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诱导的Tip血管内皮细胞迁移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huxi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诱导的Tip内皮细胞迁移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培养出血管内皮祖细胞,并将其诱导分化为Tip内皮细胞,将TiP内皮细胞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AMD3100对照组、LY294002对照组、实验组、AMD3100阻断组、LY294002阻断组、外源性PIP3组,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各组中Tip内皮细胞的迁移数。

结果

实验组迁移到下室的细胞数量[(100.667±4.509)个/高倍视野]较阴性对照组[(16.333±2.082)个/高倍视野]增多(t=29.415,P=0.003),AMD3100阻断剂组迁移到下室的细胞数[(20.333±0.577)个/高倍视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90,P=0.096),AMD3100阻断剂组和LY294002阻断剂组迁移到下室的细胞数分别为(20.333±0.577)、(40.000±2.646)个/高倍视野,均小于实验组(t=30.603、20.102,P=0.019、0.006),而在AMD3100阻断剂组中外源性的加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产物PIP3,迁移到下室的细胞数[(99.667±3.786)个/高倍视野]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4,P=1.000)。

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是SDF-1诱导Tip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下游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单克隆抗体(FAB)雷珠单抗(Ranibizumab)抑制裸鼠皮下结缔组织血管瘤的疗效及其机制,研究药物使用的最佳配方。方法血管瘤细胞注射法建立动物实验模型,分别使用无药物治疗、注射0.25、0.50、0.75 mg/cm3浓度的雷珠单抗、1 mg/cm3的平阳霉素、0.75 mg/cm3雷珠单抗+10 ng/cm3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0.75 mg/cm3雷珠单抗+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338在肺腺癌细胞株及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抑制肺癌转移的机制。方法使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肺腺癌细胞株A549、115例肺腺癌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中miR-338的表达。构建miR-338过表达肺癌细胞株,探讨miR-338在肺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中的功能。检测miR-338过表达肺癌细胞株中整合素β3的表达,研究miR-
目的观察线粒体靶向多肽SS-31对小鼠急性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n=8):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预防组(S+IR组)、SS-31预防组(SS-31+IR组)、生理盐水治疗组(IR+S组)、SS-31治疗组(IR+SS-31组)。空白组小鼠仅麻醉处理,实验组小鼠进行左后肢缺血90 min以及再灌注8 h,预防组在缺血前30 min给药,治疗组在
期刊
目的探讨苏氏接骨胶囊(Su)对大鼠胫骨干骨折早期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行胫骨干开放骨折髓内钉固定造模术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干预组(Sham组),1倍剂量组(Su-140组)和2倍剂量组(Su-280组),次日给予Su进行药物干预10 d后,取患肢行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分析免疫组化,并检测外周血中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受体5(CXCR5)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以及CRC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32例CR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62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中CXCR5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构建短发卡RNA(shRNA),脂质体转导CRC细胞株LoVo和HCT116,选取效果最佳shRNA构建CXCR
目的观察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因子-1α(PGC-1α)/雌激素相关受体-α(ERR-α)共修饰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PGC-1α和ERR-α腺病毒过表达载体修饰MSCs;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SCs基因和促血管化细胞因子的变化;凝胶成血管实验观察MSCs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成血管能力的
目的利用7.0T磁共振成像(MRI)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和溶栓治疗提供观察手段。方法70只小鼠分组,假手术组(n=6),未溶栓组(n=15),溶栓组(n=49)。光栓小鼠大脑中动脉造模,以磁共振成像(MRA)验证造模成功。尿激酶处理溶栓治疗组小鼠,观察3组小鼠行为学评分,采集弥散加权(DWI)、快速小角度激发(3D-Flash)及T2加权(T2WI)信号。结果平衡木运动试验中,速度分别为假手
血管外科很大程度得益于19世纪外科飞速发展时期的创新基础。如今,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推动了血管外科的发展,与血管外科医学有关的创新重点领域包括个体化治疗、新材料、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及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迅速进展,为学科的发展提供支持。总体上,血管外科发展还在不断成长和完善中,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血管外科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增加了血管外科疾病的检出率并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