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07~2008药品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药品临床不良反应的深入分析,确保患者安全用药,提高医院医疗管理质量。方法:对20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品98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157例(75.48%);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皮肤;损害
  【中图分类号】 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05-01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1]。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来自我院ADR监测中心2007年1月~2008年12月按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判断上报的ADR报告,以其中被评价为“肯定”、“很可能”及“可能”的208份报表作为统计资料。
  1.2方法逐项统计ADR报告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物及该药物的种类、剂型、用药途径、ADR临床表现、ADR症状分类等,进行频数分析。
  
  2结果
  
  2.1性别及年龄分布在208例ADR报告中,男性(57.14%)多于女性患者;年龄11个月~82岁的老人。
  2.2药品类型分布208例ADR报告中,涉及品种162个,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ADR72例,占57.14%,其次是中成药和心血管系统用药。
  2.3不同的给药途径与ADR发生的关系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多(157例,占75.48%)。
  2.4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在208例ADR中,最常累及皮肤及其附件(83例,占39.90%),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紫癜等;其次是消化系统(39例,占18.75%),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
  2.5转归情况208例ADR报告中治愈170例,好转38例。
  2.6ADR报告填写质量评价在格式方面,填写缺项、填写内容不完整或填写错误等情况较为普遍。在内容方面,常缺少联系方式、患者体重、用药的起止时间、关联性评价等。在阐述方面,对ADR的体征、症状及处理情况的描述过于简单,不够全面。
  
  3讨论
  
  208例ADR报告中,男122例,女例86例,比例为1.42:1。老年患者(大于60岁)63例,占30.29%。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肝、肾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减退,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消除;合并多种疾病、多联用药使ADR发生率增加,在工作中应加强ADR的监测。在208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居首位,这与近年我国ADR分析结果一致[3,4]。可能原因是我院抗感染药的使用中存在无明显指征用药、预防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问题;临床用药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经验疗法,不习惯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选用合适抗生素的准确性不足。国家ADR数据库中涉及中药ADR的数量和品种逐渐增多,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尤为突出。中药除制剂质量问题外,可能与中药含有植物蛋白、色素、树脂等有关,作用具有多重性,易引起ADR。长期以来,医生和患者认为中成药药性平和、ADR少,应用较安全,对中药的毒副作用不够重视。静脉给药是ADR发生的主要途径,其发生比例过高除了与患者自身特殊体质因素外,还可与静脉注射液的内毒素、pH值、微粒、渗透压等有关。利用时间生物学、时间药动学和时间药效学与序贯疗法的关系,设计合理的序贯疗法。选择合适给药方式,既可迅速发挥药效,又可以防止毒副作用的产生。从ADR的临床表现来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这与上述两种反应在临床上易于发现和诊断有关。血液系统反应和泌尿系统反应报告最少,可能与发现ADR时,医生未进行血液、尿液及生化检查,或发现患者有血常规、生化指标改变时,有多种情况需进行鉴别诊断有关。208例中有159例在出现ADR后及时停药,未作其他治疗而自愈。49例患者接受对症治疗。如确定属于ADR后及时停药,并进行对症治疗,可以治愈和好转。有些药品可能引起血液系统或神经系统的ADR则较难发现或需和患者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因此可能延误治疗并影响转归。若患者能了解相关ADR知识或发现异常现象后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停止继续用药,就有可能缩短转归时间。
  为减少自愿呈报方式所造成的漏报现象,加强对医药护技人员ADR知识宣传,由全院医药护技人员共同组成的ADR监测网络,增强对ADR的监测力度,及时收集ADR信息。在做好ADR监测工作的同时提供合理化用药的服务,确保患者安全用药,提高医院医疗管理质量[7]。
  
  参考文献
  [1]王景田,景丽华,庄洁.中药的不良反应及监查[J].中国药学杂志,2001,36(2):139.
  [2]胡明礼.药师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中的作用[J].安徽医药,2007,(03).
  [3]许峰,张全英.全国690家样本医院2005~2006年用药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17):1293-1296.
  [4]陈军,黎碧玲,魏俊婷,等.我院2004~2006年4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5):372-373.
  (收稿日期:2009.01.1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本文对血清a-L-岩藻糖苷酶活性测定试剂的应用进行性能评价。方法:采用对血清AFU活性进行测定并进行方法学的评价试验。结果:该试剂精密度好,批内CV<2.2%,批间CV<2.4%。三酰甘油≤5.0mmol/L、Hb≤2.5g/L、胆红素≤500μmol/L、VitC≤10g/L时经配对差异比较,均无显著干扰(P0.05,y=0.9813X-0.3746;r=0.9991,表明本试剂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2月~2008年12 月我院收治的2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电切镜行膀胱黏膜电切联合丝裂霉素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结果:20例患者均获6~24个月随访。17例治愈,症状完全消失,膀胱镜检查正常;好转2例,症状基本消失,偶有膀胱刺激征,膀胱镜检查正常;复发1例。结论:经尿道电切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是治疗腺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牙龈出血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对我院96例牙龈出血患者采用3种方法止血,并配合使用抗生素、止血药、降压药以及输血等。结果:用明胶海绵止血56例,无菌纱布止血23例,缝扎17例,其中有24例配合全身用药,止血效果100%。结论:对于牙龈出血的患者应全面询问病史,仔细体检,要能清楚地了解牙龈出血的病因,与全身因素相关的牙龈出血患者,应针对病因早期治疗。  【关键词】牙龈出血;病因;
期刊
【摘要】Polo Like激酶(PLK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一类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研究发现PLK1在细胞的有丝分裂中起广泛调节作用,在细胞增殖中也起着关键作用,PLK1能促进肿瘤的转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PLK1能与许多抑制蛋白相互作用也能与抑癌基因相互作用,这些增殖信号的失衡可促进肿瘤的形成,通过抑制PLK1基因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表明PLK1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关键
期刊
【关键词】瘢痕子宫;妊娠破裂  【中图分类号】R71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079-01    1临床资料    病例介绍一:患者,35岁,孕3产1,剖宫产术12年,人工流产1次。因“停经41周,下腹胀感2小时,半恶心,呕吐半小时。”于2004年5月20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3年8月6日,预产期:2004年5月13日,停经后有早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输卵管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2年1月~2008年1月6年间来院就诊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前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者采用单纯性输卵管通液加服西药消炎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56%,P0.05),具有可比性。  1.4治疗方法  1.4.1治疗组月经干净后3~6天行输卵管通液治疗、具体药物:生理盐水2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出现QRS波时限延长的意义,指导判断预后及治疗。方法:根据心电图QRS波时限将全部入选心衰患者分成两组,观察两组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NYHA分级、二尖瓣返流及死亡率与QRS波时限的关系。结果:慢性充血心衰患者伴QRS波时限延长与许多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死亡率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QRS波时限延长的慢性充血心衰患者左室舒张
期刊
【摘要】先外祖父王光伟老中医,悬壶40余载,学验俱丰,善治各类时疫,谢世多年仍有病家登门求医。  【关键词】白喉;中医药治疗;养阴清肺汤  【中图分类号】R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080-02    先外祖父王光伟老中医,悬壶40余载,学验俱丰,善治各类时疫,谢世多年仍有病家登门求医;1969年底,本县(四川富顺)发生白喉局部流行,先外祖父大胆运
期刊
【关键词】转移因子;VitB;复发性口腔溃疡  【中图分类号】 R24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07-01    复发性口腔溃疡(KAV)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病的一种。目前各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我科用转移因子和VitB12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0例,现将治疗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治疗对象    1.1对象接受治疗的复发性口腔溃疡30例患者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行宫腔镜检查确证为子宫内膜息肉并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患者者128例,对所有患者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手术时间最短16分钟,最长85分钟,平均32分钟。术后住院时间最短者2d,最长者为7d,平均3.54d。128例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8个月。其中月经改善有效者113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