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lm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背景下,通过梳理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历程及发展现状,对比其与较为活跃的湖北交易市场运行机制的差异,总结了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并从碳配额发放、碳金融市场建设、提高公众参与度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建议,为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及全国市场的建设提供了研究基础与实证依据。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温室气体减排;交易机制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6-222-05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 actively responds to the climate change and develops the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arke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arket in Guangdong. Besides, the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arket in Guangdong are summariz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market in Hubei. To improve the trading mechanism of carbon emissions in Guangdong,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carbon quota allocation, construction of carbon financial market and improvement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The paper provides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and empir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s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arke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market.
  Key words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rading mechanism
  国际社会普遍认同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不仅将引起某些动植物灭绝从而破坏生态平衡,而且其引起的冰层消融、海平面上涨及地表水缺失等状况都将破坏生态环境,同时农业和畜牧业地区的高温、干旱也将直接影响世界粮食的供给[1]。随着气候变化问题形势的日益严峻,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国数量逐渐增加。为鼓励各国积极参与温室气体减排并顺利完成减排任务,2005年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提出了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3项减排合作机制。至此,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或简称碳交易市场)及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成为了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大国,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2009年第15届气候变化大会(COP15)后,国务院将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作为“十二五”约束性指标分解下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东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区域面临着下降19.5%的全国最高减排任务[2]。随后广东省从多个方面推进了节能减排工作,并于2013年12月19日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在2014年7月15日完成了首个碳排放配额履约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3]。2015年9月,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逐步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4]。因此,掌握各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是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础性工作。笔者分析了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其与其他国内市场的异同,探讨完善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的建议,为国内其他交易试点及全国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
  1.1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要发展历程为了积极推进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12年9月7日,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在2015年初步形成具有良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国内重要区域市场、在2020年基本建立省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发展目标,并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具体的安排与部署。2013年11月26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广东省碳排放权配额首次分配及工作方案(试行)》,约1个月之后,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委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组织广东省2013年度首次碳排放配额有偿发放。2014年03月01日,广东省政府颁布的《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正式实施。
  1.2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现行机制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广东省采取了强制性和绝对总量控制的碳排放交易机制。首批交易主体涵盖水泥、钢铁、电力、石化4个行业,共202家企业,近期拟纳入陶瓷、纺织、有色、塑料、造纸、交通、建筑等行业。由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故广东省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以二氧化碳作为交易对象,随着市场的完善,将会逐渐增加其他温室气体。目前广东市场的交易产品主要为碳排放权配额和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且在企业履约的过程中,CCER的抵消比例上限为10%。   广东省在碳配额分配发放方面,采取免费发放为主、有偿发放为辅的方式,其中电力、水泥、钢铁行业总体使用基准法,石化行业采取历史法的无偿分配方式,有偿发放采取的是竞价拍卖的方式。依照《广东省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与核查实施细则》,广东省企业在履约中的监测、报告及核查遵循第三方核查机制,以保证客观、公平。
  广东省碳减排资金主要依靠政府基金、金融机构以及私人资金。2015年广东省政府加大对控排企业的支持,预投入6亿元设立广东省低碳发展基金会,资金由前2 a碳排放配额有偿发放收入提供。目前,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所联合上海浦发银行,推出了多项创新碳金融产品。同时,广东省创新交易模式,设立配额回购交易,降低控排企业融资难度,发挥投资机构的资本力量。《2015中国气候融资报告》得出结论,气候资金重点向私人资本的撬动作用转移[5]。然而,面对庞大的碳金融市场,广东省碳交易私募融资仍处于萌芽阶段,私人资金的潜力未能在节能减排中充分体现,这也应该成为广东省碳金融未来的着重点之一。
  1.3广东碳排放权交易取得的主要成果
  1.3.1累积成交配额与金额占全国试点市场总额的比例突出。2014年7月15日,广东省首个履约期,控排企业完成2013年度配额清缴工作,其中,有182家企业在配额注册登记系统提交配额完成履约;仅有2家企业没有完成履约,2家未履约企业将面临扣除未足额清缴部分2倍配额,同时受到5万元罚款;另有18家原控排企业因工艺改变、减产等原因符合要求转为报告企业,企业履约率达98.9%,配额履约率达到99.97%[6]。截至2015年7月27日,广东省碳市场累积成交配额在全国首次突破2 000万t,达到2 058.68万t,占全国7个试点地区成交量的36.12%;总成交金额达9.18亿元,占全国7个试点地区成交额的45.28%[7]。
  1.3.2实施创新制度,平衡了不同区域及行业的减排压力。由于广东省各地区发展水平严重不均衡,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广东省在进行配额分配方法以及碳排放信息报告规则设定两大方面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在配额分配方法方面,广东省综合考虑行业的区域分布及承受力,分设了不同的基准线,对利润水平较低的行业、欠发达的地区设置了相对较高的基准线,给予相对较小的减排压力,对于利润水平较高、所处地区较发达的地区设置较低的基准线,给予相对较高的减排压力。同时,为了协调行业内的差异,根据生产原料、规模、生产工艺等差异设置多项基准线,确保基准线在可比范围内代表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在碳排放信息报告方面,广东省基于企业不同的监测水平对报告指南设定了不同层次的计算方法,以降低企业的碳排放报告成本。对于规模大的、监测较完善的企业,采用实测排放因子,精细至排放单元或设备;对于规模小、监测水平较低的企业,可采用参考排放因子(无需实测),报告企业整体数值。
  1.3.3发展碳金融产品,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广东作为碳排放第一大省以及中小企业众多的省份,仍有不少企业面临节能减排资金短缺的困境[8]。因此,在碳金融创新方面,广东省致力于拓宽碳资金的来源,科学管理碳资金的利用方式,大力提高碳资金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实现了碳基金、碳债券、配额抵押融资和碳理财产品的阶段性开发和应用。目前已经有配额抵押融资、碳交易法人账户透支、碳收益附加超短融资券和回购交易融资四种碳金融产品,前3种产品均由银行出资,且配额所有权依然归属于企业,而回购交易融资的出资机构是投资公司,配额所有权归投资公司所有。此外,这四种碳金融产品的资金用途都各不相同,配额抵押融资中的资金可用于碳交易市场买卖和企业节能减排改造;碳交易法人账户透支的资金仅限用于缴纳一级市场拍卖资金以及进行二级市场交易;碳收益附加超短融资券的资金主要补充公司营运资金或归还借款;回购交易融资的资金用于节能减排,改造完成后企业再向投资机构回购配额。
  2广东省交易市场与湖北省碳交易市场的比较
  2.1市场基本情况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启动时间为2014年4月,较广东省晚4个月,同样是采取了强制性和绝对总量控制的交易机制,交易对象也只有二氧化碳。与广东的市场相比,湖北首批交易主体参与企业较少,但涉及行业更广。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主体为2010~2011年中任何一年年综合能源消费量6万t标准煤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涉及水泥、钢铁、电力、化工等12个行业,共138家企业。广东与湖北市场的交易产品均为碳排放权配额和CCER,但湖北市场为省内CCER,其中也包含森林碳汇。
  2.2配额分配方式以竞价拍卖为代表的配额有偿分配方式极大地体现出经济上的公平性与效率性[9],具有成为碳配额分配方式的最终趋势的优势。广东省作为首个在2013~2014年第一个履约期的初始阶段就纳入了拍卖方式的试点,配额竞价拍卖的活跃度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在首个履约期内,广东省碳配额竞价平台累计发放1 112万t有偿配额,成交金额达6.67亿元,广东省碳排放交易配额竞价平台交易量比重为90%,成交金额比重达到91%[10]。可见,广东省竞价拍卖额度相较于碳交易量与交易额所占比重巨大,反映出广东省内企业对于有偿竞价拍卖的分配方式参与度极高,有偿竞价拍卖方式在广东省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态。
  湖北省是另一个在首个履约期(2014年)纳入拍卖方式的试点,湖北省与广东省拍卖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拍卖配额为部分政府预留配额,且为了进一步促进价格发现和活跃市场,引入了投资机构和个人参与竞价[11]。广东额的碳配额组成也包含配额储备,但并不参与交易,而专门设置的有偿配额发放计划则是参与竞价拍卖的配额。广东省2013、2014年碳排放配额分配情况见表1[12-13]。湖北省2014年度碳排放配额情况见表2[11]。
  由表1、2可知,湖北省政府预留有偿转让部分的配额为777万t二氧化碳,占配额数量32 400万t二氧化碳的2.3%,广东省2013、2014年的有偿配额发放计划总和为0.29亿t,占2年配额总量7.96亿t的3.6%。由此可见,广东省有偿发放碳排放配额占总配额比例要大于湖北省。在首个履约期内,广东省配额发放比例几乎达到100%,表明约3.6%的有偿发放的碳排放配额比例已不能满足广东省企业对竞价拍卖参与度的需求,广东省企业对碳排序配额有偿发放方式的适应力较好,接受程度较高,具有较强的主动参与度,碳排放配额有偿发放呈现总体活跃态势。   2.3市场活跃度通过对比2015年广东省和湖北省第一、二、三季度成交量与成交均价,可以发现广东与湖北的市场交易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图1、2)。首先,广东省市场的成交均价由波动状态逐步趋于稳定,即在经历了第二季度2次明显的波动后,价格逐步稳定在15元/t左右;湖北省3个季度价格均稳定在25元/t左右,并没有明显波动,可见湖北市场的价格发现更加充分且相对广东市场更加稳定。其次在成交量方面,由表3可知,湖北省市场总体成交量远远超过广东市场,尤其是在履约期临近的第三季度成交量显著增加。相比之下,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除2015年7月15日有1单180万t的成交量之外,其余的成交量均相对较少。
  3完善广东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建议
  3.1适当改变碳排放配额发放权重,激发交易主体的积极性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的有偿发放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果,说明其对交易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合对广东、湖北2省碳配额分配方式及市场状况的比较,广东省可以考虑将部分储备配额以有偿方式发放,逐步增加竞价拍卖的有偿配额占总配额的比例,从而让更多的企业参加到配额有偿发放中,以此增加有偿配额拍卖量,并维持碳交易市场配额分配的效率性与公平性。
  3.2加强碳金融市场建设,增强企业保障,提高市场活跃度由广东省碳交易市场发展的经验可知,碳金融产品能够为市场参与者带来充足的运营资金和一定的投资收益,为整个碳交易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现阶段广东碳交易市场活跃度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且碳金融产品对碳交易市场的推助力度有待加强。目前广东碳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风险管理及其配套设施不完善,致使投资信心不足。广东碳金融衍生产品中缺乏保险产品,市场参与者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并且市场上缺乏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和个人对碳金融产品的投资积极性较低。二是资金运用效能不高。控排企业在融资资金运用的效益方面缺乏确定性,具体体现在技术研发和设备改造的投入金额较大但产出成效并不一定理想,这也成为广东节能减排的难题之一。三是投资回报率不高,投资参与者少。广东碳交易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参与到碳金融体系中的控排企业和金融机构只有少数一部分。广东碳市场仅有3家投资机构开展了配额回购业务,而控排企业获取融资大多局限在有限的银行机构。针对以上问题,现提出3点改善建议。
  3.2.1加强风险管理,发展碳保险,完善风控机制。碳金融市场本质上存在一般金融市场的诸多风险。其中,最为直接的无疑是交付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和未能达到排放目标的罚责风险[14]。做好碳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一方面能够增强投资信心,刺激投资规模;另一方面能够规范碳金融市场,促进其良好发展。相对应地,市场监督机制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例如,提高对交易市场衍生金融产品市场价格的监控技术、完善交易市场内部参与者的信用监督体系等。另外,利用市场风险潜在的商机,发展碳交易保险业务,推出信用保险产品、控排保险产品等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让市场参与者有效地规避风险,提高市场参与的活跃度。
  3.2.2扩充专项基金,提供资金规划服务。按预期目标,我国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节能减排的资金需求将会在2020年达到峰值。因此,为了更大程度地弥补资金缺口、推动减排企业实质性改造升级,扩充节能减排专项基金显得非常必要且尤为重要。然而,控排企业如何提高利用此项资金的效率,如何降低投入成本和提高产出成效目前仍是亟需解决的难题。对此,金融机构或者政府部门应该针对控排企业这部分的资金运营作出专业化的规划建议方案,并做好跟踪调整的后续服务,进一步提高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效率,使得高效企业获取更多的碳配额剩余优势,活跃碳交易市场,以优胜劣汰促进整体清洁化生产。
  3.2.3减少投资障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宏观角度出发,政策对碳交易市场的推助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至关重要的。要吸引更多投资资金流入控排企业,需要减少投资成本,降低融资门槛。在此方面,政府可以降低对碳排放权金融产品交易的税收利率,实行低比例征收或者免税政策。同时,政府可为发放绿色贷款的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财政补助,鼓励投资机构对控排企业的特殊融资,尤其是私募基金,充分发挥一般金融市场对碳金融市场的连带效应,积极发掘碳排放权资产的市场价值。
  3.3全方位完善碳普惠制度,提高公众碳交易参与度碳普惠,指的是把碳交易的核心应用于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将公众的低碳节能行为以积分量化成“碳币”,并且予以激励,形成广东在节能减碳领域的特色制度。目前,广东已在广州、中山、东莞、惠州、韶关、河源6市开展了试点工作,计划结合低碳校园、低碳社区、低碳交通等方面进行普惠活动[15]。与此同时,广东省架设的碳普惠网络平台“碳普惠网”(www.tanph.cn)已开通注册,手机APP应用程序“碳联生活”以及“碳普惠”已经开发并投入应用。为了进一步完善与推广碳普惠制度,该研究基于《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调研了解的基本状况,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3.1紧跟“互联网+”政策,重视线上平台推广。据调查,“碳联生活”这一手机应用程序在几大常用应用下载平台上下载量未过百,甚至有些手机自带系统下载平台上并不能搜索到该应用。因此,除了搭建包括试点城市在内的省级碳普惠制推广平台,以及汇集低碳知识、资讯、产品和技术等内容的碳普惠宣传推广专业网站、APP程序、微信公众号等外,仍须加大宣传力度,并加快推进绑定优惠的政策,例如实施公众可利用低碳节能积分低价换购生活用品、娱乐项目等措施,从而提高公众对该APP的下载和使用量。同时,提前在技术方面做好准备应对使用人群增加对APP后台运行可能产生的相应冲击。
  3.3.2改善基础设施与管理方法,保障量化核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在建立减碳行为量化核证体系的同时,需进行基础设施的生产和安放。例如,CUC固废智能分类回收箱和PPP模式推进垃圾分类,均为碳普惠制在垃圾分类领域的基础设施和措施雏形,其对应的居民投放便捷程度和优惠力度均与碳减排量相互关联。因此,为保证减碳行为量化核证体系的顺利运用,亟需建立配套的基础设施投放网络和管理体系。   3.3.3扩大商业激励覆盖面,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在联合试点地区建立省低碳企业商业联盟,制定支持推广碳普惠制的金融政策和惠民政策,让参与的公众享受低碳权益、兑换优惠等。例如,在扩大低碳权益方面,有专家指出可以在汽车限购等个人公共政策方面优先考虑低碳行为者的申请[16]。兑换优惠则可以囊括更多的形式与内容,包括利用已有平台推广和宣传“碳币”在各大线上商城的兑换,将公交车乘坐、水电费缴纳与“碳币”兑换相结合等,引导居民“持续低碳”。当碳普惠制度的参与群体规模足够时,民众对“低碳”的需求逐步被激发,利于倒逼生产端进行创新,使整个生产链以高效率、低成本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
  4结语
  2015年是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试验期的最后一年,在试点试验期内,广东省基于自身的发展、产业能源的分布情况,借鉴国内外经验,通过实施创新制度并发展碳金融产品,积极调动了企业与公众自主减碳的积极性,保证了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平稳、顺利运行。对广东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发现,广东省仍需采取适当的措施提升交易主体的积极性、市场活跃度及公众碳交易参与度。这不仅对广东省2020年达到完善省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基本建立省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目标提供了参考建议,同时也为2017年形成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建设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研究基础。
  随着全球第21次气候大会的召开及《巴黎协议》的通过,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将迎来新的历史篇章。在我国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的发展背景下,广东省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未来广阔的碳交易市场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为13个试点省市中首个获批方案:“十二五”碳强度下降19.5%[N/OL].南日报,2012-01-11[2015-10-31].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2-01/11/content_7047747.htm.
  [2] 费维扬, 赵兴雷, 周文戟. 全球气候变暖:人类面临的世纪挑战[J]. 生态经济, 2009(4):24-29.
  [3] 李克强: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至少降低3.1%[EB/OL].(2015-03-05)[2015-10-31].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5/0305/c1004-26642235.html.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EB/OL].(2015-09-21)[2016-03-31]. 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9/21/c_1116632159.htm.
  [5] 中央财经大学发布2015中国气候融资报告和气候适应融资报告[EB/OL].(2015-12-08)[2016-03-09].http://www.cnenergy.org/hb/tpf/201512/t20151208_255467.html.
  [6] 粤98.9%控排企业完成碳履约,2家未履约企业面临处罚,排污权下批交易正筹备[N/OL].南方日报,2014-07-18[2015-10-31].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4-07/18/content_7329177.htm.
  [7] 广东:成为全球第三大碳交易市场[N/OL].经济日报,2015-08-11[2015-10-31]. http://paper.ce.cn/jjrb/html/2015-08/11/content_253165.htm.
  [8] 我省控排企业节能降碳投入两年提高1/4投资机构买碳助企业融资减排[N/OL].南方日报,2015-12-16[2016-03-08].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5-12/16/content_7498795.htm.
  [9] 孙丹, 马晓明. 碳配额初始分配方法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3(2):81-85.
  [10] 彭峰, 闫立东.中国地方碳排放交易制度比较:基于七个试点法律文本的考察[J].中国环境法治, 2014(2): 25-45.
  [11] 田巍.湖北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分析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 2015(2): 11-13.
  [12] 碳排放交易网.广东省碳排放权配额首次分配及工作方案(试行)[EB/OL].(2013-11-26)[2015-10-31].http://www.tanpaifang.com/tanjiaoyi/2013/1126/26370_2.html.
  [13]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广东省2014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EB/OL].(2014-08-18)[2015-10-31].http://www.cnemission.com/article/news/ssdt/201408/20140800000782.shtml.
  [14] 保险公司在碳金融市场中都有哪些赚钱商机[EB/OL].(2014-04-07)[2016-03-08].http://www.tanjiaoyi.com/article-640-1.html.
  [15] 广东开启创新性碳普惠制度 居民省水电坐公交奖“碳币”[EB/OL].(2015-07-23)[2015-10-31].http://www.china-nengyuan.com/news/80434.html.
  [16] 中国探索奖励公民碳币 鼓励低碳行为[EB/OL].(2015-07-29)[2015-10-3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7/29/c_1116072784.htm.
其他文献
摘要以淮安市为例,对欠发达地区以秸秆和粪便为主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面临的问题和表现进行分析,结合淮安市实际,从利用体系建设、产品市场化、商品化、监管制度化等方面对破解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难题提出了思路与对策,以期为欠发达地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6-248-02 
期刊
摘要长春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大量的土地资源消耗,粗放的土地利用范式己难以为继,推进 “三旧”改造工作,是城市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该研究首先探究了“三旧”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内、外业结合完成长春市“三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统计研究点的现状指标,基于AcrGIS 10软件构建数据库、绘制专题图件。通过调查,总结得出长春市“三旧”现状规模、空间分布、强度特征,为“
期刊
摘要胆木为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中药材,其提取液可用于治疗多种炎症且疗效显著。综述了胆木的生物学特征、化学成分、胆木制剂质量控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胆木的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胆木;生物学特征;化学成分;质量控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S56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6-111-03  AbstractNauclea off
期刊
摘要[目的]对3种人工养殖石斑鱼肌肉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评价石斑鱼的营养价值。[方法]对人工养殖并投喂配合饲料的3种石斑鱼(褐点石斑鱼、东星斑、斜带石斑鱼)肌肉氨基酸的组成和营养价值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褐点石斑鱼、东星斑和斜带石斑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9.24%、19.78%和21.17%。褐点石斑鱼、东星斑、斜带石斑鱼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分别为:76.53%、27.6
期刊
摘要为探讨职业焦虑、组织支持感与农民工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整群随机抽取安徽省建筑工地和民营企业的农民工,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和组织支持感量表对其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农民工职业焦虑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组织支持感在职业焦虑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农民工工作满意度一般,职业焦虑以组织支持感为中介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具有负向预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尾巨桉3个无性系继代增殖培养技术,为尾巨桉苗木快速繁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尾巨桉3个无性系DH32-26、DH32-29、DH32-28为试验材料,筛选最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凝固剂、暗培养天数和培养瓶,达到较高的继代增殖系数。[结果] 3个无性系继代增殖培养时最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DH32-26(6-BA 0.5 mg/L+NAA 0.2 mg/L);DH32-28(
期刊
摘要以台儿庄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搜集2005、2009、2014年3个年份的土地利用状况数据为基础,研究2005~2014年该区域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及程度在时间和区域空间的变化,以期对区域土地利用方向和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台儿庄区近十年来农用地总量减少4.23 km2,建设用地增加 6.03 km2;各乡镇街道中运河街道变化较大,结构变化指数为30.45,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高
期刊
摘要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的农学概论课程为对象,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改革及考核制度改革3方面出发,探析教学改革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调研结果表明:教学改革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对农业知识的兴趣爱好、查阅文献能力、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大幅提升。教学改革后,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加深了对农业的认知和兴趣,更为重要的是显著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该项教学改革措施为安徽农业
期刊
摘要为了促进和规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从业能力,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青岛市农委将《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列入2013~2015年青岛市立法论证和调研计划。调研组于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立法调研工作,认为《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政府规章的出台十分必要。  关键词新型
期刊
摘要[目的]利用遥感技术快速准确的提取地震灾区滑坡。[方法]以鲁甸地震灾区为研究区,分别运用高分一号和Landsat8卫星OLI多光谱影像数据。[结果]利用面向对象影像分类以及波段运算等技术,结合震前、震后影像,对灾区滑坡进行提取,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地震次生灾害的关键技术和工作流程。[结论]以Landsat8卫星影像为数据源,进行波段运算,能较好的提取地震次生灾害。  关键词面向对象分类;地震次生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