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想着怎样发挥语文教师的先天优势,通过共情写作引领班级工作进入浪漫诗意的境界。这是我的理想。有句话说得好,“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些年虽小有收获,但我一直在努力。
多年来,我觉得自己最有收获、体会最深的是坚持班级同题作文“永远的××班”的系列。
这项系列活动由语文课代表负责,以作文的形式,每人一月一篇。老师、学生共同参与,题目相同。话题就是最熟悉不过的人和事——班级、老师、同学。
以2013级20班为例,“永远的20班”系列:
(1)20班,我想为你唱支歌
(2)与20班相伴最快乐的事
(3)与20班相伴最难忘的事
(4)与20班相伴最骄傲的事
(5)感动20班之最敬重的老师
(6)感动20班之最敬佩的同学
(7)感动20班之最贴心的朋友
(8)20班,我们的家
(9)青春万岁——致20班
(10)辉煌的四年,永远的记忆
10个题目,两个学期完成,每个月一篇。每次安排一个小组进行组稿、编辑、打印、装订成册,于是一本本班级专辑就面世了。其中1-4题适合在初二之后进行。学生有了至少一年的相处时光,彼此有了了解。题目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班集体,增强班级荣誉感。5-8题适合在新学年开始依次展开,其中“我最敬重的老师”恰好临近教师节,用真诚的文字作为礼物也是很有意义的选择,它们重在启发学生珍惜当下、呵护拥有、提升班级凝聚力。9、10题则是毕业季的深情道别,它们引领学生释放压力,在浓浓的离别情愫中铭记一段金色年华。
事实上,刚一开始,学生有抵触情绪。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一本本精美的册子摆在面前的时候,所有人都很震惊,都不约而同地喜欢上了这种表达方式。大家争先恐后完成个人作品,并且认认真真做好编辑工作。每一期一个小组负责,从封面设计、文字校对、到目录编纂、页码编排等分工明确,堪称完美。这些作品集电子稿永久保存在班级公共邮箱、班级QQ群,成为永久的记忆。
班级建设为第一要务。第一个题目提醒学生细心体会集体生活,发现集体的优势,树立以班级为荣、我为班级添光彩的信念,进而由衷赞美班集体。比如孙伊雪《20班,我想为你唱支歌》:
20班,我想为你唱支歌。是你,把70个个体紧紧地系在了一起;是你,让我们拥有了那么多难忘的回忆;是你,记录了我们经历过的四载风风雨雨;是你,陪伴我们走过那么多奋斗的日子,在离梦想越来越近的路上,与我们同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而这都将无声无息地化作我们的回忆。20班,我想为你唱支歌。
完善班集体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第2~4个题目则是对集体归属感、荣誉感的强化,引领学生从细节着眼,发掘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酸甜苦辣咸最真切的体验积淀为“最快乐”“最难忘”“最骄傲”的具体事件,让班级的理念融入每个人血脉之中。比如张欣奕《感动20班之最难忘的事》:
镜头一:初三年级拔河比赛场地一。20班20余名男队员在50多名啦啦队员的簇拥下雄赳赳赶赴现场,对手是10班,第一局不费吹灰之力拿下,第二局乘胜追击,干脆利落——2 :0晋级;紧接着马不停蹄突出重围,强手纷纷倒下,一举杀入决赛,历史性地获得亚军!
镜头二:初三年级拔河比赛场地一。如出一辙,20班的巾帼英雄不遑多让,同样的比分,同样的气势如虹,碾过10班、9班、2班,尤其是第二战,决胜局异常艰难,眼看著红色绳标即将过线,毫厘之间我们可能被淘汰出局!千钧一发的时刻,我和周围的啦啦队员们拼命地喊着加油加油,在场的20班女生更是憋足了劲,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在雄壮的口号声中居然一点一点将绳子拉了回来,胜利了!无数个身影跳了起来,欢呼雀跃;也有几个女生倒在地上,泣不成声……
现代师生关系更需要拉近距离。第5个题目是启发学生感谢老师,特别适合在教师节前开展。在动笔之前,一定先引导学生回顾学业生涯所经历的所有老师,尤其是曾经任教、正在任教本班的老师,给学生回想的时间,尽可能复原那些老师的音容笑貌,班主任老师也要适时爆料,以逸闻趣事的形式对老师们给予高度评价,随着氛围的浓厚、情感的释放,一种对老师发自内心的亲近将升华为“最敬重”,进而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甚至他们似乎不近人情的严厉,这就为班主任、新任课老师走进学生内心搭设了沟通的桥梁。事实上,学生笔下的老师多是“严父慈母”,难得的是油然而生那种对或严厉或慈爱的老师心有灵犀的强烈认同,这比长篇大论的枯燥说教强了不知几万倍。比如苏奕菲《感动20班之我最敬重的老师》:
前些天,他发信息来说他开学要和我们做邻居了,初二年级搬到四楼了,无限的激动,以后见面的次数又多了。遗憾的是:开学到现在,我还没能在上下学的路上偶遇他一面。听周围的同学说,他还是那个模样,倔强、严肃、温和,但不同的是:他又添了更多白发,他的背脊变得不如以前笔直。教师节给他发信息,诉说了对他的敬意和感激,又追忆到他曾经的严厉,他回的短信中竟有歉意。“不管怎样,我都挺自责的,你替我向我曾经伤害过的孩子道歉,老师错了,老师爱你们。”看到这段话,泪水又浸湿眼眶。当时我们多么不懂事,竟错过了如此好的老师。
现在,他是我的良师,更是益友。他是陪伴了我们两年的数学老师——王老师。他是世界上最温柔、最严肃又最风趣、最残酷又最可爱的老师。每每想起他,我还会后悔当初没有认真听他的课,我还会想去他现在所带的班,听他上一堂课,听他说的每一句教导的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乃是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第6个题目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榜样意识,主动发现同学的优点,努力向身边的楷模学习,从而形成人人向善、人人为善的良好风气,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指引方向。比如乔宇航《感动20班之我最敬佩的同学》: 每天放学他是最后一个走的,他总是噘着嘴:“窗户不关就走。”然后自己一个一个地关上。没有同学看见,甚至同学们惊讶教室的门每天谁开谁关都不知道。他就是这样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的学习成绩虽然不是那么数一数二,但在我心目中,他一直都是我敬佩的那个人。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第7个题目为学生开启友谊之门,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找寻到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少青春期的孤独和躁动,另一方面能够营造和睦融洽的班级氛围。同窗好友间真诚的帮助、热忱的鼓励,在奋斗的青春里将凝结成最宝贵的财富,滋润长长的一生。比如崔潇月《感动20班之我最贴心的朋友》:
“Good morning and good night…We don’t even have to try,It’s always a good time.”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我总会情不自禁地随之唱起,随着这旋律回到我们初次相遇的那天。第一次真正接触彼此是缘,于2014年学校组织的英语节,一群可爱好动的女孩,也许是想在转瞬即逝的初中四年里留下点儿什么,又或许是一颗颗那样相似的不安分的心,让她们聚到了一起。短暂的一个多月的排练时间,波折接踵而来,必不可少的是偶尔的分歧,当然最令人难过的是他人的质疑与嘲笑。但这一切都没能将我们击倒,而是在彼此的鼓励中更加坚定。于是,一次次的排练,一起精心设计每一个动作、每一句歌词,一遍遍地纠正动作。终于,我们的节目经过层层选拔,在舞台上、掌声中光鲜亮丽地谢幕。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出现在彼此的青春里。
家是宁静的港湾,班级也是如此。第8个题目在前面文字积累的基础上,感情进一步升华。一个班级的同学就如一个屋檐下的兄弟姐妹,班主任老师就是父母,任课老师就是亲人,当师生情、同窗情进而为血浓于水的亲情时,师生们才可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为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相互陪伴。比如陈夷航《20班,我们的家》:
一进我们的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8个大字:厚德博学,自强不息。这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被老师拿来激励我们。其次是窗口的花花草草,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仙人掌,有碧綠如茵的吊兰花……让有些严肃的教室一下子就充满了勃勃生机,调节了气氛。在这个温暖的家里永远有一道用爱编织的风景,在遇到困难时,同学之间彼此的倾心相助,会使每一个看在眼里的旁人感动,那是一种从心底流露出来的真诚和友善以及对同学的关心。我们每一个人都为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大家庭而感到幸福,而这个家也是因为有我们70个同学才显得温暖甜蜜,活力四射。
如果说初中阶段是一部戏剧的话,初四应该是高潮和尾声。第9、10两个题目并不意味着曲终人散,它们更应该足够高亢、足够震撼。四年寒来暑往的相互厮守、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真心相伴,过往的每一个书声琅琅的清晨、每一节趣味盎然的课堂、每一场激情澎湃的活动都会化作闪光的足迹,绵亘在记忆深处,长久永恒。
如今,这样的写作已经成为我班主任工作中克难制胜的法宝,随着一本本文集的诞生,精美的画面、动情的文字背后是一个又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崛起。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写作,并在语文学科上游刃有余。每年教师节往届学生成群结队来母校看望我,说得最多的就是班级情怀,频率最高的就是在新的班级里很快找到自己的位置——当语文课代表的很多,担任班长等班干部的很多。在他们轻松自如的讲述中,在他们踌躇满志的笑容里,我收获了作为班主任的最高奖赏。
浪漫文字,诗意班级,让时间定格生命教育中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多年来,我觉得自己最有收获、体会最深的是坚持班级同题作文“永远的××班”的系列。
这项系列活动由语文课代表负责,以作文的形式,每人一月一篇。老师、学生共同参与,题目相同。话题就是最熟悉不过的人和事——班级、老师、同学。
以2013级20班为例,“永远的20班”系列:
(1)20班,我想为你唱支歌
(2)与20班相伴最快乐的事
(3)与20班相伴最难忘的事
(4)与20班相伴最骄傲的事
(5)感动20班之最敬重的老师
(6)感动20班之最敬佩的同学
(7)感动20班之最贴心的朋友
(8)20班,我们的家
(9)青春万岁——致20班
(10)辉煌的四年,永远的记忆
10个题目,两个学期完成,每个月一篇。每次安排一个小组进行组稿、编辑、打印、装订成册,于是一本本班级专辑就面世了。其中1-4题适合在初二之后进行。学生有了至少一年的相处时光,彼此有了了解。题目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班集体,增强班级荣誉感。5-8题适合在新学年开始依次展开,其中“我最敬重的老师”恰好临近教师节,用真诚的文字作为礼物也是很有意义的选择,它们重在启发学生珍惜当下、呵护拥有、提升班级凝聚力。9、10题则是毕业季的深情道别,它们引领学生释放压力,在浓浓的离别情愫中铭记一段金色年华。
事实上,刚一开始,学生有抵触情绪。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一本本精美的册子摆在面前的时候,所有人都很震惊,都不约而同地喜欢上了这种表达方式。大家争先恐后完成个人作品,并且认认真真做好编辑工作。每一期一个小组负责,从封面设计、文字校对、到目录编纂、页码编排等分工明确,堪称完美。这些作品集电子稿永久保存在班级公共邮箱、班级QQ群,成为永久的记忆。
班级建设为第一要务。第一个题目提醒学生细心体会集体生活,发现集体的优势,树立以班级为荣、我为班级添光彩的信念,进而由衷赞美班集体。比如孙伊雪《20班,我想为你唱支歌》:
20班,我想为你唱支歌。是你,把70个个体紧紧地系在了一起;是你,让我们拥有了那么多难忘的回忆;是你,记录了我们经历过的四载风风雨雨;是你,陪伴我们走过那么多奋斗的日子,在离梦想越来越近的路上,与我们同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而这都将无声无息地化作我们的回忆。20班,我想为你唱支歌。
完善班集体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第2~4个题目则是对集体归属感、荣誉感的强化,引领学生从细节着眼,发掘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酸甜苦辣咸最真切的体验积淀为“最快乐”“最难忘”“最骄傲”的具体事件,让班级的理念融入每个人血脉之中。比如张欣奕《感动20班之最难忘的事》:
镜头一:初三年级拔河比赛场地一。20班20余名男队员在50多名啦啦队员的簇拥下雄赳赳赶赴现场,对手是10班,第一局不费吹灰之力拿下,第二局乘胜追击,干脆利落——2 :0晋级;紧接着马不停蹄突出重围,强手纷纷倒下,一举杀入决赛,历史性地获得亚军!
镜头二:初三年级拔河比赛场地一。如出一辙,20班的巾帼英雄不遑多让,同样的比分,同样的气势如虹,碾过10班、9班、2班,尤其是第二战,决胜局异常艰难,眼看著红色绳标即将过线,毫厘之间我们可能被淘汰出局!千钧一发的时刻,我和周围的啦啦队员们拼命地喊着加油加油,在场的20班女生更是憋足了劲,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在雄壮的口号声中居然一点一点将绳子拉了回来,胜利了!无数个身影跳了起来,欢呼雀跃;也有几个女生倒在地上,泣不成声……
现代师生关系更需要拉近距离。第5个题目是启发学生感谢老师,特别适合在教师节前开展。在动笔之前,一定先引导学生回顾学业生涯所经历的所有老师,尤其是曾经任教、正在任教本班的老师,给学生回想的时间,尽可能复原那些老师的音容笑貌,班主任老师也要适时爆料,以逸闻趣事的形式对老师们给予高度评价,随着氛围的浓厚、情感的释放,一种对老师发自内心的亲近将升华为“最敬重”,进而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甚至他们似乎不近人情的严厉,这就为班主任、新任课老师走进学生内心搭设了沟通的桥梁。事实上,学生笔下的老师多是“严父慈母”,难得的是油然而生那种对或严厉或慈爱的老师心有灵犀的强烈认同,这比长篇大论的枯燥说教强了不知几万倍。比如苏奕菲《感动20班之我最敬重的老师》:
前些天,他发信息来说他开学要和我们做邻居了,初二年级搬到四楼了,无限的激动,以后见面的次数又多了。遗憾的是:开学到现在,我还没能在上下学的路上偶遇他一面。听周围的同学说,他还是那个模样,倔强、严肃、温和,但不同的是:他又添了更多白发,他的背脊变得不如以前笔直。教师节给他发信息,诉说了对他的敬意和感激,又追忆到他曾经的严厉,他回的短信中竟有歉意。“不管怎样,我都挺自责的,你替我向我曾经伤害过的孩子道歉,老师错了,老师爱你们。”看到这段话,泪水又浸湿眼眶。当时我们多么不懂事,竟错过了如此好的老师。
现在,他是我的良师,更是益友。他是陪伴了我们两年的数学老师——王老师。他是世界上最温柔、最严肃又最风趣、最残酷又最可爱的老师。每每想起他,我还会后悔当初没有认真听他的课,我还会想去他现在所带的班,听他上一堂课,听他说的每一句教导的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乃是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第6个题目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榜样意识,主动发现同学的优点,努力向身边的楷模学习,从而形成人人向善、人人为善的良好风气,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指引方向。比如乔宇航《感动20班之我最敬佩的同学》: 每天放学他是最后一个走的,他总是噘着嘴:“窗户不关就走。”然后自己一个一个地关上。没有同学看见,甚至同学们惊讶教室的门每天谁开谁关都不知道。他就是这样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的学习成绩虽然不是那么数一数二,但在我心目中,他一直都是我敬佩的那个人。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第7个题目为学生开启友谊之门,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找寻到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少青春期的孤独和躁动,另一方面能够营造和睦融洽的班级氛围。同窗好友间真诚的帮助、热忱的鼓励,在奋斗的青春里将凝结成最宝贵的财富,滋润长长的一生。比如崔潇月《感动20班之我最贴心的朋友》:
“Good morning and good night…We don’t even have to try,It’s always a good time.”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我总会情不自禁地随之唱起,随着这旋律回到我们初次相遇的那天。第一次真正接触彼此是缘,于2014年学校组织的英语节,一群可爱好动的女孩,也许是想在转瞬即逝的初中四年里留下点儿什么,又或许是一颗颗那样相似的不安分的心,让她们聚到了一起。短暂的一个多月的排练时间,波折接踵而来,必不可少的是偶尔的分歧,当然最令人难过的是他人的质疑与嘲笑。但这一切都没能将我们击倒,而是在彼此的鼓励中更加坚定。于是,一次次的排练,一起精心设计每一个动作、每一句歌词,一遍遍地纠正动作。终于,我们的节目经过层层选拔,在舞台上、掌声中光鲜亮丽地谢幕。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出现在彼此的青春里。
家是宁静的港湾,班级也是如此。第8个题目在前面文字积累的基础上,感情进一步升华。一个班级的同学就如一个屋檐下的兄弟姐妹,班主任老师就是父母,任课老师就是亲人,当师生情、同窗情进而为血浓于水的亲情时,师生们才可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为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相互陪伴。比如陈夷航《20班,我们的家》:
一进我们的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8个大字:厚德博学,自强不息。这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被老师拿来激励我们。其次是窗口的花花草草,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仙人掌,有碧綠如茵的吊兰花……让有些严肃的教室一下子就充满了勃勃生机,调节了气氛。在这个温暖的家里永远有一道用爱编织的风景,在遇到困难时,同学之间彼此的倾心相助,会使每一个看在眼里的旁人感动,那是一种从心底流露出来的真诚和友善以及对同学的关心。我们每一个人都为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大家庭而感到幸福,而这个家也是因为有我们70个同学才显得温暖甜蜜,活力四射。
如果说初中阶段是一部戏剧的话,初四应该是高潮和尾声。第9、10两个题目并不意味着曲终人散,它们更应该足够高亢、足够震撼。四年寒来暑往的相互厮守、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真心相伴,过往的每一个书声琅琅的清晨、每一节趣味盎然的课堂、每一场激情澎湃的活动都会化作闪光的足迹,绵亘在记忆深处,长久永恒。
如今,这样的写作已经成为我班主任工作中克难制胜的法宝,随着一本本文集的诞生,精美的画面、动情的文字背后是一个又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崛起。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写作,并在语文学科上游刃有余。每年教师节往届学生成群结队来母校看望我,说得最多的就是班级情怀,频率最高的就是在新的班级里很快找到自己的位置——当语文课代表的很多,担任班长等班干部的很多。在他们轻松自如的讲述中,在他们踌躇满志的笑容里,我收获了作为班主任的最高奖赏。
浪漫文字,诗意班级,让时间定格生命教育中每一个美好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