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成因、对策

来源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r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实施新课改以来,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老师教得和学生学得都很吃力,而且教学效果较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所接触到的实际情况入手,指出了高中起始年级高一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课程、学生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提高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以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作为一名教研员,在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提高高一教学质量方面应该有所作为。
  关键词:问题成因 对策 课程实施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095-02
  
  1.问题
  
  首先从三个方面的事实来谈。一是每年高一新生对高中历史学习的感受。一是与教师的交流和听课情况。一是每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学生的成绩情况。
  第一个方面。自从实施高中新课改以来,笔者深入学校听课、观摩,感到没有几个老师能把高一上学期的课,尤其是前三个单元的课上好。学完前三个单元后,笔者询问学生关于前三个单元的有关问题,学生大多一知半解,好多内容是糊里糊涂。2008年国庆假期期间前后两件事,给我的触动更大。长假第一天,我在单位值班,同事带着上高一的孩子来找我,让我给孩子把高一前两个单元的内容梳理梳理。我感到诧异,因为这个孩子可是在2008年中考中总分排在济南市前50名的学生,各科成绩平衡,一点都不偏科,考上了省城最著名的重点高中,怎么还需要辅导?与同事交流,我知道了原委。原来,进入高中学习一个月了,家长问孩子进入高中后各门学科的学习情况时,孩子如实回答:除了历史学科,各科都跟得上,历史学习的情况是,上课听不懂,课下看书看不懂,理不出头绪,很痛苦。无独有偶,两天后,一个原来在学校时的同事(该同事于2004年秋天高中开始新课改之前调到一所初中教历史课去了)打电话找我,向我借有关高一历史教材的教学参考书和教学辅导材料,我问其故,对方说,孩子上高一了,回到家不抱怨别的学科,就是抱怨历史听不懂,学不会,做为母亲,又教历史课,感到有必要给孩子辅导辅导。我说,好吧,我给你准备几份材料,你过来拿吧。
  第二个方面,与教师的交流和听课情况。还是先说说与原同事交流的情况,很有代表性。这位老师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过多年高中历史教学,送过多年高三毕业班,成绩很好,学生也很认可。2004年,因为搬家,调到了一所重点初中,从事初中历史教学了,从那时起,基本上也就不关注高中教学了。在我办公室里,她说,现在高中课本怎么成了这个样子,自己看了半天,也理不出一个头绪。要知道,这是一位历史系本科毕业,且从事了17年高中历史和四年初中历史教学的老师,在新课改面前,竟然需要从头学起,而且自学起来相当吃力。而我们高中的一线教师大多和她的感受一样。2004年以来,我听了几百节高中历史课,好课不多。就去年9月中旬到11月底所听的我区高中30节历史课来看,有16节课为勉强合格的课,占53.3%。11月初在省优质课比赛济南市选拔赛中,六位最近几年的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的获得者准备了一个星期的课,也大多不尽人意。在笔者所观摩的各地不同级别的高一历史课中,能把课上明白了的并不占多数。
  第三个方面。2004年以来,我区高一学生上学期期中历史考试成绩普遍不理想。就2008年11月份高一期中考试而言,应该说,各学校所出的历史试题难度都不大,而且紧扣课程标准。结果是,重点学生平均仅60多分,其他学校平均50分左右。
  由以上三方面的事实,我们可以总结目前高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学生学得比以前更痛苦了,学得有些不明不白,有些糊里糊涂。
  ②教师实施新课程很费力,不象课改前那样得心应手,很不适应新课改。
  ③高一历史教学出现的问题不是我区独有的,而是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问题。
  
  2.成因
  
  我们大家都很清楚,教学是一个解决教与学的矛盾的过程。构成矛盾的主要因素是教师、教材、学生。因此从这三个因素就不难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2.1 教材方面,更严格来说是就课程设计来看。本次高中历史课改最大的变化当属课程体例和内容的变化。从体例来看,一改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在中学通行的通史体例,而采取了专题式体例。专题史教与学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学生对通史应有一个相当的了解。而初中自2002年开始的课改已经大幅度减少了通史的学习内容,而且由于种种原因,让初中的历史教学为高中课改服务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空想。现实情况是高中教师大多不知道初中学生到底学了些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而学生中的大部分对中国历朝历代的顺序不清楚的大有人在,把朝代史实张冠李戴的大有人在,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混混沌沌的大有人在。专题史是把某一领域的重要史实选择出来进行描述和分析,从而看出这一领域的发展脉络和趋势,设计者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际课程实施中,由于内容的跳跃性太大,学生的基础导致他们的思维根本跟不上这种历史时空的跳跃性,历史内容的跳跃性。另外,专题史把政治、經济、思想文化分成三个模块,人为割裂了历史之间的横向联系,学政治变迁,看不到经济和文化对它的影响;学经济专题,从教材相关叙述中找不到政治和文化与它的联系;学思想文化,难以找出经济、政治与它的互动。刚刚接触新课程的老师拜读几遍课本仍觉得是一头雾水,何况学生。从内容上看,课程标准增加了一些新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分为这样几类:①过去中学教学没有涉及过的内容。例如古代希腊城邦和民主制度,古代罗马的法律;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形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古希腊的人文主义;大量的中国和世界文化内容。②服从于专题教学而更新的一些内容。如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等。③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新的学术观点等。上述内容新则新矣,有些真是体现了时代性,但繁难的程度却大大超过了课改前。
  2.2 教师方面。课程教材的上述变化,使得过去教学,教师只要多读几遍教科书,翻翻教参就可以明白内容间的联系,就可以上课的局面打破了。不更新知识结构、缺乏课程设计能力,只能是寸步难行。
  前些天,到一所学校听课。在与该校校长(中文系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喜爱文史)交谈时,谈到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他跟我说,原来打开高中历史教材,自己可以读进去,能看出历史朝代的变迁,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如果有些地方不明白,翻一翻教学参考书,基本就能搞清楚了。可打开现在的高中历史教材,自己基本读不懂了。不知道教材在谈些什么。他的这番表白集中说明了新课改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历史老师。
  而高中历史教师的实际情况是什么呢?虽然现在在岗的高中教师大都具备了本科学历,但有学历不一定有能力。而且由于大学本科教学以通史为主,即使学专题史也与目前的高中专题内容不符,加上大学期间英语学习占用了大多时光,虽曰毕业,但学生的历史专业并没有学得太好。因此,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仅专业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就不能适应高中教学的要求,再加上经验的欠缺,因此,新教师难以短时期内适应新课改。就老教师而言,由于习惯了原来的通史教学体例和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方面面临着一个痛苦的更新和转变的问题,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种更新和转变在很多教师那里遭到拒绝、抵制。因此,几年来,从县区到市、到省,既保持传统教学优势,又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结构、按照课改理念设计教学者凤毛麟角。课改,遇到了师资层面的巨大阻力。更为糟糕的是,在对待历史教育的功能的定位上,很多教师没有立足于通过学科教学实现育人目标,仍然习惯于教教材,而教材又是那样一个面貌,历史教育的学科价值和育人功能大打了折扣。
  2.3 学生方面。对学科存在偏见、文史类知识储备不足、社会生活经验的缺乏使得学生学习专题历史的部分内容非常困难。
  
  3.对策
  
  由以上三个原因来看,要提高高中尤其是高一历史教学质量,需要从课程、师资、学生三个方面着手解决。而关键应该是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
  3.1 课程方面。由于高中教师的积极呼吁和教材编写者们的跟踪调查,几年来,教材编写始终处于修订中。相对于初版教科书,2008年的修订版教材内容的系统性、文字的可读性有了一定进步。但只要课程标准不变,课程的专题体例就会依然如故,课程要求高于中学教学实际的情况就不会有根本的变化。我们期待着通史体例、新的史观和视野的课程体系的问世。但是,在目前情况下,只能接受现在的课程,密切关注它的变化,盼望历史教材编写得进一步贴近教学实际。
  3.2 学生方面。呼吁各地中考不要取消历史或文综考试,不要取消中考,借以促使初中学生重视文科学习,为高中学习奠定一点基础。
  3.3 教师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科研能力,努力攻关。虽然学生基础和课程现状我们无力改变,但在同等条件下,教师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决定了课程实施的水平高低。同样的课程内容、同等水平的学生,有的教师会把课上得非常符合课改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得很好,而有的老师的教学则远远达不到要求;同一个教师,在他熟悉的内容上能上好课,但在他不熟悉的内容上就上不好课。因此,教师提高素质非常重要和迫切。目前,教师素质成为高中实施新课改成效大小的最大变数,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从教研员角度,在推进教师成长、提高高一教学成效方面,需要做以下几项更为实际的工作:①积极推动和深入参与集体备课。通过深入学校历史组的集体备课和组织区域内更高层面的集体备课,把高一教材中大家普遍感到困惑的章节通过集体攻关予以解决。②发现和重点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发挥好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③定期进行业务研讨交流活动,尤其是优秀课例观摩交流活动。④以课题研究推动区域教师的群体发展,从教学实际中提炼出高一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课题,发动教师予以研究,以课题带动教师深入教学研究。总之,要通过以上策略推动历史教师去读书、思考、研究、交流,以教师水平的提高去克服课程、学生方面的不足,努力提高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水平。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本文在实地调研南宁市失地农民补偿安置现状的基础上,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支撑,从制度均衡的视角对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供求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供给与需求存在严重不均衡现象,
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查检单的优化设计及其临床实际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8月,将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查检单应用于ICU危重患者,对他们的医院感染
作家写出的作品既是个人思想情感的结晶,又不可避免地处于文本的互文网络之中。按布鲁姆的说法,后起作家均面临"影响的焦虑",他们都试图与前面的作家对话,写出不一样的东西。
摘 要:以论述嗅觉理论与嗅觉标识内涵为出发点,结合企业形象识别理论体系的发展,延伸了标识设计的内涵,提出了嗅觉标识设计的概念。进一步阐述了嗅觉识别系统设计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以及嗅觉识别与视觉识别的依赖关系,拓宽了企业形象设计的研究思路,为未来企业实践嗅觉识别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嗅觉识别 企业形象识别 品牌  CIS的理论体系被引入中国企业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其发展速度极为迅速。在中国由
虚词是汉语中一个封闭的词类,每一类虚词数量都是有限的,但是虚词使用频率很高,作用很大。缺少某些常用的实词对于我们的交际当然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换一个说法还是能表达清楚意思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随着国家体制改革进程的有序推进,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实
摘要:针对高职高专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的现状,如何适应高职教学的特性和高职高专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培养目标,做好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分析提出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方案。  关键词: 工程计量与计价 职业能力及课程设计现状 课程设计改革及保障  The students of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and valuation of the
介绍了工作流管理技术、相关研究项目及一些著名的工作流产品,并对工作流管理系统和产品进行了分类。在分析了现有工作流管理系统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指出了工作流管理系统及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