人王家新、西川、林莽等,以及来自北大、清华的学生和流寓北京的诸多青年诗人,我是主讲的人,讲的是什么话题,至今已无从想起。讲座设在书肆对面的图书陈列室里,因四周是堆满书的书柜,众人只好席地而坐,或在书柜靠着,完全不像今天的诸多讲座那般俨然,给人正襟危坐的印象。据高瑛先生回忆,1932年5月,艾青与江丰、力扬在上海丰裕里四号办“春地艺术社”时,就是眼前这番情形。画室里除了几个木制画架,一个条桌,一条长凳,几乎一无所有。黑板是借来的,学生都席地而坐,艾青兼教员、杂役于一身,景况虽苦,却是有颇多乐趣的。直到晚年他还与人开玩笑说,如果不是鲁迅先生捐了20元钱,以及社员凑了份子,我们早揭不开锅啦。听友人贺照田说,甘琦与先生原在美国留学,后来放弃“前途”,回国办了这家书肆,中间虽几起沉浮,但总算支撑到了现在。让我吃惊的是,那晚甘琦也席地坐在听众当中,屋外下着大雨,她直到听完讲座,以及随后的诗歌朗诵,最后才与众人一道离去。也许,我、我的朋友们,以及甘琦本人,是因为喜欢这里的“旧的气氛”,才会冒着傻气地在这一刻聚在这个不大、且有点寒碜的书肆里面罢,而且谈论或朗诵的竟是现代诗歌。我想,于书肆而言,这种活动是无利可图的。然而,我更感兴趣的是,即使是在如此困难的境遇里,为什么还有诸多自甘清贫的诗人、学人频频光临万圣呢?与京城诸多豪华书店比较,这里是缺乏应有的吸引力的,它之所以能为有识之士所看好,想必还有其它另一层的原因。
  一天与北大一位友人闲谈,未想他居然与我“不谋而合”。他家住北大东门外,附近不远还有两家远较万圣气派的书肆,但他每月只在万圣购书若干,根本不去那两家书肆。缘由何在,此老兄弟只是笑笑,才说:我喜欢这里的“旧”,仿佛就是为我们这些人开的。在今天,谈旧确乎有一种“落伍”之嫌。在人人思变、急躁不已的背景中,文化的积存反而成了一种多余的东西,是无法与“先锋”“时尚”等等相媲美的。或许正是在这里,我感到万圣身上深厚的文化气息,亦从中感到了莫大的安慰。
  王青/图
其他文献
2017年2月10日,为某些官员、土豪、名星崇拜的王林“大师”因患ANCA血管炎、免疫性神经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去年的11月11日王林“大师”即以非法拘禁罪、诈骗罪、非法持有槍支罪、行贿罪等被法院提起公诉。  “大师”已死,土豪明星不去说他了,那些昔日的粉丝官员对“大师”的崇拜会因此终结、破产吗?  多年来,不少贪官对“大师”的崇拜已经浸入骨髓,融入血液,真要撇开“大师”情结,让“大师”崇拜完
期刊
我站在山脚下,看着山顶,问当地村民:“从山脚到山顶,需要多长时间?”“少说也得两个小时吧。”“两个小时?怎么可能呢?山不高,距离山顶也不远。”“那是你看到的,而不是你走到的。”  果不其然,从山底登上山顶,我足足花了两个多小时。当我在山顶的时候,我才真正明白那位村民话中的含义:看到与走到,永远不是一回事,看到了,不等于走到了。  我们用眼看到的,只是我们树立的目标,只有用脚走到的,才能成为我们实现
期刊
女子缠足,俗称包小脚,被鲁迅哂为“土人的装饰法”之“第一等的新发明”(《热风·随感录四十二》)。缠足颇受皇室青睐,南唐李后主的宫嫔窅娘“以帛绕脚”,纤小“作新月状,素祙舞云中”。大抵宋宣和以后,尤在明朝,缠足风刮向民间,几为一种时尚。游历遍及陕甘一带的清代袁枚发现,“乞丐之妻、担水之妇,其脚无不纤小平正,峭如菱角者”。而兰州、大同,尤为缠足“模范区”。当时,妇女缠足已成根深蒂固的民间陋俗。  也许
期刊
《满清十三朝之密事·清谭》记:一天早朝,乾隆帝召见大臣汤文瑞,问他“曾用点心否?”汤说:“臣家贫,每晨早餐不过四粒鸡蛋而已。”不料乾隆听了大吃一惊,说:“一粒鸡蛋需十金,四粒就四十金矣!朕尚不敢如此纵欲,卿乃自言贫乎?”乾隆时期,一两银子大致相当于如今的200元人民币。假使一个鸡蛋值10两银子,换算成人民币,则相当于2000元。一个大臣的一顿早餐,要花8000元巨款,难怪乾隆皇帝愕然。  到了乾隆
期刊
我所住的小区遇上了一件闹心事:早8点许,小区物业在电梯间贴出一张告示:由于供水管道爆裂,要停水一天。  能够赶在停水前做到“盆满钵溢”的户,倒没怎么遭难。苦就苦了那些没来得及储水的人:洗菜、做饭,洗脸、刷牙,用纯净水;小区池塘里瓜皮深的水,也被一些缺水户取了冲马桶……一时间,小区内外,大大小小超市里的桶装水卖得特快,有的地方在停水通知发出不到两小时便告罄脱销。  停水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猝不及防的
期刊
秋末冬初的时候,携家人去郊外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让心灵放飞。但见那晚霞下湖畔的草木葳蕤、波光潋滟,滩涂湿地卷起的金色芦苇浪随风摇曳,尤其是成群的候鸟悠然觅食,嬉闹玩耍,翩翩起舞,在安谧中发出清脆悦耳的鸣叫,让人痴迷陶醉,流连忘返。  我是事后才知道,上海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秋冬之交正是候鸟的迁徙期。每年有上百万只候鸟在沪上沿海林区湿地歇脚休整。据报道,它们从阿拉斯加飞到澳大利亚
期刊
没想刻意去听海,只是睡了半夜忽然被窗外的风声雨声惊醒,听到此声彼声背后更大的响动,攸乎想到所住的地方是靠着海边的。于是,就倾听,听那惊涛裂岸的轰鸣声。  海上有十级风,天气预报这样说,那晚,所有的船只都停在岸边,被铁锚拴得牢牢的,将开往沿海各地的大客轮全部延期,因为他们知道,谁都惹不起海。  海确实厉害。过去,曾在影片中看见过浪涛翻卷、舟倾楫摧的场面,那样的情景中,多半劈波斩浪的英雄出没其间,未定
期刊
有句话叫“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本意是说富贵之家的公子闲来不要坐在房檐下,为何?万一房上掉块瓦,掉在头上,伤及生命。这种机遇虽然很小,但房檐之下不是安全的地方。这叫保身。修身也就是保身,不妨“谨小慎微”。这就告诉人们,修身不仅要注重大节,还要注重细节。古人讲“君子防未然,不去嫌疑间,瓜下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这话看起来过于小心,实际可以防患于未然,可以避免误会误解甚至是非,益于修身。现在强调公职人员
期刊
说到教养,陈丹青先生举了一个自己缺失教养的例子。陈先生喜欢逛古董店,到罗马旅游,找到专卖古董的大街,一家一家看过去。在一家,陈先生进去后,就埋头看小雕塑、小文物,然后向一位很有风度的老先生问价钱。问了几件,老先生都说不卖。陈先生很奇怪:“为什么都不卖呢?”老先生说:“这是我的店,你进来了,不跟我打招呼,就在那里看,然后问我卖不卖,我不卖。”陈先生当即脸红到脖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缺乏礼貌和教养,立即
期刊
谀辞,或曰谀词,阿谀奉承之词也。此乃官场痼疾,古已有之,于今亦然。  当年,武则天这老太太喜祥瑞,怕说老,于是乎,奉承巴结之人居然充市盈门。史料记载,襄人胡庆还从河里抓了个龟,用红漆在龟肚子上写下“天子万万年”几个吉祥字,说是“神龟”,献给了常年待在东都洛阳的武则天。胡庆献龟那天,正好一位叫李昭德的直性汉子当朝值班,他偏不信龟肚子上能长出字来这等事,拿了小刀就在龟腹上刮,几下子就把字刮掉了。李昭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