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激流“金”变害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mes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令人惋惜,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焦仲卿的母亲当作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来指
  责,我在这一系列文章中为焦母“平反”。前一篇《道是无情却有情——〈孔雀东南飞〉中焦母人物形象解读之一》中,从“事实”与“情理”两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焦母与儿子仲卿深厚真挚的情感。本文从社会客观环境和焦仲卿个人主观条件两个方面详尽的分析了,刘兰芝给焦仲卿带来的潜在危害,揭示了焦母拆散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根本的、合理的原因。
  【关键词】焦仲卿;社会环境;自身条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金子是财富的象征,是决定一个人社会地位等“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无论是谁,都不会轻易放弃它。但在特定的情境下,“该放就放”的道理也同样适用于金子。有一则流传很广的寓言故事:一个很善于游泳的生意人,一次带着很多金子渡河,到江心遇到暴风激浪,船被打翻。别人都纷纷舍弃财物逃得性命,而他却因为舍不得丢弃金子,最终葬身于江心激流中。
  能够娶上品貌皆优,且对自己用情专一的妻子,是任何一个男人的“福分”;可有时候,这种“福分”也会给他带来“杀身之祸”。我认为,焦母正是敏锐地看到了,这个貌似“儿子福分”的女人,正有可能随时给儿子带来“杀身之祸”,才痛下决心逼儿驱妻的。下面从客、主观两个方面分析刘兰芝会给焦仲卿带来杀身之祸的原因。
  客观之一: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据《孔雀东南飞》诗序记载,故事发生在东汉建安年间,也就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在位时期。东汉末年阶级矛盾尖锐,并于公元184年发生了席卷全国的黄巾大起义,起义结束后,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壮大,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各割据势力相互残杀,民不聊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汉献帝公元196年继位,据说就是在大军阀——董卓挟持下进行的。董卓何许人也?据《三国志》卷6《董卓传》记载:董卓“尝遣军到阳城。时适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断其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以所断头系车辕轴,连轸而还洛,云攻贼大获,称万岁。入开阳城门,焚烧其头,以妇女与甲兵为婢妾。至于好乱宫人公主。其凶逆如此。”那是一个老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他们的任何权益包括生命都没有保障,“刀剑,强权”代替了“法律、道德”。
  客观之二:刘兰芝是一个不仅勤劳能干(“十三学织素,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知书达礼(“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而且更是貌若天仙的绝世佳人。她的美貌不仅可以从原诗文字表述直接体现:“腰若流纨素……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而且可以从侧面看出:县令,太守的公子、少爷对如此一个被谴送回家的有夫之妇趋之若鹜。并且一旦答应,以太守之尊不但不认为孩子娶得有夫之妇“有辱门楣”,反而“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试想如果不是有倾城之貌,那可能吗?依我看不会比那个被王允“伯乐”发现的“千里马”貂蝉差。也就是说她是一个任何男人见之都会赞叹、心仪,甚至魂不守舍的绝色美女。
  客观之三:刘兰芝的美貌已经是声名远播,至少在当地是名声在外的,而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你想,“刘兰芝”被谴送回家,这对刘焦两家来说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他们肯定不会大肆宣扬,可就在这等“秘密状态”之下,她“还家十余日”,便有“县令谴媒来”,而且拒绝一个又来一个,“媒人去数日,寻谴丞请还”这说明这位绝色美女,早已被无数个有“实力”的“公子、少爷”垂涎三尺、虎视眈眈。
  这三个客观结合到一块就形成了这样的现实:在一个弱肉强食,“奴隶规则”被撕得粉碎的时代,人人皆知焦家有一个令无数有权有势的男人垂涎的绝色美女。这就好像在强盗丛中有人露出旷世奇宝;饿狼群里有人手捧一块肥肉一样,能否真正拥有珍宝或肥肉,那要看这位珍宝与肥肉的持有人自身的主观条件。
  我们再来分析焦仲卿的主观条件:他是“庐江府小吏”,说明他无权;对母亲的严令逼迫,他虽然极不情愿,却既不敢违背,也无计变通,说明他懦弱、无智;当听说心爱的人被迫改嫁时,他既没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度量,蓄势、修身、待时报仇;也没有勇气操一把菜刀找仇人拼命,说明他无度量,无血性。当听说心爱的人“举身赴清池”时,便选择了最不应该的“自挂东南枝”,说明他只是一个痴情的“无能者”。当然更看不出他有什么“出众的才华”“超凡的武功”。
  试想以这样一个无权无能、无智无谋、无度量无血性、无才华也无武功的懦弱书生,去拥有这样一位绝色佳人。就好像强盗丛中,一岁婴儿死守旷世奇宝;饿狼群里,三岁小孩紧抱一块肥肉一样,结果只能是招致杀身之祸。
  作者简介:张四兴,男,1973年生,河北省邢台县人。1996年,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后因工作需要到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学习,现任教于邢台县职教中心。工作中既长期从事语文课教学,有多篇论文发表于知名刊物,又从事财会专业教学研究工作,2015年独立编著《基础会计复习指导》,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多元化文化的冲击,使得人们降低了对文字的兴趣。为了传承中国文化,必须将国学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将国学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并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学意义;兴趣;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枯燥单调的课本已经无法吸引学生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成为当
【摘要】阅读就是从书面获取信息,它可以活跃人的大脑,可以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兴趣,开阔人的眼界。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任职的语文教师,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教师的重要责任,它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和创业或就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吸取他人的经验,使自己少走弯路,自己在阅读他人作品的时候可以了解他人
【摘要】为了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各种考试越来越强调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查,现代文作为表达时代情感的主要文体,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为了实现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本文研究了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了提升现代文阅读教学效果的途径,旨在实现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效果;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伦敦奥运会自行车赛况  自行车运动历史不长,有记载的首场比赛发生在1868年的法国,距1896年在雅典“入奥”仅28年。然而,自行车项目在首届奥运会上设有6枚金牌,是仅次于田径和体操的金牌大项。从那时开始,每届奥运会都少不了自行车,一百多年的光阴流逝,自行车成为历史最悠久的奥运项目之一。  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自行车将产生22枚金牌,这个数量在全部33个大项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田径和游泳。历史短
【摘要】新课标对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提出:学生得对写话有兴趣,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要善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所学习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话、问号、感叹号的教学目标。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该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关键词】低年级;写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明确好写话教学的目的,明确为什么
【摘要】《文心雕龙》中说,“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浮蹈,浮慧者见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既要提倡个性解读,但更要对错误的偏激的解读予以疏导,因为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心灵的洗礼,从而明白怎样做人,只有这样,才能臻入阅读与做人的化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激情;智慧人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已成为学校以及语文老师关切的问题,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也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近况,研究、剖析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高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效课堂是指老师能够在课堂上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学生能够积极、主
【摘要】议论文教学是一个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提高的过程,需要教师结合教材文本和学生的实际,夯实学生议论文知识的积淀,遵循议论文教学规律,紧扣几个重要环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形成议论文阅读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确保议论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议论文教学;主要环节;有效性  
【摘要】“同课异构”作为一种兼具创新性和前沿性的教学方法,体现在各级教研活动构造的有梯度教学角逐中,“同课异构”的引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活水,让语文课堂逐步走向真正的“语”课堂。本文以《故都的秋》一文为例,对同课异构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展开思考。  【关键词】同课异构;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分析  新课程改革之后,“同课异构”成了教学竞赛的重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具有保存民族文化的作用,并且可以使民族文化得以更新、发展和繁殖。民族文化对于开展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意识和爱国精神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民族文化的内涵,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基于客家文化的视角,提出了一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民族文化;客家文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