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ry_pupp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改革,增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新课程。由于内容多,我们采取重点讲授,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军垦第一连,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爱祖国、爱边疆、爱兵团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重点讲授 实践教学
  
  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新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由于内容多,课时少,我们采取重点讲授。这门课程突出的意义是通过讲授中国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使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读懂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强化国情和责任意识,并且通过社会实践参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军垦第一连和周总理纪念馆。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理性地将个人的志向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实现青年成材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机统一,为边疆的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必须重点讲授“三个选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重点要讲授“三个选择”,即中国人民在思想上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制度上选择了社会主义,在政治上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历史实践中发生的事实和必然结果。
  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俄历10月25日)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它表明,“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之进行”。资本主义的路走不通,可以走社会主义的路。中国也就出现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先进知识分子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启迪下,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的短短几十年间就迅速传遍全世界,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科学指导思想。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传统。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根本改变了。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说的就是新的选择给社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新的前途和命运。因此,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在思想上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制度上选择了社会主义,在政治上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三个选择”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为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有时称顽固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地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指出:“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段话,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它揭示了广大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一个历史性的真理:在近现代中国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必然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三个选择”密不可分,它们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有机整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主革命的理论以及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学说,从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出发,深刻地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根据长期以来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成功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政治、新民主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方向和方法,解決了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战乱不断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基本统一,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必须加强“实践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2007年开设以来,根据新疆的实际特别是新疆兵团的红色资源,我们课程组利用星期六和星期天组织2006年级大学生5000余人,分10批参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军垦第一连”和周总理纪念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爱祖国、爱边疆、爱兵团的教育。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进一步弘扬了兵团精神,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开展实践教学就是让大学生了解,新疆的独特地理环境和民族因素、宗教因素等原因决定新疆必须稳定,只有稳定才能发展,它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从某种程度来说新疆的稳定就等于国家的稳定。新疆兵团是在新疆地区担负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特殊社会组织。组建50多年来,兵团不仅在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稳定新疆和巩固新疆边防、维护祖国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并认同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其中,热爱祖国是核心,无私奉献是灵魂,艰苦创业是品格,开拓进取是时代风貌。对于兵团内部来说,兵团精神是其成员所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体现的心理素质、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的总和。相对于兵团外部来说,是兵团集体人格的体现,是兵团区分于其他地区的精神物质的总和。这种兵团精神是新疆历史上“守土有责、爱民助民、兼收并蓄、和而不同”这一屯垦戍边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既具有传承性又具有时代性,因而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构建和谐新疆必不可少的重要精神食粮。兵团精神既是兵团人真实生活的反映,又是兵团文化的核心和深层内涵。
  开展实践教学,就是要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要培养大学生具有独特的世界眼光和敏捷的战略思维。把屯垦戍边的工作放到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放到新疆稳定和发展的工作大局中加以观察,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的基点。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为新疆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兵团要抓紧改革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真正把组织化程度高、集团化特点突出、职工素质相对较高和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和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致富职工群众,发展壮大兵团。有队伍有实力,才有条件履行好职责、发挥好作用、作出更多的贡献。新疆处于祖国边防和反分裂、反颠覆、反恐怖斗争的第一线。这种斗争虽然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兵团坚持劳武结合,在打击和抵御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渗透活动,保卫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兵团在数千千米的边防线上建立起边境团场带,在多个争议地区种“政治田”、放“主权牧”,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被人们誉为“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兵团在注重做好自身稳定、不断巩固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同时,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维护稳定工作的统一部署,对境内外分裂主义势力、极端宗教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确保在关键时刻拉得出、干得好、打得赢,在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总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兵团精神以各种方式传输给广大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齐卫平.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三个选择”问题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
  [2]张振华.试论兵团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弘扬[J].石河子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4).
其他文献
[摘 要]创设和谐德育环境旨在将德育与环境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设置一定的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引导受教育者去感知、体认和自觉思考,在良好的氛围和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从而有效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人文德育 和谐环境 有效实践    德育环境就是为学生形成良好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创设的一切情况和条件,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和谐的德育环境既将德育与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环境以德育为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远程教育教师素质现状出发,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的本质特征,提出了远程教育教师素质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远程教育 教师 素质培养    远程教育是指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教育和学生,利用教育传播媒体从事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传统教师范围内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而言的。远程教育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中迅速发展,大量新岗位、新职业需要大批高素质教师,这就要求教育能及时培养出适应新岗位或新
期刊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教师难教,学生厌学,这是一个无需讳言的现实情况。正是这种现实情况,使得思想政治课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这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不相符的。那么如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呢?基于此,导学式教学模式在思政课中的运用被提上议事日程。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比较系统地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全员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就其
期刊
[摘要]本文从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政治教师良好素质的核心,广博的学识和卓越的科研能力是政治教师良好素质的基础,新的信息观和前瞻的教育理念是政治教师良好素质的关键,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政治教师良好素质的保障等四个方面对中专政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素质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专学校 政治教师 良好素质    中专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而作为中专的政治教师更是教师队伍中担负特殊任务
期刊
[摘要]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探讨了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与高校心理咨询员的心理辅导之间的关系,就如何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更好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 途径    一、前言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众多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而且程度也较重[1]
期刊
一、 采用直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大多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我们可以通过合理使用直观性教学原则,采用先进的工具,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程序,化抽象为直观,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消除学生的畏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大学生环境法认知调查分析表明,大学生环境法律意识淡薄,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及各界媒体应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大众易接受的方式进行环境法律法规的推广与教育。同时各级执法部门严格执法,树立法律的威严和威信。  [关键词]环境法认知大学生    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保护环境已不再是某些人的责任,而是所有公民应尽的义务。人们已充分认识到完善的环境法体系与监
期刊
无声的世界,用爱去倾听;关注聋校学子,你我共同责任。近日,记者来到武汉市第二聋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活动。位于中南腹地武汉洪山的武汉市第二聋校,经历了七十五年的发展,现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学前康复、小学、初中和职业高中四个学段,以康复教育、职业教育、艺术教育和教育科研为办学特色,集教育教学、康复医疗、教育科研和社区服务于一体的多层次、多学段的新型特殊教育学校。多年来,学校一直努力实践“为了聋生的明天”
期刊
[摘要]社会职业培训是建设学习型社会不可忽视的甚至是很重要的促进力量。社会事业培训可以更好地满足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需要,为其提供方便有效的手段,同时社会职业培训通过对学习型社会的建构做出重要贡献,从而促进学习型城市的建设。  [关键词]社会职业培训 学习型城市 促进作用 四个支撑 城市公民    在大职业教育观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历史新任务,应该怎样重新认识社会职业教育的功能?只有明确
期刊
[摘 要]教研室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的基层单位,教研室工作的状况和水平,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好坏。本文以钱江学院为例,通过分析本院教研室工作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教研室 建设 对策    教研室工作的状况和水平,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好坏。其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教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