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军新任部长肯德尔人物画像及分析

来源 :军事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405310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7月28日,经总统提名及国会批准,拜登正式任命国防部前采办、技术与后勤副部长弗兰克·肯德尔担任空军第26任部长。肯德尔是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国防部采办官员,在美军科研与采办方面,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担任空军部长后,将对空军及天军的科研与采办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相关动向值得关注。

肯德尔基本情况


  肯德尔目前已年满72周岁,曾长期在国防部科研与采办领域任职,任职履历丰富,与拜登总统关系紧密。
  年龄大,学历高。肯德尔生于1949年1月,是美国西点军校1971级毕业生,也是陆军战争学院的毕业生,拥有加州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硕士学位、长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及乔治城大学法律中心法学博士学位。


美新任国防部部长肯德尔

  任职履历丰富。肯德尔的职业生涯从陆军开始,在陆军服役10年,包括在驻德美军任职、在西点军校任教、在陆军科学委员会任职等。1986年,肯德尔调任国防部,担任国防部战略防御系统部副部长帮办等职,1989年至1994年担任国防研究与工程署代理副署长、副署长等职,负责领导美军国防科技研发。
  1994年,肯德尔离开国防部,担任雷神公司研发副总裁,负责管理公司的工程和研发项目,期间还作为一名人权律师从事公益活动。
  2010年,肯德尔重返国防部。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担任采办、技术与后勤副国防部长首席帮办(直接支撑采办、技术后勤副国防部长,相当于其副职),以及代理采办、技术与后勤的副国防部长(采办、技术与后勤副国防部长空缺,由其代理副部长工作);2012年5月至2017年1月正式担任采办、技术与后勤副国防部长,主管全军的科研与采办工作。
  2017年1月,肯德尔去职国防部副部长后,加入了军工企业莱多斯公司董事会,该公司是美军重要的服务提供商。
  与拜登关系紧密。肯德尔与拜登都为民主党人,且都与前总统奥巴马联系紧密。拜登竞选总统期间,肯德尔成为拜登团队在国防问题上的重要顾问,与拜登总统建立了紧密的关系,这是拜登提名肯德尔担任空军部长的重要政治原因。此外,肯德尔在国防科技研发、采办、军事、管理、法律等领域拥有超过45年的任职经验,甚至还拥有航空航天工程的硕士学位,使其成为担任空军部长的最佳人选。

推进科研与采办管理改革的主要举措


  肯德尔担任国防部科研与采办主要负责人的时间长达7年,基本贯穿了奥巴马政府的整个任期,在国防科技与装备采办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管理与改革工作。
  高度重视经费使用效益,综合施策提高采办管理的效率与有效性。奥巴马政府2009年初上台后,正值美国金融危机最为严峻的时期,因此将提高国防经费使用效益作为美军改革的核心内容。肯德尔于2012年11月和2014年9月,连续签发两版《更优购买力倡议》,提出了改进美军科研与采办管理、提高装备采办经费使用效益的一揽子举措,主要包括强化装备经济可承受性管理、激励工业企业和国防部提高生产力并推动技术创新、促进采办竞争、加强采办队伍能力建设等。


肯德尔和其他空军官员交谈

  突出和强化国防科技创新,积极引入民用与商业领域的技术与产品为军所用。2014年,美国正式推出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第三次“抵消战略”。在这一背景下,肯德尔积极采取措施,强化美军国防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肯德尔推动设立国防创新咨询委员会,积极听取国防部外部优秀科技专家、新兴技术企业负责人等的创新观点与意见建议,并强调随着民用与商业领域的创新能力日益增强,美军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入民用与商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并于2015年设立国防创新小组,探索采用风投模式,加速美军引入商业领域先进技术。此外,肯德尔曾长期担任研究与工程署副署长,高度重视国防科技创新,将其置于优先地位来抓。2015年以来,肯德尔落实《国防授权法》有关规定,积极推动国防部研究与工程副部长职位的设立,全面提升了国防科技管理部门层级。
  改革优化国防采办程序,提高科研与采办管理的针对性与有效性。2015年,肯德尔签发了国防部新版5000.02指示《国防采办系统的运行》,将传统的硬件型采办程序,调整为六种,分别为“标准型”装备采办程序、国防专用软件密集项目采办程序、渐进式部署软件密集项目采办程序、偏硬件混合型项目采办程序、偏软件混合型项目采办程序、应急快速采办程序,针对不同类型装备出台差异化的采办程序,提高科研与采办管理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进而有效缩短采办周期,提高采办效率。
  高度重视加强采办评估,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推进采办管理改革。肯德尔高度重视和强化技术与管理评估,自2013年6月起,每年发布《国防采办绩效评估报告》,系统评估采办系统运行,跟踪项目进展情况,重点分析采办效率与效益情况,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革举措。有关改革举措进一步纳入《更优购买力倡议》,推动美军采办体制机制的持续改进。此外,肯德尔还强化对《更优购买力》倡议的一揽子采办改革举措落实情况实施评估,进而对倡议内容进行微调,提高采办管理改革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推进航天采办管理改革的主要举措


  肯德尔在国防部任职期间,正值商业航天迅猛发展,SpaceX公司快速崛起,打破了美国航天工业的传统格局,在其大力推动下,美军开始大量采办商业航天企業的卫星与发射服务,改变了美军航天采办及承包商的体系与生态。   高度重视商业航天发展,力推SpaceX纳入航天承包商体系。肯德尔在2016年参加华盛顿航天商业圆桌会议时指出,国防部在卫星领域面临价格过高的困境,并提出将采用新的体系框架并采购商业卫星。正是在肯德尔的积极推动下,SpaceX成为美军在航天领域的重要承包商,进而改变了传统以军工企业为主体的航天工业体系,并有效降低了航天采办的成本。
  强化航天采办竞争,并强调承包商应提供航天解决方案。肯德尔担任采办、技术与后勤副部长期间,发生俄罗斯入侵克里米亚事件。而在当时,美国航天发射的主承包商为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而该公司采用的是俄罗斯RD-180的火箭发动机。国会要求美国停止使用俄罗斯的火箭发动机,肯德尔高度关注火箭发动机的替代工作。肯德尔给出的解决方案,不是简单的替代,或者仿造一个RD-180,而是切实关注美国进入太空方面的能力不足问题,并强调必须建立至少两个经济可靠的火箭发射承包商,以形成良性竞争的态势,以降低采办成本,并推动相关技术与装备持续改进。此外,肯德尔还强调一个观点,即国防部不是采购火箭发射系统,而是购买火箭发射服务,使卫星能够有效地进入太空。


肯德爾冷战思维根深蒂固

  采用分布式的航天发展思路,改变传统的卫星发展模式。肯德尔指出,传统的卫星集多种功能于一身,成本高昂,一旦出现问题,将对美军能力建设及作战任务开展产生重大影响。肯德尔结合当时商业卫星快速发展、成本低廉的特点与趋势,指出未来美军在卫星领域,应采取分布式的发展模式,不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将传统卫星的多种功能拆分为多个商业卫星,每个商业卫星满足某方面功能,最终通过商业卫星群以更低廉的成本实现原复杂军用卫星的功能,同时更好地实现功能备份与替代。
  加速航天采办进度,采取更具创新性的技术与管理模式。肯德尔高度重视当时航天装备超支与进度拖延问题,认为美军要在航天采办领域改变软件开发模式,并借鉴硅谷快速创新的经验做法。肯德尔时期在硅谷设立国防创新小组、论证构建软件装备采办程序等,都与其提高航天装备采办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及降低航天采办成本等密不可分。

未来对天军装备科研与采办的影响


  肯德尔担任空军部长后,美空军与天军均由其领导。结合其过往的任职经历,可以研判其对天军未来科研与采办将产生如下影响。
  强化航天领域科研与采办,并注重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作用加速创新。肯德尔长期以来高度重视航天领域发展,担任空军部长后,将进一步强化航天领域科研与采办,将其作为美军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肯德尔将延续其采办竞争的思路与策略,通过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作用,在航天领域主要装备及技术领域,保持两家以上的主承包商,吸收更多非传统航天企业参与航天技术研发与装备采办,变革航天领域工业体系与产业生态,充分调动航天领域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竞争加速推动航天装备与技术创新。
  进一步推动采办商业航天服务,延续其分布式能力建设的思路与策略。肯德尔长期以来重视商业航天发展,将进一步推动SpaceX等商业航天企业参与航天领域研发与采办,并强化航天领域能力建设,并牵引航天领域企业为美军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而不是拘泥于某一项航天领域产品与技术。另外,肯德尔将更加重视航天领域分布式能力建设,加强航天领域能力备份,提高美天军航天装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肯德尔在F-35战机前和美军人员交谈

  加速天军采办改革进程,推动有关改革举措落实落地。拜登政府上台以前,美国前任空军部长芭芭拉·巴雷特已于2021年1月14日宣布离职,与巴雷特同时离职的还有空军副部长肖恩·马纳斯科、空军主计长约翰·罗斯、空军负责采办和技术的助理部长威尔·罗珀、空军负责设施环境和能源的助理部长约翰·亨德森、空军法律总顾问马斯·艾尔斯等。空军上述六名高层领导的集体离职,对于天军采办改革进程产生冲击。2020年5月20日,美空军部向国会提交的《美国天军替代性采办报告》,所提出的诸多改革举措及时间表,都有所延迟。8月17日在夏威夷珍珠港基地的讲话中指出,他将在天军成立两周年之际,有效推进并加速天军采办管理改革进程,强调天军改革的关键词是“关注整体、快速行动、基于实际、持续改进”,推动形成完整的天军采办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
  摘编自国防科技要闻
  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刘靖鑫
其他文献
随着新一代信息网络、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战争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由信息化赋能向信息化、智能化双重赋能转变;由网络中心战向算法中心战转变;由单一杀伤链向敏捷杀伤网转变;由兵力集中、火力集中向战斗要素大范围散布、分布式杀伤转变;由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向无人化智能化技术支持下的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甚至是完全无人的蜂群、雁群、狼群作战)转变。这就对新时代作战体系建
期刊
美智库兰德公司空军项目组近日发布《在大国竞争和战争中利用复杂性》系列研究报告,就复杂自适应系统思维塑造机遇和挑战的方式展开了初步探索。报告着眼现代战争所面临的跨域复杂作战环境,按照提出假设、选定方法、展开研究、得出结论、给出建议的逻辑脉络,重点研究了如何在空军环境下定义复杂性、如何在作战环境中运用复杂性,以及如何在战争复杂性方面发挥科技作用等具体问题,深入分析了如何将复杂自适应系统思维应用于大国竞
期刊
威慑作为古老的政治手段,一直普遍运用于美国各种政治和军事互动中。由于国际战略环境愈发复杂,新兴技术手段逐渐多样,美国分析人士开始寻求新的方法和手段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挑战,并最终形成了跨域威慑概念。通过深入理解跨域威慑概念的理论内涵,对分析跨域威慑概念的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作用。  修昔底德曾说,在相互忌惮的时候,人们会三思而后行。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政治领导人往往通过威慑的方式来阻止他人损害自
期刊
美陆军认为,近等能力与同等能力的竞争对手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电子战和网络空间作战能力。在武装冲突中,近战区域和支援区域的敌人将试图通过有力的电子作战和网络空间活动,攻击美军的关键基础设施、军事和民用网络、运输车、船只和飞行器等,这些活动威胁了美陆军部队的生存,限制了其作战能力,对美军在网络空间和电磁频谱空间的制权与行动自由造成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7年,美陆军参谋长马克·米利上將提出,
期刊
随着空基、海基、天基平台以及先进网络、光电、红外、雷达侦察技术的迅猛发展,克劳塞维茨所说的“战争迷雾”被极大地消除,人类仿佛进入“透明化”时代,战争似乎变得越来越“简单”了。但现实绝非如此,人们更明显的感受是:随着国防科技的迅猛发展、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和战争形态的快速嬗变,现代作战体系本身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呈指数式、爆炸式发展。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必须予以严肃对待。现代作战体
期刊
日本全面侵华之前,有感于其野心膨胀及对美远东利益威胁加剧的美国海军,着手以中国为基地实施对日侦察,行动核心是时任海军陆战队少校、战后升至少将的威廉·沃顿。由于谍报工作的特殊性,那段历史的存世档案极其有限,以致长期不为世人了解。直至1969年沃顿将军在接受陆战队历史中心采访时做有限披露,仍严肃要求在其去世10年后方可公开。正是基于这次访谈,80余年前那段短暂而神秘的过往才不致尘封于历史烟云之中。欲脱
期刊
时值三九严寒,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港岸练兵活动却如火如荼。他们充分利用先进的港岸训练设施,斗室之中模拟复杂海况。舰艇教练室内,随着教练员轻点鼠标,一批批或动或静的目标,或潜或露“跻”进航道,参训官兵全神贯注操纵同等比例的舰载装备,在逼真的声、像效果中,左突右冲于险象环生的“大海”之上,一场训练下来,汗水湿透衣背……    战舰突然遭到“攻击”,汹涌的海水“刺”了进来,警报声中口号铿锵,狭窄的舱室内
期刊
秦宪安,现为解放军总装备部政治部宣传部主任记者,大校军衔。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神剑文学艺术学会摄影部副部长,曾荣获中国载入航天摄影贡献奖,2002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军事报道记者。  1982年,一个偶然参加摄影学习班的机会,促使他在国防科研试验摄影领域一千就是25年。25年来他走戈壁、踏雪原、进深山、穿赤道,足迹遍布万里山河。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他用相
期刊
1月8日,成空航空兵某师机场,阳光灿烂,白云朵朵镶嵌在湛蓝的天空。伴着滚雷般的轰鸣声,一架架“歼十”新型战机编队滑入跑道,直冲云霄,开始了新年里的首次飞行。飞行现场,一辆辆加油车、充气车迅速对战机进行加油、充氧、充氮、通电、检查……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严格按照规程组织“战斗”和保障。在场的师领导介绍,该师接收新机以来,大力推进以训练组织、训练内容、训练管理和训练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四个正规化”建设,以
期刊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航母萌芽并非在美国,而是一位浪漫的法国人。1909年,法国发明家克莱曼·阿德率先出版了一本名为《军事飞行》的专著,首次向世人描述了飞机与战舰结合的迷人梦想,并向各国海军展示了航空母舰的雏形,立即引起了海军强国的极大兴趣。  20世纪初,处于急速崛起的美国海军,大力发展大型战舰,决心使用航空母舰来改变海战模式,并加快着手这方面的试验。1910年11月14日,停泊在汉普顿锚地的美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