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量阅读和积累中培养学生语感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nm08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悟,是对语言文字整体的感知、领悟和把握。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感积累的过程,就是提高语文素质的过程,体现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关键词】阅读;积累;语感;语文教学
  朱作仁教授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那么如何在教学与实践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大量阅读和积累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要积累就不能让学生“两耳只听教师说,一心只读语文书”,而要引导学生在会听教师说,会读语文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谈谈个人看法。
  一、精读课文,结合体验,诱发语感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是课文。语文教材作为学生的主要语感对象,大多数由文质兼美的文章组成,这类文章蕴含着中国优秀的文化精神和思想道德观念,学习这样的文章对培养学生语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类文章要精读。以读为主,切不可围绕三五个问题打转,而要把课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全面地把握和综合地理解。因为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读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才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才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遣词造句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六个句子,如果重读“静”、“清”、“绿”、“奇”、“秀”、“险”六个字,学生就会理解这是桂林山水的特点;如果重读六个“真”字,学生就体会到这是作者以笔下的真景表达心中的真情,这情就是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只有读才能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所以课本中的课文一定要读透,读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列提纲理思路法,抓重点句段法,换词品读法等,但总的来说,学生读的力度和所占时间的比重还不够。如果每一篇课文都能从熟读精思而能成诵,学生的语感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吟诵要使学生看作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真切,希望早一点能背诵而自然达纯熟的境界。”这是培养语感最有效的途径。
  二、重视读写例话中方法的积累
  在中高段的语文课文中,几乎每单元都配有相应的读写例话。安排读写例话的目的是揭示本组课文要进行的阅读或作文方面的训练重点。每组读写例话揭示的都是规律性或方法性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阅读或写作的工具,只有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才能促使学生主动读书,才能为大量阅读做好准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读写例话的经验,定期提问归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某种方法。比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分段的分歧较大,在产生分歧时,笔者先让学生回忆以往读写例话中所讲的分段的依据,学生答出“按时间顺序分,按地点转换顺序分,按游览参观的顺序分,按总分总的结构分,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分”,回顾之后让学生自读课文,用各依据去验证,最后学生就会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有关地球的几方面知识。把这几方面分清了,文章的结构也就明晰了,内容也自然了解了大半,再经教师的讲解,文章也就读透了。通过实践,学生扎实地积累、回顾、归纳、总结,在教师略作指点的基础上列出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经常回顾和应用这些方法对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提高了学生语感中的准确领悟感,激发了学生主动读书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语感的发展。
  三、充分利用配套的阅读教材
  现阶段教材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语感。对于这套教材中的课文,不能只让学生找出课后的问题答案,而是要让学生利用例话所学的方法分析课文,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及优美句段。根据文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语感。比如《海上日出》《夕照》《草原》等文章使用了易于构成画面的语言,适合培养学生语感的形象感,笔者鼓励学生大胆地给文章配插图,根据图与文积累优美的景色描写的句子。对于含意深刻的文章,比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伯父和“我”谈起《水滸传》,“我”张冠李戴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的话,‘我’又羞又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这是为什么?原来,伯父的话表面上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上是在委婉批评“我”读书不认真。“我”听懂了伯父的言外之意,才那样羞愧后悔。读课文时,学生只有领会到这层意思,才能体会到鲁迅先生对孩子的教育和体贴。所以,认真揣摩词句的言外之意,可以培养学生语感中的意蕴感。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尚不丰富,这样的段落先要求学生背诵,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揣摩和体会,学生便能把体会到的意蕴实践于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
  四、有计划地让学生积累古诗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培根也说“读诗使人灵秀”。许多优秀的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这对于培养学生语感,激发学生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都非常有益。积累大量的古诗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学生的语言变得灵秀。但语文教材并没有大量地选取古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增加课外古诗,扩大学生古诗的阅读量和积累量。这些古诗包括景趣诱人的《望天门山》《暮江吟》;情趣盎然的《山中问答》《红豆》;理趣十足的《金缕衣》《冬夜读书示子聿》,志趣激昂的《示儿》《别董大》等等。每当听到教室里传来“秦时明月汉时关”“劝君惜取少年时”的朗朗读书声时,每当看到学生在作文中化用的诗句时,都使笔者意识到积累古诗词对于提高学生语感和语言的流畅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重视生活中的语言积累
  感受与生活经验直接相关,如果离开了生活经验,那么语言与现实就失去了联系,因而也就很难获得具体的语感。所以说,丰富深切的语言,不能单靠查字典来理解,或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该把生活经验一点一点积累起来,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正确理解语意。比如在教《鸟的天堂》一课时,有一句“太阳已经落山,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一段红霞”的说法并不常见,于是笔者让学生回家后留意,傍晚的红霞何时是一片,何时是一段,何时是一抹,并引导学生看看早晨的红霞是怎样出现的。学生兴致很高,不但傍晚看了晚霞,知道太阳快落山时和刚落山时,红霞是一片的,面积大的;当太阳落山后,红霞就只剩一段,面积比之前小很多;当夜幕快要降临时,红霞是一抹的,停留的时间特别短。还有几位学生分享了早晨出门时看日出的所见,所感,同以往读的《海上日出》《日出》作比较。因此在理解语言文字时,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语感的培养才不至于那么苍白。正如费尔巴哈所说:“感情只能向感情说话,因此感情只能为感情所了解。”只有通过大量丰富的阅读和积累,才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才能从优秀的篇章中汲取营养,才能从丰富的生活中学到知识。这才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评价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的实施离不开评价,评价是导向,它能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评价是激励,教师的一句夸奖,一个点头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评价是度量,它能给学生的学习确定一个基模。四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思想品德的评价没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如何评价教育的对象,还缺乏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客观标准和评估方式。在教学中,我们要尝试“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
摘要:“双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概念提出后就受到学者的质疑,争论意义并不在于搞清楚概念的含义,重要的是对学科发展和实际问题解决及教育效果的提升是否具有实际意义,如果有,就值得花大力气研究,否则,只是虚假的学术繁荣。不能把“双主体”转换成“主客体”,在单主体还是双主体问题上不只是概念之争,而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导向问题,在基本问题上不能搞“折中”或“和谐”,不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建议阅读教学应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广泛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因此,基于课文内容的拓展性阅读教学被老师们广泛认可,但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拓展性阅读教学还存在着拓展无章、无序、无度的问题。笔者认为,改变阅读教学拓展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冲破“课本”与“课堂”的约束和限制,科学地设计研学案,以达成教学目标为主线,落
【摘 要】为了践行“兴贤教育”办学理念,学校提出以贤育德,并采取了切实可行和具体有效的措施。首先倡导以贤育德,师者为师亦为范;其次将兴贤教育融于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中;并在课程体系中渗透兴贤教育;最后以活动为载体渗透兴贤教育。这些措施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贤能的教师,培育贤智的少年意义重大。  【关键词】兴贤教育;以贤育德;文化;课程活动  孩子们从步入学校的第一天起,他们将会接受到
【摘 要】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有了这种素质,才能正确认识和参与竞争,才能形成竞争所需要的良好心理品质,才能在面临竞争时精神振奋、努力进取、提高效率。竞争意识在反复的竞争实践中才能形成。在竞争中,我们会有成功,也可能有失败。成功有利于消除恐惧感,增强自信,增强斗志,强化竞争意识;而失败则能磨练意志,磨练人的忍耐力,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竞争意识,可以让学生去体会失败和成功的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话对教师工作的本质进行了最恰当的阐述。然而,此“师者”仅仅是指教育工作者,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应该具备更多、更高的专业要求与职业素养。  古时信息闭塞,所学知识多是“之乎者也”、“天圆地方”、“忠君报国”,所以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传递多是面面相授,谆谆教导;而且教师多是饱学之士(识字较多),所有学生的终极目标都是“金榜题名,光耀门楣”,所以老师与学生的地位是“一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对于教师能力、学生参与、教学形式、教育观念都有特殊要求。目前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思想重视不够、教学组织不力、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实现实践教学的预期目的,必须要构建保障机制、完善实践基地、建立促进机制。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 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6-0062-04  为进一步
【摘 要】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计算教学,采用合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关键词】数学计算能力;用心;有心;精心;细心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一项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是学习计算的关键,要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学生由过去主要听从教师讲授,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以主动探究激活语文阅读教学,通过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拥有向往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拥有语言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拥有掌握学法的成就感;让学生拥有学中有疑的创造欲;打破学科界限,鼓励多角度求知,以课堂为中心,倡导多方面尝试。  【关键词】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应当作为一种基本的能力贯穿培养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因此,阅读教学作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载体,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适合学生发展的阅读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阅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