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NA调控自噬及其在胶质瘤中的作用

来源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2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传统的手术、放射治疗和包括替莫唑胺(TMZ)在内的化学疗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亟待拓展新的治疗方法。自噬作为一种生物代谢过程,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和抑制的双重作用;自噬失调与胶质瘤的病理生理过程存在密切联系。微小RNA(microRNA,miRNA)可以调控自噬水平,是治疗疾病的潜在靶点。深入了解miRNA调控自噬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有望为胶质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良性家族性婴儿癫痫(BFI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RRT2基因突变和双侧额区放电的BFI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BFIE主要临床表现为局灶性癫痫发作,PRRT2为主要致病基因。发作间歇期EEG多无异常,局灶性放电部位多为额区。本病预后良好,多数抗癫痫药物对本病有效。结论婴儿期以局灶性癫痫起病,如丛集性发作,且智力、运动发育正常,需结合基因和EEG检查,考虑BFIE可能。
目的 研究影响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接受颅骨钻孔引流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改良的心肺替代通路,是挽救呼吸功能或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支持技术,作为一种人工膜肺和血泵为心肺衰竭患者提供气体交换与血液循环。在ECMO治疗期间由于人工管道和人体内部结构的巨大差异,会对血液造成多种影响:(1)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膜改变引起溶血;(2)血小板破坏增多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以及凝血因子水平降低而造成出血;(3)血流动力学改变,形成血栓,引起多种并发症。因而
目的检测去白悬浮红细胞在4℃储存不同时间下的红细胞溶血率、细菌生长、生化指标、能量代谢、膜损伤及氧化应激等指标,评价其质量随储存时间的变化。方法10份志愿者全血于采集当天留取50 mL,用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滤白,尽可能去掉血浆层,根据200 mL全血对应红细胞保存液量等比例加入红细胞保存液,置4℃冰箱冷藏保存至终末期。于第0、7、14、21、28、35和42天检测溶血率、ATP/2,3-DPG、Na+/K+/GLU/LDH/pH、PS/CD47、MDA/SOD等
目的探讨Apollo头端可解脱微导管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安全性和使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的脑动静脉畸形均单独使用Apollo头端可解脱微导管,或联合使用其他微导管进行栓塞治疗。结果本组患者中治愈性栓塞12例、显微外科术前辅助栓塞4例、靶向性栓塞动脉瘤并部分栓塞动静脉畸形2例及部分栓塞4例。共使用25根Apollo头端可解脱微导管,栓塞后均顺利从血管内拔除;有5根导管解脱点未分离,将导管完全拔出。患者术中均未出现Apollo导管相关并发症。术后半年,临床随访17
目的探讨小骨瓣开颅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老年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老年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应用小骨瓣开颅内镜辅助下手术清除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定预后,本组患者中恢复良好15例、轻度残疾3例、死亡1例(因心肺并发症致死)。结论应用小骨瓣开颅内镜辅助下清除老年急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方式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Rosai-Dorfman病(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中枢神经系统Rosai-Dorf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男,57岁,临床表现为间断性头晕4个月;MRI检查示,右侧颞部结节信号影,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明显,基底宽与颅底骨板相连,可见“脑膜尾征”。病灶切除手术中见病灶位于右侧中颅窝底,呈匍匐状,质地坚韧累及颅底硬脑膜;手术全切病灶和受累硬脑膜。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Rosai-Dorfman病。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对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引起的严重口面部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对5例有严重的口面部运动障碍的抗NMDAR脑炎患者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100~200 U),比较治疗前后口面部运动障碍的情况。结果5例患者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1~6 d临床效果开始显现,注射2周后3例患者口面部运动障碍明显改善,2例患者遗留部分症状,仅表现为口唇和面部轻微不自主活动或口角咀动、吐舌等,不影响正常生活。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分各项均显著降低(均P<0.05
目的探讨影响桥小脑角区(CPA)表皮样囊肿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改进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及出院后的随访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15例)和预后不良组(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方式及预后,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是否为复发病例、肿瘤最大径、肿瘤是否越过中线、手术方式及术中出血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其中肿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动脉血液涌入于蛛网膜下腔,红细胞及其代谢产物积聚于脑表面,对脑组织造成严重损害。既往研究表明机体可通过对红细胞吞噬、游离血红蛋白及血红素代谢等内源性途径清除血肿,减轻神经毒性。然而,机体对血肿自发性清除的能力有限,亟需外部干预,改善预后。近年来,有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肿清除机制及如何提高血肿清除效率的研究报道。本文对蛛网膜下腔后血肿代谢途径及潜在治疗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