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年代的亲密朋友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yong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生在“三年困难时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等运动。在我的少年时代和青春时光里,寂寞如野草疯长,饥饿如影随形。
  在这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中,我唯一的快乐,莫过于借到一本小说,找一处幽静的地方,随着书中人物进入故事,如同小孩在沙滩玩耍,忘记时间,忘记肚子饿,忘记大人骂,美美的过上一把瘾。
  那个年代,我们这些山里孩子,除每天上午上四节课外,早晨和下午还要放牛,星期天要砍柴,春插双抢(抢收抢种)时节要“支农”。能忙里偷闲看到一本好书,就好比从山上挑下百斤重的柴,坐田埂沐浴清风般舒坦!尤其是酷暑烈日时,田间打谷机声音轰鸣,社员“放卫星(收割比赛)”比赛的号子震天,中途听到队长扯开破锣嗓吆喝大家“歇一下,抽袋烟”,我便抛下镰刀,兔子般钻进柳荫下的小溪旁,顾不上擦一把沾满泥渍的脸,打开一本神话小说,在塞满耳畔的蝉音中,在轻抚脸颊的凉风里,进入美妙的神话世界。
  鱼儿啄着我的脚趾,痒痒的,怎一个“爽”字了得!
  下雨天是老天爷赐予我的最佳读书日,因为雨天不用下地。暴风骤雨如千军万马在屋顶厮杀,裹着闪电的霹雳在空中炸响,关上门窗,瓦缝漏雨的“滴答”声和闹钟秒针的“滴答”声交织在一起。此时给自己斟上一杯茶,展开一部厚厚的小说,心中陡然生出一份宁静,升出一份特别的幸福感!
  受书中“英雄”的影响,20岁那年,我报名参军了。部队的生活一天到晚安排得满满当当,训练、开会、学习、搞生产,鲜有时间坐下来继续我的爱好。好不容易等到睡前看上几页,9点钟熄灯号一响,营房立即一片黑暗。
  冬天还可以躲进被子里打着手电,继续我的书中漫步。记得一个北风呼啸、雪花飞舞的冬夜,被子里手电的光明,小说的精彩,营造出一个温暖如春,幸福似梦的小天地!美中不足的是,被子里的憋闷让我如冰下海豹,要不时的探出头来吸几口气。就在我探头吸气的当儿,不巧撞在排副查夜的“枪口上”!我的书和手电,成了排副的“战利品”。
  在那个没有电视、电脑、文化娱乐荒芜的年代,我把凡能设法借到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都弄来饥不择食的饱“餐”一顿。虽然多是一些有头没尾、有尾没头、无头无尾的残破旧书,都能使我心情大好、胃口大开。
  我一直相信小说中的人物都是真实的,直到初中毕业进了“共大”,得知一同学是从某小说人物故乡来,便傻傻地问起他书中的“某某某”时,那同学一头雾水,才知小说是艺术创作,是作家的妙笔生花。
  书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它陪伴我度过了艰难年代寂寞、苦涩的青春时光;让我这个山里孩子,较早地认识了山外那个纷繁复杂、充满诱惑的奇妙世界;鼓励我对待自己毕生所追求的东西,抱有执著的信念,正像路遥所说:“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其他文献
在浮夸风盛行“一天等于二十年”的20世纪50年代末期,我的家乡龙潭河畔闹出了几个特大奇闻,不仅震动了三湘四水,还波及省外。一是一丘6分面积的山田总产稻谷9000多公斤;二是用网收打红薯,工效提高数十倍;三是马角般的玉米棒子。当时我正初出茅庐,在龙潭河公社当秘书,既是间接参与炮制者,也是直接受害人之一。    亩产3万斤稻谷的由来    1958年10月,慈利县委办的小报《慈利报》发了一个特刊,叫做
期刊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素有“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他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以后完成了《边城》、《长河》等一系列中长篇小说,构造了他心中的“湘西世界”,逐渐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其代表作中篇小说《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写了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之间的曲折爱情,表现了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
期刊
和著名影星赵尔康交往已15个春秋了。赵尔康个性独特鲜明,他出了名,却从不做广告;当演员,却从不演坏人;信佛教,却从未想过出家……    一、“看《董存瑞》电影,萌发当演员的心愿”    1941年5月26日,赵尔康出生在辽宁海城,孩提时的赵尔康就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回忆道:  “上世纪50年代的电影,更多的是强调思想性,它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力,让人很受鼓舞。可以说,那时的电影对我的成长、对我们
期刊
一弯浅浅海峡,让两岸长久隔绝。台湾行,是一次期待已久的握手。  2008年7月4日,我随上海赴台旅游首发团踏上宝岛,作为期10天的旅行。由台北出发环岛一圈,边走边看,从北到南,紧张、疲劳、兴奋,对台湾的认识更加生动、具体、全面。而对台湾的感受,恰如“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其实,去台湾旅游,是一个用现实来填满记忆的过程,它需要你用心去体验细节。    一    去台湾之前,对位于台北市中山区中山
期刊
晋祠山清水秀,古木参天,被誉为“晋祠三绝”之一的难老泉更是闻名遐迩。晋水是难老、鱼沼、善利3泉的总称,3泉汇合而成海清北河、鸿雁南河、鸳鸯中河、陆堡河,成为外八景的“四水青畴”。4河灌溉30多个村子的3万余亩耕地,带动着72盘水磨的生产。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山海经》曰:“悬瓮山麓,晋水出焉。”晋水大约形成于200万年前,分为4股,一是海清北河,即形成于春秋末期的智伯渠。二是
期刊
张德彝(1847—1918),原名德明,字在初。近代职业外交官。1862年考入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所设的同文馆学习英语。3年后毕业,被奏保为八品官,以同文馆学生资格见习外交官。1866年他与另外两名学生一起随从特派官员斌椿,被派往欧洲游历,以了解“外国情形”、“探其利弊”。此行共110天,游历了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汉堡、丹麦、瑞典、芬兰、俄国、普鲁士等国家。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派人到欧洲
期刊
1616年11月——1617年9月,英国大使从雅米尔发回的报告    莫卧尔帝国:印度的伊斯兰教国家。1526年帖木儿后裔巴卑尔攻占并灭亡德里苏丹国后所建。阿克巴统治时期(1556年—1605年)几乎统一南亚次大陆。文中的查罕杰皇帝于1605年至1627年为莫卧尔帝国统治者。    11月1日,(莫卧尔帝国)国王在中午时分来到了接见室。王子带来600头大象,它们都披上了华丽的鞍具,他的随从是大约1
期刊
41年前,在国庆21周年庆典上,我和战友们正步走过天安门,接受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那一幕激动人心的幸福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1970年7月的一天,我们连队接到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选拔一批干部、战士进北京值勤,接受毛主席检阅。这是继1969年国庆20周年大庆我们进京参加检阅后,第二次进京受阅了。真没想到幸运再次降临到我们身上,这使我们感到格外兴奋和激动。  按照受阅部队的标准,连里
期刊
宽敞明亮的厨房、简洁实用的卫生间、中西合璧的客厅……看着女儿女婿为我们老俩口精心设计的“安乐窝”,不由得我心潮澎湃、感概万千,眼前浮现出20多年前入住“筒子楼”的岁月。  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四年的“爱情长跑”,我和妻子终于携手步入了婚姻殿堂。那时结婚可不象现在“无房免谈”,自然也没有房奴一说,多数新婚夫妇都是“蜗居”在父母家等待“论资排辈”分房,往往是孩子满地跑了才能拿到新房钥匙。  父母家
期刊
杜甫有两个儿子,老大宗文(小名熊儿),老二宗武(小名骥子)。两个儿子年龄只相差3岁,资质却有明显的差异,宗文驽钝而宗武聪颖。杜甫曾作诗说:“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学说话的时候便能诵诗,可见宗武确实聪慧,是学习的好材料。至于宗文,老杜诗中从未有只言片语的称赞。  鉴于两个孩子的不同禀赋,杜甫因材施教,采用了不同的教育内容。对于天资聪颖的宗武,他讲授诗艺,并谆谆教导宗武“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