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理财时代下校园理财教育研究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xi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大力发展,全民理财兴起,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也加入了个人理财的大军。同时大学时代也是大学生理财意识觉醒和角色转变的重要时期。本文通过对无锡部分高校大学生理财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高校大学生理财现状中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大部分高校大学生都缺乏资金,处于“无财可理”的状态;第二,面对各种金融产品,缺乏理财知识和心理准备,处于“无从下手”的状态;第三,接受理财专业教育的经管类大学生大部分都处于理论状态,缺乏理财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开设理财专门课程分阶段、分专业普及理财教育,以学校为纽带进行“家校”、“校企”理财教育和通过构建校园金融O2O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校园理财教育及实践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全民理财;高校大学生;理财现状;理财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2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个人投资理财发展前景一片良好。在“全民理财”“草根理财”的时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也加入了个人投资理财的大军。然而大学生的理财教育相对理财市场发展滞后。由于缺乏理财知识和风险意识,不少大学生陷入非法校园贷的陷阱。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理财意识觉醒和角色转变的重要时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财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是新金融时代的重要课题。
  1982年“理财教育”由安德森(Anderson)首次科学系统提出,理财教育就是使得受教育者学会设立理财目标,认识个人收入基础,制定详尽可达到目标的理财计划,应用、调整理财计划,评价理财目标和理财过程的一系列环节[1]。之后,罗伯特·清崎(Robert T.Kiyosaki)1999年出版的《富爸爸穷爸爸》提出财商的概念,为理财教育的深化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商成为继智商、情商之后影响大学生成才的另一重要因素。智商是活动成功的前提条件,情商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而财商是活动的结果和制约因素[2]。
  国内对大学生理财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其中陈希(2008)对南昌,黄伟明、周源源(2010)对广东,耿黎晓(2012)对安徽,陈瑜(2013)对兰州,匡月(2013)对南京,刘禹辰(2015)对上海,劳小燕(2015)对广西,陈倩文(2015)对武汉,程力维(2016)对泉州高校大学生理财意识、理财能力、理财行为等理财现状进行了研究。不同地区大学生理财现状存在地区差异,但总体研究结果共性较大,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理财意识淡薄,理财认知存在误区;理财资金来源单一,资金量较小;理财渠道单一,理财环境受限;接受理财教育严重不足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对策建议。
  二、高校大学生理财现状
  为了解高校大学生理财现状,本文以无锡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线上问卷和线下访谈相结合采集数据。所有样本为随机调查,本次调查共1000份,有效问卷为946份, 有效率为94.6%。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发现高校大学生理财现状中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大部分高校大学生都缺乏资金,处于“无财可理”的状态;第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校园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等市场的冲击,大学生理财意识不断增强,但面对理财产品的时候缺乏辨别能力,缺乏理财知识和心理准备,处于“无从下手”的状态;第三,接受理财专业教育的经管类大学生大部分都处于理论状态,缺乏理财实践。
  (一)“无财可理”:缺乏资金
  从资金来源角度来看,76.56%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在1000元左右,86.29%的大学生资金来源于父母的供给,56.69%的父母都采用每月定期形式支付,可见大学生每月可用资金少,资金来源主要靠父母。剩余13.71%的大学生资金来源于各类奖、助学金和校内外兼职收入。调查发现学生兼职形式多样,兼职中除了传统兼职外,增加了直播、微商等新兼职形式,学生兼职比例高达80%。突出显示了大学生对资金的旺盛需求。和以往调查结果不同,54.8%大学生会进行预算,63%的大学生会进行记账,但仍有高达58.03%的学生没有结余,向朋友借钱弥补费用的比例为39.13%,43.12%的大学生会使用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呗等透支工具。观察大学生消费结构中86.92%为生活费,交叉统计女生在衣服、鞋帽、化妆品上、男生在请客吃饭、抽烟消费上消费比例高。
  总体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可支配资金少,资金来源单一,除基本生活费外其他消费旺盛且多元化。大学生兼职比例高,兼职形式多样,出现微商、直播等新型兼职。同时随意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现象不普遍,大多数大学生会进行基本的预算、记账,使用透支金融工具,有一定理财意识。
  (二)“无从下手”:缺乏专业知识和心理准备
  部分学生对金钱和理财的认识存在误区,有19.51%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专利,钱少谈不上理财,13.90%认为理财就是单纯的买基金、买股票,甚至仍有6.73%的大学生理财可以让人一夜暴富等一系列狭隘的理财观念。
  在对理财难点的调查中,60.72%的大学生认为是缺乏理财知识。深度访谈中,大部分学生认为理财的难点在于“不了解金融工具,不知道有哪些理财产品和渠道,不懂得如何理财,惧怕风险,觉得无从下手”。大学生缺乏理财知识和心理准备,处于无从下手的状态。
  非经管专业学生接受公选课和讲座的人数却微乎其微,接受课程教育不足2.9%,讲座等形式占比也仅有4%。而大学生从图书馆借阅相关的书籍和报刊、网络渠道的微博、微信、理财节目等占据42.72%。由此可见,非经管类大学生接受的校园理财教育存在严重不足。
  对每月结余资金利用上,69.5%的大学生选择将结余资金放入余额宝、微信钱包等货币基金中,有25.56%的大学生选择不做处理,以现金形式直接加入下月生活费。风险态度上,因大学生对抗风险能力弱,59.73%的大學生属于保守型,追求收益稳定和低风险,36.29%的大学生属于稳健型,只有3.98%属于激进型的。可以看出,得益于移动支付、线下支付的便利,相对于现金,收益性和流动性较好的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成为学生主要选择,且和大学生的风险偏好保持一致。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有资金保值和增值意识。   调查还发现,71.6%的大学生父母无理财行为,父母的理财观念对子女理财意识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这部分学生缺乏家庭理财教育。
  (三)“眼高手低”:缺乏理财实践
  从理财实践调查的结果来看,80%的非经管类学生不知道余额宝是货币基金,不认为自己有参与理财实践。接受理财专业教育的经管类学生高达 62%没有理财实践经历,处于理论状态。有理财经历的大学生的投资理财实践主要在少量资金买卖股票,投资纪念币,购买短期国债,基金定投,薅各种P2P羊毛等。经管类专业学生在理财实践中能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自主分析的比例仅占2%,其余参与理财实践的学生存在羊群效应,选择听从别人的建议,选择跟随购买。突出显示大学生极其缺乏理财实践,非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理财实践因缺乏理财意识和知识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而经管类大学生即使接受专业课程学习参与理财实践的比例也不高,并且能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理财的也少之又少,处于眼高手低的状态。
  三、全民理财背景下高校校园理财教育对策
  (一)开设理财专门课程,普及理财教育
  大学阶段是大学理财意识形态形成和角色转变的重要时期,是大学生培养正确的理财意识、提高理财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开设理财课程是获得系统性理财知识最有效的方式[3]。国外很多高校都已经形成一套科学的理财教育教学方法体系,一些国家甚至通过立法来促进理财教育。学校在教授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应普及基本的理财教育,提高学生的财商。[3]普及理财教育应明确理财教育目标,确定理财教育内容,分专业分阶段开设理财教育课程。对于非经管类专业学生可以首先将理财教育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进行结合,做好前期基础的理财意识和理念的教育,后期可对非經管类专业学生进行传统的理财专业课程全校公选课程和新型校园金融O2O平台深入学习。
  (二)以学校为纽带,进行“家校”、“校企”相结合的理财教育
  1.“家校”结合的理财教育
  家庭对学生的理财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中发现父母的理财意识和行为对子女的理财意识和行为呈高度相关,同时大学生理财障碍最大是缺乏资金和缺乏理财专业知识。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不仅包括大学生还要对大学生所在的家庭进行家校一体的理财教育。进行“家校”理财教育一方面是学校对大学生所在家庭理财给予关注,通过家校平台如QQ群或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普及理财知识,提高父母的理财意识,对父母进行理财教育。另一方面是家庭对高校理财教育实施给予支持,并配合学校积极引导和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参与家庭理财活动,了解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家庭理财目标,家庭理财规划。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兼职获得收入,并取得收入支配权,对学生投资理财给予指导和资金支持。
  2.“校企”结合的理财教育
  理财教育不是空中教育,必须和实际经济活动相结合。校企合作的基础在寻找利益共同点,金融机构一般都有投资者教育活动,学校的理财教育可以和这些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让金融机构投资者教育进校园,对未来潜在客户进行投资者教育和新产品介绍和推广。金融机构可以针对大学生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的理财产品,从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客户忠诚度。另外高校通过和金融机构、财富管理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订单班、开展现代学徒制等形式,为学校理财教育提供课外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金融市场。
  (三)构建校园金融O2O平台开展理财教育及实践活动
  1.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在线教育平台等进行线上系统性理财教育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也随之进入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时代。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在线教育平台开展线上理财教育更加契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目前线上金融理财教育资源分散且不成系统,主要以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销售中介的官微、金融考试平台、知名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及简七理财、力哥理财、越女事务所、周知客等少数自媒体。高校可以整合金融理财专业理论与实训教学资源,教师微课资源,案例研究等构建系统性线上理财教育资源,为非经管类学生深入学习理财知识提供平台[4]。
  2.以校园金融为核心开展线下理财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线上发布活动,线下开展的形式定期开展围绕新型理财产品和不同金融市场热点的沙龙、邀请金融理财专业教师以及金融机构和理财专家到校开设讲座交流理财心得。同时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可以开展理财活动月,通过知识宣讲、演讲比赛、辩论赛、话剧比赛、动画比赛等形式开展系列理财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高佳.美国中小学理财教育的四个发展阶段[J].外国教育研究,2008(7):34-36.
  [2]高凤娟.大学生理财观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35):206.
  [3]陈瑞莲,肖润花.高职学生财商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3):183-184.
  [4]邓人芬.新时期大学生财商修养教育的路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5(19):115-117.
  作者简介:周晓莲,江西九江人,硕士,无锡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侯晶晶,江苏沛县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管理专业在校生,负责调研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供给侧改革人才需求下基于物联网环境的O2O混合式教学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D/2016/03/04),2016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普惠金融视角下构建校园金融工作室可行性分析及实践探索”批准号:201613748007Y)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工程博士教育着眼于培养能独立进行研究和开发、对相应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作出贡献的行业领军人才,是一个国家应用型教育的最高层次,直接反映着国家科技教育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最高水平。美国工程博士教育起步较早并已培养了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人才。以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麻省理工学院3所高校为例,分析美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发现,美国高校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具有多层次的培养目标体
摘要 承袭原有的二级学院(专业)教学工作及业绩对标考核指标体系,参考C职院二级学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制定T职院二级学院(专业)考核性诊改指标体系,形成“建标-实施-诊断-改进”的运行机制。事前,对比标杆院校,确定T职院的发展目标。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并逐级分解,将各项工作内容落实到每个教师,使得每个人都成为质量保证的责任主体;事中,采用一页纸年度工作计划报表,实时监控各项任务进度,及时发现工作执行过程
摘要 视频博客(Vlog)同时具备日记和自媒体的性质。通过对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中一位中职学生博主所发布的视频主题进行分析,发现Vlog覆盖到了中职学生校内外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多类研究主题都能提供有价值的素材。通过对该博主所发布的视频内容进行详细剖析,发现其作为研究素材的三方面价值:研究素材的真实性,自我汇报的结构性,同质群体的聚集性。结合分析对Vlog作为教育学研究素材的学术性调试提出了四点建议:客
摘 要 翻转课堂是“互联网 ”时代产生的高效教学模型,学生课前网上学习定期推送的資源,将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知识技能的深化与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高度黏性、易用、实用的微信公众平台能明显改善个性化学习机制,构建基于此的翻转课堂模型,并以“PPT设计”教学为例进行教与学的活动设计、在线资源设计以及教学实践,结合平台数据与学生访谈调查,发现微信公众平台在课前翻转学习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关键词 翻转
摘要 新时代,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快速推进,成人教育知识顺势而为、顺时而动。作为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深层基底,成人教育知识是成人教育学科发展走向成熟的重要支撑。基于西方知识观演进对成人教育知识进行探寻是新时代成人教育发展与变革的逻辑起点。循着西方哲学的发展路径,西方知识观先后经历自然神圣的古代知识观,科学实证的近现代知识观,以及“属人”的后现代知识观。在此基础上,动态、多元审视发展着的成人教育知识
摘 要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建设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愈发重要。师资培养体系不对接、对教师职业发展重视不够、教师长期的胜任信心不足、社会认同度低等是造成以G校为代表的高职院校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为此,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如下几方面增加教师的归属感和从业积极性:完善师资培养体系,提高职教教师准入门槛;完善职业教育科研体系,拓宽教师科研空间;完善教师培训和晋升机制,促进教师职业成长;完
摘 要 综合运用Bicomb和VOSviewer两种软件,对CNKI期刊数据库中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间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的4583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知识图谱分析。研究发现,2014年以来现代学徒制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研究文献呈爆发式增长趋势;高职院校是现代学徒制研究的主要力量;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学徒制理论和实践研究、国外学徒制研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工匠精神研究和现代学徒制现
摘 要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力量。在老工业基地亟待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需要地方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为高技能人才成长建立机制、搭建平台、畅通通道,也需要职能部门整合资源、通力合作、协同共治,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良性发展。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队伍;人才开发;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G9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 高职院校肩负着弘扬工匠精神和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以山西某职业院校为例,基于问卷调查分析其工匠精神培育状况。调研结果显示,该校具有较为浓厚的工匠精神培育氛围,在育人的各个环节都注重工匠精神的渗透;学生对工匠精神培育的满意度较高,学校工匠精神培育效果较好,且校园文化和课程教学对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实践操作的影响则没有达到显著程度。基于研究发现,建议从校园工匠文化建设、重视
摘 要 双创教育融入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对人才的外在需求。在双创教育融入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尝试“以课程为核心、双创项目为驱动”的融合机制,并从教学内容、项目设计和实施、平台应用等三个方面归纳融合的内容与方式,最后提出融合成效的评价办法,为双创教育融入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一条可行路径。  关键词 双创教育;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