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分析

来源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515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思政既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科内在的发展逻辑.英语专业的新文科建设需要将课程思政纳入系统中,进行一系列的修正和调整,以优化人才培养.英语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协同和迭代评价体系入手,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和立德树人意识,在强化专业课内部协同的同时加强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增加思政向度到评价方案中.
其他文献
作为西方技术哲学研究的开山鼻祖,亚里士多德对技术的哲学思考散见于其对形而上学、物理学和伦理学等论述中.他在自然视域中通过“四因说”的思维框架对技术进行了阐述,而理解“四因说”需要回到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视域中,需要关注自然的运动本原问题.技术作为一种将自然运动包含在内的强制运动而存在,是人类模仿或改造自然的有效手段.技术的创制本质,主要体现为将潜在的事物变成现实的事物,此过程依赖于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等四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同时,他将技术的本质拓展到了德性范畴,建构了“技术-智慧-中庸”的路径,实
群己关系既是人类社会秩序建构的核心和焦点,也是世界秩序建构的逻辑起点.中西文化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两种极具显著性与影响力且彼此相映成趣的文化,它们对群己关系有着不同的建构.群己关系素来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主题之一,反过来讲,社会心理学视角对于群己关系研究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国内外鲜有社会心理学研究者从发生学的角度对中西方群己关系建构进行深入分析与比较.在社会心理学视角下,为了从更深层次上增进对中西方群己关系建构的认识,首先融通来自进化社会心理学、进化文化心理学、文化社会心理学及知识社会学等学科的
在当代文坛上,李存葆的“绿色大散文”独树一帜.其创作特征有三:一是视野恢宏、立意高远,由此拓宽了生态散文表现的空间;二是思想厚重、情感浓烈,由此深化了生态散文表现的内涵;三是气韵饱满、文字华美,由此丰富了生态散文表现的手法.李存葆的“绿色大散文”,不仅为生态散文创作开辟了一块新的园地,也为生态散文研究展示出一方新的视野.
《孔雀东南飞》与《钗头凤》是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悲剧文学作品.同为婚恋悲剧,其相同点在于封建家长制下的“孝”是两者情投意合却爱而不得的悲剧根源.然两者体式与结局的差异性,使其所呈现的悲情美学意蕴有所不同,《孔雀东南飞》作为长篇乐府叙事诗,最后神话化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在天愿作比翼鸟”的殇情取向,同时给读者以悲情消解;《钗头凤》作为一首恋情词,它是陆游一生长恨的起始,也是其情感汹涌、低回到极致的悲情释放.
《装台》聚焦于以刁顺子为代表的一群农民工“装台人”.陈彦用细腻的笔法将“装台人”的人生面貌与生活艰辛叙述出来,并理解、认同他们的生活方式.但陈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于他们生活的直接描摹上,而是更加注重艺术形式本身所表征的伦理和价值.陈彦通过综合性艺术手段,别出心裁地将人生伦理与底层价值隐喻于不同的叙事和形式之中,以小见大.也正因此,使得《装台》更加耐人寻味.
《周陵志》是民国时期编写的一部祠墓志专志,它是第一部完整记述“周陵”的专志文献,亦是陕西地区第一部祠墓志专志.《周陵志》一书引用丰富,保留了不少方志、史书、私家著述等内容,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不仅对研究周代陵寝及周代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并且有利于探究咸阳原地区陵寝的演变.从祠墓志发展角度来看,虽以《阙里志》为底本,但对祠墓志此类专志的体例、内容等方面都有新的编裁.从现实意义来看,它对当今社会处理陵寝开发与地方志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地方陵寝文化资源的利用有着一定的现实借鉴.
中国古代各王朝与同时期世界各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时,除了依靠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一种重要的途径.海上丝绸贸易起自秦汉,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发展繁荣,促进了丝织品通过海上航道进行国际间双向流动,推动了各国丝织技术的互相交流、借鉴与发展,有助于中华文化多元审美的形成,为世界文明搭建起了互联互通的桥梁.
在汉代河西地区大开发的背景下,随着张掖地区屯田事业的发展,水利建设随之兴起.在张掖地区出土的汉简中,有着不少“治渠卒”的记载,他们大多来自河东郡,在籍贯上呈现着地域性的规律,个中原因,与河东地区先进的水利经验、戍边制度、戍边距离以及河东的人口规模有着密切的关系.治渠卒的存在,无疑是水利建设的需要.这一现象还出现河西其他地区,设立了都水卒、穿渠卒等职责类似的水利戍卒,从侧面反映出治渠卒在张掖地区水利建设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此外,简牍中还记载了张掖地区大量水利职官,展现出张掖地区水利管理系统的层次性与复杂性,还
常见的《教育史》教材以年代为序,分门别类地介绍不同时期的教育史实.当下《教育史》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教材,师范生学教材,考试考核师范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与重现.教学内容固定,教学方法单一,难以实现课程价值.因此,教师应该以专题的形式重组《教育史》教学内容,引导师范生对某一特定教育问题进行彻底、深入的探讨与研究.这样一来,就能实现《教育史》课程对于师范生的价值:养成社会意识、训练反省思维、培养历史视野以及丰富想象力.
汉政府面对蝗灾,既有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整,也有具体的微观救灾措施.从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整方面来看,一是大赦天下、赏赐臣民,二是举贤良、惩贪官;具体的微观救治措施主要包括捕蝗赈济、减免租税、发展农业生产等.此外也有一些其他的应对措施,诸多措施都或多或少地在灾情的应对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