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

来源 :课外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wjdb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报社做主编时,筹划招聘一位美编。凭我的经验,选美编,学历是次要的,主要是看他的作品有没有创意。
  那天下着鹅毛大雪,飘飘洒洒,整个城市洁白一片。我刚到办公室,前台值班的小梅就跑来告诉我,有人找,是来应聘的。
  来者是位中年大妈,穿着短装皮袄,满头华发,一脸郁悒之色。见了我,她赶紧把夹在腋下的一卷图纸递给我,说:“这张画是我女儿画的。我是代表我女儿来应聘的。”由于天气寒冷,大妈说话时有些瑟瑟缩缩的。
  我展开图纸边看边问:“你女儿为什么不自己来?”
  “她、她……”大妈一时语塞。
  随后,大妈介绍说,她女儿是上海美院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好,希望我们报社能选中她。我展开画作,是一幅《春燕戏水》的国画,看得出,她女儿很有才气,适合我们报社的美编工作。
  大妈见我看完画,试探着问:“您中意不?”
  我说不错,要她留下了电话号码。最后我一挥手,说:“你去下面等消息吧。”
  中午下班,我刚走出大门,北风裹着雪花迎面扑来,我不禁打了个寒噤。赶紧打开车门,正要上车,突然听到身旁有人喊我:“哎——同志!”
  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早上那位来替女儿应聘的大妈。她站在碧松下,浑身都是雪,几乎成了雪人!她用期盼的目光望着我,颤着嗓子问:“同志……我女儿有……有希望吗?”
  我被这位执著的母亲震撼了,赶紧应道:“行啊。过几天,叫你女儿来面试吧。”其实,老总还没最后敲定呢,但我实在不忍心让这位大妈失望。
  大妈叠声道:“谢谢,谢谢。”
  我惑然道:“大妈,我不是请你回家等电话吗?”
  她说:“是您叫我在下面等消息的呀。”
  “到下面等消息”是我的一句习惯语。没想到,就是因为我的这一句习惯语,害得大妈在雪地里站了一个上午!一时,我羞愧难当,便深深地向她鞠了一躬:“大妈,对不起您呀!”
  “什么对不起呀,”大妈笑哈哈地说,“俺感谢您还来不及呢。”
  一个星期后,她女儿接到我的电话通知,便来报社面试。她有一个很雅气的名字:姚若兮。
  若兮长发飘飘,冷艳绝伦。见面后,我发现她满脸的不如意。她和前台的小梅是高中同学,一见面,两人就唧唧喳喳地唠开了。原来,若兮9岁那年,她父母就离异了,她是跟着母亲长大的。母亲对她十分疼爱。她在上海美院就读的那几年,母亲便在大学附近租了房子,全身心地照料她读书。可眼下母亲渐入老境,孤苦伶仃,想把女儿留在身边工作,好相互有个照应。然而,若兮是一百二十个不乐意,她想去上海、深圳发展……可是,母亲就是不同意,并代替女儿来报社应聘。若兮对妈妈的“霸道”十分气愤,还玩了两天绝食呢。
  “若兮,今天面试,请你作幅画。”我介绍说,“天下着鹅毛大雪,一位50多岁的母亲额手盼望女儿,在大雪中站了半天。请你用画笔将这位母亲的神态刻画出来。”
  若兮想了想,便展开白纸,先用炭条勾勒出母亲的轮廓:那齐耳的短发,那脸庞,那皱纹,那皮袄……可能因为她们母女长年生活在一起的缘故,所以她笔下的母亲总有些自己妈妈的影子。妈妈左手打在额头,昏黄的老眼充满焦灼和渴望,那花白的短发上积了厚厚一层雪花。特别是在老人脸上的皱纹里,也有了几片晶莹的雪花……
  作完画,若兮仔细看了看,便在画作的上额提笔写上了画名《雪中母亲》,然后交给我说:“画得不好,请老师斧正。”
  我看了看画,便说:“很好,你把雪中母亲渴盼女儿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随后,我把那天她母亲来报社替她应聘时的情景如实地告诉了若兮,并说:“请你把这幅画代我转送给你的妈妈,做个纪念吧。”
  若兮听后惊愕不已。悔恨,一波连着一波,撞击着她的心扉。她对着雪地喊道:“妈妈,请原谅不孝的女儿吧!”
  若兮边跑边哭,一串串泪珠滚落到她的画作上……
  (选自《短小说》2012年第3期)
  赏析
  匠心独运 ,让人拍案
  ——《招聘》欣赏
  闫会才
  读罢罗永常的小小说《招聘》,感动之余,细细品味,不禁为作者的匠心独运而拍案。作者的匠心表现在三个方面,这就是——
  精选细节。细节是小说的血肉。因为有了细节,小说才丰满起来。在选择细节时,作者一是选择能够动之以情的细节。如姚若兮的妈妈站在碧松下的细节,她浑身都是雪,几乎成了雪人。不用说小说的主编被震撼,我们哪一个读者读到这里不感动呢?这就是母亲啊!二是选择能够使形象鲜明突出的细节。如主编要姚若兮画雪中的母亲,画好之后主编将画这幅画的原委告诉了姚若兮,姚若兮对着雪地喊要她妈妈原谅她的细节,我们读后眼前自然会立着一个栩栩如生的心中怀有悔恨的青年女子的形象。
  巧设悬念。招聘一位美编,来应聘的竟是一位一脸郁悒之色的中年大妈。这是怎么回事呢?继续读,原来她是替她女儿来应聘。女儿为什么不来呢?这个中年大妈竟一时语塞,这自然是又留下了悬念。再读,知道是她的女儿不愿意留在妈妈身边,想去上海、深圳发展。可以说,作者是在不断地利用悬念增加小说的可读性。因为有了悬念,读者自然是想迫不及待地读下去,而这,正是作者所希望的。想一想,一篇小说再精彩,可没有可读性,读者读不进去,那么又怎么能欣赏小说的精彩呢?
  艺术铺垫。小小说构思之妙,妙在前有铺垫,后有照应。本篇小说写姚若兮的妈妈在大雪纷纷的天气里站在碧松下的细节,我们读到这里时有的是震撼:多伟大的母亲啊!但也仅仅是震撼,并没有多想。可我们读到后来,知道这个细节是作者的艺术铺垫。因为有了这个细节,后面才有主编要姚若兮画雪中母亲的复试内容,才有画作完成后主编要姚若兮将其送给她的妈妈的事情,才有结尾姚若兮对着雪地大喊的彻底悔悟。明白了这些,也就知道了本文铺垫之艺术。
其他文献
喜逢太平盛世,国人一派复兴民族文化之景观,国学也受到空前重视。这实在可喜可贺。我觉得中国人理当说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画好中国画,打好中国拳。才不愧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假期又是教师充电大好时机,我也喜结八方良师益友,在网络课堂的各个平台里,学习热情高涨,每天忙的不亦乐乎,学习实在让人感到快乐无比,想想八月末就要开学,对假期的学习还意犹未尽。  梅蘭竹菊是学画中国画必学的基础课,不光是学技法,更
春节前,我和当年开展生本教育的深圳市南山区沙河小学的汪洪校长,以及当时的三位副校长和主任(现在分别在4所学校担任校長),一起回忆既往岁月。他们为我展示了六年级孩子吴伊甸的文章《风》(全文较长,此处只列出片段)。  今夜月光清凉,习习清凉中带着一丝古老的怀想。  有这样一个人,他在风中昂首阔步,与世无争,从未被世俗所污染;有这样一个人,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  这股风席卷万世,并没有因
不出三天,地方上就开始在一条新开的小河边上,再次为秦大造屋。   “他们到底要撵我走呢。”秦大拄着拐,久久地站在她的艾地里。她想着秦大,想着当年的梦想,想着那一地的麦子,想着月光下她跟秦大醉了似地走在田埂上,想着她从乡下到区里、县里的奔波与劳顿…她在风里着老泪。   房子盖好了。   人们来让秦大搬家。她说:“我想搬,早搬了。前些年,不是也给我盖过房子,我搬了吗?   “这回是必须搬!” 
萬丈青丝倩影飘,千年情爱似今朝。  百分娇媚说难尽,十载相思到碧霄。  ——改稿于2016年2月25日
【学习要点】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根据小说的特点,着重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这样才能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欣赏小说作品。  【解题思路】  一、把握故事情节。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排行榜是以数据为基础,数据指标的完备与否就成为排行榜的结果是否科学有公信力的前提。指标设置越多,越趋向科学、合理。问题是,文学作品的许多指标无法量化统计,有些能够量化统计的,又无法取得完整的数据。能够取得完整数据的指标,其价值和置信度也不同。比如我们要谈论一个诗人的影响力,我们就渴望知道:他有多少作品传世,作品有多少版本,历代刻印发行量多大,码洋多少,多少人学习、模仿、谈论过、选过他的作品,海外知
教材是教学的范本和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用好、用活这个“例子”,就不能囿于教材编排的结构,而要善于结合教材特点、教学实际和学情,对教材的内容、顺序及其他资源进行恰当地调适和重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化散为序,抓住思想线整合教材  部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架构单元,即课文选择主要按照内容类型进行组合,如“修身正己”“挚爱亲情”“科学探
【百字梗概】  真实的历史再现。此剧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武汉会战之万家岭战役为背景,讲述薛岳兵团第74军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直属少校参谋陈光中(后升任3营中校营长)——德安义门陈庄主陈献墨之三子,与共产党地方领导人李慧珠——永修磨刀李豪绅李运鸿的二女儿共同抗击日寇的家国情仇的悲壮故事。  【详细梗概】  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委会任命蒋介石为武汉保卫战总指挥,重新将全国划定为九个战区,其中
白蛇传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白蛇为了报答恩人的救命之恩变成人形嫁给了许仙。近日,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有一个姓于的年轻小伙,就上演了现实版白蛇传。  这两天于先生外出去办事,路过了一段崎岖的山路,山路坑坑洼洼一点也不好走。于先生坐在庄稼地不远的石头上歇了一会,喝了些水,天气很闷热连一点风都没有。大概有一支烟工夫感觉休息差不多了拍拍腿上的尘土,当他起身拿着手里的包准备走的时候,他恍惚好像看到一堆白色
雪一下,脑海中不期然就浮现出了白居易那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总觉得要喝上几盅黄酒暖暖身子才算是应了这雪、这冬。  开埕,浓郁酒香扑鼻而来,不饮先醉。  取过酒提子,舀上一壶酒。  酒提子是竹制的,利用自然形成的竹节做成酒提子的底部,连接圆桶的一端留下窄窄长长的提柄。这根酒提子是父亲年轻时候自己做的,切割、打磨,跟随他多年,感情深厚。平日里挂在墙壁上也有几分古朴的雅趣,瞧着是一件精致的物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