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服务体系提升应用效益以教育信息化推进佛山教育现代化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24834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佛山市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关键的措施,放在突出位置,整体推进佛山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全市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服务体系;教育信息化;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20-0080-03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多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环境日臻完善;重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重视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应用效益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1.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1)推进“网络畅通”工程
  1999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了佛山教育城域宽带虚拟网。2002年,五区先后建成区域教育城域网。2005年,市、区两级教育城域网完成升级改造,建成佛山教育宽带城域专网,实现一市五区教育网的高速互联互通。同时,在教育城域专网上设置多个专用虚网,为全市提供电子政务、视频会议、招生考试、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数据管理等网络服务。教育城域专网建成后,全市实现了统一数据标准、统一使用网络出口、统一使用IP地址和域名命名,并与广东省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络对接,高速连接中国教研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和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
  (2)推进“校校通”工程
  我们按照“科学规划,分层推进,方式多种,先通后建”的思路,把“校校通”工程作为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截至2007年底,全市建有计算机网络教室1700多间,多媒体教室7300多个,65%的学校建成校园网,90%的学校以宽带方式接入教育城域网,100%的学校实现了“校校通”,加快了数字化校园网建设。
  (3)推进“数据枢纽”工程
  我市先后建立市、区二级教育数据中心,并以市教育数据中心为核心进行数据交换,形成市、区、校三级互联互通的佛山教育数据网格体系,为教育教学管理、资源共建共享等提供高速服务。
  (4)推进“计算机配备”工程
  我们通过政府拔款、买方信贷、企业合作、学校自筹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师生计算机配备工作。目前全市中小学拥有教学用计算机14万多台,生机比为7∶1,其中高中达到了5∶1。教师教学用计算机比例接近2∶1,超过三分之一的学校,实现教师人手一机。
  2.以软件开发与应用为支撑,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水平
  (1)重视管理软件建设
  自主开发或合作开发教育教学管理软件,提升管理水平。比如,在学校管理方面,我们开发应用了中小学网络教学系统、新叶网络学堂、研究性学习管理系统、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平台、学科网站群应用平台、资源库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校产管理系统、教学仪器管理系统等,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在招生与考试方面,我们开发应用了面向各类考试的成绩查询系统、网上报名系统、中考网上阅卷系统、考试可视指挥与监控系统等,为各类考试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在家校互通方面,我们开发应用了一卡通、校迅通、即时通等系统,方便了家校管理。
  (2)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使用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实现市、区、校的政务电子化和管理数字化。开发分布式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协同办公系统、校园管理系统、可视会议系统等,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与决策效率。建设教育门户网站,发布教育新闻,公布政务信息,推进教育政务公开。
  3.以资源建设为抓手,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的提高
  (1)全面实施资源共建工程
  以自主开发与购买并行的方式,按照“全市统筹规划、教育专家指导、教研员把关、实验学校支撑、师生共同参与”的建设模式,开发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种类齐全、形式多样、灵活方便的学科资源,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以研究课题的形式,三年内建成覆盖所有教学模块的高中网络课程资源库。以“新课程精品课例库”建设为抓手,促进优质特色资源库建设。按照“统一索引、分布存储”的原则,整合全市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分布式教学资源网格。现在,市级城域网已建成了21个学科资源网站,覆盖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所有学科,学科群网站访问量近1000万人次,年均访问量达180多万人次。各区城域网也建有自己的学科资源网站。
  (2)深入推进资源共享工程
  在资源共建的同时,我市更加强调资源共享,以共享促进应用。一是做好全市资源共享规划,市、区、学校协调合作,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开发;二是开发面向全市的资源管理应用平台,扩大资源共享范围;三是开发“分布式异构资源系统”,对区、校各类优质教学资源跨区域、跨平台整合,统一资源检索界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是广泛宣传和推荐优质教学资源,通过资源应用交流、表彰活动,促进资源共享。
  4.以教学研究和普及教育为依托,夯实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
  (1)推进实施园丁工程
  我们依托课题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校本实践等途径,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十五”以来,我市批准立项的国家级、省级教育技术课题达300多项;全市54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都参与了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十五”期间,全市教师出版现代教育技术书籍400多部,有1192篇论文、505节课例、712个软件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2)推进实施网上教研促教工程
  以教师博客、师生主页、教育虚拟社区和特色教育网站建设为平台,通过名师引领、青年教师加盟、校本研究、学术沙龙等方式,推动区域教师结成教研联盟,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拓宽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目前,“佛山E时空”虚拟教育社区,师生主页和博客数量达13万个,总访问量达400多万人次,网上教研活动蔚然成风。
  (3)推进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工程
  从2001年开始,全市从小学三年级起全面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有些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根据我市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和相对超前的实际,我们组织编写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地方教材(分三年级和一年级两个起始版),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我市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竞赛成绩连续多年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在第九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中,我市成为全国获一、二等奖最多的地级市;2003-2007年包揽广东省中小学生智能机器人比赛项目的所有冠军,2007和2008年连续两届夺得世界机器人大赛灭火冠军。
  
   二、几点体会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的体会主要表现在实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转变:
  1.从单纯注重建设到更加关注应用的转变
  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期,我们更多的是抓“硬件建设”,或多或少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信息化工程变成了“展示工程”。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重视和强调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把应用置于核心地位。我们按照以需求带动建设,以服务促进应用,以应用引领发展的思路,提出教育信息化必须服务于新课程改革,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于教育管理,必须把应用效益和水平的提高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从原来的资金和硬件投入攀比转向应用效益的竞争。
  2.从强调硬件管理到更加重视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的转变
  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期,我们更多的是重设备、场室的管理,关心应用不够。现在,我们越来越强调“以服务为本”的理念,更多地思考如何构建和完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提高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的应用效益。
  3.从线性建设到整体推进的转变
  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期,我们更多的是重视“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设施建设,采取的是“由点到线”的线性推进过程。现在,我们关注的是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同步进行,课程整合与资源建设、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开、教师培训与应用推进同步实施,把关注点从技术、硬件环境转移到人及其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上,统筹规划、系统思考、整体推进,将教育信息化推进更深层次的应用领域。
  4.从“信息孤岛”现象到“资源共享”局面形成的转变
  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期,受传统封闭思想的影响,教育信息资源还不够畅通,存在重复建设、使用率低、共享困难等问题,或多或少存在着“信息孤岛”的现象,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现在,我们越来越重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做的更多的是集全市的集体智慧建设资源,统一资源建设和应用平台,信息资源免费开放。同时,通过分布式资源异构平台,加强资源的共享力度,促进信息资源从封闭走上开放,从共建走上共享。
  5.从着眼制度约束到探索激励机制的转变
  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期,我们更多的是注重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的约束。现在,我们更加重视探索有利于有效应用、提升效益的激励机制的建设,更多的思考如何有效地调动广大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积极性。
  
  三、后续展望
  
  近年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如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投入仍然不足,多渠道融资的投入机制还未形成,投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还需健全,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教师队伍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佛山教育信息化建设将继续围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坚持标准统一,资源整合,以服务为导向,以应用为根本,以效益为目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将转移到重点关注信息技术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信息技术如何提高应用效益和服务水平,信息技术如何促进我市教育的整体发展,在推动我市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找到更多更好的结合点、支撑点、着力点、平衡点、关键点。要加快建设和研究开发的步伐,切实做好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和应用效益,让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一起来环保
摘要:当前,教师个人教育网站日渐增多。文章论述了教师个人教育网站对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教师个人教育网站的几个拓展功能。  关键词:自身工作;学科教学;教育实践;协同教育;自主学习;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22-0015-02    我们曾经欢呼雀跃地迎接电脑时代的来临,但不经意之间,电脑与网络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
2020年的春节,注定让我永生难忘。因为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袭来,原本热闹的街道,没有了行人的踪影。正当大家都惊恐不安,躲在家里自保时,有一群人却用他们的行动,展现了中国人应有的样子。  习近平爷爷一声令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國各地的医务工作者自愿报名,奔赴武汉,他们告别父母,义无反顾地踏上危险的征程,与病魔抗争,与死神搏斗!有人壮烈地牺牲了,永远地倒在了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但还有
摘要:Photoshop是一个实践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图像处理软件,文章从理论到教学实践,阐述了基于思维导图的案例教学在中职Photoshop课程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为中职Photoshop课程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思维导图;案例教学;Photoshop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22-0028-03    一、基于思维导图的案例
“妈妈,今天星期六,爸爸为什么也不在家?他不是答应带我去动物园吗?”弟弟不高兴地说。  “宝贝,爸爸去扶贫了。”妈妈温柔地摸着弟弟的头,说。  我的爸爸是一位老师,他经常很忙,因为,他除了每天的教学工作之外,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精准扶贫。爸爸说,精准扶贫是习总书记提出来的,是为了帮助贫困的人彻底脱掉贫困的帽子,走上共同奔小康道路的一项利国惠民政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举措。耳
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提问要具有艺术性,做到提问的目的性、质量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时机性的统一。  关键词: 目的性;质量性;层次性;趣味性;时机性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4-0022-02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而这一点,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每周只有一堂课,而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农村计算机普及程度低、学校计算机少和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根据认知的规律和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农村;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0-0079-02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计算机和人们的联系也因此更为紧密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及网络越来越普及,中小学生网民群体也日益壮大。他们对新事物充满极强的求知欲,无疑会受到网络中各种不良思想意识的侵蚀。文章从技术防范、技术教育、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四个方面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引导学生加大网络正面应用做了介绍,以期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合格的网络新公民。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技术防范;网络安全;主题活动;网络新公民  中图分类号:G40-05
摘 要:在网络资源日益丰富的时代背景下,学科网站也应运而生,它将学科教学与网络相结合,促进学习者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学科网站中对自主学习功能模块的设计,对其中的八个子功能模块进行具体设计,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关键词:学科网站;自主学习;功能模块;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6-0066-03  
摘要:多媒体教学是一柄“双刃剑”。语文课堂教学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但是多媒体教学不能照“片”宣科,不能盲目滥用。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多媒体,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设计为依托,适度寻找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堂;“双刃剑”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8)24-0052-02    引言    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