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研究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b396104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把中小企业按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指标划分,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截止2012上半年,我国小微企业数量5481万家,约占中小企业总量的97%,主要分布在制造业、纺织业、冶金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领域。小微企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有活力部分,创造全国60%的GDP,提供50%的税收,80%的城镇就业岗位,70%的进出口贸易额。
  2012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对小微企业经营和融资现状的调查发现,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资金不足成影响着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其中融资困难是阻碍小微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当前小微企业主要依靠亲戚朋友借款和正常的供应商赊账解决企业资金问题,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甚少,大部分小微企业负债经营,普遍面临融资困境,处于“强势弱位”的尴尬境地。
  目前,企业融资渠道分为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内部融资是企业不断从自身内部取得资金并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主要有留存收益和业主投资两种;外部融资是企业组织和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并使之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主要有股本融资、债券融资、商业信用、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等五种方式。由于小微企业固有特征,自身实力较弱、固定资产少的特点决定了流动资金对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更为重要,大部分的资金需求是为了满足临时周转的需要,而且资金需求的“急、少、频”的特点,内部融资不能满足企业的持续发展。而在金融市场的高门槛限制,国家的金融抑制使民间借贷处于非法状态,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我国融资体系一直是以政府主导的间接融资为主的大环境下,考虑各渠道的融资成本,使银行贷款成为小微企业融资主导方式。
  小微企业规模小、经营时间短、管理不规范。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信息的透明度较差、不具有公开性,银企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从契约经济学看,小微企业的融资行为本质上是交易双方缔结与履行融资合约的过程。信用制度不完善形成的契约不完全是小微企业具有的典型特征,根据不完全契约理论,由于信息不对称,契约双方无法通过契约的最优设计,形成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来规范行为主体的信用行为,进而在机会主义的利益驱动下,契约行为主体会产生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在信息不对称的小微企业信贷市场中,银行为规避逆向选择的信息搜寻成本和防范事后信用风险,需要花费很高的交易成本。
  在签订贷款契约之前,银行需要了解小微企业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管理者素质、现金流量、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信息。我国绝大多数小微企业仍然属于“企业家的企业”,治理结构很不规范,信息内部化倾向明显。在我国经济转轨的特定阶段,整个社会的信用信息体系尚不完善,尚未建立起针对小微企业的、可信度较高的社会征信体系和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一些深层次的体制因素,我国相关法律和司法体系尚不健全,银行债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银企之间存在信息严重不对称,无疑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来调查,信息搜寻成本高和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面临很高的事后监督成本。我国绝大多数小微企业走的是数量型、资源型、低附加值、低成本的粗放式发展道路,产业链的下端,除成本之外的竞争优势缺乏,经营极不稳定,即使小微企业具有良好的还款意愿,在还款能力上也存在客观的制约,使得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面临很大不确定性,发生契约纠纷的可能性和重新谈判的事后成本、贷款项目失败给银行带来的净损失很高,从而大大增加了交易费用。
  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很高的信贷交易成本,而提高利率会使高风险低收益投资项目的企业才会申请贷款,低风险高收益投资项目的企业退出借款者行列,即导致严重的逆向选择效应,甚至会加剧道德风险,降低银行的期望收益。显然,只进行利率设计的信贷合约会陷入困境,商业银行已无法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实现其期望净收益的提升。为防止信用风险的发生,根据Stiglitz&Weiss(1981)理论,银行的理性选择必然是在信贷配给中排斥小微企业。为了降低交易成本,银行会选择拒绝贷款,或者执行某种信贷配给政策,从而大大限制了银行的客户范围。目前我国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严重,经营不稳定、违约率和倒闭率较高,且普遍采用有限责任的治理结构,债务融资代理成本较大,信贷交易成本很高,从而加剧了银行的“惜贷”或“拒贷”。
  在信贷交易成本很高的情况下,为获得更多贷款收益,银行除了“拒贷”以外,更可能对小微企业执行某种信贷配给政策。但是,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银行必须全面了解客户的真实信息,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针对小微企业的、可信度较高的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和社会征信体系,所以商业银行获取信息主要依靠自身进行调查,可是,获取真实的信息要付出较高的成本。由于小微企业大都缺乏可信的财务报表信息,这就使得经济发达国家最主要的小微企业信贷技术一财务报表信贷在我国的施行步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只愿意与少数熟悉的企业交往,或对己被中介评信机构评为高信用等级的企业授信,而对其他不了解或无法获取真实信息的大多数小微企业实行信贷配给。为防范信用风险,银行需要采用缓解信息不对称的谨慎贷款技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利用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信誉)的担保来防范违约。为了降低风险,银行信贷资产中信用贷款的比重日趋降低,抵押、质押和担保贷款的比重日渐增高,这样,抵押担保作为信用风险的有效补偿机制,通常会作为信贷配给的标准,以能否提供足够的抵押担保来判断贷款的可行性,商业银行往往对小微企业采用抵押担保型信贷配给。
  近年来,我国各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是以大量的抵押、担保作为前提条件的,目前,抵押贷款仍然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贷款方式,银行只对极少数规模和实力较大的企业提供部分信用贷款。不仅如此,繁琐的担保手续还增加了小微企业贷款的成本,不能解决企业的资金急需。由于抵押物变现率一般也只有30%左右,因而,银行只有通过更高的抵押要求才能补偿潜在的损失。由于对资产有限的小微企业来说,可供抵押担保的财产都比较少,因此无法取得银行足够的信贷支持。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金融抑制的存在,国家控制的金融体系难于在资金上给民营小微企业以足够的支持,而且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金融改革进展相当缓慢,对金融管制的放松极为有限,民营或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结果是民营小微企业只能转向体制外融资,表现为小微民营企业对民间融资需求旺盛。虽然我国小微企业的体制外民间借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为了保证体制内金融的垄断地位和体制内经济得到充分的资金供给,即使体制外民间借贷融资的效率更高国家也施加限制,一直受到监管部门的压制和排斥,目前民间借贷在我国大多属于不合法或者半合法的状态,还没有合法地位,民间借贷在夹缝中生存,其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并且由于处于金融制度和法规监管之外,民间借贷存在运作不规范,风险大,成本高等许多问题。因而,目前我国民间借贷发展不足,也很不规范,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融资的能力受到极大限制。
  导致我国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困境的根源在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相同的共性,即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引发的市场失灵,而且还在于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特殊制度因素,因为这些制度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阻碍小微企业融资的共性因素,并导致缓解信息不对称的信贷技术无法得到应用。这些制度因素包括社会信用信息环境、法治环境等不健全的环境因素、“金融抑制”与垄断市场结构因素、所有制因素和监管体制因素、信用担保体系等政策扶持体系发展不完善的因素等,这些制度因素导致的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市场体系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建立多层次的小微企业融资市场体系,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政府扶持体系和采取必要的扶持措施,是从根本上改善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因此,就小微企业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而言,短期内,尚难以进行全方位、大规模的制度变迁,建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组织的发展还不能得到较大发展,直接融资渠道也不能解决绝大多数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大中型银行信贷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现实选择必然是在现有体制框架内谋求大中型银行的信贷支持。应该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政策扶持体系的建设。(1)应继续发挥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行政干预的作用,采用行政手段,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推动和引导大中型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2)加快建立政策性担保体系尤其是政策性担保体系的建设,加大担保基金的财政投入,通过扩大政策性信贷担保的覆盖面,缓解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困境等。同时,不断积极培育、规范和发展互助担保组织和商业性担保机构。(3)改革和完善现有中小金融机构,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增强其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4)不断完善小微企业融资的制度环境。鉴于小微企业融资的社会信用信息环境、法律和司法环境还不成熟、不完善,需要不断培育和营造小微企业融资的制度环境,解决小微企业信贷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高的问题。从长期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政府直接介入和干预只能作为权益之策。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监管能力的提高、金融抑制的消除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制度环境的完善,条件的不断成熟,需要发展产权明晰的新型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各类资本市场,建立起功能完善的小微企业融资市场体系。同时,政策扶持体系也由直接扶持型转为间接扶持型,减少行政性干预,发展以商业性、互助性为主体、政策性为辅、担保和再担保相结合的多层次、功能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小微企业融资在商业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其他文献
“十二五”规划的出台表明在今后五年以至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内,我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决心和意志,要将中国的经济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着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由此可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探讨如何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  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迫切需要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促进经济增
期刊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赢得胜利,人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文章通过对我国钢铁企业高技能人才建设方面进行分析、思考,提出企业培养、使用和留住人才的策略,认为培养符合企业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改革发展与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通过资源文献购置、资源推介渠道、馆员职业能力培养和创新服务几个方面,详细的论述了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增强服务能力的各项举措。  【关键词】图书馆;以用定藏;职业能力;改革创新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升。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理应摒弃旧的服务模式,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
1956年初,随着农村私商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基本完成,南阳县农村商业网点骤减。为了方便农民群众的购销活动,党把建立农村大队代购代销点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其后的历史时期,
西非在殖民化前,人口流动是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地区的住区历史与其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在殖民统治时期,劳动力的流动随着奴隶贸易经济而出现,之后,在独立早期
期刊
大客户战略  ·基本概念  大客户战略,顾名思义,主要服务对象为大市场、大客户。大市场、大客户一般是指有大量产品的生产地或者能够组织大量货源的物流企业。大客户战略是2005年铁道部推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具体由铁道部运输局负责实施。自大客户战略实施以来,已与100家大客户企业建立了营销关系,基本实现了对客户的网络化管理。这些大客户企业的业务涉及煤炭、电力、钢铁、石化、粮食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
期刊
期刊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文学的繁荣似乎是与经济繁荣成反比的,“穷而后工”、“愈穷则愈工”,而温州作家群的崛起似乎打破了文学创作的这一规律.温州作家群里的不少作家经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有企业原有的经营存在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一系列新的改革,打破原有铁饭碗的固有模式,重新焕发企业活力.但随之也会存在一系列变革中所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