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业界传为佳话的是,在香港科技园公司成立刚一个多月,设于美国硅谷的3家科技公司就与香港科技园公司签订租约,正式进驻香港科学园。这一度成为了业内普遍评点的那样,其显示了在美国的香港移民企业家,有出现回流投资的迹象。
2008年5月5日,香港特区政府、深圳市政府与杜邦公司在香港举行了“杜邦太阳能光伏电薄膜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签约仪式。于此,杜邦公司成为香港科技园首个主要租客,在科学园成立全球光伏电薄膜业务及研发中心。
2011年7月8日,国内首屈一指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正式落实在香港科学园成立研发中心,开启了其面向国际市场的新里程。
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选择香港科学园,国际国内创新型企业何以赢取此种研发在香港市场全球化的天机?
很多人印象中的香港,不尽相同,创新科技之香港之于每个人,更是如此。
一位内地网友在微博中曾这样写道:为什么香港没有什么新兴产业的公司?其实他的意思是说,很难看到香港的新兴产业公司在内地的身影。
现在来看,似乎已经可以作答。但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亲自带领大家一同走进香港科学园。
专注创新科技与营商的耦合
外界一致认为香港是个习惯于炒楼、炒股,赚快钱的地方。近年来,在新兴产业投入上虽然显得力不从心,但是港府在香港科技园上的助推已经鲜明地彰显其尝试着改变这一现状的竭力。特首曾萌权就曾表示,特区政府已决定投资49亿港元支持扩建科学园第三期发展。这是何等的气魄!
带着相关问题,日前,《中国科技财富》记者采访了香港科技园公司市场及销售副总裁杨孟璋先生。
目前,杨孟璋主要负责科技园市场推广工作,谈到目前业内热议的科技地产话题时,他表示香港科技园项目不是一个地产的项目,“如果说作为单纯地产的话,你可以看见我们的建筑物不会那么疏落,我们的空间也不会那么宽敞。我们其实要营造一种环境,这个环境不光只是包括硬件,还包括我们在服务、平台、整个市场经营的环境。在香港我们要提供出来的是一个国际营商环境,所谓营商文化。”
“香港科技园有好的硬件平台,但是我们主要是依靠软件,我们有专门的科技人员在科技园里做专职服务,科技园里的公司也同样在做科研,这一块远远超越地产的概念”,杨孟璋说。
“因为地产的事业就是卖楼,而我们不是卖楼是租,我们租也只是收取一个合理的费用,低于市场价格,但我们也不是以超低的费用抢市场的生意,而是通过优惠的条件去吸引一些好的公司。但是主体还是看市场,主要是看那些公司在营商环境中是否能创造一些创新创意的机会。批租只是一部分工作,国内能不能有一个好的营商环境、好的平台去做科研,把科技商品化出去这才是最重要的,而比较来看,香港科学园恰是理想之地。”
据杨孟璋介绍,“现在很多企业都是排着队进来,我们的出租率已经逼近90%。所以我们会对企业入驻进行审查,会很谨慎地看到并筛选他们是不是在这里真正做科研。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保持自己的定位。我们不是说短期把楼全部租满就算了,主要是说吸引优质的企业进来,当然有的企业会搬出去,我们吸引好的企业进来,会带动科学园以外的公司继续做科研。在这一点上,香港与大陆还是有区别的,香港的营商环境目前在区域的成效已经显现了出来,而且越来越明显。”
“当然,所有在科学园的企业一定要是50%在做科研,才能够留在科学园里。如果企业已经做到一个程度,它的生产、运营、人员超过科学园所允许的话,就要搬出去了。这对我们来说是好的,不然很多企业把我们的地方占着了。其实这个地方也不是很大,才22万平方米,目前出租率已经90%,已经相当饱和。”
说到园区企业之间的竞合关系及集聚效应,杨孟璋表示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属于横向的,竞争存在于同行之间,但这同时也鞭策他们做得更好。大家在一起良性的竞争,彼此促进,我们已经看到他们在这方面的出色表现;另一种是纵向的环境,把上游与下游结合起来,是一种自然的组合和增长。这两方面合起来在科学园就有一个好的平台环境,当企业不光是自己做科研,同时也把上游与下游都串联起来,当然其他的供应者公司不一定是在科技园,但由此在科学园外面也牵引了创新的历程,效果就出来了。
“我们在第三期,其实是我们在创新自己的理念。不光是推动园区企业在做绿色科技,我们也要把绿色科技融入到建筑设计里,这对我们来说是增加了成本。因为很多商业楼宇不会做这这样的投入,因为担心收不回来成本。但我们而言,不是楼宇收回来多少租金的问题,而是通过我们自己把绿色科技融入到建筑里,带领园区的公司能看到这个趋势。希望他们在里面能够继续钻研,从而带动一些新的技术,让他们把这些技术同时也带给他们的客户看。有些绿色科技公司就说概念和效果都非常好,并表示他们来这里也能把自己的科技用在自己的办公室,楼宇里。他们带客户参观就说,你看我用我自己的科技,我信任我自己东西,以身示范,且现场再用,很具有说服力。所以,科技园在这方面很坚定地把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决心和行动融合进来,愿意主动去做这种绿色科技的投入,希望吸引更多绿色科技的创新企业来港创业。”
IBM杰出科学家返港创业
在本次论坛中,记者有幸接触了一些驻在科技园的典型企业,他们也主动参与了本次2011创新科技亚洲会议,希望得到来自外界的新的信息。
一位便是云深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伍灿耀,另一位便是保然技术公司董事总经理、工程师梁维安。
据了解,伍灿耀先生曾经在IBM数据存储研发部门工作,拥有超过20年的数据存储产品架构和研发工作经验。他曾是IBM企业级数据存储框架平台的首席架构师,并且参与制定IBM下一代数据存储系统的产品战略。并曾被多次授予IBM杰出技术成就奖,其中包括一项排名在前百分之五的技术专利。
据了解,伍灿耀曾在硅谷创办两家科技公司,其中一家卖了给IT存储业界的佼佼者美国网域存储技术有限公司,即NetApp。
伍灿耀曾经担任Aarohi通信技术公司的首席技术官,负责美国和印度地区的产品研发团队的管理工作,研制出迄今为止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SAN数据存储虚拟化芯片,目前该芯片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在加入Aarohi之前,伍灿耀先生曾担任Candera公司的首席技术官,负责数据存储产品平台的架构设计和研发团队的管理工作,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套基于硬件设备的SAN数据存储虚拟化系统。 在数据存储领域,伍灿耀有深入的研究,包括高端存储系统平台,开放存储系统,磁盘阵列系统,磁盘驱动系统,SAN,NAS和数据安全系统。另外,他拥有16项技术专利,学术论文曾被多家顶级技术刊物收录。
据了解,在离开IBM后,伍灿耀本打算2007年退休。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次去往印度公差的途中,伍灿耀决定抽空回香港落个脚。而期间他接触了香港科技园并主动了解香港科研发展状况,源自对香港的感情,伍灿耀就决定回到香港。据了解,当时,伍灿耀甚至不惜出售经营中的业务及留下家人在美国,独自返港创业。
作为科学家,伍灿耀他看中的是云端储存的数据安全方案,即是把数据放在云端,其保密性亦可由用户控制,并在2007年12月在香港创办了云深系统公司。
在接受《中国科技财富》采访时,伍灿耀不无感慨地回忆道,在美国因为高科技产品限制,更不消说是他所从事的数据行业,是不能回大陆的,所以偶然和必然的机缘让他选择了香港。
如今,云深系统为香港科技园科技创业培育计划的成员之一,最近推出两款数据安全设备iSav305及iSav905。两款设备均为中小企保障敏感资料,包括每个经加密的档案配有独一无二的钥匙,防止黑客入侵;提供数据追纵功能,记录每次档案被修改及使用的细节;设有特别的管理功能,以遏止系统管理员滥用权力。
云深系统是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信息存储、数据保护、安全管理和计算机环境移动的产品和服务,目前已经成为领先的云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和领先的个人移动办公环境产品提供商。
“位置、位置、位置”
下面这家公司的经历更属于传奇。
早在2000年,保然技术公司就获得了国际发明博览会银奖,2002又获得第三十届国际发明奖银奖,后在2003获得第六届亚洲创新大奖银奖以及2004美国旧金山世界技术奖提名——创新环境保护公司等国际奖项和荣誉。
目前,在污染控制方面,保然技术公司研发出简单而有效率的污水处理系统(WetSep)并已把此系统出口至十六个国家,WetSep的创新和对环境的贡献更获得了国际间的肯定。
“于创新科技署的支持下,已经成功把我们的创新成果应用在国际性的工程中,当中包括位于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扩展工程。我们也曾为香港本地的企业和政府提供过我们自己研发的产品和环境顾问服务,其中包括香港汇丰银行、香港蚬壳、香港赛马会、香港万豪酒店和香港政府等”,据保然技术公司工程师兼董事总经理梁维安向《中国科技财富》表示。
梁维安介绍,近日,斐济政府一个1.15亿美元价值的水务项目就是让保然技术公司主导装备和设计的。斐济方面一致认为其独立的WetSep系统是一种比较可行可替代建设6个污水处理厂的完全成本。
“我们的设备主要是水污染处理,都是自己研发的,有自己的核心投入。2004年毕业于香港科技园。我们的大部分研发都得到在科技园的港府在研发方面的培育基金支持。香港对外的交流频繁,我们在科技园接触外界的东西很快,这都是优势。”
就香港科技园环境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梁维安深有感慨地表示,“国内不知道明白与否,香港科学园给我们的平台,我们可以说满足。我们在香港工作的时间,半个小时就可以找到非常好的东西。这都是条件。”
“我在国外在介绍香港科学园时,一次在德国,我就说‘location,location,location’。企业成功的方向只有两个,一个是‘location’你在哪里开店?你在北京开店,北京就是北京,香港就是香港。在香港可以4个小时跑到全亚洲任何一个地方。到欧美11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在伦敦或洛杉矶。做国际业务,位置至关重要的;然后是 ‘connection’,链接与交流,你们看到香港90%是用英文。我们和外国人谈生意很简单很直接,这样的地方真的很难找,而香港在这方面独树一帜。”
梁维安说:“斐济政府的项目,我们已经被确定为技术的主要提供方,但我们不可能做那么多。但是北京有关部委主动找到我们并表示说,‘国家可以帮忙。你有好的技术可以输出到发展中国家,国家可以贷款’。国家在帮助我们走出去,我们深受鼓舞,我们也愿意和内地企业、科技园合作一同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当前,内地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面对不少的困难和障碍,主要是缺乏相关的国际经验。香港拥有国际商业网络、国际营商经验,能协助内地“走出去”。而香港作为亚太区内的科技交易中心,也为外国科技业者提供高效的技术转移平台。
近年来,不少香港公司的科技产品都搏得众多国际创新奖项,而且像云深、保然等一批企业的产品技术水平更是国际顶尖,但他们一向喜欢默默耕耘,所以无怪乎公众,特别是前文引述的内地对于创新科技的成就更是了解甚少。
而香港科学园无疑成为内地企业寻求国际市场、跨国公司寻求中国市场,在纵深方向进行持续深广研发的首选,作为国际商业的天然枢纽,其鲜明的特质已然延续数百年,现在如此,未来依旧如此。
2008年5月5日,香港特区政府、深圳市政府与杜邦公司在香港举行了“杜邦太阳能光伏电薄膜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签约仪式。于此,杜邦公司成为香港科技园首个主要租客,在科学园成立全球光伏电薄膜业务及研发中心。
2011年7月8日,国内首屈一指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正式落实在香港科学园成立研发中心,开启了其面向国际市场的新里程。
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选择香港科学园,国际国内创新型企业何以赢取此种研发在香港市场全球化的天机?
很多人印象中的香港,不尽相同,创新科技之香港之于每个人,更是如此。
一位内地网友在微博中曾这样写道:为什么香港没有什么新兴产业的公司?其实他的意思是说,很难看到香港的新兴产业公司在内地的身影。
现在来看,似乎已经可以作答。但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亲自带领大家一同走进香港科学园。
专注创新科技与营商的耦合
外界一致认为香港是个习惯于炒楼、炒股,赚快钱的地方。近年来,在新兴产业投入上虽然显得力不从心,但是港府在香港科技园上的助推已经鲜明地彰显其尝试着改变这一现状的竭力。特首曾萌权就曾表示,特区政府已决定投资49亿港元支持扩建科学园第三期发展。这是何等的气魄!
带着相关问题,日前,《中国科技财富》记者采访了香港科技园公司市场及销售副总裁杨孟璋先生。
目前,杨孟璋主要负责科技园市场推广工作,谈到目前业内热议的科技地产话题时,他表示香港科技园项目不是一个地产的项目,“如果说作为单纯地产的话,你可以看见我们的建筑物不会那么疏落,我们的空间也不会那么宽敞。我们其实要营造一种环境,这个环境不光只是包括硬件,还包括我们在服务、平台、整个市场经营的环境。在香港我们要提供出来的是一个国际营商环境,所谓营商文化。”
“香港科技园有好的硬件平台,但是我们主要是依靠软件,我们有专门的科技人员在科技园里做专职服务,科技园里的公司也同样在做科研,这一块远远超越地产的概念”,杨孟璋说。
“因为地产的事业就是卖楼,而我们不是卖楼是租,我们租也只是收取一个合理的费用,低于市场价格,但我们也不是以超低的费用抢市场的生意,而是通过优惠的条件去吸引一些好的公司。但是主体还是看市场,主要是看那些公司在营商环境中是否能创造一些创新创意的机会。批租只是一部分工作,国内能不能有一个好的营商环境、好的平台去做科研,把科技商品化出去这才是最重要的,而比较来看,香港科学园恰是理想之地。”
据杨孟璋介绍,“现在很多企业都是排着队进来,我们的出租率已经逼近90%。所以我们会对企业入驻进行审查,会很谨慎地看到并筛选他们是不是在这里真正做科研。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保持自己的定位。我们不是说短期把楼全部租满就算了,主要是说吸引优质的企业进来,当然有的企业会搬出去,我们吸引好的企业进来,会带动科学园以外的公司继续做科研。在这一点上,香港与大陆还是有区别的,香港的营商环境目前在区域的成效已经显现了出来,而且越来越明显。”
“当然,所有在科学园的企业一定要是50%在做科研,才能够留在科学园里。如果企业已经做到一个程度,它的生产、运营、人员超过科学园所允许的话,就要搬出去了。这对我们来说是好的,不然很多企业把我们的地方占着了。其实这个地方也不是很大,才22万平方米,目前出租率已经90%,已经相当饱和。”
说到园区企业之间的竞合关系及集聚效应,杨孟璋表示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属于横向的,竞争存在于同行之间,但这同时也鞭策他们做得更好。大家在一起良性的竞争,彼此促进,我们已经看到他们在这方面的出色表现;另一种是纵向的环境,把上游与下游结合起来,是一种自然的组合和增长。这两方面合起来在科学园就有一个好的平台环境,当企业不光是自己做科研,同时也把上游与下游都串联起来,当然其他的供应者公司不一定是在科技园,但由此在科学园外面也牵引了创新的历程,效果就出来了。
“我们在第三期,其实是我们在创新自己的理念。不光是推动园区企业在做绿色科技,我们也要把绿色科技融入到建筑设计里,这对我们来说是增加了成本。因为很多商业楼宇不会做这这样的投入,因为担心收不回来成本。但我们而言,不是楼宇收回来多少租金的问题,而是通过我们自己把绿色科技融入到建筑里,带领园区的公司能看到这个趋势。希望他们在里面能够继续钻研,从而带动一些新的技术,让他们把这些技术同时也带给他们的客户看。有些绿色科技公司就说概念和效果都非常好,并表示他们来这里也能把自己的科技用在自己的办公室,楼宇里。他们带客户参观就说,你看我用我自己的科技,我信任我自己东西,以身示范,且现场再用,很具有说服力。所以,科技园在这方面很坚定地把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决心和行动融合进来,愿意主动去做这种绿色科技的投入,希望吸引更多绿色科技的创新企业来港创业。”
IBM杰出科学家返港创业
在本次论坛中,记者有幸接触了一些驻在科技园的典型企业,他们也主动参与了本次2011创新科技亚洲会议,希望得到来自外界的新的信息。
一位便是云深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伍灿耀,另一位便是保然技术公司董事总经理、工程师梁维安。
据了解,伍灿耀先生曾经在IBM数据存储研发部门工作,拥有超过20年的数据存储产品架构和研发工作经验。他曾是IBM企业级数据存储框架平台的首席架构师,并且参与制定IBM下一代数据存储系统的产品战略。并曾被多次授予IBM杰出技术成就奖,其中包括一项排名在前百分之五的技术专利。
据了解,伍灿耀曾在硅谷创办两家科技公司,其中一家卖了给IT存储业界的佼佼者美国网域存储技术有限公司,即NetApp。
伍灿耀曾经担任Aarohi通信技术公司的首席技术官,负责美国和印度地区的产品研发团队的管理工作,研制出迄今为止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SAN数据存储虚拟化芯片,目前该芯片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在加入Aarohi之前,伍灿耀先生曾担任Candera公司的首席技术官,负责数据存储产品平台的架构设计和研发团队的管理工作,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套基于硬件设备的SAN数据存储虚拟化系统。 在数据存储领域,伍灿耀有深入的研究,包括高端存储系统平台,开放存储系统,磁盘阵列系统,磁盘驱动系统,SAN,NAS和数据安全系统。另外,他拥有16项技术专利,学术论文曾被多家顶级技术刊物收录。
据了解,在离开IBM后,伍灿耀本打算2007年退休。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次去往印度公差的途中,伍灿耀决定抽空回香港落个脚。而期间他接触了香港科技园并主动了解香港科研发展状况,源自对香港的感情,伍灿耀就决定回到香港。据了解,当时,伍灿耀甚至不惜出售经营中的业务及留下家人在美国,独自返港创业。
作为科学家,伍灿耀他看中的是云端储存的数据安全方案,即是把数据放在云端,其保密性亦可由用户控制,并在2007年12月在香港创办了云深系统公司。
在接受《中国科技财富》采访时,伍灿耀不无感慨地回忆道,在美国因为高科技产品限制,更不消说是他所从事的数据行业,是不能回大陆的,所以偶然和必然的机缘让他选择了香港。
如今,云深系统为香港科技园科技创业培育计划的成员之一,最近推出两款数据安全设备iSav305及iSav905。两款设备均为中小企保障敏感资料,包括每个经加密的档案配有独一无二的钥匙,防止黑客入侵;提供数据追纵功能,记录每次档案被修改及使用的细节;设有特别的管理功能,以遏止系统管理员滥用权力。
云深系统是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信息存储、数据保护、安全管理和计算机环境移动的产品和服务,目前已经成为领先的云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和领先的个人移动办公环境产品提供商。
“位置、位置、位置”
下面这家公司的经历更属于传奇。
早在2000年,保然技术公司就获得了国际发明博览会银奖,2002又获得第三十届国际发明奖银奖,后在2003获得第六届亚洲创新大奖银奖以及2004美国旧金山世界技术奖提名——创新环境保护公司等国际奖项和荣誉。
目前,在污染控制方面,保然技术公司研发出简单而有效率的污水处理系统(WetSep)并已把此系统出口至十六个国家,WetSep的创新和对环境的贡献更获得了国际间的肯定。
“于创新科技署的支持下,已经成功把我们的创新成果应用在国际性的工程中,当中包括位于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扩展工程。我们也曾为香港本地的企业和政府提供过我们自己研发的产品和环境顾问服务,其中包括香港汇丰银行、香港蚬壳、香港赛马会、香港万豪酒店和香港政府等”,据保然技术公司工程师兼董事总经理梁维安向《中国科技财富》表示。
梁维安介绍,近日,斐济政府一个1.15亿美元价值的水务项目就是让保然技术公司主导装备和设计的。斐济方面一致认为其独立的WetSep系统是一种比较可行可替代建设6个污水处理厂的完全成本。
“我们的设备主要是水污染处理,都是自己研发的,有自己的核心投入。2004年毕业于香港科技园。我们的大部分研发都得到在科技园的港府在研发方面的培育基金支持。香港对外的交流频繁,我们在科技园接触外界的东西很快,这都是优势。”
就香港科技园环境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梁维安深有感慨地表示,“国内不知道明白与否,香港科学园给我们的平台,我们可以说满足。我们在香港工作的时间,半个小时就可以找到非常好的东西。这都是条件。”
“我在国外在介绍香港科学园时,一次在德国,我就说‘location,location,location’。企业成功的方向只有两个,一个是‘location’你在哪里开店?你在北京开店,北京就是北京,香港就是香港。在香港可以4个小时跑到全亚洲任何一个地方。到欧美11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在伦敦或洛杉矶。做国际业务,位置至关重要的;然后是 ‘connection’,链接与交流,你们看到香港90%是用英文。我们和外国人谈生意很简单很直接,这样的地方真的很难找,而香港在这方面独树一帜。”
梁维安说:“斐济政府的项目,我们已经被确定为技术的主要提供方,但我们不可能做那么多。但是北京有关部委主动找到我们并表示说,‘国家可以帮忙。你有好的技术可以输出到发展中国家,国家可以贷款’。国家在帮助我们走出去,我们深受鼓舞,我们也愿意和内地企业、科技园合作一同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当前,内地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面对不少的困难和障碍,主要是缺乏相关的国际经验。香港拥有国际商业网络、国际营商经验,能协助内地“走出去”。而香港作为亚太区内的科技交易中心,也为外国科技业者提供高效的技术转移平台。
近年来,不少香港公司的科技产品都搏得众多国际创新奖项,而且像云深、保然等一批企业的产品技术水平更是国际顶尖,但他们一向喜欢默默耕耘,所以无怪乎公众,特别是前文引述的内地对于创新科技的成就更是了解甚少。
而香港科学园无疑成为内地企业寻求国际市场、跨国公司寻求中国市场,在纵深方向进行持续深广研发的首选,作为国际商业的天然枢纽,其鲜明的特质已然延续数百年,现在如此,未来依旧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