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实践、操作、探索、交流等,促使他们主动地、富有个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以生为本 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要重视学生学习的方法。自主探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独立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只要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就指导学生自己看;只要学生自己能讲出的,就鼓励学生大胆说;只要学生自己能够实践的,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总之,只要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取决于好奇性和问题情景的创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思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求欲望,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例如,教学“比例尺”一课,一开始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旅游的情境,出示一张中国地图,激励学生量中国地图算出到你喜欢的地方的旅程。教学时,我并没有向学生介绍比例尺的有关方面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大胆思考,寻求计算旅程的方法。过了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表示有许多问题。机会来了,我立即让学生思考:“要算出旅程,必须知道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如果我们通过阅读教材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同学们一起讨论。”这时,学生都处在高度兴奋、高度集中、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获取比例尺的有关知识显得很轻松,而且印象深刻。
在教学中从创设情境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是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而且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二、 传授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让学生自主探索,并不是盲目的进行。在探索过程中让学生有法可循,要有一定的探索方向,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才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我在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这节课,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学,养成乐于自学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两次自学。第一次是让学生自学例1与例2,自学后进行了及时的信息反馈,知道学生学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即使学生懂了,老师还可以提出有价值的思考性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深化其认识。比如,教师提出: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用的是什么方法?什么是四舍五入法?第二次是在学生的认知上产生了矛盾,出现疑难时安排自学的。这样有的放矢地自学,让学生从书本中找答案,学生印象深刻,效果良好,这是单纯靠老师讲解、释疑所无法比拟的。实际上,通过自学,不仅解除了疑惑,掌握了新知,而且使学生感知了自学的重要性,这将会使学生从不习惯自学逐步过渡到乐于自学,善于自学。
我在这节课中组织了多次讨论与交流,通过讨论与交流,使学生领悟与发现了新知识,促进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分化,有利于认知结构的调整、重组与扩大;品尝了竞争成功的喜悦,特别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机会参与探索学习的过程,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计算、观察、归纳、概括,最后得出结论。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从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探索方法,并且获取的知识能够记忆犹新。
三、 加强操作,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有时需要动手操作来完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动手操作有利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学具来获取新知,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节课我主要采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操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圆锥、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四种圆柱圆锥来完成公式的推倒。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将不熟悉的问题尽可能转化为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中通过实践操作,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比较、去验证等。在操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障碍,教师可以让他们合作讨论,相互交流。而后,教师可适时向学生展示规范操作的全过程。最后,通过比较让学生肯定自己的成功之处,发现和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有学会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探索的氛围,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一定会达到预期目的。
【关键词】以生为本 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要重视学生学习的方法。自主探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独立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只要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就指导学生自己看;只要学生自己能讲出的,就鼓励学生大胆说;只要学生自己能够实践的,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总之,只要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取决于好奇性和问题情景的创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思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求欲望,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例如,教学“比例尺”一课,一开始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旅游的情境,出示一张中国地图,激励学生量中国地图算出到你喜欢的地方的旅程。教学时,我并没有向学生介绍比例尺的有关方面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大胆思考,寻求计算旅程的方法。过了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表示有许多问题。机会来了,我立即让学生思考:“要算出旅程,必须知道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如果我们通过阅读教材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同学们一起讨论。”这时,学生都处在高度兴奋、高度集中、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获取比例尺的有关知识显得很轻松,而且印象深刻。
在教学中从创设情境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是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而且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二、 传授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让学生自主探索,并不是盲目的进行。在探索过程中让学生有法可循,要有一定的探索方向,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才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我在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这节课,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学,养成乐于自学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两次自学。第一次是让学生自学例1与例2,自学后进行了及时的信息反馈,知道学生学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即使学生懂了,老师还可以提出有价值的思考性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深化其认识。比如,教师提出: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用的是什么方法?什么是四舍五入法?第二次是在学生的认知上产生了矛盾,出现疑难时安排自学的。这样有的放矢地自学,让学生从书本中找答案,学生印象深刻,效果良好,这是单纯靠老师讲解、释疑所无法比拟的。实际上,通过自学,不仅解除了疑惑,掌握了新知,而且使学生感知了自学的重要性,这将会使学生从不习惯自学逐步过渡到乐于自学,善于自学。
我在这节课中组织了多次讨论与交流,通过讨论与交流,使学生领悟与发现了新知识,促进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分化,有利于认知结构的调整、重组与扩大;品尝了竞争成功的喜悦,特别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机会参与探索学习的过程,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计算、观察、归纳、概括,最后得出结论。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从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探索方法,并且获取的知识能够记忆犹新。
三、 加强操作,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有时需要动手操作来完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动手操作有利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学具来获取新知,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节课我主要采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操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圆锥、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四种圆柱圆锥来完成公式的推倒。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将不熟悉的问题尽可能转化为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中通过实践操作,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比较、去验证等。在操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障碍,教师可以让他们合作讨论,相互交流。而后,教师可适时向学生展示规范操作的全过程。最后,通过比较让学生肯定自己的成功之处,发现和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有学会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探索的氛围,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一定会达到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