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形象意境例说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ren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体诗的形象意境揣摩,实际上包括赏析形象和揣摩意境两方面。因为在设题和解析中,其操作过程相近,所以本文将其结合在一起讲解。
  诗歌中的“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和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可以是事物形象,也可以是景物形象,包括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形象是作者寄托感情、表达主题的载体。
  所谓“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营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情与境的和谐统一。领会诗的意境必须从把握诗的形象入手,从诗中的形象去探求诗人的情感。
  其题目呈现形式一般为: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本诗写出了××景象的什么特点?
  其答题步骤为:
  ①找出诗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词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②用精练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点; ③体味形象中的暗示或感情色彩;④提炼出诗词的主题(或者概括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可用下列模式来表述:引述词语—分析特点—体味情感—提炼主题。
  下面以两个例子说明。
  例1 阅读唐朝诗人刘方平的《采莲曲》,说说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把握,可抓住描绘形象的词语,如“落日”“清江”等景物形象,“楚腰”这个人物形象,“荆歌”“采莲”“乘潮”等事物形象,结合“楚腰”的典故,联系感情用词“艳”(使……更加艳丽)“从小”“即”等,从而归纳这一个形象特征。
  答案 到了“日落”还在“采莲”(引用词语),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苦(体味情感),由“从小惯”“乘潮”(引用词语)再现了采莲女勤劳勇敢的品质(分析特点),由采莲中的“荆歌”(引用词语),勾画出她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的心情(体味情感)。可见诗人塑造了一个朴实可爱、勤劳勇敢、乐观开朗的采莲少女形象(提炼主题)。
  点拨 解答这类题,应该注意:(1)分清类别,准确画出诗中的形象;(2)理解形象的意义,对于人物形象,分析其描写出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对于景物形象,分析其描写出的时间、地点、天气、氛围等,如果是人文景物,还要注意其身上的人文历史意义;对于事物形象,分析其描写叙述了事物的哪些方面,表现了物象的哪些动作、神态、气势等;(3)找准评价用语或富有感情色彩的用词,揣摩形象的特点及诗人对形象的好恶;(4)运用一定的想象联想,将这些形象连缀在一起,还原成一幅幅的生活画面;(5)适当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知人论世。作者的生平经历、所处的时代特征、政治主张等有关的资料,平时应该准确记忆。特别是一些咏物诗,由于运用了比喻、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因此理解这些物象时,就要用到上述知识了,如骆宾王的《咏蝉》中的“蝉”这一物象。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唐朝诗人杜荀鹤的《小松》,说说诗人笔下“小松”这一形象的特征。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解析 由诗人笔下的“深草”“蓬蒿”等景物形象可知小松的生活环境,进而推断其初时不为人知、难以引人注意的特点。“刺头”“凌云”等动作形象,描写出了小松由小到大最终长成参天大树,联系前面的生长环境,可推知小松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形象。由“自小”“而今渐觉”和“时人不识”“直待始道”等感情倾向用词,可揣摩到世人对小松前后态度,完全是以身世取人。通读全诗可感知,作者在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因此我们理解此诗时可以由小松及人,明确作者在借“小松”这个形象,暗示自己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含蓄地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答案 诗人笔下的“小松”初时“刺头深草”,后来“渐出蓬蒿”,最后“直待凌云”,是一个由小到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形象。借“小松”这一形象暗示自己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诗人批判了世人凭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这一社会现象。
  练习
  1. 阅读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结合诗中颈联谈谈诗人塑造了怎样的自我形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2. 阅读宋朝诗人林景熙的《梦回》,说说诗歌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容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3. 阅读宋朝诗人郑文宝的《柳枝词》,指出其第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4. 王维的《新晴野望》的意境很有特点,请分析。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参考答案
  1. “身多病疾”(引用词语),表明了自身的困境(体味情感),仍“思田里”(引用词语),表明了他思念友人或有归隐田园之心(体味情感)。“邑有流亡”(引用词语)暗示了民生疾苦(分析特点),“愧”(引用词语)流露出他自己的惶愧之心(体味情感),“俸钱”暗示这是位官员(分析特点)。可见诗中塑造了一个身处窘境而思念朋友,面对现实却不能解除人民疾苦的满怀愧疚之心的正直地方官吏形象(提炼主题)。
  2. “荒馆”(引用词语)暗示了此地的荒凉(分析特点),在一个秋天的月夜(引用词语),“无风”(引用词语)而能听到周围的“砧声”“莲叶响”(引用词语),可见此地的幽寂(分析特点),“水寒”(引用词语)更让人寒意四起,由此可见“冷清”(分析特点)。所以本诗描写的景物特点可概括为:幽寂、荒凉、冷清(提炼主题)。
  3. “亭亭画”(引用词语)三字暗示了船只的华丽(分析特点),再联系后一句的“直到”可知“系”(引用词语)的船是“静静地系着的”(分析特点)。而“春潭”(引用词语)一词,更是暗示了“碧波荡漾”(分析特点)。可见诗人描绘了一幅一艘华美的小船系在岸边的杨柳上,静静停泊在碧绿的春水之上的优美宁静的画面(提炼主题)。
  4. “无氛垢”(引用词语)暗示雨后新晴,空气中无丝毫尘埃,显得明净清新(分析特点)。“白水明田”“碧峰”(引用词语)暗示在阳光照射下,银白色河水波光闪动、更加明亮,峰峦更加青翠(分析特点)。这些景物远近相衬,色彩鲜明,俨然一幅清新、明丽的动人画卷(分析特点),意境清幽秀丽(提练主题)。
其他文献
所谓“非谓语动词”,指的是在句中不作谓语而是作其他句子成分的动词。非谓语动词有三种形式:不定式、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其中,过去分词在句中可作定语、表语、宾语补足语及状语。  一、过去分词作定语  动词不定式、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都可以在句中作定语。  作定语的分词在意义上相当于一个定语从句,有进行式或完成式、主动或被动的区别,使用时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一般来说,不定式作定语表示没有发生的动作,现在分
期刊
Q:最近在网上看到有的学校已经发布了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简章,听说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测试,可以在高考录取中享受一定的加分,有的还可以免高考,报考高水平运动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甘肃兰州 王灿  A:您所说的高水平运动员也叫体育特长生,不同的高校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报考条件要求也不同。但总的说来,要满足以下条件: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且高中阶段在省级(含)以上比赛中获得集
期刊
1809年,时任普鲁士教育部长的威廉·冯·洪堡痛感于大学单一的教学职能,积极促成柏林大学的创办,科学研究自此堂而皇之地进驻大学,并迅速以柏林大学为中心,全面辐射英、美、法等欧美发达国家,与教学和后来的社会服务一起成为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洪堡也被誉为“第一个提出大学教学应当与科研相结合的人”。  洪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改变了教学过程的性质,Semiar(研讨式教学)取代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
期刊
决定,往往只是一瞬间的选择  高考中,我很幸运地夺得了本县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绩。有了满意的成绩,梦想中的大学——清华大学也不再如梦想中那么遥远。可专业呢?着实让我不知如何去选。清华大学在我所在省招生专业多达数十个,不明白专业学什么的我,看这个也觉得不错,看那个也觉得喜欢。结果快到提交志愿时还没下定决心。  至于我最后的决定,倒也有那么一番注定要与航天航空牵手的意味。高三时曾多次想过大学的样子,那时除
期刊
来信剪辑:不知道怎么回事,原本开朗的、外向的我,现在常常觉得很孤独。好朋友也疏远我,有困难也没人帮。给朋友发短信,他们不回,我就特别烦躁,完全无心做事了。怎么办?  甘肃兰州刘东  回复:人的一生,常常是孤独的。人类是群居动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孤独的恐惧与生俱来。  进入高三,那种呼朋引伴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复返了。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独自生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自习,一个人行走在校园里,一个人面
期刊
本栏目大量征集漫画脚本,发生在你身上或者你身边的趣事都可以给本栏目邮箱投稿。一经采用,稿费奉送。
期刊
从擅长出发注重长远  《高校招生》: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录取您的是无线电通信专业。这个专业是自己的选择还是被调剂的?  李建东:当年在专业选择上就两个大方向,一个是有关农业的,因为那时候国家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另一个无线电专业。于是我就报考了华东水利学院(编者注:位于南京,现已更名为河海大学)的农田水利专业,而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的专业志’愿就选择了无线电通信,当时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听老师说
期刊
龙应台曾说过,人生有如一场目送。每个人的一生都在经历着一场又一场的目送,也许是朋友师长的深情凝望,也许是挥手道别从前的那个自己……在我青春成长的这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上,我也曾害怕,也曾孤独,也曾彷徨。可是,在我的人生之路上,因为有你,有你们,那些用真心守护我的人们的目送,让我内心总燃烧着不灭的希望之火激励我坚定地不断前行。今天的我,经历了许许多多中国孩子都要经历的高考的洗礼,虽然现在已经走向新的大
期刊
1 不要试图什么都争第一。  2 不要试图交到一个完美的朋友,也不要交到很多朋友。  3 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强大起来。  4 学会用真诚的简单,对付虚伪的复杂。  5 考上大学,你是我的女儿;扫马路,你也是我的女儿。只要保持高贵的人格,扫马路也可以扫出一个光明纯洁的世界。  6,在学校里的考场上可以有59分,在人生的考场上绝不允许不及格。  7 美德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会凋谢的花朵。  8 爱情是一
期刊
先看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秋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这一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再看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