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是中韩两国建交20周年。建交以来,两国各领域友好合作不断深化,文化往来频繁,经贸合作更是突飞猛进。中国已超过日本、美国,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韩国则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中韩自贸区协定(FTA)谈判已进行4次磋商,2013年或迎来关键性转折,围绕中韩、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以及未来中韩双边贸易的走势,《经济》记者在韩国驻华大使馆专访了韩国驻华大使李揆亨。
据中国海关统计,20年来,中韩双边贸易一直呈快速发展态势,双边贸易额从1992年的50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近500亿美元,10年上涨了近9倍;从2002年的近500亿美元跃升至2011年的2456.3亿美元,增长了4倍。李揆亨预测,“中韩贸易额2012年将达到2500亿美元,2015年达到3000亿美元也非难事。”
中日韩自贸区的设想于2002年首次被提出,三国领导人同意首先开展相关民间学术研究。2009年,三国领导人就尽快启动三国自贸区达成共识,直至2012年11月20日,三国经贸部长同意在2013年年初举行三国自贸区第一轮谈判。从设想到有明确时间的正式谈判,这个过程走了10年。早在2012年5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就达成共识,将于年内启动中日韩FTA谈判,但之后由于中日局势紧张,三国磋商往后拖延。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上半年,中韩就已率先启动了中韩自贸区谈判,这导致了韩日两国的不同心态——韩国不急于推进中日韩FTA;而日本却很焦虑,担忧韩国先于日本从中国市场受益。对于此,韩方态度明确,正如李揆亨对《经济》记者说的,“目前讨论建立中日韩三国自贸区,还为时尚早,我们应该尽量从扩大各国利益方面考虑。为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我们必须考虑各方互惠大于损失的原则。”
对于中日韩自贸区正式谈判的具体时间,李揆亨说,“2013年1月,我们可能会进行磋商,目前并不急于求成。我们需要听取更多产业与企业的意见,更努力促成磋商。”
不过,李揆亨指出,中日韩三国的总人口超过15亿,这是个巨大的市场,“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会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人才、资本商品等可以更加自由的流动,厂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市场和收益,消费者则可获得价格更低的商品,中日韩三国的整体经济福利都会有所增加”。此外,建立自由贸易区还能有效地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从产业优势互补方面而言,中国农业具有比较优势,韩国的矿业更具优势。那么,两国未来的谈判是否会集中在产品优势互补方面呢?李揆亨认为,韩国选择与哪个国家签署自贸区协议,并不是出于取长补短的原则,而是看对韩国的惠利因素有多少。他指出,韩国也与很多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自由贸易是为了企业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中展开竞争,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韩国已与新加坡、欧盟、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贸协定,而与其最大贸易国并且是近邻的中国还一直在谈判中。李揆亨说,任何事情都会有不同的意见,有些人支持、有些人反对,相信在中国也一样。“韩国政府的态度是推动自贸区谈判,尽管双方已在贸易自由化、减税等问题上交换了意见,也表明了相互的立场,但是现在预言何时能够签订协定还为时尚早,预计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
随着中韩两国间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两国间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呼声在韩国越来越高。但是目前两国贸易结算仍以美元为主,造成双重汇兑负担,结算金额受美元汇率影响。
对此,李揆亨指出,中韩货币互换规模不断扩大,直接使用人民币和韩币交易能节省很多转换费用。“据我所知,韩国已与中国达成协议,将用59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来鼓励在双边贸易中使用韩元及人民币,中韩的经济合作会持续增加,相互间的依存度也会增加。”
面对未来中韩双边关系的发展,李揆亨坦言,“韩中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最近韩国在中国山东、广东等地都有经济交流活动,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到企业层面,两国的经贸交流都很积极。相信未来中韩两国的新领导人都会携手促进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记者手记:
约访韩国驻华大使的过程很顺利,但是进入韩国大使馆却是“关卡”重重,我们被要求交出所有电子设备,在表明媒体身份和相关设备的重要性后,保安人员才允许我们只能带录音笔和相机进入。原以为大使先生也如门禁检查这般严厉和冷酷,在交谈过程中才发现,他时而低头思考、时而舒缓眉头、时而略带小幽默的忍俊不禁,使记者不禁想起韩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里那位表面上一本正经、权威最胜,却又通明理还总带有冷幽默的“爷爷”。谈到在俄罗斯任大使与在中国当大使最大的不同之处时,大使先生俏皮地说,“在俄罗斯我能看出自己是外国人,但在中国就不一样,我不觉得自己在国外,因为两国人民在外貌特征、文化和饮食各方面都太相像了”。大使先生还特意领我们参观他颇为喜欢的一幅小篆作品,上面写着“中韩友谊长存”,大使用普通话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出来,然后发出爽朗的笑声,为他自己的中文感到自豪。
韩商界眼中的韩中FTA:不可或缺 谨慎推进
文/本刊驻首尔记者 杨 明
自1992年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依存度和顺差规模持续增长。以2011年数据为例,中韩双边贸易同比增长17.1%,占韩外贸总额的1/5。其中,韩对华出口1342.05亿美元,自华进口864.26亿美元,韩顺差477.79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韩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韩是中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中韩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加深也催生了中韩FTA进入实质性阶段。
韩国最大的民间经济团体大韩商工会议所近期就“韩中FTA的促进方向”对韩国500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94%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为在FTA谈判中取得最佳结果,政府不必过多在意谈判时间,推进进程应更为谨慎。
韩企业界认为,韩中FTA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影响是不同的,其中对汽车、IT、石油化工、机械、食品等行业利大于弊,对钢铁、生活用品等行业弊大于利,对纺织、服装等行业则利弊大致相抵。特别是与韩美FTA和韩国欧盟FTA相比,韩中FTA对一些行业的中小企业带来的冲击更为严重。因此有84.8%的企业认为政府在谈判中应努力使预想受到冲击的行业排除在开放领域之外,或者将关税下降幅度最小化。与之相对,只有15.2%的企业选择FTA中将开放范围和关税降幅最大化。也就是说,大多数企业更倾向于防守型战略。
尽管如此,仍有高达71.3%的企业对推进韩中FTA谈判投了赞成票。大韩商工会议所有关人士表示,在考虑韩中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时,韩国FTA对保持韩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不可或缺,已成为韩国企业的共识。
在问及对韩中FTA缔结可能性的展望时,有79.4%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虽然会遇到较大困难,但两国最终会缔结FTA协定;而有5.5%的企业认为两国的协议会顺利达成。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韩国企业对韩中两国缔结FTA协定表示乐观。
三星经济研究院在研究报告中认为,韩中FTA不仅是两国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需要,也有助于两国共同抵御国际市场风险,有效保障两国经济安全。就产业层面的影响而言,伴随着韩中FTA形成后双方关税壁垒的下降和投资准入门槛的降低,必然会对中韩双方的产业布局产生影响。以往为规避关税而进行的跨国投资,可能视中韩的产业比较优势而在进口和设厂生产方面做出重新选择。在金融保险等行业,由于韩国具备明显的优势,可以从FTA签订后的市场开放中获益良多。另外,就韩国电子产业而言,韩中FTA的形成将削弱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ECFA作用,因而将增强韩国电子产业相对于台湾电子产业的竞争力,双方在大陆的投资和竞争格局将会出现新的变化。
据中国海关统计,20年来,中韩双边贸易一直呈快速发展态势,双边贸易额从1992年的50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近500亿美元,10年上涨了近9倍;从2002年的近500亿美元跃升至2011年的2456.3亿美元,增长了4倍。李揆亨预测,“中韩贸易额2012年将达到2500亿美元,2015年达到3000亿美元也非难事。”
中日韩自贸区的设想于2002年首次被提出,三国领导人同意首先开展相关民间学术研究。2009年,三国领导人就尽快启动三国自贸区达成共识,直至2012年11月20日,三国经贸部长同意在2013年年初举行三国自贸区第一轮谈判。从设想到有明确时间的正式谈判,这个过程走了10年。早在2012年5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就达成共识,将于年内启动中日韩FTA谈判,但之后由于中日局势紧张,三国磋商往后拖延。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上半年,中韩就已率先启动了中韩自贸区谈判,这导致了韩日两国的不同心态——韩国不急于推进中日韩FTA;而日本却很焦虑,担忧韩国先于日本从中国市场受益。对于此,韩方态度明确,正如李揆亨对《经济》记者说的,“目前讨论建立中日韩三国自贸区,还为时尚早,我们应该尽量从扩大各国利益方面考虑。为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我们必须考虑各方互惠大于损失的原则。”
对于中日韩自贸区正式谈判的具体时间,李揆亨说,“2013年1月,我们可能会进行磋商,目前并不急于求成。我们需要听取更多产业与企业的意见,更努力促成磋商。”
不过,李揆亨指出,中日韩三国的总人口超过15亿,这是个巨大的市场,“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会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人才、资本商品等可以更加自由的流动,厂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市场和收益,消费者则可获得价格更低的商品,中日韩三国的整体经济福利都会有所增加”。此外,建立自由贸易区还能有效地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从产业优势互补方面而言,中国农业具有比较优势,韩国的矿业更具优势。那么,两国未来的谈判是否会集中在产品优势互补方面呢?李揆亨认为,韩国选择与哪个国家签署自贸区协议,并不是出于取长补短的原则,而是看对韩国的惠利因素有多少。他指出,韩国也与很多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自由贸易是为了企业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中展开竞争,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韩国已与新加坡、欧盟、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贸协定,而与其最大贸易国并且是近邻的中国还一直在谈判中。李揆亨说,任何事情都会有不同的意见,有些人支持、有些人反对,相信在中国也一样。“韩国政府的态度是推动自贸区谈判,尽管双方已在贸易自由化、减税等问题上交换了意见,也表明了相互的立场,但是现在预言何时能够签订协定还为时尚早,预计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
随着中韩两国间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两国间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呼声在韩国越来越高。但是目前两国贸易结算仍以美元为主,造成双重汇兑负担,结算金额受美元汇率影响。
对此,李揆亨指出,中韩货币互换规模不断扩大,直接使用人民币和韩币交易能节省很多转换费用。“据我所知,韩国已与中国达成协议,将用59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来鼓励在双边贸易中使用韩元及人民币,中韩的经济合作会持续增加,相互间的依存度也会增加。”
面对未来中韩双边关系的发展,李揆亨坦言,“韩中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最近韩国在中国山东、广东等地都有经济交流活动,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到企业层面,两国的经贸交流都很积极。相信未来中韩两国的新领导人都会携手促进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记者手记:
约访韩国驻华大使的过程很顺利,但是进入韩国大使馆却是“关卡”重重,我们被要求交出所有电子设备,在表明媒体身份和相关设备的重要性后,保安人员才允许我们只能带录音笔和相机进入。原以为大使先生也如门禁检查这般严厉和冷酷,在交谈过程中才发现,他时而低头思考、时而舒缓眉头、时而略带小幽默的忍俊不禁,使记者不禁想起韩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里那位表面上一本正经、权威最胜,却又通明理还总带有冷幽默的“爷爷”。谈到在俄罗斯任大使与在中国当大使最大的不同之处时,大使先生俏皮地说,“在俄罗斯我能看出自己是外国人,但在中国就不一样,我不觉得自己在国外,因为两国人民在外貌特征、文化和饮食各方面都太相像了”。大使先生还特意领我们参观他颇为喜欢的一幅小篆作品,上面写着“中韩友谊长存”,大使用普通话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出来,然后发出爽朗的笑声,为他自己的中文感到自豪。
韩商界眼中的韩中FTA:不可或缺 谨慎推进
文/本刊驻首尔记者 杨 明
自1992年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依存度和顺差规模持续增长。以2011年数据为例,中韩双边贸易同比增长17.1%,占韩外贸总额的1/5。其中,韩对华出口1342.05亿美元,自华进口864.26亿美元,韩顺差477.79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韩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韩是中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中韩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加深也催生了中韩FTA进入实质性阶段。
韩国最大的民间经济团体大韩商工会议所近期就“韩中FTA的促进方向”对韩国500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94%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为在FTA谈判中取得最佳结果,政府不必过多在意谈判时间,推进进程应更为谨慎。
韩企业界认为,韩中FTA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影响是不同的,其中对汽车、IT、石油化工、机械、食品等行业利大于弊,对钢铁、生活用品等行业弊大于利,对纺织、服装等行业则利弊大致相抵。特别是与韩美FTA和韩国欧盟FTA相比,韩中FTA对一些行业的中小企业带来的冲击更为严重。因此有84.8%的企业认为政府在谈判中应努力使预想受到冲击的行业排除在开放领域之外,或者将关税下降幅度最小化。与之相对,只有15.2%的企业选择FTA中将开放范围和关税降幅最大化。也就是说,大多数企业更倾向于防守型战略。
尽管如此,仍有高达71.3%的企业对推进韩中FTA谈判投了赞成票。大韩商工会议所有关人士表示,在考虑韩中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时,韩国FTA对保持韩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不可或缺,已成为韩国企业的共识。
在问及对韩中FTA缔结可能性的展望时,有79.4%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虽然会遇到较大困难,但两国最终会缔结FTA协定;而有5.5%的企业认为两国的协议会顺利达成。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韩国企业对韩中两国缔结FTA协定表示乐观。
三星经济研究院在研究报告中认为,韩中FTA不仅是两国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需要,也有助于两国共同抵御国际市场风险,有效保障两国经济安全。就产业层面的影响而言,伴随着韩中FTA形成后双方关税壁垒的下降和投资准入门槛的降低,必然会对中韩双方的产业布局产生影响。以往为规避关税而进行的跨国投资,可能视中韩的产业比较优势而在进口和设厂生产方面做出重新选择。在金融保险等行业,由于韩国具备明显的优势,可以从FTA签订后的市场开放中获益良多。另外,就韩国电子产业而言,韩中FTA的形成将削弱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ECFA作用,因而将增强韩国电子产业相对于台湾电子产业的竞争力,双方在大陆的投资和竞争格局将会出现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