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Leu-19单克隆抗体显示皮肤自主神经中的抗原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y991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应用抗Leu-19及抗Leu-7两种单克隆抗体标记皮肤中的神经组织,显示了两种不同的染色模式。取正常及某些皮肤病的皮肤组织活检,冷冻切片,ABC免疫酶标方法处理,其中98例用抗Leu-7单克隆抗体标记,36例用Leu-19标记。抗Leu-19单抗标记的结果显示,大小汗腺末端分叶部密集的神经纤维丛及皮肤血管周围有明显的神经纤维网,并于立毛肌部位见纤细的神经纤维分支。但毛囊皮脂腺部位则偶见着色的单个神经纤维。

其他文献
伴皮肤病性白内障(cataracte syndermatotique)系指白内障非机遇性地伴发于皮肤综合征而言,这可用皮肤和晶状体均来源于外胚叶来解释。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所致的混浊。晶状体含水量为65%,蛋白质含量为35%,亲水性增加和蛋白质降解是白内障的起因。晶状体的混浊可因晶状体纤维内或纤维间水分减少或积聚,蛋白质合成迟缓导致糖分解酶减少,从而引起能量使用减少。
前列腺素(PG)D2是天然存在的有着各种药理学作用的廿碳化合物.在皮肤,尽管PGD2在表皮和真皮中是来自花生四烯酸的主要环氧合酶产物之一,但其在体内的功能还不清楚.本文通过研究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后大鼠皮肤PGD合成酶活性的变化来阐明PGD2在UVB诱导炎症中的作用.
本文作者用双盲对照的方法评价口服伊他康唑(itraconazole)和安慰剂治疗皮肤真菌病和花斑癣的疗效。2种药物胶囊外观相似,伊他康唑胶囊含50mg有效成分(溶于聚乙二醇基质中,PEG50/50),安慰剂胶囊含等量的基质。
作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79例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血浆中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进行了测定.16名正常人血浆作对照.
本文对银屑病患者临床外观正常的皮肤中郎格罕细胞(LC)作了超微结构的分析,并与正常人皮肤中的LC进行比较。研究对象为8例慢性寻常型静止期银屑病患者,不包括关节型和红皮病型,皮损面积占体表面积约为25~50%。取临床外观正常皮肤(距皮疹至少3~5cm远)活检,另取3例正常人皮肤做对照。
本文作者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IF)以光化性角化病患者的皮肤活检作为慢性光损害性皮肤标本与慢性盘状红斑狼疮(CDLE)患者的皮肤标本进行比较,以研究阳光在表皮-真皮交界处形成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中的作用。
作者报告了2例父母为表亲的同胞姐弟有类似于迟发性皮肤卟啉症(PCT)的皮损,但生化检查提示为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例1.男性,51岁,手、面部光敏性发疹已25年。光暴露部位在轻微外伤时出现水疱、溃疡,愈合后遗留瘢痕及粟丘疹。检查:面部、前额及双手背有许多融合性暗褐色斑及小的瘢痕,球结膜有色素点,未见多毛。患者日晒后即感疲劳,尿呈暗红色。
期刊
例1,女,33岁,胫前、股伸侧和腋下出现0.2~1.2cm水疱数月。开始呈紧张性水疱,很快变松弛,渐干燥、脱屑和结痂。内服、外用皮质类固醇及抗生素无效。初诊为落叶型天疱疮(PF),疑诊为角层下脓疱性皮病(SPD)。予氨苯砜100mg/d,数周后病情改善,停药或减量时皮疹复发。4个月内剂量增至250mg/d,其后6个月中剂量为150~250mg/d,病情稳定。
期刊
有些治疗非皮肤病的药物可影响寻常性银屑病的病程,使原有病情加重,于正常皮肤部位出现新的皮损,或可诱发银屑病等。抗生素对银屑病的影响尚有争论:某些作者认为青霉素、利福平和青霉素、利福平和红霉素对银屑病有良好的作用;也有人发现在抗生素治疗后可引起银屑病,或使原有病情加剧。为了评价银屑病患者在出现并发其他疾病或局部感染时所用治疗药物对银屑病的影响,作者对462例(男315例、女147例)患者通过调查表进
作者用依曲替酯治疗1例播散性汗管角化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患者男性,77岁,于1987年因下腹和股部鲍温病而住院手术治疗。同时全身除掌跖外发现多发性非对称性直径约1~2cm大小褐色的环状斑片,中心稍下陷、边缘呈线样角化过度,胸、背上部皮损部分融合。患者母亲、4个同胞中3人及3个子女均患同病,诊断为播散性汗管角化症。行鲍温皮损切除后开始用依曲替酯治疗播散性汗管角化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