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匠心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t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梓庆用木头削雕成一个鐻,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见到它的人都特别惊奇,不相信这是人工做出来的,而好像出于鬼神之手。
  “见到这个鐻后,鲁侯问梓庆:‘你是用什么法术制作它的?’
  “梓庆笑笑说:‘我是一个凡人,哪里有什么法术。在制作时,我聚精会神,心中没有杂念,并不想借此获得什么赏赐、封官等等,而是忘掉名利,集中心思考虑怎么才能制作好它,思考到连自己四肢的形态都忘了。然后在到山林去仔细观察,找到合适的木材。与此同时,心目中有了鐻,然后用手雕刻出来;不用加修饰就已经做成了。作品和天一致,鐻之所以像是鬼神所做就是因为这个。’”
  器物有道,匠人有心。物我两忘,心手合一。正如《诗经》所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朱熹在注《诗》中进一步诠释:“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手熟艺精并非是最终的目的,用心至善才是匠人的追求。无论是精致器具也好,进德修业也好,都不可安于小成,应力求好上加好,以期尽善尽美之道。


  “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了,巧夺造化。”在本期专题中,无墙博物馆为我们带来茶修、草木染、新绣画的言传身教,而教给我们术业专精的则是来自齐都临淄的收藏家们与苏州金砖世家的传承者。“守”的同时,“变”亦是主题。新一代的匠人用琉璃的宝光与缂丝的革新,分别惊艳了G20峰会以及上海设计周的国际友人们……变革是将传统与现代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桥梁,就像陶胎漆器一样,匠人的简单打磨,不失其千年繁华。不管是守护传承着世家技艺,还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匠人们用心去寻找、去突破的,其实是他们自己。唯有匠心才是能够胜于天然的根本。匠人精神历久弥新,手工艺术的魅力永恒不灭,手艺永远,匠心永恒。
其他文献
书道,第一关是临摹。  我们人生的一切都是临摹,临摹圣人所写的笔迹,即便不能得圣人之心,我们基本上能得圣人一个风雅的形。人生学道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临摹圣人的过程。  我们虽然生下来就有个良知在,但是后来在做事情的过程中给自己弄得庸俗化了。我们学佛陀、学上帝、学默罕默德、真主阿拉、学老庄孔孟……无非都是临摹圣人。我们在临摹圣人的过程中先是亦步亦趋,后来就印心了。就发现,哦,原来我有一颗和
期刊
秋月明净,秋风清爽,秋叶静美,秋果累累,秋空高远……在我的心目中,秋天是一年当中最美的季节,秋有诗情,也有画意,她不仅是古代诗人吟咏抒怀的对象,也是古代画家热衷描摹的主题。  一、刘松年《秋景图》  《秋景图》是南宋画家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册中的一幅作品。此图以人物为中心,结合界画技法,精心构建庭院台榭等建筑,工整精巧,富丽古朴。画面右半部是作者刻意表现的内容:突兀的山峰下,一处错落有致的庭院,
期刊
广东:凤凰单枞  原产于广东潮安凤凰山区,历史悠久,种植水仙茶树种制茶已有900多年。现尚存300—400年老茶树,最大一株名“大叶香”,茎粗34厘米。  凤凰山区濒临东海,茶区海拔上千米,自然环境有利于茶树的发育及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质。凤凰山现存3000余株单枞大茶树,树龄百年以上,性状奇特。用于制作凤凰单枞茶,分株采制,品质优良。  由于选用水仙品质茶树鲜叶优次和制作精细程度不同,按品质依次分
期刊
按语:2016“情满东方”中秋联欢会暨首届生命与科学高峰论坛于9月10-11日在江苏无锡顺利召开。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潘麟先生。  嘉宾简介:潘麟,东方生命研究院创立人、生命学家,青年时期多次深入青藏雪域等地进行长期禅修,在文学、历史、哲学和宗教学等领域皆有精深之造诣。  记者:潘麟先生,您好!据了解,本次高峰论坛由东方生命研究院发起。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您决定举办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  潘麟: 国
期刊
读《红楼梦》一书,看到在第六十回看到了茯苓霜这种药:“他嫂子因向抽屉内取了一个纸包出来,拿在手内送了柳家的出来,至墙角边递与柳家的,又笑道:‘这是你哥哥昨儿在门上该班儿,谁知这五日一班,竟偏冷淡,一个外财没发。只有昨儿有粤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篓子茯苓霜。余外给了门上人一篓作门礼,你哥哥分了这些。这地方千年松柏最多,所以单取了这茯苓的精液和了药,不知怎么弄出这怪俊的白霜儿来。说第一用人乳和着,
期刊
相信任何一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心怀好意,却有人尖酸刻薄;你泰然处事,却有人无故挑衅,遇到这样的事情,必然让人很不舒服。但面对如此情况,处于尴尬境地,进退两难的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应对?我们也许能从阳明先生的故事中找到答案。  王守仁,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  在《王阳
期刊
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也恰恰符合中国文艺传统里一个流行的意见: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这个意见在中国古代不但是诗文理论里的常谈,而且成为写作实践里的套板。因此,我们惯见熟闻,习而相忘,没有把它当作中国文评里的一个重要概念而提示出来。我下面也只举一些最平常的例来说明。  《论语·季氏》讲:“诗
期刊
晨暾初上,清风有约的一日,最美的开始当是一位佳人小轩窗正梳妆,一双纤纤玉手,轻启妆奁,画两弯黛色的眉,晕开香腮的胭脂色,对镜贴花钿,花面交相映的情景。  在那个还没有被各种化学添加剂沾染的时代,女子的妆容也带着纯粹天然的清新灵秀之美,带着诗风词韵里的婉约幽雅之美,带着故事传奇里的深情隽永之美。那些黛青、嫣红、铅白一点点描画出了无数人遐思里遗世独立的倾城之色。  眉共远山长  古典女子的颜色之美,总
期刊
“瑞玺”创始人隋欣  金赤红,象牙白,柠檬黄,各色锦鲤栩栩如生,它们向着一个方向游弋,密密匝匝,旁若无物,小巧的淡色鱼泡略略点缀于湖蓝色真丝缎面上,灵动而鲜亮。整幅绣品被挂在墙上,顶天立地,仿若一池被九十度旋转的活水。隋欣立于画前,站在锦鲤之间,一袭白衣,像是要把鱼群召唤出来。召唤那沁凉澄碧的一“墙”水。  绣与画  这样的绣品在隋欣的工作室里有很多。它们以苏绣为工艺核心,佐以精美绘画,绣不厌精,
期刊
就茶叶而言,自神农尝百草到当下的禅茶一味,是其时间;当一颗茶子掉落土中,逐而变成茶树,亦是时间;当一片绿叶变成一抹茶香,也是时间;当一杯茶,自热而凉,同是时间。“时间”。“时”,日寸行;表述太阳的运动模式,“间”门中而停,表述太阳相对静止在某个空间的模式;一动一静两种太阳的状态构成了“时间”。而我们究竟在品茶的“时”还是“间”呢?当下的时间,我只是沉浸在一片叶子的“来龙去脉”里。  说到一片叶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