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功能和奉献精神是图书馆的立身之本

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80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价值取向、发展观念和客观条件等四个方面,对图书馆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指出,图书馆的发展道路应是:发扬奉献精神、发挥教育功能,坚持“图情一体化”和服务多样化,实现科学量化管理。
  关键词:图书馆 教育功能 奉献精神 产业化讨论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248-02
  
  早在1919年,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馆长)李大钊先生就明确指出:“使管理图书的都有图书馆教育的知识。……这是关系到中国图书馆前途的事情,也是关系到中国教育前途的事情。”[1]1975年里昂大会上,国际图联(IFLA)则将图书馆社会功能界定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技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其实,“开发智力资源”也属于教育功能。在图书馆四大功能中,教育功能占了“半壁河山”。可见,教育功能之于图书馆是何等重要。
  然而近年来,在信息化浪潮冲击下,迫于生存压力,有的同仁提出了图书馆“有偿信息服务”的发展模式和“图书馆产业化”理论,主张“图书馆工作的对象和服务内容应该转到加强信息处理上来;……转为以计算机处理和数据库开发经营为主的信息服务和咨询产业。”[2]在这种发展观念指导下,工作实践中“以书为本,重书轻人”的积弊尚无根本改观,却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重视电子文献、数字文献资源建设和传输技术引进的同时,忽视印刷文献收藏流通;以文献的信息资源价值取代其知识成品价值,以信息处理取代知识管理,以信息功能取代社会教育功能。值得商榷。
  
  1 功能多样化:信息功能不能取代教育功能
  
  文献的功能是多样化的,既是信息资源,又是知识成品;既是创造新知识的原材料,又是哺育“新人类”的精神养料;既包括丰富的事实、数据、结论等信息元素,也包括它们之间的逻辑过程和结构关系;既包括定义、定理、法则、公式等知识单元,也包括作者的思想观念、理论体系以及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和表述的方式方法,还有他们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智慧技巧。
  同样,读者的阅读需求也是多样化、多层面的,既有研究开发型需求,也有求知学习型需求。前者为了创造新知识而需要充分的事实数据等信息原材料,后者为了创造新自我而需要多元化的精神养料。即使研究开发型读者,也需要继续教育和终身化学习,其阅读需求也是多样化、多层面的,除了为生产新知识而获取信息资料,也需要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新思想观念、新理论方法,以“充电加油”,充实、更新、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工具人”的生存发展能力;还需要通过非专业性阅读,满足审美体验的情感需求,愉悦心志、调整心态,充实提升“本体人”的精神生活,进而陶冶性情,完善精神人格,不断实现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念与高效的行为能力平衡发展。
  学习,既是认知结果的获得,更是认识过程的心理体验;既要掌握既有的结论性知识,更要掌握专家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智慧技巧。显然,产业化信息咨询服务不能全面满足学习型读者的需求;电子文献、数字化文献也不足以完全取代印刷文献。因为,它们在提供无限性认知结果满足的同时,对认知过程体验却具有时间、空间乃至生理的局限性。所以,在强调文献的信息资源价值的同时,不应当忽视文献的知识成品价值。
  正是文献价值和读者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图书馆功能价值的多样化。正如近代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并未取代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功能一样,虽然传递科技情报的信息功能是现代图书馆的标志,但是,因为它不能全面满足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从而无法取代开展社会教育和开发智力资源的教育功能。因此,在强调图书馆信息功能的同时,不应当忽视文献的知识成品价值和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更不应当忽视读者人的价值及其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2 价值取向: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
  
  民主思潮和民主运动的兴起孕育了近代图书馆,它突破了“上智者”的知识垄断,使人类文化遗产回归于广大劳动者。正是图书馆知识资源和文献服务无偿使用的公益事业性,使它成了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知识播种机”,将众多有理想追求的平民扶上了“知识的阶梯”,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实现自我创造和超越,成为物质文明或精神文明的优秀创造者。从此,促进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便成了图书馆神圣的历史使命和价值取向。
  现在的问题是:图书馆的这种历史使命和价值取向是否过时了?回答是:“否!”
  2.1 理论思考
  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教兴国,既包括科学技术等知识创新,也包括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专门人才等人才创新。无庸置疑,“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也应看到,只有当物化的文本知识掌握了人或被人所掌握转化为人格化知识以后,上述命题才能成立。正像物质财富相对过剩未必能带来共同富裕,社会知识总量的增长也未必就能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目前,有的国家和地区正在进入信息时代,有的却仍停留在原始农牧时代。经验告诉我们,要想使知识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单有知识的创造生产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知识的流通传播,实现知识资源共享原则和分配消费的公平原则,扩大消费,使大多数人都摆脱知识贫困和愚昧无知,拥有新思想观念、新道德标准、新方法技能,成为新社会、新经济、新生活的理想追求者和实践创造者。显然,这正是包括图书馆在内的一切文化教育机构神圣的历史使命和永恒的价值取向。
  在知识创造生产与分配消费的关系问题上,“图书馆产业论”忽略了绝大多数读者的非生产性知识消费需求,忽略了知识资源共享和分配消费的公平原则,忽略了有理想追求、无经济能力的学习型读者的求知需求,难免退化为“图书馆门口朝南开,没钱的人们莫进来”的知识垄断状态。当前,世界各国将图书馆纳入正规教育体系或作为学校教育有机补充的并不罕见,发达国家更是普遍将图书馆视为学校教学科研的有机组成部分;将社区公共图书馆视为居民享受继续教育的神圣权利,并以立法形式予以保证。[3]值得认真思考和借鉴。
  2.2 现实启示
  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还相当落后,1994年尚有455个县或县级行政区没有公共图书馆;全国人均图书馆藏书量仅0.31册。199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仅2.8亿元人民币,人均0.23元;平均3045人拥有一个阅览室座位。[4]而且,绝大多数图书馆及其知识资源都集中于东部城镇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尤其是老、少、边地区的农民,其知识资源的拥有量更可想而知了。同样,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也很不发达,每年有一千万初中生不能升入高中,有四百万高中生不能升入大学,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占了12%。[3]许多社会学者呼吁:大多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最堪忧虑的是科学知识贫困;要消除贫困,最根本的是教育扶贫和科技扶贫。
  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图书馆任重而道远。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努力传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实现知识资源分配消费的公平原则,促进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依然是我国图书馆现在和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主要历史使命和价值取向。
  图书馆产业论脱离了我国现实,在知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上,忽略了学习型读者的知识消费;在科学文化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上,忽略了普及;在图书馆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忽略了社会发展大局;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上,忽略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3 发展观念:为经济发展服务并非社会全面产业化
  
  经济发展当然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但是,绝不能由此得出结论:为经济发展服务就是全民搞经济,一切社会公益性事业都要产业化甚至商业化。人类除了产业化经济活动,还需要进行政治、文化、教育等事业性公益活动。任何社会发展到任何阶段,都不可能仅需要盈利性经济产业,而不需要学校、图书馆、科技馆等公益性文化教育事业。只有社会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文化教育事业的充分发展,才能为经济发展和图书馆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和人才资源保障。其次,没有公益性文化教育事业无偿的知识传播,就不会有大多数国民文化素养和知识消费能力的提高,更不会有知识产品消费市场的繁荣;知识的创造和生产也必然因失去了原动力而萎缩,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也必然因此而疲软,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势必成为无源之水或空中楼阁。
  “图书馆产业论”也看到了“不断学习已成为工作的必需,教育尤其是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教育的过程已不仅仅集中在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特别是继续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教育,应成为全社会的行为。图书馆是进行这种教育的重要机构和场所。”然而,由此却得出结论:图书馆要放松或放弃公益性教育事业,“转为以计算机处理和数据库开发经营为主的信息服务和咨询产业。”[2]因果自相矛盾。是的,社会需求的新增长为图书馆产业化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如果把这种可能性混同于合理性和必然性,把“谁受益,谁负担”当成普遍的社会原则。那么,首先应当产业化的也轮不到图书馆,而应当是中小学校乃至公安、消防、抢险救灾部队。因为,他们使社会受益更直接、更明显。如此以来,不仅否定了国家的义务教育法和国民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国家的性质也将根本改变。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把人类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两大种类:保障生存安全的物质需求,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超越的精神需求。[5]物质追求是人的自然本能,而精神追求却需要社会引导和规范。图书馆事业,对于精神人格健全的自觉追求者而言,是通过知识资源的再分配,保证乐学者有所学;对于精神理想追求的“未觉者”而言,则是通过先进思想的启蒙教化,使无知者有知、蒙昧者开化。可以想见,图书馆产业化,势必因贪小利而损大局,削弱图书馆教育功能的现实发挥,不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4 客观条件:教育功能优势与信息功能劣势
  
  由于内在和外在客观条件的限制,图书馆更拥有社会教育的功能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信息服务功能则处于相对的劣势,发展空间更狭窄。“产业化信息服务公司”是一种“扬短避长”的道路选择。
  4.1 内在条件
  社会教育事业和信息服务产业拥有相同的三种基本要素:信息资源、人才队伍和技术设备。但是,二者对“三要素”的功能要求却多有差别。信息咨询服务产业要求:信息资源的独享性、人才队伍的专业性、技术设备的先进性。在所有这三方面,图书馆都根本无任何优势可言。①.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广博有余,精深不足;基础性有余,专业性不足;共享性有余,独享性不足。更符合社会教育事业的需要,而不符合信息服务产业的需求。②.信息咨询服务是智能集约化产业,所需要的专家队伍既要有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精深的学术底蕴,又要善于预测把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显然,图书馆的人才队伍不具备这种能力,他们更适合于进行大众化社会教育。要“建立学科专家型馆员队伍”,又谈何容易。在“铁饭碗”的同等条件下,尚未见有学科专家自觉加入普通馆员队伍者,一旦把图书馆推向产业化市场,结果更可想而知。当然,只要形成了“投入与收益的运行机制”,自然会“有了梧桐树,不愁引不来金凤凰”。但是,没有足够的高能级学科专家队伍,如何使“梧桐树”枝繁叶茂起来?③.早在20年前,国外有些情报信息机构只需要10分钟,就能处理完30种文字的2000多种期刊上的9万多篇专业论文。[6]我国图书馆的信息技术设备未免太大众化了,只能满足个体读者检索信息资料和训练信息能力的需求,无法满足专业性信息处理和咨询服务的需要。
  4.2 外在环境
  在信息服务业界,图书馆属于弱势群体,与信息咨询公司、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无法相比,与传统情报信息机构“近邻”也相差甚远。当前,信息咨询服务业早已供过于求“僧多粥少”了,现有情报信息机构大都还“吃不饱”。如果图书馆再放弃社会教育主业,千军万马去挤过信息有偿服务的“独木桥”,那么,大批图书馆将会刚刚挤上桥头就被挤落桥下。相反,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供给仍然严重不足,远远落后于社会需求,急需其他社会教育资源的补充,为图书馆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5 结论
  
  教育功能和奉献精神、“图情一体化”、科学量化管理是支撑图书馆未来的“鼎足”经费困难并非图书馆所独有,而是各行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面对困境,更应当高瞻远瞩,坚持正确的方向和道路,生存与发展兼顾,与其他行业协同共进,各尽所能,共创未来。
  5.1 发扬事业奉献精神,优化社会教育功能
  任何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都不是单一生产型的,而是多元协同的系统整体,既包括直接的知识创造生产,也包括各种辅助支持系统。即使知识创新活动,也有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之分,虽然基础研究不能直接生产经济效益,但是其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卫星上天尚需多级火箭的“自我牺牲”,人才培养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更需要社会教育工作者发扬“红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图书馆也不应例外。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和社会教育机构,图书馆不应当为了追求自身的资本增殖,削弱或放弃教育功能和奉献精神,而应当继续坚持无偿服务的价值取向,发扬事业奉献精神,优化社会教育功能。书的被动应教与人的主动施教相结合,努力适应社会学习化和学习终身化的需求,深入探索信息素养教育、“广义学习方法”(学习方向选择、阅读对象检索、文本阅读吸收等方法)教育、“自学+辅导”自学教育方式等的规律和方法,[7]将潜在的教育功能转化为实在的教育功效,努力成为更积极主动有所作为的社会大教育系统的“第二方面军”。即使各种专业图书馆也不例外,因为,专家学者既有的高学历和高学力也不能受用终生,在创造新知识的同时,也同样需要通过终身学习来创造新自我。
  5.2 坚持“图情一体化”,优化文献服务质量
  要坚持“图情一体化”和功能多样化,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变被动应对式服务为主动迎合式服务,深化层次,优化质量,提高针对性和成效性;学习型读者需求与研究型读者需求二者兼顾,教育功能与信息功能平衡发展;全面实现馆藏文献的知识成品价值和信息资源价值,全面发挥对国民素质教育和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持保障作用。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捐资者大都是老毕业生,捐资动因也不是为了资本增殖,而是对图书馆在他们成才过程中的多样化优质服务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回报。值得我们中国同行反思和借鉴。
  5.3 实现科学量化管理,优化文献收藏质量
  要优化馆藏质量,应当引进产业经营理念,核心是效益原则和精确原则,实质是科学的量化管理。首先,要牢固树立“投入——产出”效益观念,深化细化图书经费分配层次,专款专用;学校图书馆则应按课程设置和科研课题分配使用经费,以提高收藏的精确度和针对性。读者满足率和馆藏利用率兼顾,克服用金钱和“书山”堆积满足率的积习。其次,“会花钱的孩子好要钱”。要把馆藏利用率列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努力使每一元钱都转化为读者的需求满足,改变经费投入“黑洞”的社会形象。[8]唯如此方能启发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捐助者的捐资热情。
  总之,如果说集约化的知识资源是图书馆的本体价值之所在,那么,开展社会教育和传递情报信息就是其功能价值的“双翼”,而事业无偿奉献精神则是其灵魂和品格。三者共同构成了图书馆的立身之本。
  
  参考文献
  [1] 李大钊.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二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辞(1919).摘自李希泌,张椒华.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M].中华书局,1982年.
  [2] 丁大可.知识经济与图书馆产业化[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1).
  [3] 黄俊贵.社会教育职能强化——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趋势[J].图书馆,2000(1).
  [4] 黄宗忠.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上)[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0(1).
  [5] 魏民.以人为本与新经济浪潮[J].清华管理评论,2000(8).
  [6] 田夫,王兴成.科学学教程[M].科学出版社,1983年.
  [7] 宋书星.要重视图书馆教育方式的研究探索[J].大学图书情报工作,2001(1).
  [8] 宋书星.高校图书馆“收藏三原则”的数理思考[J].津图学刊,2001(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小学美术课程是美与教育相结合的重要基础,在提升学生情操和审美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情感教育应用的相关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213-
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改进非物理学专业大学物理教学的建议
摘要:数学科目极具抽象性且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为此,学习数学应从小打好根基。小学数学中,数学概念是重中之重,只有稳固数学概念,方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主要通过理论结合实践,针对小学数学概念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随着数学教材改版,数学教材内容逐渐与日常生活相贴合,尤其针对数学概念知识,教材内容逐渐通过具体案例加以讲解,进而引导学
摘要:档案是各企事业单位重要的资源,其中记录的各种内容可能会对企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资源利用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文书档案与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文中重点分析了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和途径,以期与同行管理者共同交流讨论。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代化;有效途径  档案管理工作是各单位日常工作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它不仅详细记录了单位在发展历程中所做出的重大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体制的深入推进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积极探究音乐教学创新模式,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与综合素质,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中学 音乐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214-01  创新,不仅是民族进步的动力,也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在中学音乐教学
林语堂这位哈佛大学的洋博士著作等身、名重公卿,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其大作与风度不知曾让多少女人着迷.据他女儿的回忆,一次林语堂在一条小河里划船,有一位少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从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的抽取30例进行研究.在取得30例患者及患者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职校生”)的礼仪教育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礼仪代表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思想修养、交际能力等。本文阐述了职校生礼仪教育的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教育事业均得到重视,对中职教育也没有放松.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对中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强调
摘要: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知识的基础要素,也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承载形式,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优化概念教学,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实现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教学模式   一、 引言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思维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