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曼谷王朝时期服饰变化的原因探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l1988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装是人们心理活动外现的载体之一,每一国度,每一民族、每个人的服装也都以其变化多端、缤纷绚烂辉映着它的物质、文化、心理内涵。在几百年的时间流逝中,外来的影响和自身的演变都让服饰这一简单而又美丽的文化变得更加的引人深思。
  1.政治
  泰国文化变革的显着影响就是是在朱拉隆功国王长期统治时期,他对于西方文化的吸收和对政治的采用造成的。那个时代的国王和他的王室领导集团领导了泰国国家变革,他们在深入了解泰国文化的同时,也辨识出西方文化中可以借鉴的部分。他们智慧地挑选出西方文化中最优秀和最适合的部分,从而将西方文化同泰国传统的古老形式融合起来。在泰国服饰文化的古老传统和西方传统融合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改变稳定的泰国文化的本真。例如,虽然男士的服饰上衣部分基本西化,但是下装部分仍然保持了泰国优秀的传统,并规定着皮鞋,袜子等西式化的着装要求,在这些很基本的方面仍然可以看出国王对于本国好的优秀的文化的传承和对于西方优秀的符合国家发展的精华相结合在一起。也正是如此,使得泰国平和地变革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
  同时由于政治上的影响,泰国的教育也不断地向西方社会学习,送本国学生去外国学习优秀的经验,尤其五世王自己的诸多儿女都有过留学经历。长期的留学生活让学生不仅在生活上以至于每天的穿着打扮都是西式化。所以本土人民的效仿和推崇,服饰也随之渐渐地变化着。
  2.经济
  曼谷王朝中期开始,泰国与西方列强的联系也加强,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泰国的贸易也随之加强。苏伊士运河向世界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联繋欧洲和亚洲殖民地的时间。亚洲大陆西化现象明显。在那时,曼谷是东方世界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大量的外来人口充斥这泰国的大街小巷,对于在此之前较为保守和落后的泰国本土人而言,外国人从长相到行为到服饰等等都与自己有着天壤之别,好奇与恐惧同时存在,对未来的不确定的恐惧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也许就是这一个时期普通民众的想法。加上外国人来泰国的大部分是商人,是来打开贸易的。曼谷地区的港口经济文化更为突出的展现了这一时期的特点:
  1.泰国人为了更好地生存,與外来人口合作或者打工,而为了有更好地工作机会和收入以改善生活,泰国人民就自然而然的自行学习外国人的行为,服饰,文化甚至语言。或者由于雇佣者的需求,根据相应的规定而一定程度上的改换自己的服饰已达到对方标准。
  2.而对于追求新奇的年轻人或者有机会留学国外的学生而言,长时期的西化式的行为和准装打扮让自己很难再融于自己的故乡,哪怕自己没有一丝看不起本土社会的想法。对于故乡而言,西式化的某些东西确实是比本土的更为先进或者说更为便捷。所以服饰的变化也应运而生。都说时尚是为了时代而生。国家的上层的打扮成了下层人民梦想和追逐的对象,而这样半西式半泰式的打扮和服饰特点自然而然的就在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悄然改变着。
  3.而泰国的资金雄厚的商人也是外国人投资合作的重要对象,双方在进行商务合作的时候必然涉及到两种文化的交流,商人更为毒辣和长远的目光,除了积极与外国人合作来发展壮大自己和国家,也从对方学习好的经验,而服装模仿就可以算作一个很简单上手的开始。而此时国王所推行的泰体西用对于经济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走出去的机会。虽然这个时候与外国的经济贸易并不十分顺畅甚至艰难,但是对外通商确实给泰国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从过去较为封闭的国家逐步被动转为主动的去汲取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同时,商人不仅自己学习这些服饰变化,也看到了商机。人民看到这些不同于常规的服饰,且周围大部分人都像这样打扮,购买力自然也会有一定的上升,商人再寻找合适的服饰来向普通民众出售,也成为泰国服饰演变的一个原因。
  3.社会
  到了曼谷王朝中期,朱拉隆功大帝第一次出访欧洲国家期间,每到一处都详细记录所到国家的历史、政治和风俗,并以信的形式把这些笔记发给远在暹罗执政的“王后殿下”昭娃帕彭喜。《给王后的信》一书在王后殿下驾崩后出版发行。十年后,他再次出访欧洲,先后访问德国、英国、法国以及丹麦等国。并把他在欧洲的见闻、风俗等写给自己的宝贝女儿妮帕公主,后来这些集成了《远离家乡的日子》一书。 而且随着书籍的出版,普通民众也有机会通过文字去在脑里描绘遥远国度的一切,而欧洲国家先进于本土的科技,不同的饮食,更为礼貌的服饰也随之传播到泰国各层社会。如果说科技需要更多人才,资金的投入,短时期难以见效;饮食的习惯和类似咖啡的引进也需要时间;相较于其它,服饰似乎传播的速度和可行性更高。除了国王本人的推崇,国家各级官员出席各类正式活动的时候也是这样打扮,这对于普通人而言就是时尚,就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实行的榜样。而就是这样由上层的传播到下层,传统服饰也在逐步的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风向。
  总结
  服饰历史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变迁而不断改进创新,不论远古还是现代社会,在泰国和西方文化交流中,服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未间断并不断发展着。就如同著名的“丝绸之路”,把欧亚大陆各国各民族服饰文化联结在一起,通过交流增进了解,加强了友谊促进了发展。各国各民族却以本民族文化为基础,不断融进别国的先进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又形成新的服饰文化艺术形式。服饰的变化只是这种巨变的一个缩影,一个反映。连人民生活最基本的“衣”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何况这种变化之于整个社会和国家。技术的发展,在服饰上的应用使得织布更加方便,制衣更加简捷。泰国服饰的变化作为19世纪整个泰国社会或者整个东南亚巨变的的一个缩影,让我们更有机会从这些细小的方面看到整个大的格局的变化,从而从更加细微和不为人知的细节去了解和理解这种变化。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学院制的确立以及在高校内部推行学校、学院两级管理体制,使得合理调适学校和学院之间的各项权利、资源,加强和改善学院教学管理,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成为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建本科院校向成熟型大学转变所面临的重大实践课题。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本科院校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传统的“以
期刊
【摘要】:当前,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各高校、各专业都在扩大招生范围,增加招生人数,扩展教学空间和教学资源。高等教育结构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科类结构、布局结构也都发生了改变,并且教育形式发生了多样性改变。入学门槛降低,人数增加,“宽进严出”的现状体现了教育快速发展的进程和新型的教育理念。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大繁荣,对增进学习机会、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愿景,对于中国人口素质的提升,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
期刊
艺术教育在人的发展、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柏拉图甚至有这样一个的观点:艺术应成为教育的基础。可以说,不重视德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水准;不重视智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认知水平;不重视体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身体健康;而不重视艺术教育,损害的则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损害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艺术教育是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路径  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人的创造能
期刊
【摘要】:泰汉语言教学中常见成语、谚语的教学是十分重要,同  时也是相对较难的一部分,因常见成语、谚语所体现出的两国文化存  在异同,如何将文化趣味性运用在教学中,就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  课题。  【关键词】:文化趣味性;泰汉成语;谚语;教学运用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泰两国交往日益密切,学习汉语的泰国学生和学  习泰语的中国学生也越来越多。在中泰两国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不  可避免会遇到
期刊
【摘要】:琵琶在唐代社会的地位以及盛行造成一定影响力,这种影响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唐代琵琶的社会地位极其高,不仅得到王公贵族的认可,也受到市井平民的喜爱;二、琵琶艺术在唐代的盛行其一体现在唐代的诗歌文化之中;三、唐代琵琶演奏技巧的成熟还可体现在琵琶定弦及用调上;四、在唐代的绘画作品中,也可看见琵琶的盛行。文章将从以上四个方面阐述琵琶在唐代社会中的盛行。  【关键词】:唐代社会 琵琶艺术 广泛影
期刊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蓬勃发展起来,众多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世界各国兴办起来。作为中外文化的桥梁,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肩负着神圣而重要的使命,而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直接影响语言交流和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对汉语学习者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笔者自身作为交换生在乌克兰基辅国立语言大学将近一年的实地调查为依据,通过自身调查所掌握到的最真实的材料对乌
期刊
【摘要】:目前,我们的博物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豪华。在新博物馆学兴起后,现在我们所关注的应该是规模小的、充满人性的、经济型的博物馆。博物馆要将整个的环境纳入到本身的叙事,当我们进入博物馆再出来的时候,应有一种置身当时历史环境的感觉,博物馆不仅仅限于国家大型史诗般的宏伟,每个人都可以像一部小说一样丰富。无论是现在未来,博物馆的目的是要去创造个人的世界。  【关键词】:博物馆;纯真博物馆;表现
期刊
【摘要】:1956年10月爆发的波匈事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系的变化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对1957年以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突变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波匈事件中,中国开始参与处理欧洲事务,走出亚洲,增强了对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影响。同时,莫斯科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袖地位也受到北京的挑战。  【关键词】:苏联;中共;波匈事件;军事干涉;影響  一、苏联、东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在各大重要场合围绕治国理政发表了大量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国理政新理念。而贯穿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始终的是习近平的人民主体思想。深入研究习近平以人民为主体的思想对于实现新时期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人民主体;治国理政  一、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渊源  首先,
期刊
【摘要】:近期观看了综艺节目最强大脑国际赛中国战队PK英国战队,在本场比赛中中国战队1比3负于英国战队,比赛中最吸引我的不是比赛的结果,而是中英两国参赛队员的不同教育背景。其中英国高智商的队员们大都从事和自身智力天赋相关的工作,然而同样有着极其珍贵智力天赋的中国队员却并未从事与其天赋相关性高的工作,至少其天赋并没有在职业中得以充分伸张和发展。那么造成此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由于中英两国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