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点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_t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针对一个高官的落马,有人很“实事求是”地说,人家还是干事的,在其主政期间,城市面貌变化最大。这样的议论,让笔者想起西汉的赵广汉。
  西汉中期的颍川郡,豪强横行不法,官吏朋比为奸,朝廷幾乎管不了。赵广汉前去,局面大变。
  赵广汉的办法只有两条,一个是“杀人”,一个是“挑拨”。先杀了当地两个豪强地主,建立威权。然后设立举报箱,让人举报。并且制造谣言,一会儿说这个举报了那个,一会儿说那个举报了这个。弄得豪强地主以及官吏互相攻击,结果是,豪强互相干仗,官吏互相拆台,赵广汉成了“裁判”,想摆治谁就摆治谁,完全控制了局势。
  然而,赵广汉的政绩虽说有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却并不见得就好了。“吏民相告讦”,整天“上访”,颍川各阶层处于一种撕裂争斗的状态。赵广汉干了一年,因政绩突出,升官,走了。
  后来,韩延寿接任太守,看到如此民风,就认真做教化工作,大力宣传和睦相处、相亲相爱、消除仇恨,推行嫁娶丧祭的礼仪。过了几年,颍川告状打架的少了,社会安定,生产恢复。
  表面上看,赵韩两人治理的方法不同,才出现两种结果,实际上却是,两人出发点不同,才有两种治理方法两种结果。赵广汉是要把人管起来,取得政绩,所以,从他那里就看到阴谋纵横,权力肆行,法制不彰,社会秩序从一个乱象走进另一个乱象;韩延寿考虑更多的是百姓生活、社会安定,所以,他做的就是笨功夫,政绩并不明显,直到后任持续他的政策,效果才显现出来。
  当今的社会治理,比那个年代要复杂得多,更需要不忘初心,真正从民生改善、社会发展出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下大功夫。而像某官员那样,手一指某个地方的建筑就没有了,似乎是雷厉风行推进了城市建设,但规划落空,法治受损,比赵广汉当年造成的乱象有过之而无不及。
  孤山夜雨荐自《河南日报》2016年12月6日
其他文献
我站在山腳下,看着山顶,问当地人:“从山脚到山顶,需要多长时间?”  当地人说:“少说也得两个小时吧。”我说:“怎么可能呢?山不高。”  当地人说:“那是你看到的,而不是你走到的。”  果然,从山脚登上山顶,我花了两个多小时。  我们用眼看到的,只是树立的目标,只有用脚走到的,才是实现的目标。眼里看到的目标是直的,而脚下走到的目标往往是弯的,其间的坎坷、挫折和障碍,不是我们能用眼看到的。
期刊
有两个画家,一个在社会上流浪写生,一个在国画院做专职画家。  流浪写生的,从城市到乡村,从山野到海滨,新疆、西藏、云南一路画去,食取果腹,衣取避寒,没有学术会议,没有国内国外的参展,心无旁骛,专心作画。  做专职画家的人有17个头衔,每年的工作也丰富多彩,作画、开会、剪彩、辅导、义卖、参展、评奖,不一而足。  某日,他們的画共同展出,有人参观后,花高价买走了流浪画家的所有作品,专职画家的画一幅都没
期刊
我喜欢欣赏漫画。不仅常年订阅着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且对其他报刊上的漫画也爱看。看了2016年11月11日出版的《讽刺与幽默》第8版《2016年土耳其国际“残疾人”漫画大赛》,我注意到所载6幅获奖作品无一出自中国漫画家之手。是我国漫画家们的创作水平不敌他国?未必。我猜想,很可能是我们没有参赛作品。这猜想源于我的读画经验——印象中,多年来所见到的国内漫画,除去以宣传交通安全、生产安全为主题
期刊
长期以来,陶渊明只作为一个隐士、一个逃避者而存在,在古代“隐士传”里总能找到他的名字。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是暴力发展到极致的一个时期。那些残酷的内部厮杀、士族争斗、皇权更迭,像司马炎、司马昭、桓玄、刘裕等等,他们篡夺权位,血流成河。还有外族入侵,何等野蛮,游牧民族对于中原的侵犯,每每造成耸人听闻的人类惨剧。在暴力面前的逃避,也就成为最可理解的行为。所以,人们认为,陶渊明的“隐”是躲避
期刊
1840年之后,很多知识分子孜孜不倦地探求救国的道路。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我们现在都知道,但是,在当时中国,《海国图志》根本就不是畅销书,很多人都没听说过。  日本有一个改革者叫高杉晋作,是明治维新时著名的奇兵队队长。这个人23岁(1862年)时,第一次到了大上海,逛书店要买魏源的《海国图志》,书店老板却没听说过。《海国图志》当时在日本是畅销书。他又要买陈化成、林则徐的兵书,也没有。老板给他推
期刊
我小时就读的学校是一所中心完小,周围的村子是前饮马、中饮马、后饮马、青冢、南苑等十几个村子。这些村子里的批斗会都要求我们参加,原因似乎一是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必须参加这伟大的革命斗争;二是各村的造反派也都希望得到学生的声援。于是,我们就天天参加大会。如果同一天里几个村子都要举行批斗会,学校就让这个班级去这村,让那个班级去那村。  记忆中的会场似乎总是人山人海,但今天想来肯定没有那么多人,因为一个村
期刊
一些年轻的朋友由电视剧对《红楼梦》有了兴趣,进而去读原著,而且读得很认真,很仔细。  不知大家注意没有,第四回贾雨村和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在密室私谈那段,曹雪芹写贾雨村时而骇然,时而叹息,时而低头半日,一共只笑了四次,而那门子从头到尾笑了六次,其中还有两次是冷笑。那门子为什么拥有这种精神上的优势呢?因为他识贾雨村于未发迹之时,知道他的根底,更因他掌握着“护官符”,相形之下,贾雨村初涉足官场,还是个“
期刊
每一个汉字的组成结构部分,往往都包含着丰厚的意蕴。“正”字由“一”与“止”构成,故其本义乃“守一以止”。东汉许慎《说文》讲:“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徐锴曰:‘守一以止也。’”  那么,“一”是什么?何以守“一”?  关于“一”的解释,《说文》讲:“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其大意与老子《道德经》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近。然而,对于“正”字头上的“一”来说,这
期刊
据说现在年轻人有23种焦虑,你有哪几种?有的人一旦焦虑,就产生了拖延,越多任务,越无法开始,越无法开始,就越焦虑;有的人一旦焦虑,就成为工作狂,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疯狂揽活,把自己搞垮;有的人一旦焦虑,就开始自暴自弃,吸烟,酗酒,吸毒,沉迷游戏,暴饮暴食,迷恋网络等;有的人一旦焦虑,就发脾气,身边的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轻微的刺激就让他爆发……  我们有时候快被焦虑啃掉,甚至忍不住想对这种生
期刊
一个“记性问题”,最近又被王岐山同志严肃地提了出来——“有的中央部委司局级干部党建常识测验连‘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都答不全,甚至忘记了自己入党是何年”。中纪委书记是从党的观念即党性的高度提出这个“记性问题”的。  “记性问题”不是个小问题,有些官员,尤其是贪官墨吏,“记性”真的很差。差到了什么田地呢,比如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张苏洲,先后14次共收受南京某公司董事长程静414万贿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