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的使命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t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新型冠状肺炎出乎意料地漫过三月,在这个媒体占领市场的年代,与当红小生一起坐享“顶流”之待遇。打开城市新闻网页,我面对着铺天盖地的“战疫”文字,一方面为国家将针对疫情开展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了“民生”“政经”“文体宣传”甚至“国际安全”的各个方而感到宽慰,另一方面却也因这些版面被战疫“侵略”而黯然伤神:战疫当前,当疫情抢占了我们的物资、侵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让无数家庭为之落泪,作为一名媒体人,到底是否该有意控制疫情宣传,制止疫情将魔抓伸向人们的精神家园,止住疫情侵占一切的脚步?
  抓住疫情对世界格局的巨大影响,体察大难之下普通人的奉献精神、书写抗争病魔的寻常百姓,体现了媒体工作者“随时举起相机”的态度与坚守,但“时时紧盯疫情,事事链接疫情”,甚至有时毫不掩饰地“蹭热点”,实则是欠妥。此举不但体现了某些媒体工作者知识、见识、学识上的狭隘,更体现了其对自身使命认知的含糊不清。
  媒体最重要使命,其一是传递信息,其二是维护社会安定。在特殊时刻,有的媒体选择及时透明地报道疫情蔓延实况、国家相关政策动向,大大提高了大众安全感;有的媒体则让读者走向疫情之外的世界,看到即使疫情愈演愈烈,也没有打乱世界平稳运行的脚步。二者缺一不可,但笔者却以为“前者诚可贵,后者价更高”!
  同时,媒体的重要使命也在于维护文化的健康发展。作为媒体人,在疫情面前尽自己之责,使大众目光不再拘泥于眼前困苦,不再仅仅局限于“战胜疫情”这一短期目标,而着眼于追求幸福的远景,才是使命所在。当直播式、云录制的综艺、晚会面向大众的那一刻,当每个观众又见偶像之时,用户们也看到了媒体在特殊时期仍不忘竭力拓展文化多样性的努力。媒体瞅准时机,进行文化、新闻多元化的革命,不是暂时搁置“战役”,抑或是不屑于一线勇士们的付出,而是希望多元的精神食粮能激发更多人攻坚克难的动力。我们应该坚信,民族逆境并不可怕,长宁日子里的“百家争鸣”也不值得夸耀,但当一个民族处于逆境之中时仍能让多元文化熠熠生辉,才是民族的希望。
  新闻是艺术与现实,是虚与实的桥梁。它的一端是承载着美与艺术的文字和语言,另一端则通过相机与麦克风的狭小空隙,窥视着人类的现实生活状况。美与艺术能通过新闻流向大众,一代代媒体人用自己的体温,融化了犹如油脂一般凝聚在人类历史上的时代精华,以优美的语言,先知性的指导,为大众带来美的体验和困境中的力量;现实中的一股股热血也能通过新闻流向人类精神文化的贮藏地,为那里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凝聚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荣光。作为媒体人,最深刻的使命也正在于此:一方面,从文学上探究语言和人类表达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则将先验与现实链接,呈现人类多元精神,并以史为鉴,给予当代人行为和思想上的引领与指导。
  疫情表面上对线上教育、电商等行业进行了刺激,实质上都是以消耗旅游业、传统教育等线下行业为代价换来的,产值此消彼长。而媒体正是为数不多能赋予这场疫情以实际意义的行业。疫情作为一面放大镜,在关键时期,“照”出了中国这台巨大的国家机器所暴露出的问题,而真正的良心媒体,正应当抓住这次机遇,发现问题,引导问题,并推动社会共同解决问题,带动一场从体制到人性的“静悟”。
  同时,在“放大镜”之下,媒体也应该开始反思自己有没有在未证实“双黄连”可医新冠肺炎时便置新闻真实性于耳畔,蛊惑大众;开始思考刨根问题是为了哗众取宠还是为了民众利益;开始意识到当全人类有了共同的 “敌人”,身为媒体人就应扛起重担,在疫情抢占了我们的物资、侵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之时,成为阻止其将魔爪伸向人们的精神家园这一伟业上的重要一环。“战疫”行动,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个别应急预案的漏洞。但若要赋予其更深刻的意义,则应该深刻反思,并去发掘紧急时刻一线勇士的坚守、民族精神的团结,以及媒体的神圣使命感。
  ◆点评
  文章从疫情中的媒体报道起笔,围绕“媒体的使命”展开追问、反思,见解独到,思想深刻。尤其可贵的是,作者能辩证看待问题,体现出良好的思辨力。如第二段先是肯定媒体发挥的积极作用,接着对“时时紧盯疫情,事事链接疫情”“蹭热点”的行为进行反思、揭示,指出其“对自身使命的含糊不清”的实质,由浅入深,切中要害,有力凸显了议论的现实意义。
  文章层次清晰,详略得当,逻辑性强。作为最为重要的前二個“使命”,因众所周知而简笔带过;在第三个使命——“维护文化的健康发展”方面,则集中笔墨,分层重点阐述。作者站位很高,从“引导时代精神”“高质量文化传播”的高度,精辟指出媒体“最深刻的使命”,展现出其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
  (指导老师:孙礼亮)
其他文献
我们正在经历的当下,将会成为未来反复回味的历史片段。掩卷覃思,深以为然。  庚子鼠年的初春,虽然让人有点沮丧,但也让人更加懂得“珍惜”两个字的分量。  那些曾经渺小到不被我们发觉的美好,如今都变得熠熠闪耀。  因为在疫情防控之下,你我皆是时代的引路者。  星空浩瀚,时代的引路者,是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的人。“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
期刊
这是一个黯然失色的春节,没有热热闹闹的串门,没有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有呼朋唤友的聚会;这是一个温暖人心的春节,有医护人员“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的应召,有钟南山院士耄耋之年的挺身而出,有来自异国“同气连枝,珍重待春风”的友好祝福。新冠肺炎肆虐于神州大地,没有硝烟,没有炮火,只有悄无声息潜入人体内的蛰伏,以待给我们带来致命一击;高昂的战鼓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敲响,炎黄子孙,守望互助,青山一道,风雨同舟。 
期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病毒肆虐后的清明,却不像诗中这样,活泼明媚,生机勃勃。2020年的春天,无人踏青。五彩缤纷的初春,我们难以见到,哀默过后,只留下了惨淡的灰白。  “蓝色,灰色,空气的味道是错的——”好像有人在轻轻吟唱,空灵婉转的声音在哀悼这场人间惨剧。在病毒狰狞肆虐下,人们戴上了蓝色口罩,许多平时很“丧”的年轻人也开始極力劝说家中对病毒不以为意的长辈戴上口罩和取消聚会;还有愤怒又无
期刊
有的人笑了,有的人哭了,有的人永远不见了,有的人只能永远去怀恋某个人……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带给我们太多的痛苦,太多的牺牲,亦有太多的感动。但我们坚信,亿人之心,人间皆安。  莫问归期,问,便是来世。  舞春风,漫天柳絮牵回忆,忆起那名仲春离去的医生——李文亮。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作为医生,不畏被训诫的处分,敢于发声,救人济世
期刊
疫潮席卷,各国都在极力寻求解决办法,然而,正如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芦苇,面对一样的病毒,各国人民做法不一。不妨深入其中,找寻此次疫情带给我们的思想珍珠。  自由是以尊重他人生命为前提的自由。在疫情下,德国人不顾危险,手捧鲜花迎接难民;意大利政府人员对戴口罩的议员群嘲;欧盟国家拒绝对塞尔维亚出口药品和医疗器械,无疑都是对公民安全的一种直接或间接的伤害。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其他文化中的自由究竟为何物?难道
期刊
2020年的除夕,本该是人们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小鲜肉”和“老腊肉”在春晚舞台上唱歌跳舞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这一传统。这个病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武汉蔓延,并借着春运大潮扩散至全国。许多医务工作者大年三十晚上仍在医院抢救病人。两番不同的景象引发了舆论场上关于偶像的大战。  是选择明星还是科学家、工作者的争论,早先就存在。前几年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去世,网络上却在热烈讨论着某位明星离
期刊
甲子更替,荆楚大疫。2020,本谐音“爱你爱你”,但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这一份爱更加深沉。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我在这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看到了爱与春的希望。  医者,身着白衣,心有锦缎,救死扶伤。  我看到了医护人员对生命的热爱。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一面警告人们“不要去武汉”,一面义无反顾地前赴疫区;不计其数的普通医护人员在“请赴一线”的申请书中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铮铮誓言,从四面八方驰
期刊
现在全球疫情发展成什么样了?疫情之后世界格局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从新冠肺炎的发生和发展来看,我们看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正在崛起。  首先我把目标锁定在韩国。韩国可以说是一个宗教大国,在很多重大事件中都能隐约看出宗教的影子,这次韩国疫情的大爆发与宗教联系紧密。疫情暴发后,新天地教会称“主能治愈病毒”,于是坚持让信徒们大规模礼拜,还要求不准戴口罩,这给病毒传播提供了绝佳的土壤。据有关统计,目前韩国60
期刊
几个月前,一批日本援助中国抗击疫情的物资上的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引发热议:许多网友称赞这些诗句很美很有力量,赞叹日本人的用心与文学造诣;而中国的标语“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就略显平实,掀起了一场语言艺术的辩论。  而我认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古典传统文化与简单朴实的“加油”并不矛盾,它们不是一个对立面,更没有必要决出一个孰优孰劣。在世界的语言文化中,语言艺术是
期刊
庚子年春的全球抗疫惨烈而英勇,史书上定会有它浓厚的一笔。  1.患难之交不可忘  “塞尔维亚总统含泪向中国求助,中国连夜送去医疗物资及医护人员”登上微博热搜。吃瓜群众不免好奇:也有他国向中国求助,为何中国的行动不如此快?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塞尔维亚,值得!这是欧洲第一个对中国免签的国家;民众对华友好度仅次于巴基斯坦;一带一路建设,塞尔维亚第一时间响应。更可贵的是,在中国艰难的岁月里,塞尔维亚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