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时代教育开启了新的教育理念,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让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践行新课改的重要手段。因此,探讨基于信息技术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对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助力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策略探究
  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音形兼具的特点,能够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支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学习效果。并且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樂、妙趣横生的游戏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轻松学习、愉悦学习,积极进取,从而会学、乐学、善学。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成为知识的有效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并显示出它的优势。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就信息技术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浅谈一点感悟,以其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
  语文是一门注重情境的学科,情境是激发学生情感、催生主体意识的物质条件。传统的粉笔、黑板显然无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境。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各感官系统,激发兴趣,还能够加速学生与文本的融合,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精力,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图画、音乐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泼的状态中。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村晚》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该诗的意境,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导入新课时,一曲优美的音乐《雨的印记》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课堂中,学生的情绪随着音乐的节奏时而欢快、时而兴奋。而在文本的学习中,教师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诗的意境为学生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池塘边的绿草一片片,水就要溢过池岸。远远的青山后是通红的落日,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手里拿着一只短笛,随口吹着……。多美好、恬静的画面啊。此情此景,学生的心被融化了,他们完全沉浸在诗的意境中。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被美景所浸染。有了直观形象图画的刺激,学生的朗读更精彩、更入神。他们带着对美的追求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读出精彩、读出效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有默读的、有大声朗读的……。在朗读中体会到诗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正如王国维老师说的那样“一切景语切情语”。就这样,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不仅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将对该诗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深化了主题思想,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范围广泛的学科,有些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年代、地域较远,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若教师一味采取说教式的方式,向学生强行灌输,只会适得其反。不仅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会让他们对文本学习产生排斥心理,不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让学生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与作者、与文本进行超时空的知识、情感交流,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实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有效过渡,发展思维能力。
  以五年级语文《牧场之国》一课为例,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田园风光。但学生没有到过荷兰,脑海里没有具体的场景。只能从文字中获得对荷兰牧场的有限认知,从而未能深切感受荷兰牧场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无法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影响了学生对主题思想的理解,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展。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为学生制作了关于荷兰牧场的课件,有碧绿的草原、黑白的花牛、肤白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闪烁的灯光等,将一幅幅美丽的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让学生入境入情,激发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更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此外,借助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做出概括总结,结合文字描述,学生将整篇内容归纳为四幅图画:牛群吃草图、骏马飞驰图、动物休闲图、夜晚安静图。就这样,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将语言文字以直观的图画显现于学生的脑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突破教学重难点,还提升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运用信息技术指导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预习是学生的一种前瞻性学习,通过对知识内容的提前学习,发现知识盲点,从而有针对性听课,提高听课的有效性。不仅如此,预习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可以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不断扩充知识储备。虽然预习的主体是学生,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在预习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而教师的指导就显得至关重要。但预习是一种课前活动,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信息技术就可以发挥桥梁的作用,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加速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的预习活动更有效。
  如在学习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将预习任务单罗列在微课中,如需要读准的生字词“调度、擂鼓”等容易读错的词语以及容易写错的词语“妒忌”。在自主阅读中,教师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自由读课文,并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这些人物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把你认为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在预习任务单的指引下,一步步对文本探索,遇有不会的内容可以利用微视频的回放、暂停等功能,仔细琢磨。这相当于将教师请到家里进行个性化辅导,大大提高了预习效果,为学生的听课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课堂探究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不应等待接受知识,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感受、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建构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即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这样才能高效学习、有效记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自主探究,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掌握更多的知识,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月是故乡明》一课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屏幕上出示一轮明月下的山村图画,同时播放《月下独酌》这首诗歌。这时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因为声情并茂的图画而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师抓住这一时机,趁势而问:“为什么说故乡的月亮明亮的、美丽的?作者明明是写故乡的月亮,为什么还要写童年趣事呢?”围绕这几个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设计好的校园网站《月是故乡明》专题栏目中学习。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获得了生动而饱满的学习知识,这样的方式得到的知识的灵活的,能够鲜活地保存在学生的记忆中。传统灌输式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僵化的、苍白的,不能灵活运用。这样,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了自主探究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的学习更深入、更精彩。
  四、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语文能力
  感知力、想象力是学生必备的语文素养,正是在这两种能力的支撑下,学生才依托语言文字唤起活生生的文本形象,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因此,加强对学生感知力、想象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信息技术的运用加速了这一教学进程,使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得到提升。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语文《将相和》这一课时,学生由于历史知识的缺乏,学生在理解上很容易出现断层,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控。考虑到此,教学时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故事情境用形象化的手段呈现出来,使学生跨越时空障碍,展开想象的翅膀,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与历史对话,并透過故事表象窥探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当时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形象地建立起历史与学生意识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感知力。
  除此之外,信息技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传统的朗读训练机械、呆板,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信息技术凭借其图文并茂、音形兼具的优势使朗读内容清晰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促使学生凭借表象认知配以适宜的感情有效朗读,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四季之美》一课时,为了将散文的美淋漓尽致地朗读出来,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季节的美呈现给学生,那泛着鱼肚白的黎明之春、翩翩起舞的萤火虫之夏……让学生深深沉醉其中,不由自主地带着感情开始朗读,对四季的热爱之情也在朗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起点,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初始阶段,朗读能力的培养除了掌握基本的要素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信息技术是催生感情的重要媒介,能够引导学生在对感性材料的充分接触、积累、感悟中唤起或激昂、或沉闷、或欢喜、或憎恶的感情,使学生的朗读更精彩,更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绝不仅仅是以上几种,还有更广阔的运用空间。作为优化学科教学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灵活运用这一辅助手段,为语文课堂锦上添花,发挥这种教学工具的巨大作用,让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程裕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效整合途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4).
  [2]连忠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9).
  [3]黄燕玲.巧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
  作者简介:
  周晓兰,吉林省德惠市,吉林省德惠市大房身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作文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阶段最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大致反映出他语文的基础功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去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写作的教学,因为写作不仅仅在考试的过程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重,写作能力的提升更是意味着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应用能力的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做到针对性的教学,这个时候,差异教学法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学生不同的
摘 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点的部分,而且也是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因此,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较为重视阅读教学。但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由于受高考、教学时间等因素制约,部分教师以自己的思维活动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高。元阅读指的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对自身阅读的过程有正确的认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元阅读能力进行训练,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对阅读的兴趣和阅
摘要:学业拖延是学习过程中常出现的一类问题,学业拖延不仅与学生自身的自我控制意识有很强的关联性,同时还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当前,我国对学业拖延的影响多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成就动机与自我控制的层面,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还比较少。现以平凉市第十中学初中阶段学生为例,浅谈家庭教养方式、自我控制能力与学业拖延的相互关系及其干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自我控制能力;学业拖延  拖延是我们在
摘 要:在高中生学习数学期间,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是其必须要掌握的关键能力,这些能力需要贯穿于高中生整体的数学学习过程,而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协助高中生强化数学图形的应用水平。可以说,是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文章首先针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应用的重要性与高中教学的现状展开简要阐述,并视为切入点,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期间,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教学与解
融合乡土文化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开发,是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还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
摘 要:当前阶段,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小学数学计算题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不同原因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计算题常见错误,结果影响数学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鉴于此,文章针对小学数学计算题常见错误的原因进行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改进教学策略与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题;常见错误;原因;改进策略  一、 引言  随着新课改
摘 要:以生为本,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先进教育理念,其认为在数学课堂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环节,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特征、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求,需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究能力等核心素养,同时,通过这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评价、判断数学课堂是否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本研究中,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的一些常见问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明确
小学生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身体素质,都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一时期他们的理解能力不足,学习学科知识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数学学科,知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难度以及教学要求相对较高,教师属于教学组织者与引导者,同时也是为学生提供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初中教育中数学属于非常重要的教
摘 要:设而不求作为一种数学的解题方法,对于数量关系不明确的情况,需要借助一定的未知量,达到辅助引导的效果。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当中的数学难题,在小学数学的平面图形题型、立体图形题型和工程类的问题的题型解决当中应用较多,为此设而不求的解题思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设而不求”的数学思想,可以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培养学生一题多解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通过阐述设而不求思想的内容,提出有效的方法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