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这么美,不忍心让它成为工具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红木家具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高雅的艺术家居形式,从古到今成为文人墨客的赏析对象,成为帝王豪族的身份地位象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红木市场的发展有些怪异和扭曲。
  关键词:红木家具;艺术文化;发展现状
  红木主要产自热带,目前在我国是最为名贵的家具用材。据民间传说,红木最初是由明代郑和下西洋时发现的。这种硬木花纹美丽、材质硬重。明代范濂《云间据目抄》有如此记载:“纨绔豪奢,又以椐木不足贵,凡床厨几桌,皆用花梨、瘿木、乌木、相思木与黄杨木,极其贵巧,动费万钱,亦俗之一靡也。”从范濂的描述可见,富贵豪门、有钱人家的木床、厨具、茶几、桌子,都是用红木做成,十分昂贵,动辄万千,奢靡之极。由此可见,自红木使用为家具以来,红木家具就是豪华地位的象征。
  1 红木的发展过程
  中国家具史最早始于商周时期。由于历史较早,科技落后,人们把风调雨顺的心愿寄托在祭祀活动上,而祭祀时候使用的礼器,成为重要的器物,同时也具备了早期家具的雏形。例如:席,人们为了避免湿冷,用草叶兽皮做成的坐卧之具,这应该就是床的原型。俎和禁是祭祀时候放置供品的台子,应该发展成为桌子之类放置物品的家具。扆是古时天子座后的屏风,屏风之始。后来的秦汉时期,家喻户晓的木匠鲁班便是在这一时期发挥出了巨大的潜能,可谓土木建筑的鼻祖。冶炼技艺的成熟、铁器的出现更是加快了木器发展的进程,使得生产效率提高。秦王朝到隋唐期间,人们的日常习惯由“席地而坐”转变为“垂足而坐”,最主要的转折点发生在东汉时期。胡人的归降加之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陆路贸易与海上贸易逐渐密切,往来繁荣,东西物质文明的交流,加剧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因此,人们逐渐通过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各国使者开展交流,新的生活方式已逐渐传入中国,“垂足而坐”生活方式更舒适,也更广为接受。
  明代时期开始了红木发展及兴盛的时期,尤其在万历朝的后期。红木家具主要采用黄花梨木,其次为紫檀、榉木和楠木。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产自苏州的“苏作”,主要特点是简约大方,注重木材本身的纹路条例,很少加入繁杂的设计和装饰。明代木材进口的量较为稀少,惜木如金,木尽其用。同时,明代时候的家具,大都文人参与设计,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文人墨客将自己的文化底蕴融合在艺术设计中。另外,《鲁班经》《天工开物》等著作的出现,使得人们的技艺更加精进。明朝时期的家具少而精,淡而雅,看似简朴平淡,待细细品过之后,总能体会到一种内敛的空灵的禅意,令人自由地在想象的空间驰骋,极具不能言传的意向之美。
  随着工艺的精进,进口树木品种的增多,清代的红木家具呈现出与明代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清代初期还有延续明代朴素淡雅的风格,但在经济文化繁荣发展,尤其是在康熙统治时期的中期以后,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治理下,国家的经济进入了鼎盛时期,文化繁荣,贸易昌盛,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皇帝为了表现自己的英明统治,展示皇家威仪,同时为了自己的挥霍享受,一改明朝沿袭下来的简约雅致的风格,转为奢侈华丽的风格。在明朝的盛行的“苏作”已呈现出“明圆清方”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兴盛了“广作”“官作”等气势宏大的风格建筑来迎合皇家的需求。此时,用木讲究木材粗壮,形制庄重浑厚,装饰求满求多,大都夸张奢侈。能工巧匠们殚精竭虑地为家具添光添彩,主要为家具与工艺品相结合,大多添入繁杂的雕刻与镶嵌,尤其是“京作”,它是御用的官窑,更有毫不掩饰的奢华。
  2 红木文化
  “红木者,国人对性坚、质密、文美之最佳阳材之称谓也。色系偏暖之才,入黄、赭、红、紫、黑诸色皆可纳入其累。红木绝不纯粹是一种木材概念,如果把红木比作一张桌子的话,它有四条腿,一条是木材,一条是制品,一条是文化,还有一条是艺术。”
  说起红木文化,一定要從“红木”这个词说起,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种树对应着一种木,例如楠树,楠木;杉树,杉木;松树,松木。然而,这个“红木”就比较奇特,红木在中国没有对应的一种树,而其实在外国词汇中还真的有一种“红木”,其是美国西部的一种衫科的木材,名叫“Red Wood”,但并不是我们《红木国家标准》所列的5属8大类33个品种。传统的红木应该为“Hard Wood”,而我们传统意义上具有浓厚中国色彩的红木大都产自国外。韩国人都在跟我们争粽子、筷子的文化遗产权,但是却没有人质疑“外来的”红木成为我们民族的特色。实际上,“红木木材与红木制品为载体,红木文化与红木艺术为内容这二者有机构成了‘红木’二字的主要内容”。
  红木家具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技术。就像是书法,同样是一样的字,由书法家写出的和电脑打印出的,虽然体现的字的含义是相同的,但不同书法家写出的字,其价值意义已经超出了字本身的价值。书法家赋予了书法以艺术的高度,虽然变面上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字,但是实际上蕴含的意味却大不相同,境界不同。再举一个例子,同样都是椅子,古今中外所呈现的艺术价值有很大不同。外国人造出的椅子,大都由设计师设计,将设计图精确到量化的细枝末节,然后交由专门的工厂机械化大批量生产,使得每一个椅子都一样,就像使用电脑打印出的字体一样,没有灵魂。而中国传统的红木家居设计,体现的不仅仅是在造型上美观,更重要的是灵魂在椅子上的舒适质感。椅子是人们放松休息的地方,我们坐在椅子上不仅要感受到身体骨骼的舒适感,更重要的是灵魂心灵的放松。这些技艺是由大机器生产做不到的,只有靠我们的设计者在制作红木的时候去感受、去体验。这也是中国传统的设计少有量化精确的设计图的原因。
  作为中国传统家具代表的红木家具,不仅承载着中国的古典文化,更加呈现出中国特有的审美倾向。红木家具随着时代发展到工业化的今天,需要的是传承和创新。艺术是人创造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创新,创造出的艺术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时代的审美。但是“创造不等于乱造”,有些本质的东西是永远不变的,即传统的东西是永远不能变的,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中讲求的是“道法自然”,即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道”,我们应用的一切,又应该遵循传统的自然规律。比如,传统的红木家具注意开采的限度,采用手工拉锯,而现在随着市场的需求,使用的是电锯锯木,虽然生产效率高了,其弊端也得以展现,电锯锯出的木头锯缝宽浪费木材。虽然在创新的过程中,精神不能变,但是精神的表现形式可以为顺应时代潮流而变。就像京剧逐渐加入的现代元素,就是为了符合当前的价值审美。   3 红木的发展现状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科技逐渐充满了我们的生活。人们也抛弃了原始的观察红木,而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品鉴红木。国家出台了《红木国家标准》《红木家具国家标准》,用科学的方法品鉴红木。虽然此方法在理论上不会使得红木的鉴定有偏差,但却使红木鉴赏丧失了原本的意境之美。笔者认为,科技只是用来规范的一种手段,只是一种工具,并不能替代艺术本身。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红木家具已经渐渐地走进普通家庭,使得红木家具已越来越大众化。总体上来说,红木家具代表的还是一种高雅的文化,红木原料获得方式不便,红木原材料的现存数目越来越少等原因,导致市场上红木的价格越来越高。红木价格的增高,致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市场的混乱性,趁机抬高价格,为了降低成本,他们甚至在红木中留白,还会将留白的部分用颜料上色,以取得以假乱真的效果。市场上一些不良商家,打出“大甩卖”等噱头吸引消费者,骤降价格再哄抬物价,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扰乱了红木行业的秩序,使得这个行业在不懂红木的人眼中就是“水很深”。长此以往,市场上逐渐出现“劣币取代良币”的现象。假的红木家具由于价格便宜,普通人消费得起,外表与真正的红木家具也没有什么不同,销量会渐渐增多;而真正的红木家具,价格贵,利益少。好的红木厂会由于不良的商家而倒闭,最终可能呈现出市场上流通的都是假的红木家具,而消费者却不自知,高昂的价格使得市场越来越混乱。
  红木是一种艺术,不是一种技术,更不是用来增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工具。红木的发展与传承更是需要我们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尊重、珍惜、善待红木,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臻于艺、近于道。
  參考文献:
  [1] 徐赣丽,刘言.新中产人群消费行为的文化回归与文化自信——基于红木家具消费者的访谈[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04):135-143.
  [2] 许海峰,戴向东,叶岚,章运,王菊雅.浙江东阳红木家具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林产工业,2019,46(06):41-44.
  [3] 赵艳,陈惠华,胡传双,宋果宇.红木家具结构工艺与装饰工艺解析[J].林产工业,2013,40(01):38-42.
  [4] 蒋国胜,秦怡凡,韩圆圆,孙滨.红木市场现状与规范化研究——结合经济、社会和生态三维效益[J].中国集体经济,2019(23):10-11.
  [5] 范濂撰(明).云间据目抄[M].上海新闻出版局,1997.
  [6] 杨金荣.红木文化谈薮[M].上海文化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王齐(1999—),女,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专业本科在读。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是旅游业由传统迈向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加强智慧景区建设,不仅可以提升景区管理水平、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还可以为传统旅游业的再发展注入新活力。基于此,本文以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为例,以游客在旅游电商平台上的真实评论为出发点,深入探析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智慧景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优化游客体验提出针对性措施,以期为促进牛首山景区智慧化建设的转型升级提供一些帮助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对消费社会的批判与对救赎路径的探索两条脉络,梳理电影《搏击俱乐部》涉及的议题。影片先勾勒消费社会的圖景,展现人们普遍将慰藉寄托于消费的现象,展开对符号消费与虚假需求的批判,及反思其成因:传统价值的失落与工具理性的泛滥。然后由身体问题引出救赎的可能路径:暴力与爱欲。暴力是消除隔阂、重返现实、复苏主体性的途径;作为性欲之升华的爱欲则具有超越性,具备跳出单向度、通向解放的可能。杰克与玛拉的
期刊
摘 要:电影《流浪地球》严格按照好莱坞“三幕剧剧作模式”完成剧作,却又讲述了一个符合中国人审美和诉求的中国故事,展现了中国人不服输的精神,表达了几千年来中国叙事传统中的抗争主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流浪地球》是如何在剧作技法上借鉴和吸收好莱坞“三幕剧剧作模式”,而又很好地与中国本土故事相结合,呈现出一个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作品的?本文试图从剧作结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矛盾冲突的构建与解决、中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扎染与苗族堆绣纹样艺术的探索,寻求新的图案或面料肌理效果的突破,展现出两种工艺的艺术肌理之美,再通过色彩的搭配,运用在服装中,并与整体的服装风格实现协调,设计出带有传统民族艺术色彩又具有时尚感的现代服装,丰富服装设计的表达形式和艺术语言,通过创新和实践使传统手工艺“活在当下”。  关键词:扎染;堆绣;纹样融合  0 前言  近年来,多种工艺叠加使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服装设计中,成为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非法集资犯罪案件持续多发,涉案金额不断攀升。通过对非法吸收公众罪的案件判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量刑不均衡、同案不同判的现象,且现行法律规定对法官的量刑造成了不当的限制。解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量刑问题,应当将涉案金额作为重要标准,在此基础上计算被害人的实际损失,适当扩大量刑幅度,进一步细化量刑档次,以求量刑幅度与实际金额相匹配,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  关键词: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
期刊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弊端与社会问题暴露出来,迫使人们思考城市的新出路。本文以“桃花源”为视角,分析田园综合体政策导向的必然性及其将会给社会形态带来的影响,通过对相关案例的探究,为今后打造田园综合体提供范例。  关键词:“桃花源”;田园综合体;可持续性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城市与农村的对立与矛盾也愈发尖锐,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大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期刊
摘 要:重视独居老人是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重中之重,我国老年人口众多,虽有一些敬老院、社区居委会、志愿者协会等组织的志愿服务,但大多数活动都只有定时、定量的性质,无法在日常生活中对老年人及其他弱势群体提供一些突发情况下的帮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应急服务,使想当志愿者的人能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当义工,拥有更灵活的时间和方式。本项目通过分析独居老人和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对老年人日常生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创客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融合,研究其热点和现状对深入探究“人工智能+教育”的拓展作用意义不容忽视。运用Citespace_5.3对2018年之前(包括2018年)教育类期刊中所有与创客教育相关的学术类文献的年份、期刊、作者、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创客研究开始于2013年,现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研究热点集中在创客空间、创客课程、创客教学的设计与开发以及与学校教学
期刊
摘 要:“工匠精神”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职业态度,是华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拓展。本文从人物传记片和专题纪录片着手,探讨纪录电影的发展和“工匠精神”的内涵。发现此类纪录片蕴含着敬业、创新和求精观念,渗透着社会改革的先声。同时,对机械制造类、土木工程类和文艺美术类纪录片进行分析,得出纪录片对“工匠精神”的弘扬有促进作用,“工匠精神”亦在反哺纪录片创作。  关键词:纪录片;“工匠精神”;人物传记类;专题类 
期刊
摘 要:颜色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调节人们的情绪,也可以象征某种含义。五彩斑斓的颜色在人们的生活中增添了许多美好,红色在中西社会中都是十分独特的存在。鲜艳的颜色成为跨域世界文化的桥梁。由于中西方社会进程不同,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往往显现出完全不同的意义。基于中西方传统文化与审美心理的不同,分析红色在中西方设计中主要的运用与隐喻,但任何颜色的隐喻都不是绝对的,特别是随着社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