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关谈转化的都是耍流氓!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510167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叔真诚地给所有品牌主说一句:到底要转化率还是曝光量,投放自媒体之前,你自己要搞清楚。
  百雀羚事件还在发酵,剧情似乎又在反转?
  道理谁都懂,但还是想耍流氓,这种对业界不负责的观点,大叔必须站出来聊聊。
  前段时间,一篇题为《哭了!百雀羚3000万+阅读转化不到0.00008》开始在公关、新媒体和营销圈传播,并在几个小时后达到10万+。
  文章的大致意思是百雀羚的一镜到底广告虽然刷屏了,带来了很多的关注度,但转化率很低,理由就是其淘宝官方网店的销售量不高。
  作为公关从业者,大叔看完这篇文章,有些不认同里面的观点。简单说说:
  公关是为了获客?
  大部分情况下不是,也不应该是,这是常识。不然,公关部就应该是市场部或者销售部。
  公关,无论是在传统媒体的传播,还是在新媒体的传播,皆旨在提升品牌的声量和美誉度,如果发几篇软文,或者做一个10万+的微信,就能带来转化,直接卖货,这是完全不懂公关价值的一个KPI。
  从百雀羚案例来看,人家做的就是一次借着母亲节话题的新媒体公关传播,投放了一次有制作能力的自媒体号和几个营销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曝光量,整个过程完全不是为了获客,也没有为了获客做太多提升转化率方面的工作。
  但为什么偏偏有人要抓着这点说事呢?大叔认为是自媒体蹭流量蹭到了一种极致,所有人都懂的道理,非要掰弯了讲。实际上,文章一直在混淆一个概念:百雀羚的这次事件,到底是一次公关事件,还是一次线上广告投放?作者聊着聊着就认为是一次线上广告投放,所以开始拿曝光量、转化率、CPM、CPC、CPA等这些数据说事,显然没有任何讨论的意义。
  当然,有没有通过公关事件取得获客的案例呢?有!
  比如“90后”霸道总裁余佳文在电视上的撕逼,为其“超级课程表”APP带来了极大的下载量,还有漫画阅读APP“快看漫画”创始人陈安妮在微博上发表的《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漫画,为其APP带来不小的下载量。
  大叔也都分别和当事人聊过,这都是极其小的小概率事件,通过一次公关事件获客,但这并不能成为衡量所有刷屏事件的一个标准。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缺乏常识的一个观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转发呢?
  酸葡萄的10万+?
  大叔仔细读了一遍文章,又看了一下留言区和不少同行的转发语,基本明白了这篇文章为什么会10万+:
  第一,文章的标题耸人听闻,典型的标题党,尤其是“3000万+”和“0.00008”,大家可能以为官方公布了销售数据,落差这么大,不明真相地赶紧进去看看,结果呢?就是作者去淘宝店看了一下销量,由此断定转化率低,我也是很无语,先不说电商平台有很多,人家还有那么多线下渠道呢,这个结论是不是太草率了?
  第二,用户除了被骗点击,大家看完作者讲完转化率低的问题后,又继续前文侵权话题的吐槽:“看,我就知道有问题”,全是一股酸葡萄的味道。自己没做到,别人做到了,这里面肯定有诈啊;从成功到失败,只是一夜之间的事?
  第三,实际上,大叔相信,99%的人看完都不会认同作者的观点,但为了展示自己对公关和转化特懂的“优越感”,纷纷转发了,再解释一下,实际上侧面推动了点击量。
  综上所述,大叔认为,被标题党骗了点击、酸葡萄心态和秀常识心态(包括这篇文章),是推动此事讨论的三个原因。想想看,我们是多么无聊。
  网红为什么有转化?
  但有一个问题你可能会问,如果公关不追求KPI,那内容电商是什么鬼?那么多网红不是很能卖货吗?这又是另一个维度。大叔必须纠正,这是内容电商的思路,而不是公關。网红同样也是自媒体,但其赚钱的方式不是靠收软文广告费,而是靠实际卖货的金额抽成。这也就导致了其整套体系的销售导向性。
  当然,人家也付出了感情、时间和形象等,目的就是让其粉丝跟着自己的shopping,实际上,有些自媒体也是这个方向,比如黎贝卡的异想世界,但显然,百雀羚投放的账号都不是此类导购类自媒体,而是纯制作类和营销类。
  这就好比如果百雀羚在大叔的自媒体上投放了那个一镜到底的图,难道我的粉丝就会抛弃自己常用的欧莱雅和兰蔻等高端国外化妆品,而选用百雀羚?
  这不是搞笑嘛,最搞笑的是那篇文章的作者还写了一句“百雀羚作为国产化妆品的No.1,还需要纯粹的品牌曝光吗?”这样的话,大叔代表百雀羚公关部告诉你,需要,因为中国人崇洋,就喜欢用国外的化妆品,百雀羚还得再加油。
  按照作者的逻辑,那谁谁谁都在用和送百雀羚啊,是不是就可以取消所有市场推广和营销部门,产品就理所应当地脱销?
  自媒体转化率低,你才知道?
  如题。还是常识。
  但其实也有高的,仟传网络CEO苏旋曾经告诉过大叔,其平台可以监测大量自媒体的转化率,并为品牌主选择转化率高的账号进行投放。
  比如某个聊保险的自媒体,虽然只有几千个粉丝,但转化率很高,可以实现单次上百万金额的订单,从这点来看,远超很多上百万粉丝的自媒体。对品牌主来说,发现这些号需要用一套系统的工具。
  最后,大叔真诚地给所有品牌主说一句:到底要转化率还是曝光量,投放自媒体之前,你自己搞清楚目的,别想着什么便宜都能占上,小概率事件终究是小概率,但别被某些观点忽悠了。
其他文献
在现今的生活方程里,似乎万物皆可媒介化,都背负着传递信息的重任,好像一切暴露在空气中的东西都需要符合商业逻辑,有时候,甚至包括我们自己。  在日本,有家特殊的广告公司,专门做“腋下广告”,以每小时90美金的价格,招募年轻漂亮的女模特,在她们的腋下贴上特定的广告图,然后在地铁车厢等可以扶吊环拉手的环境下展示产品信息,事后清洗掉相关痕迹即可。  当然,比起宣传公司业务,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不知所谓的噱头
期刊
对于旅行者来说,确定一个目的地并围绕其展开旅行计划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最近马蜂窝推出的“出价赴约”活动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未知旅行实验室”,马蜂窝将为用户带来三场前往阿布扎比神秘而未知的旅行。  关于这三场旅行,用户只能获得有限的信息:在一个一半海洋一半沙漠的丛林地区和一千只羚羊赛跑,或是去海上博物馆沐浴阳光,又或者远征沙漠夜赏星空。想要参与活动,用户只需为这场未知旅行出价,在0.1元至9999
期刊
顺应大众消费升级和高品质需求的时代背景,去年安佳联合盒马鲜生上线了一款主打“当日生产,当日售卖”的日日鲜牛奶,不过即使如此,安佳也没有在众多奶制品中脱颖而出。于是安佳又在瓶身上下功夫,牵手今日头条推出了一款“头条新闻瓶”。  这个“头条新闻瓶”实际就是把当日即时出炉的新闻作为外衣印在了瓶身上,小巧思不仅满足了消费者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滋养”,还构建了新鲜饮品与新鲜资讯相结合的营销场景。相比生硬地打出
期刊
在日常的销售工作中,下面几种情况你一定经常遇到,你会怎么处理呢?  顾客:我再看看吧!  难度系数:☆☆☆☆☆  顾客在商店里简单逛了一圈,问了价格后说:“我再看看吧!”很多销售员听到这句话心里就咯噔一下,感觉要完。要知道顾客回来的可能性太小了,除非你的商品确实比别人的好很多。  错误应对  不知所措,眼睁睁看着顾客离开。  正确应对  1.问出顾客不满意的真实原因,再努力一把。  比如:“先生,
期刊
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年轻们爱把“快乐肥宅”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他们享受待在家的状態,对上涨的体重不太在意,一切快乐至上。继可口可乐被大众调侃为“快乐肥宅水”后,一波“快乐肥宅衣”的出现又引起许多讨论。  “快乐肥宅衣”的创意来自饿了么,衣服由淘宝上知名的8位独立设计师联合设计。在“快乐肥宅衣”主题下,诞生了五花八门的“肥宅服装”:肉块花纹的枕头、续命水饰品、以米袋为设计元素的腰包……吃货气息迎面扑来
期刊
在传统营销的组织架构中,市场部的角色一直很尴尬。  宝洁公司对市场部的定义:让销售成为多余。但这显然不适用于中国国情。  传统营销里的两大主力——销售部与市场部,因为销量的获取来自渠道终端,所以传统营销型企业往往有一个庞大的销售團队去驱动来自渠道终端的销量。市场部则始终是个老二角色。  企业幻想有一个神一样的市场部,甚至坚信一句话的广告语成就百亿品牌。现实中,99%的市场部却被销售部指责为猪队友。
期刊
最近麦当劳为其Filet-O-Fish三明治推出了一则名为《Dad》的电视广告,由李奥贝纳广告公司英国分公司制作,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英国广告标准局不到一周就收到了100多次投诉,麦当劳不得不出面道歉并撤下该广告。  广告中,男孩问母亲父亲生前是怎樣的人,想要找到自己和已逝父亲的共同之处,但母亲所列出的像擅长足球、受女孩儿欢迎等和他并不相符,男孩因此而感到沮丧。直到他们来到麦当劳,男孩点了这份Fi
期刊
“多”与“空”,分别称“多头”“利好”与“空头”“利空”,原本是证券、期货市场的概念,“多”指价格看涨、市场利好,“空”则相反。本文寓意延伸为市场前景的好坏。  从长远来看,家居智能化是大势所趋。有人说,智能家居将是未来10~20年泛家居领域最后的“蓝海”,它将领涨整个家居产业。这话不无道理。因为住宅及其下游的泛家居领域,刚需爆发的年代已经过去,今后促进市场进一步成长的关键词是升级而不是普及,而智
期刊
这个时代是网络媒体的时代,纸媒的衰落大家有目共睹,20世纪90年代街头人手一份报纸的场景早已越来越陌生,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手机屏幕。令人意外的是,最近时尚品牌Supreme在自己的官方Instagram账号上发布了一段印刷报纸的视频,随后便与《纽约邮报》联手,推出了一份售价高达40美元的报纸。  Supreme的经典红白标志醒目的印在整个《纽约邮报》版面中央,粗暴直接,但就是这个简单的logo
期刊
2010年网易新闻提出“有态度”的品牌主张,7年之后这句深入人心的主张即将成为过去。最近,网易新闻宣布将启用全新品牌口号——“各有态度”。  从线下到线上,网易新闻通过海报、视频广告、H5、Minisite以及涂鸦等方式将这场品牌焕新“广而告之”。虽然只是增加了一个字,新的口号却传达出了多重含义:一方面“各有态度”的“各”传递出包容和多元的价值取向,这意味着网易新闻将汇聚和容纳更多鲜明独立的观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