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组合板梁桥主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研究

来源 :公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lu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混组合板梁桥以其自重轻、材料利用率高、施工速度快、环境污染小、刚度大等优点在桥梁建设中应用日益广泛,其横向分布计算也变得愈加重要.为了精确计算钢混组合板梁桥的横向分布系数,以无锡过江通道北引桥钢混组合板梁桥为研究对象,在对比偏心压力法、铰接板法、刚接梁法、美国规范AASHTO LRFD法等理论基础上,计算该类桥梁的横向分布系数,给出不同计算理论的计算误差及成因.分析研究了桥面板厚度、主梁间距、主梁高度、内横梁数量等参数对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的影响规律.同时通过对有限元计算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验证了采用的横向分布计算理论和结果的正确性,对工程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大型吊装设备性能的日益提高和装配化施工工艺的日渐成熟,桥梁预制拼装法施工工艺的应用愈加广泛.预制拼装法对结构的平衡性具有很高的要求,而非对称钢桁梁节段为非平衡结构,且在大跨径桥梁的设计和施工中应用广泛,故非平衡结构的吊装稳定性成为预制拼装法施工的一大难题.加劲梁吊装过程的安全和稳定与起吊设备吊具的结构形式密切相关.依托金安金沙江大桥对非对称钢桁梁节段的吊具进行研究设计,开发出可稳定吊装非平衡结构的荷载可分配式吊具,以满足钢桁梁吊装需求.
采用透明玻璃管模拟钢管进行钢管混凝土灌注的工艺试验对管内混凝土凝结初期的温度及应变场进行连续测试,测试结果发现,C60自密实混凝土的水化热集中于灌注后23~24 h释放,随后温度开始下降,灌注6~7 d后管内混凝土温度接近于环境温度;管壁环向应变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呈现局部起伏,下部截面整体呈环向收缩,中部截面上半区域环向膨胀,下半区域环向收缩;在管顶部最易出现径向收缩,应引起关注.
市政桥梁地处城市繁华地区、交通干道,钢桥面铺装施工条件受限,后期可维护性要求高,要求养护便捷、养生周期短.为最大限度降低交通影响,通过铺装结构方案和大量材料综合比选研究,优化设计了“冷拌高韧树脂+改性沥青SMA”的易养型铺装方案.下层冷拌高韧树脂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裂韧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市政桥梁钢桥面在大交通量下的使用要求,且采用冷拌冷铺施工工艺,无需大型拌和设备,施工方便,养生时间短,常温养生2~3 d即可开放交通.上层采用改性沥青SMA,具有良好的高温抗车辙性能,此外,沥青材料后期维养更为便捷且方案更为成
互通立交方案选择是互通设计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从荣乌高速公路终点海南西枢纽互通立交的路网规划、节点选择、交叉型式、方案比选、近远期结合、投资效益等方面出发,全面阐述了高速公路枢纽方案在多种控制因素下的灵活设计特点,拓宽了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方案的设计思路,可为其他同类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基于茂湛高速公路等4个典型路段车辆数据,研究了广东省高速公路改扩建桥梁车辆荷载特性及多车道荷载模型.利用典型路段计重收费数据,研究其交通分布规律、车辆荷载分布特性;基于佛开高速公路实测动态称重数据,根据其交通流分布规律模拟了多车道随机车流;建立了广东省高速公路改扩建桥梁多车道荷载效应计算模型.研究表明:广东省典型高速公路车辆荷载具有明显时变特性且各车型占比不同,外侧车道货车流量显著大于内侧车道;提出了广东省改扩建中小跨径桥梁(l<50 m)多车道荷载模型的统一形式:基于影响线同号区域加载“均布线荷载qk=
为了解决传统损伤识别方法在桥梁健康监测方面的不足,借助频响函数法损伤识别的理论基础,建立应变监测数据功率谱密度函数与桥上通行荷载集群的对应关系,进而提出应变能量函数的概念,并提出了应用应变能量函数进行结构损伤识别的理论方法.在大量分析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应变响应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桥梁结构振动理论、信号处理技术以及数据分析理论,对利用应变信号能量函数进行桥梁结构损伤评估进行验证.通过在桥梁关键部位安装一定数量的应变传感器和一套动态称重系统,以固定周期对时段内的各测点的应变能量函数进行求解,利用统计分析
桥梁钢索在服役一段时间后会不可避免地发生锈蚀,导致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降低.通过对高强钢丝的锈蚀程度和其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当钢丝直径较小时,表面微小的刻痕或凹坑虽然不会造成其抗拉强度的大幅降低,但会严重削弱其疲劳性能,即锈蚀的出现易导致高强钢丝的疲劳断裂,而非拉伸断裂,尤其是当蚀坑出现时,钢丝的残余疲劳寿命迅速下降.通过结合相关实桥的换索案例及断裂钢丝的电镜扫描图,对高强钢丝断裂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拉索残余寿命评估的相关流程和建议.
挤扩支盘桩主要通过桩基中部多个挤扩支盘机构来大幅提升桩基在复杂荷载作用下的抗拔、抗剪性能.对这种新型桩基的研究目前较少,特别是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研究更少.基于有限元方法,对挤扩支盘桩基-承台结构展开局部及整体精细建模,根据已有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对挤扩支盘桩的动力响应展开分析,获得了其在多种工况下的变形特征以及内力包络图,并与非扩盘桩结构展开了对比.本研究成果可辅助工程设计人员进一步了解挤扩支盘桩结构在动力作用下的响应特性,从而优化其配筋设计,提升结构的动力安全性能.
厦门第二东通道工程跨海段桥梁结构设计采用了上下部均为装备化施工的设计方案,该方案目前仅在港珠澳大桥项目上实施过,但考虑到本项目的地理位置,其建设条件与港珠澳大桥所处环境有所不同,其结构设计方面也有所不同.本项目上部结构设计时考虑了结构的耐久性、抗风性能等,最终采用封闭式整体钢箱梁设计方案;下部结构结合本地区地质情况、地震设防等级需求进行设计.
为了对超高墩斜拉桥混凝土桥塔爆炸动力响应及损伤评估进行研究,以平塘大桥超高混凝土桥塔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LS—dyna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对超高混凝土桥塔在爆炸冲击作用下的局部损伤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3种等级汽车炸弹在近塔处爆炸时的结构响应,发现桥塔响应集中在爆点局部,整体响应很小;提出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程度评估的P—I曲线方法来评估钢筋混凝土构件爆炸冲击损伤状态;结合桥塔爆炸集中响应和钢筋混凝土构件爆炸冲击损伤状态评估,综合成本等控制因素,为同类型桥梁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