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丁大卫:一个活在本色平淡里的美国男人,一位热爱中国孩子的美国朋友。1994年来到中国,从1998年开始在西部从事教育工作,在西部东乡支教8年,筹百万资金建11所乡村学校,2008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候选人,目前淡出公众视野,重温丁大卫,以期更多教育工作者扎根教育、献身教育,社会更多人理解、关爱和支持教育事业。
我上的是美国一个州立大学,在弗吉尼亚州,州立大学的概念就是,如果你是本州的学生,学费很便宜,如果是外州的学生,就要贵好多。我是俄亥俄州出生的,上弗吉尼亚州的州立大学。那个大学特好,有三百年的历史。美国最古老的大学哈佛是1673建校,我们是1679年建校。像杰斐逊、亚当斯、华盛顿,都是我们学校毕业的。
我上大学学费比较贵。学校要求学习外语,我想我们说英语的人学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比较容易一点。但是我花那么多的钱,学太简单的,是个浪费,应该选择难度大一点的。对我们说英语的人来说,阿拉伯语非常难,能写、能说、能交流的不多。另外我们学校有日语、中文这些专业,你可以上那个课。我学经济学的那个80年代,苏联的经济、政治我们都学了很多。那个时候日本经济对美国经济也是一个竞争者,所以我们对这些国家还是比较了解的。说实话,我们美国人不太了解中国。中文是世界第一的大语言。第二、第三是英语和西班牙语。但是说英语和说西班牙语的人加起来没有说中文的人多。我觉得上大学应该多学一点东西。我对中国基本上是一无所知,所以就上一门中文课吧,挑战自己,也许我过不了关,但是可以多学一些东西。谁知道学着就上瘾了,我对中国的好多好多东西非常感兴趣。通过语言你可以学到中国很多风俗习惯和文化。我们两个国家差别太大了,所以中国就非常地吸引我。
到大三的时候我有个机会到北京来,做个留学生。我们打算1989年6月份过来,但那时是个非常时刻,学校取消了这个交流活动。但是我还是想过来。我自己申请了北大的一个进修班,到1989年8月底,我就来到中国了,上了两个学期课,汉语系当中有一个对外汉语中心进修班。我们还上政治课,作为一个美国人,我非常高兴。政治课我上得很认真,我们的老师是北大一个老教授,专门给外国人讲中国政治课,到最后还写PAPER了,一个很小很小的论文,然后考试,那门课我没通过……那门课也特别有意思,那段时间我在北大非常有意思,就已经决定了毕业以后还回到中国来。
我父亲是从一个非常小的村庄“走”出来的,是村里第一个上大学的,他学的是教育学,几年后他还得了一个教育学硕士。我母亲是高中老师。我大哥在美国一个高中教语文。语文的概念是英语老师,对你们来说是外语课,对我们来说是语文课。我的意思是,我大哥、我妈、我爸都是搞教育的,所以我有遗传,可能有天赋,反正我特别喜欢当老师。所以那个时候,我会说中文,留在美国有一种多余的感觉,所以想来中国。
我上初中高中的时候,每一年暑假,我都到美国比较贫困的地方,塔克拉基山区、西弗尼亚州、肯德基、田纳西,就那些基本上是搞林业和煤矿的地区。那边是美国最穷的地方。当然跟东乡比,他们挺富的。我们每年都去给他们修房子,我会木匠,可以帮助他们修房子。所以我就已经打算,要回到肯德基,来到中国以后,我再也不想什么肯德基,我想的是“十三个亿”。这么多学生,肯定有更需要我们的。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普及了,虽然质量还需要提高。但我想到中国肯定有一些地方有人还根本上不了学,也没学上,也许我在中国能更发挥作用吧,所以打算毕业以后就去那里。
我是贷款上的大学,我们美国人基本上都是边打工边上学。我是每周四、周五晚上,周六整天,在我们大学旁边那个湖南人开的中国餐厅打工。里面的厨师全是台湾人,刷盘子全是墨西哥人或者波多黎各人,做waiter、waitress的一半都是外国人,像个小联合国,挺好玩的。 我边打工边上学,还贷了一点款,但还不够,所以毕业后我不可能先跑到中国,中国这边赚的钱太少。我在日本当了一年英语老师,一年之内,把钱都还了。
来到中国后,我在珠海工作,有一年暑假,我花了一个月时间,在宁夏、青海、陕西和甘肃稍微转了一圈。我觉得兰州那个地方很糟糕,感觉我应该留在兰州。因为我想到甘肃比较贫困的地方去,所以我就申请当外教,想到西北师大、兰州大学、兰州一中、兰州实验小学、西北民族学院、兰州工业大学等学校去,我都把我的个人简历,送到那边的外事办公室和教务处,跟他们讲,能不能让我当个外教,好多的学校我都非常感兴趣。那时我已经在中国好几年了,他们看到我对待遇要求很低,且会中文,不需要配翻译,所以他们对我非常感兴趣。西北民族学院想聘我,但没有办法。他们之前聘过一个俄罗斯人、一个英国专家当外教,他们的名额已经用掉了。最后教务处处长和我商量:他们想了一个办法,院长聘请我为院长办公室的一个临时工,没有把我放在外语系或外事办,这样就不存在名额问题了,我是为院长工作。那一年院长把我分配到外语系工作、分配到教务处给其他的系上课,这样我得以留在民族学院。
到了那里,我问过很多人,问西北哪些地方教育落后,他们基本都说是少数民族地区。像新疆那边比较发达一些,维吾尔族可以用自己的民族语言考上大学;但是像保安族、裕固族、土族、东乡族等西北特有的一些民族,根本没有那样的条件。我自己也做了一点研究,基础教育方面,就说平均能上多少年的学,按照人口比例,最差的民族就是东乡族,倒数第一;倒数第二为保安族,也是甘肃特有的民族。文盲率,东乡族第一,超过80%。他们民族有语言但没文字,所以文盲率很高。广西、云南、贵州有那么多的少数民族,应该有同样的感觉。我给东乡族的孩子讲语文课,对他们来说汉语就是外语。他们基本上不说汉语, 我就是一个外语老师。那边根本不学英语,学外语就是学汉话。很简单,那时我查了一下,所有的统计都指出,最需要教育的就是东乡。
那时东乡族自治县人口是50万,自治县内为26万到28万左右,所以我很想到那个县内发展教育。2000年的时候我很想去,我在西北民族学院认识了一些东乡人,认识一些民族教育者,我可以向他们学习,从他们那得到一些我需要的信息、资料。那时我的工作关系还在西北民族学院,他们支持我在东乡进行基础教育工作。我很想留在东乡,很想被东乡族自治县教育局聘请为外教,或者当老师、在教育局做工作。
2004年1月1号,我被聘请为东乡族自治县教育局教研室教学顾问,月工资定的是500块,2005年的二月份,我第一次领了工资。那边消费很便宜,我在办公室住,有两三百块就够我生活了。我在东乡到底是做什么工作,好多人看了一些关于我的电视节目、媒体采访,他们就觉得我在那边是当外语老师,上英语课。英语课,错啦,在东乡这样的地方,对英语是不感兴趣的。东乡吸引我,是因为他们基础教育比较差,没有多少人关注。这是一个穷地方,海拔2600米,缺水地区,黄土高坡,种洋芋和小麦,养羊的比较多。 东乡穷,基础教育差,怎么发展是个大问题。按照2002年的统计,东乡平均水平就是每个人上一年学。穆斯林地区、贫困地区,一般女孩子不让上学;男孩子在村里上一个教学点,一年级到三年级,上完去放羊,去外面打工。平均水平是每个人受一年的教育。那边的情况非常值得我们过去帮帮忙,做点事情。但要做什么事?值得我们思考。那个地方的确是另外一个世界:他们语言、风俗习惯、宗 教……很多方面,没去过就不知道他们具体需要的是什么,而且是东乡族——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他们应该发展他们自己民族的文化,他们怎样建设他们的生活? 所以,过去我问他们,你看一个美国人能帮你们什么忙吗?他们基础教育方面缺硬件。如果有学校,教育局可以派老师,财政就可以发工资,日常开支还可以靠学费。但是他们没有钱投资建学校。教育投资不能立刻有收益,所以县财政很少投资教育,好多地方根本没有学校。刚好有个新加坡人,搞一个合资企业在兰州。他们在那里修一个学校花了11万。但没有人帮忙在那里操作,所以我就毛遂自荐,做了个志愿者。学校修得特别简单,一个小平房,还是个教学点,三个教室,五个宿舍,一个很小的校园,围墙、大门、厕所,就这么多。我在那里可以跟老师们、跟教育局的人学习一些,他们可以发现我在什么地方比较有用。
结果许多媒体对我感兴趣,一个美国人,跑到那样的地方去教书,被报道了好多好多次。被报道对东乡还是一件好事,对我自己,我不是特别愿意。通过报道,外面人才知道有个东乡族,才知道这个情况。结果好多人看报道,开始捐钱、捐书、捐旧衣服……捐好多东西,捐的是东乡族自治县丁大卫。我从来没有拿过一分钱。在那边四五年,做过统计,有50多万,这些钱都用得上,要么新建,要么修建学校。有六个,都是小学,三个是教学点,三个是六年制正规小学。上海保险公司给我们捐电脑,我们现在跟北师大实验小学是姊妹学校的关系,他们捐校服、捐书。丁大卫是一个高鼻子的形象,好多人关注。那些好心人和单位都觉得,我一个美国人,500块的工资,肯定不是为了钱,我也不会贪他们的钱。我也非常愿意,每一分钱都用在学校。如果有人给我捐10块钱,这10块钱肯定也是用在学校。我也不需要什么管理费、手续费。
现在在东乡,我是属于教育局,就在县城教育局住,现在已经修了六个学校。我每天的工作有四个方面:一个是修建学校,今年(编者注:访谈的当年)可能还要修建两所学校。人家捐钱是找我,他们愿意这么做,但没人操作。找个工程队,跟教育局、县政府、乡政府就怎样建立学校搞协议,稍微监督一下工程,这是我可以做的事情,刚好我在那里工作。修建学校是第二个方面;建完以后,稍微改善设备、硬件、学校环境。比如说我们那边,好多地方不通电、不通水。去买一些电线和水管,哪里有自来水我们就可以拉过来,这样学校就有水。人家捐了好多图书,每个学校搞图书社。有人家捐电脑,我觉得不必捐电脑,在那边不适用。好多其他设备可以用在学校里,改善学校教学环境。第三个方面就是教师培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项。通过媒体,好多外面的人了解了我们的学校。广东恩溢教育集团,他们在珠海有三个学校,在汕头、澳门还有分校,还有北师大实验小学,现在跟我们结为姊妹学校。每年寒暑假,我带个别老师到北京来,过来听课,跟北京的老师在教学方面进行交流。东乡的老师到广东去,非常有趣,他们什么地方都没有去过,火车根本没见过。坐两天两夜的硬座,我们一到广东,尤其到汕头那个学校。第一天稍微听一点课,第二天我们就等不及了,我借一个校车,带他们去看大海是什么样。东乡那边连河流都没有,更不要说湖泊和大海。所以他们非常非常喜欢看大海。一年级的语文课文时有关于大海的课文,所以一年级的老师回去以后说,我现在可以真正讲这堂课,给孩子们说大海到底是什么样子,给他们说我的感受。本来大海是两个字,对他们来说,现在我看过了,我在大海里游过了,捡贝壳也很好玩。老师培训不是我直接培训他们,我是给他们机会跟外面的老师——上过师范、上过教育学的人——跟他们一起交流。我没有资格培训他们,但通过我,我可以做一个交流。第四个方面,现在搞东乡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双语教学项目,是个实验项目,福特基金会提供的基金,已经搞了四年。通过让他们学习自己民族语言,然后学汉语,能不能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平。在东乡,就是因为民族语言的障碍,辍学率还是很高很高的。本来老师的语文水平很差,他们说一个外国人在那里当语文老师,合适不合适?当地的老师说,他的中文比我好多了,他还能发音。我在东乡叫丁老师,但是他们不会发ding,因为东乡语就没有这个音;电灯说成间灯(东乡音)。
大家现在知道了一个美国人为什么跑到东乡去。事实上很简单,我的思维,也许是因为信教,非常严格化、理想化。应该当什么样的老师?当然是当一个有用的老师!什么叫有用的老师:哪个地方没有教育,你过去帮帮忙,就很有用、很有意义。哪个地方最需要?就是东乡,于是我就去了!怎么做我也不太清楚。
现在我最看重的是东乡的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这个活动,能够推广他们民族语言,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我希望可以做这个事情。当地县政府更愿意我多上电视,多拉赞助。刚刚12月份上了中央电视台三台一个节目,叫做《真情无限》;初八,有一个栏目叫《讲述》,我也刚上了。我现在通过《真情无限》,有三万块要花,不知道花在什么地方。钱我不想要,我想要的是人。如果人可以下去,钱能拿得到。前天我跟一些同学说过了,你可以拿到赞助,可以拿到一些投资基金会给你提供的资金,要搞项目、做事情。如果要在安徽搞一个完全是志愿者的学校,不必太操心经费的问题,他操心的是没有足够的志愿者。钱是有的,说实话,政府的钱已经够了,东乡修学校,政府是可以做的,现在投资方向不是这个。这三万块我肯定能花完,做一些事情,没问题。但我不想做这些事情,东乡县政府他们说,多上电视、多被报道,让人家了解东乡,然后来一些捐款。我一直就不是很想做这些事情,我的理想与行动就是,当一个好老师,做我可以做的事,做我应该做的事。我在那边当老师,还不如我在教育局工作,帮助全县教育方面的工作。但是作为一个“媒体的”任务,收捐款的对象,这个我不是很愿意。现在也有这些工作要做,有点被动。我就讲这么多。
我上的是美国一个州立大学,在弗吉尼亚州,州立大学的概念就是,如果你是本州的学生,学费很便宜,如果是外州的学生,就要贵好多。我是俄亥俄州出生的,上弗吉尼亚州的州立大学。那个大学特好,有三百年的历史。美国最古老的大学哈佛是1673建校,我们是1679年建校。像杰斐逊、亚当斯、华盛顿,都是我们学校毕业的。
我上大学学费比较贵。学校要求学习外语,我想我们说英语的人学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比较容易一点。但是我花那么多的钱,学太简单的,是个浪费,应该选择难度大一点的。对我们说英语的人来说,阿拉伯语非常难,能写、能说、能交流的不多。另外我们学校有日语、中文这些专业,你可以上那个课。我学经济学的那个80年代,苏联的经济、政治我们都学了很多。那个时候日本经济对美国经济也是一个竞争者,所以我们对这些国家还是比较了解的。说实话,我们美国人不太了解中国。中文是世界第一的大语言。第二、第三是英语和西班牙语。但是说英语和说西班牙语的人加起来没有说中文的人多。我觉得上大学应该多学一点东西。我对中国基本上是一无所知,所以就上一门中文课吧,挑战自己,也许我过不了关,但是可以多学一些东西。谁知道学着就上瘾了,我对中国的好多好多东西非常感兴趣。通过语言你可以学到中国很多风俗习惯和文化。我们两个国家差别太大了,所以中国就非常地吸引我。
到大三的时候我有个机会到北京来,做个留学生。我们打算1989年6月份过来,但那时是个非常时刻,学校取消了这个交流活动。但是我还是想过来。我自己申请了北大的一个进修班,到1989年8月底,我就来到中国了,上了两个学期课,汉语系当中有一个对外汉语中心进修班。我们还上政治课,作为一个美国人,我非常高兴。政治课我上得很认真,我们的老师是北大一个老教授,专门给外国人讲中国政治课,到最后还写PAPER了,一个很小很小的论文,然后考试,那门课我没通过……那门课也特别有意思,那段时间我在北大非常有意思,就已经决定了毕业以后还回到中国来。
我父亲是从一个非常小的村庄“走”出来的,是村里第一个上大学的,他学的是教育学,几年后他还得了一个教育学硕士。我母亲是高中老师。我大哥在美国一个高中教语文。语文的概念是英语老师,对你们来说是外语课,对我们来说是语文课。我的意思是,我大哥、我妈、我爸都是搞教育的,所以我有遗传,可能有天赋,反正我特别喜欢当老师。所以那个时候,我会说中文,留在美国有一种多余的感觉,所以想来中国。
我上初中高中的时候,每一年暑假,我都到美国比较贫困的地方,塔克拉基山区、西弗尼亚州、肯德基、田纳西,就那些基本上是搞林业和煤矿的地区。那边是美国最穷的地方。当然跟东乡比,他们挺富的。我们每年都去给他们修房子,我会木匠,可以帮助他们修房子。所以我就已经打算,要回到肯德基,来到中国以后,我再也不想什么肯德基,我想的是“十三个亿”。这么多学生,肯定有更需要我们的。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普及了,虽然质量还需要提高。但我想到中国肯定有一些地方有人还根本上不了学,也没学上,也许我在中国能更发挥作用吧,所以打算毕业以后就去那里。
我是贷款上的大学,我们美国人基本上都是边打工边上学。我是每周四、周五晚上,周六整天,在我们大学旁边那个湖南人开的中国餐厅打工。里面的厨师全是台湾人,刷盘子全是墨西哥人或者波多黎各人,做waiter、waitress的一半都是外国人,像个小联合国,挺好玩的。 我边打工边上学,还贷了一点款,但还不够,所以毕业后我不可能先跑到中国,中国这边赚的钱太少。我在日本当了一年英语老师,一年之内,把钱都还了。
来到中国后,我在珠海工作,有一年暑假,我花了一个月时间,在宁夏、青海、陕西和甘肃稍微转了一圈。我觉得兰州那个地方很糟糕,感觉我应该留在兰州。因为我想到甘肃比较贫困的地方去,所以我就申请当外教,想到西北师大、兰州大学、兰州一中、兰州实验小学、西北民族学院、兰州工业大学等学校去,我都把我的个人简历,送到那边的外事办公室和教务处,跟他们讲,能不能让我当个外教,好多的学校我都非常感兴趣。那时我已经在中国好几年了,他们看到我对待遇要求很低,且会中文,不需要配翻译,所以他们对我非常感兴趣。西北民族学院想聘我,但没有办法。他们之前聘过一个俄罗斯人、一个英国专家当外教,他们的名额已经用掉了。最后教务处处长和我商量:他们想了一个办法,院长聘请我为院长办公室的一个临时工,没有把我放在外语系或外事办,这样就不存在名额问题了,我是为院长工作。那一年院长把我分配到外语系工作、分配到教务处给其他的系上课,这样我得以留在民族学院。
到了那里,我问过很多人,问西北哪些地方教育落后,他们基本都说是少数民族地区。像新疆那边比较发达一些,维吾尔族可以用自己的民族语言考上大学;但是像保安族、裕固族、土族、东乡族等西北特有的一些民族,根本没有那样的条件。我自己也做了一点研究,基础教育方面,就说平均能上多少年的学,按照人口比例,最差的民族就是东乡族,倒数第一;倒数第二为保安族,也是甘肃特有的民族。文盲率,东乡族第一,超过80%。他们民族有语言但没文字,所以文盲率很高。广西、云南、贵州有那么多的少数民族,应该有同样的感觉。我给东乡族的孩子讲语文课,对他们来说汉语就是外语。他们基本上不说汉语, 我就是一个外语老师。那边根本不学英语,学外语就是学汉话。很简单,那时我查了一下,所有的统计都指出,最需要教育的就是东乡。
那时东乡族自治县人口是50万,自治县内为26万到28万左右,所以我很想到那个县内发展教育。2000年的时候我很想去,我在西北民族学院认识了一些东乡人,认识一些民族教育者,我可以向他们学习,从他们那得到一些我需要的信息、资料。那时我的工作关系还在西北民族学院,他们支持我在东乡进行基础教育工作。我很想留在东乡,很想被东乡族自治县教育局聘请为外教,或者当老师、在教育局做工作。
2004年1月1号,我被聘请为东乡族自治县教育局教研室教学顾问,月工资定的是500块,2005年的二月份,我第一次领了工资。那边消费很便宜,我在办公室住,有两三百块就够我生活了。我在东乡到底是做什么工作,好多人看了一些关于我的电视节目、媒体采访,他们就觉得我在那边是当外语老师,上英语课。英语课,错啦,在东乡这样的地方,对英语是不感兴趣的。东乡吸引我,是因为他们基础教育比较差,没有多少人关注。这是一个穷地方,海拔2600米,缺水地区,黄土高坡,种洋芋和小麦,养羊的比较多。 东乡穷,基础教育差,怎么发展是个大问题。按照2002年的统计,东乡平均水平就是每个人上一年学。穆斯林地区、贫困地区,一般女孩子不让上学;男孩子在村里上一个教学点,一年级到三年级,上完去放羊,去外面打工。平均水平是每个人受一年的教育。那边的情况非常值得我们过去帮帮忙,做点事情。但要做什么事?值得我们思考。那个地方的确是另外一个世界:他们语言、风俗习惯、宗 教……很多方面,没去过就不知道他们具体需要的是什么,而且是东乡族——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他们应该发展他们自己民族的文化,他们怎样建设他们的生活? 所以,过去我问他们,你看一个美国人能帮你们什么忙吗?他们基础教育方面缺硬件。如果有学校,教育局可以派老师,财政就可以发工资,日常开支还可以靠学费。但是他们没有钱投资建学校。教育投资不能立刻有收益,所以县财政很少投资教育,好多地方根本没有学校。刚好有个新加坡人,搞一个合资企业在兰州。他们在那里修一个学校花了11万。但没有人帮忙在那里操作,所以我就毛遂自荐,做了个志愿者。学校修得特别简单,一个小平房,还是个教学点,三个教室,五个宿舍,一个很小的校园,围墙、大门、厕所,就这么多。我在那里可以跟老师们、跟教育局的人学习一些,他们可以发现我在什么地方比较有用。
结果许多媒体对我感兴趣,一个美国人,跑到那样的地方去教书,被报道了好多好多次。被报道对东乡还是一件好事,对我自己,我不是特别愿意。通过报道,外面人才知道有个东乡族,才知道这个情况。结果好多人看报道,开始捐钱、捐书、捐旧衣服……捐好多东西,捐的是东乡族自治县丁大卫。我从来没有拿过一分钱。在那边四五年,做过统计,有50多万,这些钱都用得上,要么新建,要么修建学校。有六个,都是小学,三个是教学点,三个是六年制正规小学。上海保险公司给我们捐电脑,我们现在跟北师大实验小学是姊妹学校的关系,他们捐校服、捐书。丁大卫是一个高鼻子的形象,好多人关注。那些好心人和单位都觉得,我一个美国人,500块的工资,肯定不是为了钱,我也不会贪他们的钱。我也非常愿意,每一分钱都用在学校。如果有人给我捐10块钱,这10块钱肯定也是用在学校。我也不需要什么管理费、手续费。
现在在东乡,我是属于教育局,就在县城教育局住,现在已经修了六个学校。我每天的工作有四个方面:一个是修建学校,今年(编者注:访谈的当年)可能还要修建两所学校。人家捐钱是找我,他们愿意这么做,但没人操作。找个工程队,跟教育局、县政府、乡政府就怎样建立学校搞协议,稍微监督一下工程,这是我可以做的事情,刚好我在那里工作。修建学校是第二个方面;建完以后,稍微改善设备、硬件、学校环境。比如说我们那边,好多地方不通电、不通水。去买一些电线和水管,哪里有自来水我们就可以拉过来,这样学校就有水。人家捐了好多图书,每个学校搞图书社。有人家捐电脑,我觉得不必捐电脑,在那边不适用。好多其他设备可以用在学校里,改善学校教学环境。第三个方面就是教师培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项。通过媒体,好多外面的人了解了我们的学校。广东恩溢教育集团,他们在珠海有三个学校,在汕头、澳门还有分校,还有北师大实验小学,现在跟我们结为姊妹学校。每年寒暑假,我带个别老师到北京来,过来听课,跟北京的老师在教学方面进行交流。东乡的老师到广东去,非常有趣,他们什么地方都没有去过,火车根本没见过。坐两天两夜的硬座,我们一到广东,尤其到汕头那个学校。第一天稍微听一点课,第二天我们就等不及了,我借一个校车,带他们去看大海是什么样。东乡那边连河流都没有,更不要说湖泊和大海。所以他们非常非常喜欢看大海。一年级的语文课文时有关于大海的课文,所以一年级的老师回去以后说,我现在可以真正讲这堂课,给孩子们说大海到底是什么样子,给他们说我的感受。本来大海是两个字,对他们来说,现在我看过了,我在大海里游过了,捡贝壳也很好玩。老师培训不是我直接培训他们,我是给他们机会跟外面的老师——上过师范、上过教育学的人——跟他们一起交流。我没有资格培训他们,但通过我,我可以做一个交流。第四个方面,现在搞东乡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双语教学项目,是个实验项目,福特基金会提供的基金,已经搞了四年。通过让他们学习自己民族语言,然后学汉语,能不能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平。在东乡,就是因为民族语言的障碍,辍学率还是很高很高的。本来老师的语文水平很差,他们说一个外国人在那里当语文老师,合适不合适?当地的老师说,他的中文比我好多了,他还能发音。我在东乡叫丁老师,但是他们不会发ding,因为东乡语就没有这个音;电灯说成间灯(东乡音)。
大家现在知道了一个美国人为什么跑到东乡去。事实上很简单,我的思维,也许是因为信教,非常严格化、理想化。应该当什么样的老师?当然是当一个有用的老师!什么叫有用的老师:哪个地方没有教育,你过去帮帮忙,就很有用、很有意义。哪个地方最需要?就是东乡,于是我就去了!怎么做我也不太清楚。
现在我最看重的是东乡的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这个活动,能够推广他们民族语言,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我希望可以做这个事情。当地县政府更愿意我多上电视,多拉赞助。刚刚12月份上了中央电视台三台一个节目,叫做《真情无限》;初八,有一个栏目叫《讲述》,我也刚上了。我现在通过《真情无限》,有三万块要花,不知道花在什么地方。钱我不想要,我想要的是人。如果人可以下去,钱能拿得到。前天我跟一些同学说过了,你可以拿到赞助,可以拿到一些投资基金会给你提供的资金,要搞项目、做事情。如果要在安徽搞一个完全是志愿者的学校,不必太操心经费的问题,他操心的是没有足够的志愿者。钱是有的,说实话,政府的钱已经够了,东乡修学校,政府是可以做的,现在投资方向不是这个。这三万块我肯定能花完,做一些事情,没问题。但我不想做这些事情,东乡县政府他们说,多上电视、多被报道,让人家了解东乡,然后来一些捐款。我一直就不是很想做这些事情,我的理想与行动就是,当一个好老师,做我可以做的事,做我应该做的事。我在那边当老师,还不如我在教育局工作,帮助全县教育方面的工作。但是作为一个“媒体的”任务,收捐款的对象,这个我不是很愿意。现在也有这些工作要做,有点被动。我就讲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