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之风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ewmys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忽被儒雅打动,一股书卷之风扑面而来,知书达理、气质芳华、礼数周全…… 儒雅有两层意思,学识深湛和温文尔雅。其实,两者互为因果关系,只有学识深湛,才能真正做到温文尔雅;温文尔雅,则是学识深湛的外在表现。儒雅的风度,不是装腔作势,不是故作高深,不是掉书袋,不是乱矫情。儒雅是骨子里的东西,真正儒雅的人,一举手一投足,就能体现出来,无须刻意表现。
  诚然,儒雅是心灵之明镜,风范之高标。读书人,多儒雅。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等等。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
  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温家宝在2004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温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
  儒雅,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眼下,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显得愈加稀缺。人们总说,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
  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儒雅的表达方式,已经被看作是有文化有礼仪的表现,是做人的高境界。
  《法言·君子》中说:“通天地之人曰儒。”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一个社会,如果多些儒将、儒商、儒伶、儒官,“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提高文明程度,净化社会风气,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应该知道,儒雅要靠知识和学养支撑,要靠长期自觉修炼养成,没有捷径可走,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当你开始坚定梦想时,梦想就会向你张开翅膀  我有个朋友叫蒙提·罗伯兹,他在圣思多罗(San Ysidro)拥有一个牧马场。他一直让我借用他宽敞的住宅举办募款活动,为帮助边缘青少年的社工活动筹备基金。  上次我在那座牧场筹款时,他在向大家介绍我时这么说道,我跟你们说,我让杰克借用我的住宅是有原因的。这故事跟过去的一个年轻人有关,他的父亲是位流浪马术师,在不少马厩、赛马场、农场和牧场都待过,帮助训练马
在一期《开讲啦》节目中,职场新人高嘉晗提问说:“现在传说办公室有两种人,第一种人看到领导进电梯,就赶紧快走几步,跟着领导套近乎的人。另一种是赶紧慢走几步,不和领导进同一电梯的人。我很好奇,在生活中,您是哪种人?”  撒贝宁反问:“我想问你,如果是你呢?”“我是第二种人。”“就你会慢走几步。”“对。”“不想和领导坐一个电梯,是因为你怕尴尬。我个人感觉自自然然最好,你无论是赶两步,一定要跟领导坐一个电
吃过晚饭坐在电脑前上网的时候,从商学院毕业的合肥浪漫女孩杨莉无意中发现这样的消息:“当前中国有41.1%的白领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61.4%的白领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随着英年早逝现象的增多,关注白领健康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杨莉抬起头来思考片刻,随即接着看下去:“面对与日俱增的工作压力,女性白领更加容易表现出情绪上、身体上的疲劳反应。”  当天夜里看完报道,杨莉默默地分析,觉得这条
少年时住在奶奶家,南京中华门外小市口24号院内。那是一个有数十户居民的大院,分为前院、中院、后院,各有一个装有自来水龙头的天井。不知从哪一天开始,统一改叫向阳院了。院门上方请业余书法家用油漆写了“向阳院”三个红字,两侧还贴了一副对联: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  奶奶是居委会干部,戴了红袖章,隔三岔五地去区里开会,回来后召集大伙传达。传达什么精神,我这个在一旁活蹦乱跳的孩子根本没注意听,也就记不住了
中外许多事业有成的名人,往往为了研究某个问题,专心致志,痴迷“忘食”,闹出了不少笑话。  陈景润有一次去食堂吃饭,想着一道难题的解法,想着想着,竟转了个圈又回来了。别人问他:“你吃饭了吗?”他竟回答:“吃过了。”  牛顿有一回请朋友到家做客,饭菜做好后,他就去实验室专心做实验了。朋友来后,找不着牛顿。等了又等,还是不见他。朋友因急于赶去上班,就独自把菜吃了,并把吃剩的鸡骨放在盒子里,然后走了。傍晚
燕园曾经住着四位老先生:邓广铭、金克木、张中行和季羡林,人称“燕园四老”。邓广铭毕业后,留校任教,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唐宋辽金史的研究,尤其在宋史方面超越前人成就,成为宋史学界的一代宗师。论学历,金克木不过小学毕业。可他聪慧、用功,自学多国语言,在翻译和写作上成绩斐然,成为了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学者。从印度归国后,受聘于武汉大学,后任北大东语系教授,长达52年。张中行早年毕业于北大,多年从事
在孙吴政权统治江东时,世家豪族势力急剧膨胀,奢侈腐败之风日盛。  是仪,东吴孙权拜他为重臣,与孙权相随50年。是仪为东吴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封为都乡侯,但他一生从不置私产,不接受俸禄以外的赏赐,不接受他人的馈赠,被誉为“三不都乡侯”, 而且乐于赈济赡养贫困之人,家中无储蓄,房舍财物能供给日常生活就行。他不穿华贵的衣服,不吃讲究的饭菜,一生过着平民百姓般的俭朴生活。他廉洁自处,一心为公,能够忍受清贫
父亲幼年没有过真正的家。我的祖母在他五岁时就去世了,祖父没有再娶。到八岁时,父亲已经旅居过三个国家。  父亲酷爱动手制作东西,他的作品焕发着一种恒久的感觉。父亲是个勤于思考的人,六岁那年,这个脸庞圆圆的孩子为使自己能坐得更舒服些,把餐桌腿锯掉了一截。为此他挨了罚,却获得了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勇气。后来,十岁时,父亲用捡来的废旧零件拼装了一辆自行车。二十岁那年,他又如法炮制,用一辆破派卡特的零件拼装了
大概这世间自命不凡的人太多了吧。他被贬出京城,嘴上念叨的一直是这句话。寒窗苦读几十载,考取功名,混得一官半职,想想赶考时候立下的志愿是清理官场上那些浪得虚名自命不凡之徒。转眼十年过去,他已是不惑之龄。败于党争,他愿赌服输。可最让他难以接受的是,他恰恰变成了他最厌恨的那种人。官拜宰相他是否浪得虚名,昔年壮志酬筹他是否自命不凡?只怪这些年太过顺遂。  一行人风尘仆仆从长安一路走向安西,路过甘州时,他们
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孔子借治玉的方法说:“如琢如磨。”玉不琢不成器,修身养性亦然。  名列首席的大弟子颜回,比老师小三十岁。孔子感叹说:“贤人啦,颜回啊!一碗饭,一瓢汤,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受不了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自己的乐趣。”颜回曾随孔子辗转于陈国、蔡国、叶国、楚国之间,困难重重,甚至饿肚子,弟子们有些茫然。为了坚定大家的信心,孔子问:“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于旷野,我的主张不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