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小学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X198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信息技术的利用为课堂教学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以往的教学手段相比,在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上能够提供给学生良好的视觉美感和精神上的愉快感,充分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内因,教师只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师设计再好的方法也是徒劳。有人说: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再说素质教育本来就是个性发展的教育,我们就必须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我们教学的自主化,才可能有落脚点,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量大,并且能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在网络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来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中应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多方感知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上网学习成为一种新的自学趋势,作为数学老师也应该创造这种学习的机会。统计图是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工具,制作统计图的数据都来源于生活,为了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这一点,在上课之前我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先去生活中收集一些数据,老师给予引导,先出几道必做题,然后鼓励学生们再去收集各类数据,比比谁收集到的数据多而有意思。老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去收集各种数据,在老师的引导下锻炼了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收集资料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上网自学的机会。然后要求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发电子邮件到老师的信箱中,老师只要打开收件箱就能及时地看到同学们的课前作业情况,为上课打好伏笔,同时也能将学生的课前作业随机的在课堂上向大家展示。使学生真正感觉到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广泛,能达到数学教学与计算机技术相整合的目的。
  三、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小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于是在面对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时往往难以理解。然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以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方式,却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體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能够突出本质,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具有简捷明确、突出教学重点的作用,使学生易学易懂,印象深刻。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往往比较抽象概括,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往往觉得十分枯燥,而且似懂非懂,只能形成一个模糊的认识,这样必然会形成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大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然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数学概念的辅助教学,却往往可以化枯燥乏味的文字为生动形象的图象,使学生能够更形象、更方便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在教学“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一课时,“等式”和“方程” 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的两个概念。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个天平,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天平的认识,从而引出与天平有相同特点的数学符号——“等号”。接着,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在天平的左盘放2个50克的砝码,右盘放1个100克的砝码。在观察够让学生思考并列出式子。通过列式和对式子的观察分析,引出等式的概念——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紧接着,我再次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在天平的左盘放1个20克的砝码和1个X克的砝码,右盘放1个100克的砝码。这次我让学生列出一个等式。在学生列出等式后,我组织学生比较这个等式与上一个等式有什么区别,从而引出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通过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地演示“等式”和“方程”这两个概念,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得理解了等式和方程的意义。
  五、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最丰富、最活跃的年龄,他们非常愿意去探索、去发现各种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有趣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充分激励学生去猜想、想象和联想,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六、将课堂教学引申到课后,使信息技术持续发展
  教师不但要在课内激发和维持学生的自主参与的意识,更要将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的延续到课后,以促使其在课外积极主动的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的魅力,进一步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之中。
  在这节课的结尾,每一位学生都在电脑上制作了一张漂亮的统计图,可是由于时间有限,老师无法将每一位同学的作业精心评点,这无疑是这节课的缺憾。将这个缺憾留到课后去解决,反而可以给学生一个回味课堂教学的空间。这时可以又一次利用多媒体网络,老师请学生课后将制作的统计图发E-mail到老师的信箱,这一个有创造性的提议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并在课后引起了不小的参与热潮。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课前和课上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学习,课后还能体会到信息技术为我们的学习提供的帮助,为今后的学习注入了动力。
其他文献
一、巧用手段,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由于数学语言的逻辑化、符号化、严谨性、抽象性的特点,要让学生主动爱上阅读并不容易。这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智慧,巧用手段,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1、创设情境,为阅读铺路搭桥:丰富有趣的生活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阅读之前,如果教师能够创设有效的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那将为接下来的阅读铺平道路,也能使学生保持比较高涨
期刊
一、教学分析  本课隶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选用“动物”这一儿童熟识的题材导入剪纸课题。在学习剪纸过程中,制作工具非常简单,一把尖刀、几张彩纸便能成画。孩子们通过观察、构思、双手的裁剪等一系列步骤,在完成作品的同时,既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又能锻炼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二年级的学生对材料、工具的运用并不陌生,对动物的造型也具备一定基础,但在手工剪纸上对整体形的控制与把握有一定的困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读图掌握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及所跨省区;2、分析总结秦岭淮河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差异的原因;3、秦岭淮河南北两侧自然环境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展示中国不同区域的图片,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地理景观的图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运用流程图、表格等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励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让学生初步
期刊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课程标准四级目标要求八年级学生能听懂接近自然语速、熟悉话题的简单语段;识别主题,获取主要信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引出话题并进行交谈,并能在口语和日常生活中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  2.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求学生能用一般将来时态表达将要发生的事情。Section A主要学习运用句型─Sb. will do.以及There will be.
期刊
一、 建立真诚的师生情感  在师生关系中,情感因素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溏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这种爱,而且这种爱应该是广博的、无私的。对学生的爱可以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心情舒畅,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课堂上听从命令,服从指挥,态度认真,练习时不怕累和苦,对教师充分信任和尊重,自觉的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形成
期刊
一、学生习作不一定要以“写实”为基调  在文艺作品中有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之分,虽然小学生的习作不能同成人的文学创作等同,但这种思想应当被学生了解。事情不一定真实,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把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是转移到自己身上,但包含于其中的感情一定要真实,且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一般性特点。学生的生活阅历、经验有限,可以运用于作文中的有价值的素材相对贫乏,一味讲求写实,有令学生“为无米之炊”之嫌。“写实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字母教学则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教好26个字母不仅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老师应想方设法使全体学生正确认读和规范书写26个字母,可以从思想认识、教学设计、课堂操练、课后巩固这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字母教学。  【关键词】字母教学 小学英语 思想认识 教学设计 课堂操练 课后巩固  一、从思想上认识字母教学
期刊
一、 艺术教育的主题从幼儿生活中来  《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生活中的美好的人和事,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表现和美化自己的生活,这既符合当代教育改革的趋向--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又体现了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艺术正是它特有的感性、直观方式表现生活,发现生活意义。因此,在艺术教育中,要帮助幼儿走进他们的生活,观察、感受生活的千姿百态,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发现其中蕴涵的美;要提
期刊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2、是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热爱数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分析,概括和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
期刊
一、淡化精批细改,注重教师讲评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学生要提高写作水平,除了掌握正确的方法外,还要多写多练。学生写的多了,老师如何批改?如果每篇都精批细改,必然会耗费老师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影响教师钻研教材,学生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于是我采取了“全收全看,重点讲评”的方法 。“全收全看”意在督促,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完的作文(已互批互改)收上来,粗略的看一次,写简要的评论,把重点放在讲评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