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和木头

来源 :文学少年(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gong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一位著名的作家曾参加过猎人的狩猎行动。事后,他将猎熊的经过记录了下来。
  他们到了熊经常出没的区域后,如果发现有熊的踪迹,便将一截很粗的木桩悬空吊在树枝上,离地大约一英尺高,然后将一大块肉摆在这截木桩的正下方。做完这一切,猎人们隐藏在四周,耐心地等待着。
  过了一会儿,黑熊出现了,它发现了肉,就走过来,打算吃。可木桩挡在那,影响它吃肉。于是黑熊用脑袋把木桩顶开,可被顶开的木桩很快又荡回来,把黑熊打了个正着。黑熊很生气,用力再次把木桩顶开,木桩反弹的力量更大,重重地敲打在黑熊身上。受到重击,黑熊被彻底激怒了,它整个身子立了起来,用最大的力气一下子把木桩顶得老远,然后转身回来准备吃肉,谁知这次反弹回来的木桩冲劲大得吓人,打在黑熊的脑袋上,黑熊一命呜呼,倒在那块肉上。如果这只熊撇下那截木桩,不去动它,就能吃到那块肉。生活中,我们也常遇到障碍,当你推开这些障碍,或对这些障碍怒不可遏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因为稍不留神,它会给你带来更大的伤害。
其他文献
人物表  齐 晓:男,14岁,聋哑学校的美术生,性情冷漠桀骜不驯,对木头雕刻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和创造力。  谭 雨:女,13岁,聋哑学校的美术生,齐晓同学,善良真诚。  冯 真:女,12岁,新来的同学,在歌唱中失声的女孩,在老师们的帮助下重新面对生命中的意外打击。  杨 林:男,29岁,聋哑学校的美术教师,一个有情怀有梦想的雕刻家,用自己全部的真诚和热忱将这群孩子从懵懂无知带领到艺术创作的路途上。 
期刊
1.阿哈,打了个哈欠,睁开眼睛。  它一伸手,胳膊就搭到了一个芒果上面。  那是妈妈的枕头。  阿哈睡着睡着就会蜷成一团,妈妈担心阿哈被一阵风吹到无边无际里去,总是放个枕头挡在阿哈身边。
期刊
(一)我是白痴  我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老师带我到一间办公室,对我说:“人家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接下来,是另一位老师,拉着我的手,叫我坐下来。她也对我说:“我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她先要我用几块木头,排了些图形;又让我画了一些画,还问我几个问题。我很努力地排图形,努力地画,努力地回答。  但是,虽然我是这么努力,那个老师还是一直在她手中的纸上打“×”。  几天过后,老师告诉我
期刊
午夜里突然下雪了。这是1967年的深秋。雪是偷偷摸摸落下的,爸爸用麦秸盖住的柿子秧下的四个西红柿还没摘下来。  爸爸等着霜降,并没准备等待大雪。  我还躲在被窝里,就听见爸爸推开房门喊叫起来:“下雪了,我的柿子……”  爸爸抢救回四个西红柿。那是四个青柿子。绝对的四个青青勃发的青皮。都青着脸,冷眼看着窗外的飘雪世界。但是细看它们,在青青的绿皮下,泛着红丝,像初阳还藏在云雾里睡着。  那时,中国还没
期刊
我今天想聊聊什么是“坚持”,以及“坚持”有什么意义。  我是在美国长大的。在美国,一个亚裔的孩子打篮球并不寻常,应该说是一件挺奇葩的事。我记得五六年级的时候参加过一场篮球比赛,那天有个人恨不得扑到我头上,他不停地说一些种族歧视的话,还恶毒地给我起各种外号,比如“滚回中国,你这个中国小商品”之类的。我当时非常愤怒和难过,我很想暴捶他一顿,但这绝不是个好主意。别学我,我想这也许是我第一次跟“困难”面对
期刊
傍晚的风柔柔的,一轮明月升上天空,空气里到处散发着青草的清香,刘小亮走出屋门,一阵阵地惆怅,路边草丛里的虫鸣,似乎也有了忧伤的味道,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如此悲伤。男儿有泪不轻弹,可不知趣的月光偏偏把他的泪照得亮晶晶的,正是盛夏,可刘小亮却感到无边的寒冷。  刘小亮已经上初一了,成了一名中学生,此时,他正漫无目的地行走,突然,路边的深沟里传出“哞”的叫声,间隔一小会儿,又是低弱的一声牛叫。刘小亮低头往
期刊
我在S镇开了一家店,专门卖猪排饭。  去年夏天的一个早晨,有人敲我的店门。是两个白胡子小老头。  两个小老头身高只到我的腰部。而且,他俩长得一模一样!  两个小老头坐在桌边,埋头大吃起来。  啊呜啊呜啊呜啊呜……转眼间,两份猪排饭都被吃光了!  “真好吃啊!”两个小老头一边说,一边摸肚皮,打饱嗝。  “喂,吃完了就快付钱吧。”我说。因为被吵醒,还有点儿生气。  “我们没钱。”两个小老头异口同声。一
期刊
正午时分,伊拖着肿胀得透明的双腿一步步挨到家中。伊沉重地坐在那条腐朽的门槛上时,仍然觉得晕眩,好像依然在磨道里旋转,耳畔响着隆隆的磨声。伊的两个孩子扑上来。  “娘啊,饿死了呀……”福生拽着伊的衣衫哭叫。  “娘……饿……”寿生抱着伊的脚哭叫。  伊低头看着眼前这两个瘦得如毛猴一样的儿子,喉咙憋得厉害,头晕得团团旋转,几乎站不住。  ……  伊与七个女人在两盘大石磨下工作,四个人一盘。女人们都是小
期刊
人物表  托 亚:男孩,取个女孩名字的男孩,十一岁,草原少年,图瓦人的后代,呼麦音乐的传承人。  舒小雷:男孩,十二岁,瘦高,与祖父居住南方山上,瘦弱不乏倔强。女导游男友的儿子。  鲁 露:女孩,十二岁,最可爱的内地都市女孩。  小喇嘛:男孩,十岁左右,和托亚玩嘎拉哈的那个,总是输。  那布奶奶:托亚的奶奶,比能猜到的年龄更老一些。只唱歌,不说话的老人。  导游古宁:女,二十八九岁,眉目间闪过的忧
期刊
[初稿]  姥姥把一袋生了哈喇味的瓜子往茶几上一扔,半哈着腰隔空点着妈妈的头数落妈妈:“你买回来好几个星期了也不吃,不爱吃就别买呗!买回家来供着,放哪里都碍事……”说着泄忿似地用她那干多了活粗糙的大手在那摊开的塑料袋上捶了几下。  妈妈在电脑前专注地查文献,也不说话。  姥姥说:“我扔了啊!”妈妈回头看了一眼,叹了口气说:“你想扔,就扔吧。”  姥姥和妈妈的战争暂时结束了。  是了,妈妈最近几年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