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案是相对于教案提出的。学案教学法就是以教案为依托,包括探究、参与、反思三个循序渐进的模块,以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转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学习方法和态度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的目的。
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来说,学案教学法就是指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以课时为单位,以教案为依托,以填写、记录、编写个人学案为载体,通过课前独立或合作方式探究认知课本知识,课堂上积极参与、体验过程,做好课堂记录,课后认真反思认知过程,能够编写个性化学案。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两层皮”,真正实现教和学“一体化”。这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认知过程,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思维过程,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以九年级陕教版思想品德第七课“公平合作”第一课时为例,说说学案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探究部分
探究部分有如下内容:
1、教师举例:⑴在学校,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物理、音乐、美术、体育等教师共同合作教八年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⑵在生活中,有“你挑水来我浇园”的合作。同学们试列举日常生活中合作的实例。
2、在体育课上,红队和蓝队进行4×200米比赛,裁判只对获胜红队中最后闯线的同学进行表彰,你觉得这个裁判当得怎么样?
探究部分1,是教案中“合作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共同生活中处处有合作”的前奏,使学生对合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探究部分2,是为认识公平所做的准备,也是为教案中“社会离不开相互合作,良好的合作必然是公平合作”做铺垫。
二、参与部分
1、学生活动——高空贴画比赛:⑴教师宣布活动步骤,然后进行活动。⑵教师只表扬获胜组负责贴画的同学,然后提出问题,这样做公平吗?⑶学生回答。⑷如果教师坚持这样做,并再举行一次这样的活动,结果会怎样?为什么?
2、在以上活动后提出问题:你对公平的理解,大家各抒己见。
3、角色扮演:与外商谈判,教师把学生分成A外商小组和B柳林乡棉纱厂小组,教师提供帮助,使活动顺利进行。
4、阅读材料:“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工厂用工紧缺及对策”。
参与部分1和3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体验情感、态度,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参与部分2是知识的拓展和深化,是发散思维在课堂上的具体运用,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做准备。
参与部分4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也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升华过程。
三、反思部分
以下内容作为参考,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部分题目来做:
1、在学期末,学校只对学习成绩突出的个别学生进行表彰。试述你对此的看法。
2、在年终,学校在三十多个教师中评出四个优秀教师进行奖励。谈谈你对此的观点。
3、假如你是校长,怎样做才能协调各方面利益,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4、谈谈你对“一考定终身”的认识。
反思部分是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位于教案的课堂小结后面。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了正确的认识后,即树立了在合作中合理分配责任与利益的价值取向。这样,学生就能够理智、清醒地面对制度、法规、习俗等社会现象,进行辨证思考、理性反思,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保持平和的心态,使自己的心智更加成熟,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个性化学案的编写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不仅是一个主动学习者,更是一个知识、方法、过程的开拓者。
通过学案三个模块的渐进,能帮助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全面掌握课本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展现自我的同时,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来说,学案教学法就是指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以课时为单位,以教案为依托,以填写、记录、编写个人学案为载体,通过课前独立或合作方式探究认知课本知识,课堂上积极参与、体验过程,做好课堂记录,课后认真反思认知过程,能够编写个性化学案。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两层皮”,真正实现教和学“一体化”。这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认知过程,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思维过程,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以九年级陕教版思想品德第七课“公平合作”第一课时为例,说说学案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探究部分
探究部分有如下内容:
1、教师举例:⑴在学校,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物理、音乐、美术、体育等教师共同合作教八年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⑵在生活中,有“你挑水来我浇园”的合作。同学们试列举日常生活中合作的实例。
2、在体育课上,红队和蓝队进行4×200米比赛,裁判只对获胜红队中最后闯线的同学进行表彰,你觉得这个裁判当得怎么样?
探究部分1,是教案中“合作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共同生活中处处有合作”的前奏,使学生对合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探究部分2,是为认识公平所做的准备,也是为教案中“社会离不开相互合作,良好的合作必然是公平合作”做铺垫。
二、参与部分
1、学生活动——高空贴画比赛:⑴教师宣布活动步骤,然后进行活动。⑵教师只表扬获胜组负责贴画的同学,然后提出问题,这样做公平吗?⑶学生回答。⑷如果教师坚持这样做,并再举行一次这样的活动,结果会怎样?为什么?
2、在以上活动后提出问题:你对公平的理解,大家各抒己见。
3、角色扮演:与外商谈判,教师把学生分成A外商小组和B柳林乡棉纱厂小组,教师提供帮助,使活动顺利进行。
4、阅读材料:“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工厂用工紧缺及对策”。
参与部分1和3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体验情感、态度,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参与部分2是知识的拓展和深化,是发散思维在课堂上的具体运用,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做准备。
参与部分4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也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升华过程。
三、反思部分
以下内容作为参考,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部分题目来做:
1、在学期末,学校只对学习成绩突出的个别学生进行表彰。试述你对此的看法。
2、在年终,学校在三十多个教师中评出四个优秀教师进行奖励。谈谈你对此的观点。
3、假如你是校长,怎样做才能协调各方面利益,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4、谈谈你对“一考定终身”的认识。
反思部分是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位于教案的课堂小结后面。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了正确的认识后,即树立了在合作中合理分配责任与利益的价值取向。这样,学生就能够理智、清醒地面对制度、法规、习俗等社会现象,进行辨证思考、理性反思,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保持平和的心态,使自己的心智更加成熟,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个性化学案的编写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不仅是一个主动学习者,更是一个知识、方法、过程的开拓者。
通过学案三个模块的渐进,能帮助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全面掌握课本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展现自我的同时,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