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现行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江苏省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有关意见,提出相关措施:提高战略认识,激发知识产权创造活力;完善专利制度,优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与机制;优化专利结构,强化知识产权价值导向;加强专利推广,创新知识产权转化机制。
关键词 高校;知识产权;专利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2-0073-03
Research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Taking Jiangsu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GAO Guangzhen, ZHANG Yongwei
Abstrac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universities. The improv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 was improved such as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ptimize the patent struc-ture, strengthe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trengthen the patent promotion, and innovat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patent
1 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创新驱动发展并辅之以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成为战略选择。高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逐步成为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头,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步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取得显著进展。2016年,江苏省专利创造数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专利质量进一步提升。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6 015件,同比增长83.09%。高校专利申请数量也逐年提高,已经有了质的飞跃。2016年,东南大学以专利申请量2704件排名全省高校第一,进一步说明江苏高校越来越重视专利申请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调查显示,虽然高校在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上发挥独有的优势,但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2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专利申请数量不断增长 2016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创造取得新进展,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也逐年提高。江苏省专利信息服务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大专院校申请量排名前十的学校,专利申请量都在千件以上;排名第一的东南大学,专利申请2704件,其中发明专利2526件,占总申请量的93.4%。江苏省大专院校2016年专利申请前十名如表1所示。
管理过程逐步规范 在我国,高等学校逐步成为知识产权的生力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总量逐年攀升。绝大多数高校已经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机制逐步规范。
1)江苏省高校设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把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科技成果通过申请专利、登记软件著作权、注册商标等方式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突出的学校如江苏大学,以知识产权为特色,目前已构建全方位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以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为核心,以知识产权学院以及相关学科方向为支持,以实体运营机构——江苏汇智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为依托。
2)江苏高校有较为完善的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如《东南大学知识产权管理规定》《江苏师范大学专利管理办法》《南京师范大学专利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盐城工学院专利管理暂行办法》。
3)江苏大部分高校通过招标代理公司提供知识产权事务服务,如东南大学遴选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提供代理服务。
专利成果转化初见成效 随着国家对高校知识产权的重视,除了专利申请,专利转化也有了实质性发展,高校通过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校企合作等方式来实现技术转化、深度开发、合作开发。目前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模式主要有三种:
1)高校自办企业,直接将专利进行转化;
2)高校直接把专利权转让给企业,企业向高校支付一定的转让费;
3)高校以专利入股作价,与企业合作进行专利技术的产品开发[1]。
江苏省高校大都设有专门技术转移部门负责成果转化,江苏省共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5家,其中高校已建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共计25个,总数位居全国省市第一。高校还通过建立校企产学研联合研发中心来积极促进专利成果转化,例如:东南大学成立“东大—米谷大数据联合研发中心”“东大—国电南瑞能源管控联合研发中心”“东大—永刚冶金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等,江苏師范大学成立“江苏师范大学—贝斯康药业联合研发中心”“江苏师范大学—科诺激光技术研发中心”“江苏师范大学—苏州安洁科技研发中心。 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南京大学专利出售10件(总金额192万元),东南大学专利出售六件(金额175万元),中国矿业大学专利出售四件(金额47万元),河海大学专利出售12件(金额49.5万元),江南大学专利出售86件(金额650.9万元)[2]。
3 目前存在的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和科技管理机制的惯性影响,部分高校的管理者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存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在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时无法采取有力措施来维护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每年总有数量甚多的各类科研成果产出,这些成果在没有申请专利的情形下,就以论文专著、成果鉴定、申报奖励的形式发布,致使处于无保护的状态。
2)专利维持年限低,教师为了科研考核、职称评聘、项目结题等原因申请专利,用完后就不交费维持了,导致很多专利失效。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2015年,高校发明专利授权2.99万件,但质量一般比较低,平均维持年限是六年,这与发明专利保护期20年相比,相差甚远。
3)科研人员携专利出走、私自与其他企业合作研发科技申报专利等,导致知识产权流失。
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的阵地,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规范管理体系势在必行。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没有将知识产权作为重要的竞争性资产来管理,处于外在有序、实际无序的管理状态。
1)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方面,缺乏总体发展战略与规划。
2)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方面,大多数高校设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但还有一些高校直接将知识产权管理合并到科技处或科学技术研究院,不利于对专利进行申请、维护、转化、运用等系统化管理。
3)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方面,管理者缺乏专业的知识产权知识,仅有少数学校的管理者有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导致无法科学系统地对知识产权做出保护,在专业能力上有局限。
4)专利保护制度方面,高校缺乏严格的保密程序,有些校内科研机构的管理没有统一规范,高校的科研人员与合作单位的合作合同签订过程不规范,与学校、学院签订合同的都有,合同范式不统一,缺乏必要的知识产权条款约定,出了问题后很难追责,这些都导致专利流失。
5)专利运营机制方面,缺乏专门的专利运营机构,无法科学地对专利进行评估作价,知识产权的价值被轻视,转化程度低。
专利结构有待优化 表2给出中美高校2015年度专利授权量前10名的统计情况。由表1可以看出,我國高校的专利授权量前10位高校2015年平均授权1129件,美国授权量前10位高校平均授权193件。而统计显示,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这说明在我国的授权专利中功利化权利比例高,数量至上,缺乏质量关注。
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 根据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我国科技成果利用效率低,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转化的问题十分突出。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1)部分高校专利申请不重视市场导向,重“量”不重“质”,为申报项目、评职称、科研考核而申请专利。
2)一项科技成果从选题、研发、中试、转化直至应用于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由于过分追求眼前利益,导致某些原本可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专利因“孵化时间”不充分而过早“夭折”。
3)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不足。调查显示,对于“是否有意愿去创业”的问题,只有不到20%的人表示可以创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引进知识产权工程师、技术经纪人等专业人才,强化团队队伍建设,提升层级,实现规范、有序的一体化专业管理。
4 管理对策建议
提高战略认识,激发知识产权创造活力 2016年,江苏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40条政策),要实现科技强省建设目标,要求更加重视知识产权,提高认识。
1)做好高校领导层的观念灌输与管理培训,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将保护知识产权归纳到战略地位高度[3],建立校级领导分管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体制机制。
2)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强化知识产权管理队伍的基础素质,强化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开展知识产权科学研究,集聚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
3)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针对科研人员,要持鼓励态度,合理分配收益[4]。高校应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要求,积极将知识产权纳入发展战略中,在一定时期内创造更多的核心专利。以江苏大学为例,该校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超强,学校自身做出知识产权目标规划、战略部署,集中指导学校在著作权、标识、商标等方面发展,建立了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和运营机构,这是值得学习的。
完善专利制度,优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与机制 规范知识产权管理的全过程。
1)完善立项审批备案制度,在科研活动开题前,进行立项查新,严格把关专利项目,避免重复工作,造成资源浪费。
2)完善专利资助奖励制度,对于高价值专利、PCT申请进行资助,对授权发明专利进行奖励。
3)完善收益分配制度。知识产权具备很高的应用价值,在一定的转让后,会有相应的经济收益,对于这部分价值,管理部门兼顾学校、院系、成果完成人和转化机构等各方利益,制定知识产权成果受理分配办法,并在校内公开。
优化专利结构,强化知识产权价值导向 高校要优化专利结构,鼓励高价值专利研发、产出。
1)设立专利基金,鼓励教师开展原始创新,在科学技术前沿获取具有战略储备价值的知识产权。
2)加强对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开展知识产权分析预警,进行知识产权布局。
3)支持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创造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专利。
4)加大对优质发明专利、PCT专利的奖励力度,促进高价值专利产出。
加强专利推广,创新知识产权转化机制 高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专利成果的推广转化。
1)加强专利成果的推广工作:积极推进与地方政府及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及技术转移活动,加强专利成果的推广工作。
2)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积极探索高校科研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有关政策,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
业;制定政策鼓励学校科技成果通过合作实施、转让、许可和投资等方式,向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完善高校与推动成果转化相关的制度文件,如职称评定、科研奖励、岗位和学院(部门)考核、经费使用等相关管理文件,用政策来吸引、鼓励、引导广大科研人员将精力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上来。
3)建立有效的成果评价和价值评估机制:通过建立成果评价机制,可以为学校科技成果的评价和转化行为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标准和依据,引导、激励和保障成果转化的有序进行,有效防止学校国有资产流失;制定学校科技成果(专利)价值评估办法或科技成果(专利)价值确定办法,逐步规范科技成果评估流程,为学校科技成果管理与转移转化提供支撑;有条件的高校根据规定,利用自身优势建立知识产权评估机构,为知识产权交易、投资、质押等活动提供支撑和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言军,周银虎,郑慧.驻济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现状及研究对策[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4(3):17-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6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2):222-225.
[3]刘双清,伍小松,王奎武,等.地方高校专利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实践和思考: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2):280-281.
[4]韩兴.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问题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1):40-44.
关键词 高校;知识产权;专利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2-0073-03
Research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Taking Jiangsu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GAO Guangzhen, ZHANG Yongwei
Abstrac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universities. The improv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 was improved such as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ptimize the patent struc-ture, strengthe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trengthen the patent promotion, and innovat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patent
1 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创新驱动发展并辅之以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成为战略选择。高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逐步成为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头,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步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取得显著进展。2016年,江苏省专利创造数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专利质量进一步提升。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6 015件,同比增长83.09%。高校专利申请数量也逐年提高,已经有了质的飞跃。2016年,东南大学以专利申请量2704件排名全省高校第一,进一步说明江苏高校越来越重视专利申请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调查显示,虽然高校在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上发挥独有的优势,但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2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专利申请数量不断增长 2016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创造取得新进展,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也逐年提高。江苏省专利信息服务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大专院校申请量排名前十的学校,专利申请量都在千件以上;排名第一的东南大学,专利申请2704件,其中发明专利2526件,占总申请量的93.4%。江苏省大专院校2016年专利申请前十名如表1所示。
管理过程逐步规范 在我国,高等学校逐步成为知识产权的生力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总量逐年攀升。绝大多数高校已经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机制逐步规范。
1)江苏省高校设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把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科技成果通过申请专利、登记软件著作权、注册商标等方式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突出的学校如江苏大学,以知识产权为特色,目前已构建全方位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以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为核心,以知识产权学院以及相关学科方向为支持,以实体运营机构——江苏汇智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为依托。
2)江苏高校有较为完善的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如《东南大学知识产权管理规定》《江苏师范大学专利管理办法》《南京师范大学专利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盐城工学院专利管理暂行办法》。
3)江苏大部分高校通过招标代理公司提供知识产权事务服务,如东南大学遴选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提供代理服务。
专利成果转化初见成效 随着国家对高校知识产权的重视,除了专利申请,专利转化也有了实质性发展,高校通过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校企合作等方式来实现技术转化、深度开发、合作开发。目前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模式主要有三种:
1)高校自办企业,直接将专利进行转化;
2)高校直接把专利权转让给企业,企业向高校支付一定的转让费;
3)高校以专利入股作价,与企业合作进行专利技术的产品开发[1]。
江苏省高校大都设有专门技术转移部门负责成果转化,江苏省共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5家,其中高校已建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共计25个,总数位居全国省市第一。高校还通过建立校企产学研联合研发中心来积极促进专利成果转化,例如:东南大学成立“东大—米谷大数据联合研发中心”“东大—国电南瑞能源管控联合研发中心”“东大—永刚冶金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等,江苏師范大学成立“江苏师范大学—贝斯康药业联合研发中心”“江苏师范大学—科诺激光技术研发中心”“江苏师范大学—苏州安洁科技研发中心。 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南京大学专利出售10件(总金额192万元),东南大学专利出售六件(金额175万元),中国矿业大学专利出售四件(金额47万元),河海大学专利出售12件(金额49.5万元),江南大学专利出售86件(金额650.9万元)[2]。
3 目前存在的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和科技管理机制的惯性影响,部分高校的管理者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存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在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时无法采取有力措施来维护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每年总有数量甚多的各类科研成果产出,这些成果在没有申请专利的情形下,就以论文专著、成果鉴定、申报奖励的形式发布,致使处于无保护的状态。
2)专利维持年限低,教师为了科研考核、职称评聘、项目结题等原因申请专利,用完后就不交费维持了,导致很多专利失效。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2015年,高校发明专利授权2.99万件,但质量一般比较低,平均维持年限是六年,这与发明专利保护期20年相比,相差甚远。
3)科研人员携专利出走、私自与其他企业合作研发科技申报专利等,导致知识产权流失。
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的阵地,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规范管理体系势在必行。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没有将知识产权作为重要的竞争性资产来管理,处于外在有序、实际无序的管理状态。
1)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方面,缺乏总体发展战略与规划。
2)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方面,大多数高校设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但还有一些高校直接将知识产权管理合并到科技处或科学技术研究院,不利于对专利进行申请、维护、转化、运用等系统化管理。
3)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方面,管理者缺乏专业的知识产权知识,仅有少数学校的管理者有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导致无法科学系统地对知识产权做出保护,在专业能力上有局限。
4)专利保护制度方面,高校缺乏严格的保密程序,有些校内科研机构的管理没有统一规范,高校的科研人员与合作单位的合作合同签订过程不规范,与学校、学院签订合同的都有,合同范式不统一,缺乏必要的知识产权条款约定,出了问题后很难追责,这些都导致专利流失。
5)专利运营机制方面,缺乏专门的专利运营机构,无法科学地对专利进行评估作价,知识产权的价值被轻视,转化程度低。
专利结构有待优化 表2给出中美高校2015年度专利授权量前10名的统计情况。由表1可以看出,我國高校的专利授权量前10位高校2015年平均授权1129件,美国授权量前10位高校平均授权193件。而统计显示,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这说明在我国的授权专利中功利化权利比例高,数量至上,缺乏质量关注。
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 根据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我国科技成果利用效率低,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转化的问题十分突出。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1)部分高校专利申请不重视市场导向,重“量”不重“质”,为申报项目、评职称、科研考核而申请专利。
2)一项科技成果从选题、研发、中试、转化直至应用于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由于过分追求眼前利益,导致某些原本可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专利因“孵化时间”不充分而过早“夭折”。
3)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不足。调查显示,对于“是否有意愿去创业”的问题,只有不到20%的人表示可以创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引进知识产权工程师、技术经纪人等专业人才,强化团队队伍建设,提升层级,实现规范、有序的一体化专业管理。
4 管理对策建议
提高战略认识,激发知识产权创造活力 2016年,江苏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40条政策),要实现科技强省建设目标,要求更加重视知识产权,提高认识。
1)做好高校领导层的观念灌输与管理培训,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将保护知识产权归纳到战略地位高度[3],建立校级领导分管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体制机制。
2)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强化知识产权管理队伍的基础素质,强化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开展知识产权科学研究,集聚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
3)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针对科研人员,要持鼓励态度,合理分配收益[4]。高校应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要求,积极将知识产权纳入发展战略中,在一定时期内创造更多的核心专利。以江苏大学为例,该校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超强,学校自身做出知识产权目标规划、战略部署,集中指导学校在著作权、标识、商标等方面发展,建立了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和运营机构,这是值得学习的。
完善专利制度,优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与机制 规范知识产权管理的全过程。
1)完善立项审批备案制度,在科研活动开题前,进行立项查新,严格把关专利项目,避免重复工作,造成资源浪费。
2)完善专利资助奖励制度,对于高价值专利、PCT申请进行资助,对授权发明专利进行奖励。
3)完善收益分配制度。知识产权具备很高的应用价值,在一定的转让后,会有相应的经济收益,对于这部分价值,管理部门兼顾学校、院系、成果完成人和转化机构等各方利益,制定知识产权成果受理分配办法,并在校内公开。
优化专利结构,强化知识产权价值导向 高校要优化专利结构,鼓励高价值专利研发、产出。
1)设立专利基金,鼓励教师开展原始创新,在科学技术前沿获取具有战略储备价值的知识产权。
2)加强对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开展知识产权分析预警,进行知识产权布局。
3)支持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创造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专利。
4)加大对优质发明专利、PCT专利的奖励力度,促进高价值专利产出。
加强专利推广,创新知识产权转化机制 高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专利成果的推广转化。
1)加强专利成果的推广工作:积极推进与地方政府及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及技术转移活动,加强专利成果的推广工作。
2)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积极探索高校科研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有关政策,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
业;制定政策鼓励学校科技成果通过合作实施、转让、许可和投资等方式,向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完善高校与推动成果转化相关的制度文件,如职称评定、科研奖励、岗位和学院(部门)考核、经费使用等相关管理文件,用政策来吸引、鼓励、引导广大科研人员将精力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上来。
3)建立有效的成果评价和价值评估机制:通过建立成果评价机制,可以为学校科技成果的评价和转化行为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标准和依据,引导、激励和保障成果转化的有序进行,有效防止学校国有资产流失;制定学校科技成果(专利)价值评估办法或科技成果(专利)价值确定办法,逐步规范科技成果评估流程,为学校科技成果管理与转移转化提供支撑;有条件的高校根据规定,利用自身优势建立知识产权评估机构,为知识产权交易、投资、质押等活动提供支撑和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言军,周银虎,郑慧.驻济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现状及研究对策[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4(3):17-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6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2):222-225.
[3]刘双清,伍小松,王奎武,等.地方高校专利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实践和思考: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2):280-281.
[4]韩兴.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问题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1):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