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评析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i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心雕龙》不仅是古典文学理论巨著,也是我们评价很多文学作品的指南。《文心雕龙·知音》篇所提出的“六观”方法一直为历代评论家所推崇, 文章依据 “六观”方法赏析《孔雀东南飞》,更能条理清楚地领略本诗之美。
  自古以来,对各类文章的赏析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同一篇文章很难做到褒贬一致。这种现象与作品本身的特点分不开、与赏析者的审美能力分不开,更重要的是与赏析者的分析角度和方法也分不开。
  到了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了《文心雕龙》,整部书共有十卷,分为上、下两部,每部二十五篇,全书共五十篇。《文心雕龙》基本上是以孔子的美学思想为基础,并兼采了道家的一些理论,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南朝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同时细致地探索和讲述了有关汉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蕴含的美学规律。可以说,《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它不仅是内容丰富、体制宏阔、结构严密的古典文学理论巨著,也是很多人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理论指南。尤其是其中的《文心雕龙·知音》篇,这一篇非常详细地论述了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地理解、评价文学作品的问题,文中所提出的“六观”方法也一直为历代文学评论家所大力推崇。所谓的“六观”,就是评价一篇文学作品时需要注意的六个基本方面:“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具体分析一下:所谓“观位体”就是要仔细研读(观)文学作品的主题、体裁、形式、结构以及整体风格;所谓“观置辞”就是要仔细揣摩(观)文学作品的遣词造句;所谓“观通变”就是要认真考察(观)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创新;所谓“观奇正”就是认真探究(观)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写作风格是属于正统的还是属于新奇的;所谓“观事义”就是要反复印证(观)文学作品的引经据典等;所谓“观宫商”就是要研究(观)文学作品的音乐性,比如声调、押韵、节奏以及声律等。《文心雕龙·知音》所总结的这一文学鉴赏方法适用于所有文学作品。如果我们熟练地掌握了这一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古往今来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可以依据“六观”的理论进行分析和鉴赏,下面我就运用这一方法分析《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
  首先,我们从“宫商”角度看,这篇《孔雀东南飞》非常符合宫商规律。《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五言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之一。它被历代文学评论家一致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从汉末一直到南朝,这首诗在民间口头传唱中经过了人们不断地加工、丰富和润色,巧妙地吸收了民歌叙事艺术手法和诸多表现技巧,使它成了汉代乐府诸多民歌中最杰出的、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一首比较整齐规范的五言诗,通篇运用了精练的、通俗的而且口语化很强的叙述语言,因此,整篇诗歌不仅节奏鲜明,适于歌唱,而且描述事件清晰、故事情节曲折、表达方法灵活。
  其次,我们再从“位体”方面分析,这首诗是以刘兰芝的悲惨遭遇为主线,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从焦母逼迫归家到刘兰芝被迫再嫁进而刘兰芝焦仲卿二人自尽身亡的悲剧发展过程,故事情节完整,详略得当,矛盾冲突十分尖锐,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刘兰芝、焦仲卿的以死抗争只是一种自身合理的人性要求,是同违背这些人性要求的封建礼教之间不自觉的、在没有出路情况下的不得不进行的抗争。但是他们的以死抗争,却代表着无数普通百姓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无情控诉,这首诗不仅仅充分表现了他们这对年轻男女为坚持自己的爱情理想而做出的英勇抗争,而且他们的所作所为也非常符合人性的本质特点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所以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赢得了无数后人的同情和尊敬,成了后来人们粉碎封建枷锁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力量。可以肯定地说,刘兰芝、焦仲卿两个年轻人的死,已经完全冲破了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相当重大的典型意义和历史意义,充分揭示了几千年来封建社会极其普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首诗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早期,能够形象生动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爱情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本质,热情讴歌了刘兰芝、焦仲卿二人忠于美好爱情、敢于反抗压迫的大无畏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爱情和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孔雀东南飞》在文章结构方面也是相当完整、紧凑和细密的。其故事情节的组织,主要是采取了两条线索交替推进的方式。其中一条线索是由刘兰芝、焦仲卿两人之间的爱情关系构成,这条线索在全诗中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条线索是刘兰芝与焦母等家长制抗争的过程,这一条线索是矛盾冲突的主要表现点。
  诗中的矛盾冲突主要在刘兰芝、焦仲卿夫妇与焦仲卿之母、刘兰芝兄之间展开。焦仲卿哀求母亲一段,是第一次矛盾冲突,诗中刻画了焦母的专横和焦仲卿的软弱;刘兰芝辞别婆婆一段,是第二次矛盾冲突,反映了焦母的无情和刘兰芝的反抗与斗争;刘兰芝拒婚是第三次矛盾冲突,写出了阿母的顽固和焦仲卿的守约。这些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一次比一次感人,最后直至二人双双以死殉情。
  刘兰芝与焦仲卿二人的感情纠葛也是在上述矛盾冲突的基础上层层展开的,第一段刘兰芝对焦仲卿的诉苦,表现了她对焦仲卿的信任与依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焦仲卿哀求母亲失败,刘兰芝、焦仲卿二人之间的话别,也反映了焦仲卿的不舍和刘兰芝的温情。第二次冲突刘兰芝辞别婆婆后,焦仲卿的送别,生动表现了他们夫妇之间的真挚感情。第三次冲突刘兰芝拒婚一段,焦仲卿的不解与抱怨,刘兰芝的解释与表白以及他们二人之间最后的诀别,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两个人生死不渝的爱情。由此可见,上述两条线索,刘兰芝与焦仲卿二人爱情关系为主,刘兰芝与焦母等家长制抗争为次。主次分明且互为因果,两条线索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整个故事的叙述和诗中人物命运的交代。
  本诗最大的艺术成就是通过极富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人物形象。在贯穿全篇的人物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焦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是不相同的,正是这种不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她勤劳、善良、饱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鲜明个性。同样,焦仲卿在各种场合的话语中,也表现出了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的正直善良,以及他摄于母亲的威逼,软弱、胆怯但又逐渐发展演变的人物性格。诗中写到刘兰芝与焦仲卿殉情之前,刘兰芝假意同意再次嫁人,焦仲卿见刘兰芝回家与自己母亲诀别,他们两个人此刻的话语,非常切合当时条件下各自的身份与处境,让读者感到栩栩如生。
  再次,从“置辞”方面看,本诗的人物行动刻画和心理活动描写是一大特色。比如诗中:“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虽寥寥几字却形象地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天还没亮,她就早早起来,既表现了她内心的不安也表现出她不愿再在焦家继续生活的决心;打扮漂亮再去辞别婆婆是她对焦母的一种抗议和示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不舍,想要离去又不忍离去时的微妙心理。在全诗中,类似的动作描写和心理刻画还有很多,虽笔墨不多,却极为到位。
  从“奇正、通变”角度看,诗中比兴的写作手法和浪漫色彩的结合与运用,也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傾向与思想倾向通过这种方法鲜明地表现出来。开头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首先运用了“兴”的手法,引出刘兰芝、焦仲卿二人的依恋之情,开篇就渲染出了阴郁的气氛。到最后一段,由现实中的合葬引申到象征着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对美好爱情和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坚定信念,这是刘兰芝焦仲卿人物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正是这一手法使整个诗发生了质的飞跃。
  本诗的结尾,对后世影响非常大,民间传说中的“梁祝”故事,死后化为蝴蝶翩翩起舞以及白居易《长恨歌》的结尾“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都或多或少是受了它的影响。
  总之,依据“六观”的方法赏析《孔雀东南飞》,能条理清楚地领略其结构之美、文辞之美和意境之美。也能通过分析发现它之所以屡屡被选入教材是有其独特魅力的。通过本文,我们也能发现“六观”的理论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它可以帮我们透过文章表面悟出文章之理、领略文章之美。
  作者系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其他文献
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是当前小学阅读教学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而问题教学法能够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因此,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明确问题教学法以及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提出相应问题、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各个小组制订问题解决方案等对策进行问题教学法的实践。问题教学法能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期刊
20世纪中期的日本正在开展“反安保”运动和“全共斗”的学生运动,这两场具有政治性的群众运动加剧了日本政府动荡不安的局面。这两场斗争中始终贯穿的是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深度融合。自此,各种各样的运动从东京大学波及开来,并逐渐演变成一场强烈反对大学和国家强权结合的现实问题。村上春树的代表作品《且听风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这部作品,读者能深深领略日本这一代青年人内心的彷徨和孤独。另外,该作品蕴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新兴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将课内外的阅读结合起来,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将群文阅读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不仅促进了课堂形式的改变,也促进了课堂内容的丰富。但是群文阅读在具体的实践运用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通过对群文阅读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寻找相应的策略,从而促进群文阅读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发展和运用。  阅读作为一种语言的理
期刊
《医路长行》是一位中国医生带有回忆录性质的纪实散文集,自出版以来,获得了多方面的关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图书出版信息;光明网、人民网、新华网、广西云、搜狐网、广西新闻网、南宁日报等媒体开展报道;《当代广西》《新阅读》杂志刊登《医路长行》书评;104摩登电台、970女主播电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邀请作者参加节目;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主题书柜策划活动、广西423读书日活动都专门制作、播放了《医路长行》的推
期刊
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幫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尤其是对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处在从小学的简单阅读到高中复杂阅读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从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发现,阅读教学一直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阅读流于表面。而深度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进而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深度阅读的
期刊
高校图书馆是各种知识的集中地,汇集了来自各方面、各学科的知识信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高校图书馆馆员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对学科馆员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学科馆员的服务能力,有利于提升整个学校图书馆的利用价值。  信息化背景下学科馆员服务的概述  信息化的概念和特点。信息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指的是以计算机、大数据等技术处理信息资源的过程,在过程
期刊
我出生在四川江油市东安乡一个叫水阁凉亭的乡村。那是农村最艰苦的时代,陪伴我放牛、捡柴、喂猪时光的,是一台小小的收音机和那些破旧的书籍。  我从一台“葵花牌”收音机里收听完了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单田芳的评书《白眉大侠》等。而当时能看到的图书是一本小学同学借给我的破损不堪的《铁水奔腾》。热爱阅读,是很多书籍贫乏的乡村孩子的爱好,那个时候,连包装面条的报纸都会让我里里外外看个遍,连刊登条形广告、遗
期刊
21世纪,随着我们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教育教学活动的视野已经拓展到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方方面面,学校承担起了教育教学的主要环节。三十多年来,曾军良先生一直走在教育改革和探索的道路上,对启发式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教学管理、教师、家长、学生、课堂等多个角度,为启发式教育的当代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创新经验和思想火花。  曾先生提出了“魅力教育”的系统教学思想体系涉足的教学细节非常广泛,有理
期刊
读《挺进大石山》这本书,我有三个没有想到。  第一个没有想到的是作者。作者朱千华不是广西人,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人。朱千华从这么一个富裕地区到我们广西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来生活和写作,成为南宁市作协签约作家,他还去了更贫困的地区调研和采访广西各族人民脱贫攻坚的事迹,并且写成了这本厚厚的报告文学集。朱千华是职业作家,不拿国家一分钱工资,却义务地做着宣传广西扶贫的工作!  第二个没有想到的是书中人物。
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科技出版社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次高潮。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专业科技出版社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家增加到23家;第二次是在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同月国务院批转《关于大力加强科技图书出版的工作报告》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和科技出版社的蓬勃发展,数量迅猛增长到160余家,科技出版社真正成长为我国出版行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出版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20 世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