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政治在整个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关系到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更影响到学生价值观的树立。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一线教学人员应该积极探究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高效组织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从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实现教与学的目标相统一:采取多种方式优化课堂导入;利用多种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注重政治知识点的迁移四个方面,谈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各项指标和要求,力求在汲取传统教学精华的基础上探究创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初中政治。
关键词: 初中政治 新课改 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而这种接受大多是被动的,忽视学生思想和个性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新课标、新教材对政治课教学提出全新要求。面对新课改,如何适应新课改的各项指标和要求,值得思想政治教师深思。笔者认为,要贯彻新课程教学的理念,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课堂上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实现教与学的目标相统一
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传统的单一机械的教学方法,而是要适时地改革传统方法,如果条件可以则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融入丰富的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身为青少年的初中生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阶段,也是情感、态度、思维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改的目标,考虑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结合教材内容,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接受教学内容与知识的同时,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以实现教与学的目标相统一。
二、采取多种方式优化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所以,教师上课开始就要注意通过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要设计好一节课的导入,必须认真发掘教材内涵,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并善于把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一个好的导入要尽量做到合理、自然、循序渐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导入新知;利用图片、歌曲、视频等方式导入新课;采用讲故事、说时事等方法导入,等等。
三、利用多种手段丰富课堂教学
1.巧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展示情境时,如果只是简单地讲述,学生缺乏情境体验,效果就不会理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保持情境的新颖和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教育手段,用形象、直观的表现手法,如图表材料情境、漫画情景、动画情境、视频情境等传达抽象、艰涩的学科知识,增加课堂容量。当然,不论何种形式,只要能够服务于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带来感悟新知的情感体验,都可以采用,而不能只拘泥于一种形式。
2.巧设问题。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如在讲授“一国两制”时,如果很直接地问:“什么是‘一国两制’?它的提出有哪些重大意义?”则尽管这些问题很重要,但还是会因为过于直接、平淡而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若能变换角度,巧妙提问,则效果会更好。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并层层设问,学生会被一个个感兴趣的问题吸引住,积极地查阅教材或联系实际做分析说明。这时,只要教师加以引导,需要解决或弄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巧设问题,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3.引入时事。教师应该树立一种“时事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教育理念,采取多种方式渗透时事,让时事教育热点聚焦于学生的每一个时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日常收看新闻联播等时事新闻,了解国内外时事,全面接触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知识。当今社会资讯发达,青少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尤其是网络媒体对他们影响之大难以估量。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搜集相关信息,学习新知识,采用他们感兴趣的信息获取方式,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政治课程是对学生德育的基础性课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实际经历,则学生会对此产生兴趣,进而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也会讲述自己的经历,从实际角度教育学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与信任。而且,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隐含的做人的道理。另外,教师可以发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帮助学生重建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注重政治知识点的迁移
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突破性认识。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是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的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 初中政治 新课改 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而这种接受大多是被动的,忽视学生思想和个性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新课标、新教材对政治课教学提出全新要求。面对新课改,如何适应新课改的各项指标和要求,值得思想政治教师深思。笔者认为,要贯彻新课程教学的理念,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课堂上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实现教与学的目标相统一
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传统的单一机械的教学方法,而是要适时地改革传统方法,如果条件可以则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融入丰富的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身为青少年的初中生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阶段,也是情感、态度、思维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改的目标,考虑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结合教材内容,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接受教学内容与知识的同时,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以实现教与学的目标相统一。
二、采取多种方式优化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所以,教师上课开始就要注意通过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要设计好一节课的导入,必须认真发掘教材内涵,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并善于把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一个好的导入要尽量做到合理、自然、循序渐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导入新知;利用图片、歌曲、视频等方式导入新课;采用讲故事、说时事等方法导入,等等。
三、利用多种手段丰富课堂教学
1.巧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展示情境时,如果只是简单地讲述,学生缺乏情境体验,效果就不会理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保持情境的新颖和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教育手段,用形象、直观的表现手法,如图表材料情境、漫画情景、动画情境、视频情境等传达抽象、艰涩的学科知识,增加课堂容量。当然,不论何种形式,只要能够服务于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带来感悟新知的情感体验,都可以采用,而不能只拘泥于一种形式。
2.巧设问题。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如在讲授“一国两制”时,如果很直接地问:“什么是‘一国两制’?它的提出有哪些重大意义?”则尽管这些问题很重要,但还是会因为过于直接、平淡而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若能变换角度,巧妙提问,则效果会更好。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并层层设问,学生会被一个个感兴趣的问题吸引住,积极地查阅教材或联系实际做分析说明。这时,只要教师加以引导,需要解决或弄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巧设问题,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3.引入时事。教师应该树立一种“时事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教育理念,采取多种方式渗透时事,让时事教育热点聚焦于学生的每一个时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日常收看新闻联播等时事新闻,了解国内外时事,全面接触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知识。当今社会资讯发达,青少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尤其是网络媒体对他们影响之大难以估量。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搜集相关信息,学习新知识,采用他们感兴趣的信息获取方式,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政治课程是对学生德育的基础性课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实际经历,则学生会对此产生兴趣,进而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也会讲述自己的经历,从实际角度教育学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与信任。而且,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隐含的做人的道理。另外,教师可以发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帮助学生重建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注重政治知识点的迁移
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突破性认识。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是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的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