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诗学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iv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的诗学观
  文学是人学,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解放与发展。因此,文学艺术既不是现实的装饰物,更不是一种消遣,理应承担一定的社会重责。荀子充分肯定文学艺术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明确提出了“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的诗学观。荀子认为,文艺不是空洞的“纯文学”和单纯的感官娱乐,文以载道,文艺应该有承载性和思想性。
  二、“情文俱尽”与“称情而立文”的情文观
  荀子在讲到语言艺术的时候说:“言语之美,穆穆皇皇”,也就是说,言语要端庄、岿然而美好,悦耳然后才能悦心、悦意。美的文艺不但要有充实的内容,还要有优美的形式。“凡礼,始乎梲,成乎文,终乎悦校。故至备,情文俱尽。其次,情文代胜;其下复情以归大一也。”也就是说,最完备的礼乐要做到“情文俱尽”,“情”指的是礼乐的思想性,“文”指的是礼乐的艺术性与观赏性。如何做到“情文俱尽”?这就需要“称情而立文”,即根据“情”的需要创造适合的“文”,根据内容的需要确定艺术表现形式。
  三、“全粹之美”与“美善相乐”的审美理想论
  荀子说:“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真正的美应该是真、善、美三者的统一。什么是“真”?“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真”就是诚。荀子认为“谈说之术”要“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即要以严肃庄重的态度来对待,以端正真诚态度来交流。文艺创作要坚持以“真”为基础,要有真感情、真感悟、真感受,要反映真现实、真生活、真需求,用真挚的情感去创作,用真切的语言去感染人,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读者,引起共鸣。
  文言断句有“章”可循
  断句是古人读书的一项基本功。《礼记·学记》中说:“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所谓“离经”,就是给古书断句。在当前的文言文学习中,断句依然是培养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提高文言断句的准确率,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具体应注意五点:
  第一,要通读语段,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顾及前后文,反复研究,把握主要内容。
  比如《汉书·萧何曹参传》中的一段话:
  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经过反复通读,先抓住要点,如文中说的是什么人,办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这样做,结果如何,等等。
  看文中提到的人物,有:上、何(根据文段出处,“何”指的是“萧何”)、功臣。
  再看事件。综观全段,说的是“上”(汉高祖刘邦)以打猎为喻,向众功臣说明为什么“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
  为什么这样做。依据“上”的说法(“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可见在刘邦看来,萧何的功劳远胜于群臣。
  这件事的结果。最后写“群臣后皆莫敢言”,可知群臣不得不接受了刘邦的观点。
  这样,就基本了解了大意,便可断句了。
  第二,要确定词的句中意义、注意语序和分析句式,重点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是“句”(句末停顿)还是“读”(句中停顿),就需要运用文言知识反复研究。如“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之间,“酂侯”是专名,其间决不能断;“上以何功最盛”有主有谓,叙一事,是主谓句,应当断;“酂侯”是“封为”的宾语,当属上,不能做“食邑八千戶”的主语,决不能属下。
  又如“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至“大小各有差”处,一事已叙完,应断为“句”,其他为“读”。
  第三,古人写文章讲究语句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
  这一点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如“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应断作“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不能断为“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而使“多者”属上,“数十合”属下。又如刘邦的设喻“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也应当根据这一点,断为“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不能断为“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
  第四,一些对话的标志,如“曰”“云”“言”等,也可供断句时参考。
  比如文段中的“功臣皆曰”“上曰”等。这时一定要注意“曰”后面的文字到什么地方为止。如“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的内容只能是“知之”两个字,“知猎狗乎”则是刘邦的问话,不是功臣的回答。
  第五,一些常用虚词,也可作为断句的参考。
  比如常放于句首的“盖”“夫”“故”“岂”,放于句末的“之”“也”“矣”“焉”“哉”“乎”“欤”“耳”“邪(耶)”等等。文段中“何也”的“也”,“诸君知猎乎”的“乎”,“狗也”“人也”“功狗也”的“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的“至如”,都可作为断句时的参考。
  以上几点,是断句时的注意点,起辅助作用,不是能否正确断句的决定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古代汉语、古代历史文化知识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总的水平。这些知识只能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不断熟练掌握,培养准确的文言语感。
其他文献
马然是我们班的数学课代表,脑瓜机灵。他除了能把一堆枯燥的数字算得滚瓜烂熟外,还会画一手非常棒的素描,特别是人物素描。谈起未来的理想时,他曾意气风发地说,数学家,没什么意思,我要画遍全中国!  连环画册可能是他美术的最初启蒙,也不知从何时起,他积攒了许多连环画。他画日本鬼子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每次给我们看时都会坏坏地笑一声,八格牙路,看我画得像不像那个混蛋?  抗战的故事总是成为我们经常聊的话题,自
期刊
城里,树叶上积压着的灰尘,风吹雨打也掸不走。城里的树苟延残喘,憔悴不堪,让我想起家乡。  家乡有一片杉树林,羽毛般的树叶,翠绿欲滴。  夏季,草木疯长,杉树又长高一大截,小伙伴们在树林里荡起秋千;瑞雪降临时,苍白的大地上总还有杉树林,树林里还有雪——更像圣诞树了。  我总去那里。  父亲说我是个大闲人。  父亲最关心的是他的几亩地。农忙时节,抢种、抢收、抢晒,起早贪黑,珍惜每一寸光阴。农闲时节,抽
期刊
一  1917年1月4日的北京,寒风萧萧。一辆马车迎着漫天飞雪,簌簌而来。车行至北京大学门口,骤然刹住。蔡元培一撩帘一挺身,健步走下车来。  北大门口,校工们早已整齐分立两侧,齐刷刷地向迎面行来的新校长鞠躬致敬。蔡元培摘下礼帽,回敬以深深一躬。校工们面面相觑,全都愣了——这在北大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北大是官办大学,校长是内阁大臣待遇,从不把校工们放在眼里。“校长竟然鞠躬致敬,感觉不同以往啊!”  1
期刊
我多么希望自己浑身都是缺点啊!  我在许多人的眼中是一个优点颇多的男生,不谦虚地说,我擅长很多东西,足球、篮球、画画、弹吉他、长跑,甚至还有超乎常人的接受能力,我曾經为自己拥有这些过人之才沾沾自喜,也曾骄傲得不可一世,但最后我后悔了,很是后悔。  不知不觉,初三了,我从未在校长和年级主任的励志演讲中获取任何能够打动我的东西,因为我觉得初中的东西真的很简单,怎样都能考上高中。现在想想,那时的我,真的
期刊
一、奥赛罗的双重身份  莎士比亚笔下的奥赛罗是矛盾的,这种矛盾由其双重身份决定。奥赛罗是摩尔人,遭人歧视,这是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种族歧视;与此同时,奥赛罗还是一名被人敬仰的将军,受人愛戴。奥赛罗与苔丝德蒙娜这位威尼斯白人贵族小姐结婚,使得奥赛罗的双重身份更具有张力,也成为了奥赛罗身份认同危机的导火线。  二、奥赛罗的身份认同失败  从作品创作意图而言,人物代表一个社会阶层或者一个群体。苔丝德蒙娜是威
期刊
【学以致用】  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追忆过去?为什么在生活节奏快到窒息的今天仍有人愿意排几个小时的队去等“老上海的味道”?简而言之,这是一种情怀。  得知“阿大葱油饼”因为无证经营将被取缔,我不禁扼腕叹息。人们拼命地追忆,但老上海的味道离我们终究是越来越远了。  一纸证书能代表什么?是代表与领导的亲疏有别?是代表这是个法制社会?亦或是代表有了证书便有了安全的保障?芬兰是一个无需驾照的国家,却是全世界
期刊
這部剧本的突出特色是主人公麦克白并非正面人物的代表,而是一个泯灭人性的野心家。剧中讲述的是麦克白——中世纪苏格兰的一名将军——在成功抵御外侵归来的路上,偶遇三个女巫,女巫预言他会成为国王,于是,麦克白在夫人的怂恿和教唆下杀害了国王邓肯,篡夺了王位。其后,为了掩人耳目,麦克白不得不实施了一系列血腥的屠杀:他先后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儿子。而这接二连三的弑杀也使得麦克
期刊
乔在笑,小小的酒窝里盛着喜悦。乔很少笑,秀气的眉总是微皱着,眉宇间笼罩着淡淡的忧伤。乔很漂亮,那一双大眼一眨一眨的,清澈透亮,她灰扑扑的破旧的衣服更显得黯淡无光,小身板总是挺得直直的,清瘦中透着坚韧。她是一个乖巧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孩子。老师们都很喜欢她,每当说起这个黑瘦的孩子又是欣慰又是心痛:“这孩子,是个好苗儿呀!只可惜……”  窗外,一只麻灰的小鸟停在谷垛上,叽叽啾啾,欢快地鸣叫着。收割了的稻田
期刊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
期刊
【片段示例】  一  批评和表扬的主要驰骋疆域,应该是人的力量可以抵达的范围和深度。它们是评价态度的标尺而不是鉴定天资的分光镜。我们可以批评孩子的懒散,而不应当指责儿童的智力。我们可以表扬女孩把手帕洗得洁净,而不宜夸赏她的服装高贵。我们可以批评临阵脱逃的怯懦无能,却不要影射先天的多病与羸弱。我们可以表扬经过锻炼的强壮机敏,却不必太在意得自遗传的高大与威猛……  不宜的批评和表扬,如同太冷的冰水和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