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目标制与宏观经济绩效:最新研究进展与评述

来源 :经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sh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过钉住通货膨胀率引导通货膨胀预期,降低通货膨胀惯性,减低通货膨胀水平及其波动性,改善产出、利率和汇率等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行为,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和可信度,有效地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尽管目前的经验证据不够全面和充分,但总的来说,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个较为成功的货币政策框架,在很多方面为货币政策决策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基准,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外语教学与研究》开设“博士生导师访谈”专栏,刘润清先生邀我谈谈培养博士生的体会。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首先这不仅有助于向广大读者介绍我国外语界博士生培养的现状。而且有利于广大同仁交流心得体会,以便更好地培养出高质量的博士生。
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名义利率、政府财政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通货膨胀率对居民持有的有价证券比具有负影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法制化程度对于我国居民持有的有价证券比的影响不显著。
依据区域产业转移的理论,现阶段,东部地区产业应该向中西部地区大规模自然转移,但这种现象并未出现。分析发现:中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产业制度、市场等环境差距悬殊,致使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推进力量小于制约力量,因而这种转移目前还不可能大规模地自然演进。为此,中国区域产业发展的政策应该是:顺应这种客观现实,一方面继续促进东部地区的产业发展,为东部地区及全国的经济发展增强整体实力,也使国家有条件支持、帮助中西部地区;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积极改善经济环境,以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同时也要依靠发展旅游业等
以中国金融制度现况为基础,通过构建中央银行-政府-金融机构-居民四部门的博弈模型,将中央银行宏观独立性、微观独立性、货币稳定政策及金融稳定政策纳入统一框架之下。信息约束使中央银行与虚增流动风险、极力游说的金融机构博弈时微观独立性受挫,货币稳定屈服于金融体系稳定;与偏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强势政府博弈时货币与金融双稳定政策屈服于增长政策,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风险;居民则被动地为通货膨胀、流动性风险买单。十多年来的货币金融政策操作实践为此提供了佐证,因此,重新设计保证中央银行宏微观独立性的机制尤为重要。
国有经济的基本存在形式是国有资本。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应从管理企业转向经营国有资本上来,依据有进有退的方针,通过政企分离、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制、搭建资产经营公司和企业重组引导基金等资本流通平台手段,对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最终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国有资本运营体系的高效率。
语言学习的认知方面颇受学界重视,而情感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Stern 1983)。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易受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现象。中介语的发展速度和最终水平呈现个体差异,是否与此密切相关呢?如果承认所有的正常人具有相同的语言认知天赋,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对东道国经济的资本积累作用,还表现在对东道国经济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我们得出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与金融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居民的储蓄率有重要的联系,同时东道国技术存量对技术吸收能力有积极作用;该国的技术吸收能力对经济增长有正的相关性.但是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有消极的负效应。
由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普遍较高,实际收入上升将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和全球流动性过剩。但是,跨国比较却显示出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异常下降和流动性过剩的特殊性。实证结果表明,实际收入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被新的交叉变量放大,必须降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经济开放进程,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中国的流动性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