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客家移民后代的方言传承问题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ulai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客家人从外地涌入深圳,形成了深圳客家移民家庭。由于脱离了客家文化的母胎,深圳客家移民家庭的后代面临着严峻的客家方言传承问题。深圳客家移民后代缺失方言的语言学习环境,缺乏客家方言学习途径。同时,他们又受到客家方言认同感削弱和父母方言传承意识淡薄的影响,以至于他们基本无法熟练掌握客家方言。客家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与六朝音韵相合,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面对客家方言在深圳移民家庭新生代中后继乏人的情况,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深圳客家移民后代的方言传承能力。
  【关键词】 客家方言;移民后代;方言传承
  【中图分类号】H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2-0116-02
  一、客家方言简介
  客九州家天下,客家人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移民史。自秦朝南迁开始,一批又一批的客家人离开中原故土,只有客家方言一路伴随着他们背井离乡。客家方言简称“客语”,是汉语的七大方言之一。客家方言有很强的一致性,不同地区的客家方言能够完成基本的沟通,不论是在语音、词汇或是谚语上都别具一格。在语音方面,客家方言有六个声调:阴平(44)、阳平(11)、上声(31)、去声(53)、阴入(1)、阳入(5)。在词汇方面,客家方言拥有众多独特的词语,普通话中的白天、中午、傍晚、在客家方言中则用“日时头”“当昼头”“临夜”“今下”来表达。在谚语方面,客家谚语通俗易懂,极具特色,例如:“物件薄薄,人意重重”是客家方言中表达“礼轻情意重”的谚语。
  二、深圳客家移民家庭方言代际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环境缺失影响客家方言承袭
  语言环境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普通话是它的通行语言,深圳的客家移民后代从小就生活在以普通话为主的语言环境当中,所以他们基本无法拥有以客家方言为母语的生活环境。在家庭中,父母为了从小培育孩子的普通话应用能力,长辈通常使用普通话和孩子沟通。如此一来,客家移民后代便丧失了学习客家方言最重要的家庭语言环境。只有当回到家乡,客家方言不再是家庭长辈口中的只言片语,他们才能置身于一个大量接触客家方言的短期语言环境当中。
  (二)语言认同感削弱阻碍方言代际传承
  客家方言在过去一直是客家人的身份认同标志,是客家民系自我认同的内聚纽带。无论客家人迁徙往何处,只要仍会说客家话,坚持“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祖训,他们就永远会被视为“自家人”。倘若不会说客家话,即使有客家血统,一般只认为其为客家后裔,而非客家人。然而如今,这种传统的观念逐渐发生改变,客家人的身份认同由语言忠诚转变为血缘关系。只要父母是客家人,后代即使无法掌握客家方言,他們也同样是客家人。
  (三)父母的客家方言传承意识淡薄
  深圳客家移民的父母通常极为重视孩子的普通话、外语学习,可是却忽略了子女对于客家方言的学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背弃了客家人“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祖训。深圳客家移民家庭的父母对于客家方言文化的内涵缺乏了解,大多数仅停留在“家乡话”“客家话”等字面上的认识,他们并不知道客家方言传承的重要意义。在一些深圳客家移民父母的眼中,客家方言甚至是过时的存在,教育子女学习客家话显得老土。
  (四)后代缺乏学习方言的途径
  深圳客家移民后代受到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客家方言学习基本以祖辈、父辈、亲戚提供方言教育为主,有时伴以少量媒体中的客家乡音。相比于普通话教学的多元性,深圳客家移民后代的方言学习途径则显得单一性,他们缺乏学习方言所必需的专门老师、方言素材、学习途径,“口耳相传”的方言教学输入模式亦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客家移民后代无法拥有学习方言的专业课堂,从而导致他们所习得的方言知识也只是简单零散的,大部分人并不能完全掌握客家方言。
  三、加强深圳客家移民后代传承客家方言的对策
  (一)移民家庭应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家庭语言环境对于客家后代掌握客家方言十分重要。客家父母以客家方言为母语,他们能熟悉地掌握“客语”的各种发音和词汇。同时他们也深受客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客家父母其实是客家移民后代最好的方言老师。深圳客家移民家庭父母在孩子的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应该搞“一刀切”,一味地督促子女学好普通话,而应实现普通话和客家方言的双语并存。客家父母可以创造机会,让后辈多说“客语”,感受客家方言的魅力。除了父母之外,其他客家长辈也应该在后代传承客家方言中发挥自身作用。例如:爷爷奶奶用客家方言讲述客家历史故事,叔叔阿姨在家庭聚会中鼓励客家后辈们一起用客家方言交流。
  (二)家庭成员应增强方言传承意识
  为了传承客家方言和保护客家乡音,深圳客家移民家庭所有成员都应树立积极的方言传承意识。家庭长辈首先应树立方言文化自信,改变对客家方言的偏见,为后代传承客家方言做出表率作用。家庭长辈主动运用口述资料和影音资料,引导后代产生对于客家话的兴趣。家庭后辈可以利用文献资料和网络平台增加对客家方言的认识,重新建立对于客家方言的精神情怀。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可以一起欣赏客家山歌、客家戏剧、客家流行音乐,感受以客家方言为题材和载体的文艺作品。回到家乡,家庭成员则应切身感受客家风土人情,进一步深入了解客家方言的文化底蕴。
  (三)政府牵头传承客家方言和客家文化
  在改革开放以前,深圳的原住民主要是客家人,客家村落遍布深圳的各个角落,客家文化是深圳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深圳的本土语言之一,客家方言也是深圳本土文化的重要脉系。深圳市政府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加大财政和技术投入力度以保护客家方言在深圳的生存。深圳市政府可以通过举办深圳客家文化节、建立客家民俗博物馆、改造甘坑客家小镇等创新文化IP项目增强客家方言传播力和弘扬客家文化。深圳是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除了积极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和学习外来语言,深圳也应该保护好自己的本土文化和本土语言。   (四)运用传播媒介拓宽方言学习途径
  深圳客家移民后代加强客家方言的学习要需利用书籍、广播、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拓宽客家方言学习途径:第一,编辑客家话教程,教程应包括:方言特点、同步音频、发音视频、词汇介绍、场景模拟等内容。第二,增设“梅州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客家之声)”一类的电台广播频道,播放客家方言流行音乐和戏曲。第三,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快捷性和时效性,通过在互联网平台上客家方言微电影,利用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宣扬客家文化。客家方言传统的封闭式传承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应该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创新,推动客家方言学习方式的与时俱进。
  四、总结与反思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包括:客家民俗、客家山歌、客家饮食、客家民居等多个方面,文化的根源是“儒家文化”,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客家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例如:勤劳节俭、自立自强、孝敬父母、团结互助、以和为贵,这些思想直到今天仍具有积极意义。客家方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客家文化的载体,也是解读客家文化的钥匙。不论在何时何地,客家人一直顽强地守护者客家方言,具有强烈的母语意识。古训曰:“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正是在这种意识下,客家方言随着外迁的客家人带到台湾、四川、东南亚、美洲等地。目前,全球客家方言使用人口约为6500万人,其中1500万人遍布澳门、香港、台湾、海外地区。客家方言维系着客家民系的感情,传承客家方言有利于增強客家人和海外客家侨胞的感情联系,对于推动海峡两岸祖国统一和全球华人团结有着重要作用。
  深圳客家移民后代更能切身感受到客家方言传承中面临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普通话的推广,客家方言正在逐渐衰落。深圳客家移民后代受语言学习环境、语言的凝聚力、父母观念意识、学习途径缺乏因素的影响,他们大多无法熟练掌握客家方言。面对严峻的形势,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加强客家方言的传承,保护宝贵的文化遗产。客家方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是客家历史的记忆工具。社会和家长除了重视子女普通话学习教育,也应该意识到方言所蕴含的丰厚文化价值,鼓励年轻一代延续家乡方言。
  参考文献:
  [1]闫淑惠.族群认同视野下的客家方言[J].江西社会科学,2019,39(07):239-244.
  [2]梁春仙.多元语言文化背景下的客家童谣传承与母语文化重构[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9.
  [3]邹春燕.广州客家家庭方言代际传承研究[J].语言战略研究,2019,4(02):23-30
  [4]王炎.离异与回归——从土客对立的社会环境看客家移民的文化传承[J].中华文化论坛,2008,(01):21-27.
  [5]麦剑芬,温昌衍.论式微方言的现代化出路及民系文化传承——以客家方言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5(05):161-166.
  作者简介:
  徐子安,男,汉族,广东和平人,文学硕士,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语言应用与文化传播。
其他文献
【摘要】 自古以来,环境卫生问题与社会发展都是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地处河西走廊的敦煌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央经营西域的重要据点,是周边文化荟萃之地。古代敦煌特色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敦煌清洁观依托于古代敦煌的地理环境而存在,是其特色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敦煌人的清洁文化观;同时,敦煌清洁观又对古代敦煌的文化空间加以塑造,是古代敦煌人追求美好自然的体现。  【关键词】 敦煌;清洁文化;环保意识
期刊
【摘要】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旨在研究美剧《生活大爆炸》中具有隐喻性质的台词,并系统分析其中涉及的隐喻翻译方法,并依据关联理论提出的概念作为标准来具体评价相关策略的翻译效果,希望为未来的字幕隐喻翻译添砖加瓦。  【关键词】 关联理论;字幕翻译;隐喻;《生活大爆炸》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2-0100-02  一、关
期刊
【摘要】 朴赞郁导演的电影在表层的暴力美学之下,隐藏着复仇的核心,在恨与救赎的过程中,日常身体转换为电影身体,女性角色的身体也从遮蔽到敞开。极具个性的影像风格与身体美学形成了相互成就的关系:由身体释放暴力美学,用影像建构身体美学。而对于身体的刻画,朴赞郁导演选择以批判和欣赏的视角进行表现,以客观的态度让女性身体得以打破被观看的枷锁,从而获得电影空间中的自由。作为一名男性导演,在电影作品中对于女权主
期刊
【摘要】 “格式塔意象再造”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翻译模式,能够通过音、言、象、意及其结构的高度整合,再现出原诗意义及意境。格式塔意象与古诗意境具有共通之处,译者要先对原诗形成格式塔意象,再翻译出译文语言。本文从整体性原则、闭合性原则和异质同构原则对朱纯深和笔者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更好地使整体意境相谐和,有效地传达原诗意境之美,对古诗翻译具有理论和实践指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分三部分,首先追古溯源,从孝义的字形结构来阐释孝义文化的内涵。其次,以巩义市孝义街道文化主题实践为载体,探讨了孝义文化在当代社会具有助力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功能。最后,分别从个体的践行、社会的传播、制度的保障三个方面对新时代孝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孝义文化;新时代;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 傣族舞蹈经历了不同时期从生活到艺术的发展与流变,本文力图通过对孔雀舞的发展脉络和不同时期傣族孔雀舞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分析其当代存在形式,加深对傣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达到保护、传承及推广民间舞蹈的目的。  【关键词】 傣族孔雀舞;发展和流变;当代存在形式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
期刊
【摘要】 书籍的趣味性、立体感、空间感、互动性等独有的特征,是电子媒介不能替代的。如何通过书籍造型的立体空间、图像的流动空间、文字的空间及层次、色彩的流动性等方面,重点阐明书籍创作中的空间与动态特征,从而使科学新颖且便于携带的书籍,给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带来身心愉悦,提升知识储备、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 造型;图像;文字;色彩;空间;动态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延安精神是在抗战胜利前夕,党带领人民扎根延安的黄土地上,在击败重重困难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历史虚无主义主观片面地扭曲历史,以达到混淆历史是非,愚昧人们思想的目的。延安精神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帮助人民群众树立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赓续革命斗争精神的薪火。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延安精神;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
期刊
【摘要】 散文翻译是文学类翻译中的关键一环,我国散文的英译质量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鉴于翻译实践和文化交流的需要,本文以霍尔兹·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为基础,拟从翻译的文本处理行为、翻译目的行为和跨文化交际行为三个维度入手,采取案例分析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浅析散文《背影》在汉译英时翻译方法的选择问题,希望能够为译员和英语翻译爱好者带来启发和参考,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关键
期刊
【摘要】 肘阁、抬阁作为一种集戏曲戏剧、舞蹈、杂技、音乐、美术等为一体的民间综合艺术形式,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韵味浓厚亲切。在表演特征、艺术功能、社会价值等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现出了中国地方民俗舞蹈文化的魅力以及社会民间生活中文化怡情抒怀的生活追求。时下,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导下的文化强国以及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思想观念中,安徽民俗舞蹈肘阁、抬阁也需要保留固有的审美理念及表演形式外,在新时代的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