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语文课堂朗读的最佳方法--朗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federers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在教学实践中我对朗读这种教学方法有切身的体会,在课堂教学发现:一些学生不愿意读书,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有的同学读书东张西望,有的同学读书有口无心,不能入情入境。而且感受到假如不读,学生就无法熟悉文章,就无从感悟文章更难以理解文章。这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和方法,切实地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一个没有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认为不读课文,就不是真正的语文课。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的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一)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地位
  就《语文课程标准》而言,朗读同样被提到很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是这样表述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二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语感”呢?从《语文课程标准》中就能找到答案。“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有学段必不可少的“目标”。在“评价建议”中还有这样的表述:“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可见,朗读就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所谓的语感就是通过朗读,把原本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言语的创造性对话活动。朗读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也是有思想潜流和心灵律动的过程。
  朗读作为一种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地位作用,特别在新课改背景下朗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关于朗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到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2)在第四阶段的目标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4)。由此可见,在教学中,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的重要性。
  (三)朗读训练应注重实效。
  1、 保证课堂朗读时间,让朗读落实。朗读不能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 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2、 明确课堂朗读目的,求朗读实效。朗读训练的安排要合理,目的要明确。什么时候进行感知性的朗读,什么时候进行理解性的朗读,什么时候进行表现性的朗读,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学生实际等因素作细 致而科学的安排。语文教学的不同阶段,朗读训练的目的、要求不同。初读课文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主要内容,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
  初读课文读音要标准,吐字要清晰、圆润,发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再读课文要流利,就是要读得连贯,节奏自然,不拖长音,速度的快慢与文章表达的内容一致。
  精读课文要达到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根据作品的内容,运用恰当的语调,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正确而充分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四)朗读训练应注重朗读技巧的点拨指导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丰富意蕴包含在语音的高低轻重缓急之中,不经过朗读训练,达不到流畅生动的朗读是很难激起情感共鸣的,更谈不上读出作者的心声。教师要用有效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依据不同学生的朗读水平,给予适当的朗读技巧的点拨。?首先,要把握好语音轻重。在读凝重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时要重读;在读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句子时要轻读。切不可能平读平叙,索然无味。其次,要把握好停顿。第三,要把握好语气。
  另外,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基调的确定,这些朗读的技巧都不容忽视。课堂时间虽有限,但当发现学生朗读过程中有缺失时,教师应该及时点拨,切不可一读了事,我们期待的是有效朗读。
  (五)朗读训练应巧用评价,促进个性朗读
  感情朗读,不是为了读而感,为了读而读,而是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内心情感的过程。教材中的各篇课文各不相同,学生与文本对话、感情朗读的指导自然应该随文而变。然而,不变的是,启发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将优秀的语言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不断积累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不断丰富对文本的个性化情感体验,进而以个性化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1.启发性评价。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障碍,形成思维的定式,这时教师可通过巧妙的语言,给予学生点拨、启发,打通学生的个性朗读之道,可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给予性性评价。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应体现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春风化雨的传授、“授之以渔”的佐证,也即带有给予性质的评价。这种评价使学生受益匪浅。譬如一些课文,学生受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局限,就带来了理解、朗读上的局限。
  3.修正性评价。在新课标的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语文教师已逐步树立起了教学的民主意识,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热情等,但出现了对课堂上形形色色的个性化解读,不论优劣、对错、是否,均给予肯定、赞扬、鼓励的态度,走进了“个性”的误区。不同感情色彩的文章有不同的朗读基调,或沉重,或悲伤,或高兴,或赞美等。如果把一篇感伤的课文读得兴高采烈时,就不能再理解为是学生的“个性朗读”了,诚然是对教材的不理解,教师就应及时修正。
  4.激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教师的人文关怀,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源泉,让其体味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收获,体验自信,应成为我们新的评价观。这样做有利于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断要求进步,以取得老师再一次地激励,彼此形成一个教学的
  良性循环体系。个性化评价需要教师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等方法捕捉学生富有个性的闪光点,为实现评价个性化提供依据。
  总之,朗读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有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范读以及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一定要认真对待,并要努力提高朗读的艺术水平,使语文课的特点真正得以体现,使学生在朗读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在指导朗读时首先应将文本心灵化,体会作品中的感情,在教学中以情激情。用自己的情极力为学生支撑一片自由的天空,引领孩子在文中潇洒地走一个来回,感受字里行间流动的情,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拨动她们的心弦,让情和智和谐共生,让情满课堂,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闪耀出动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景阳主编.《语文教学论》.
  [2] 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3] 王尚文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概论》.
  [4] 刘墨、欧阳芬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其他文献
每次的试卷分析中总有一个话题,就是学生的审题能力薄弱,各种练习与检测的错误中也总少不了因学生审题能力欠缺而导致的错误。那么学生的审题能力为什么差呢?这些学生,要求他们订正错误题时,一般不加指点或稍加提示就能发现自己的问题。责怪他们粗心,提醒他们注意,都没收到多大效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了学生的因素,我们教师、我们的课堂有没有关系呢?为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就以上问题我在日
自信心对人的一生影响极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信往往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成为强者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我发现,当今社会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不同程度存在自信心不足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要想帮助孩子今后获得成功,让孩子树立自信是关键。因此在平时的教育引导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一、创设环境、激励表扬、树立自信     环境造就人。轻松和谐优美的环境,让孩子有个积极愉快的心情,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比较具有实用性的课程,现在已经成为高中时期的必修课程,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这篇文章主要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更是一日千里,信息技术掌握不好,就无法掌握快速传递信息的能力,就一定会被淘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课堂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物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学科素养。新形势下,物理课堂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物理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技巧促成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一、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技巧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
刘建君关于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测查,结果发现,幼儿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偏食、不按时作息、挖鼻孔、咬或吮吸手指、焦虑、社会退缩、攻击性行为等方面,其中焦虑行为的检出率为4.89%,明显高于2.1%的身体瘦弱和0.61%的肥胖检出率。随着幼儿学习压力的增大,幼儿焦虑出现的比例也相应增加,这些焦虑种类繁多,表现形式多样,并呈现低龄化趋势。  幼儿焦虑情绪主要表现为:无缘无故哭泣、注意力难集中、坐立不安、找借
本文中略去了很多枯燥但严格的证明,请不要怀疑它们的正确性。我们之所以将其略去,是因为我们不希望那种乏味打搅了读者学习一种使用技巧的兴致。  读者一定不介意解以下几个方程:x 7=0,2c=6,x2 2x-3=0,m2-2m 1=0。  权当娱乐了,也可以顺便嘲笑一下笔者的水平,增加一条在众多资料中忽略本篇的理由。  我们当然希望你读到了这一句——这意味着——你继续读下去了。恭喜你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大量成功的英语教学实践,在引导、激发和控制小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注意力;引导;控制注意力;引导;控制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所要传递的各种信息,只有受到学生的注意后才能进入到他们的意识中;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如果一堂课里学生学习时注意力涣散、心不在焉,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之一、糖类代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编著《生物》教材高二年级第三章第六节的内容,本部分内容承上紧密结合植物体的代谢,进一步学习人和动物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过程和特点。代谢途径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相当复杂生物化学反应组成的,而学生缺乏有关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但这部分知识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可以联系实际
由于新课程的改革,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教育制约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受到很大新理念的挑战,从高考方式、学校管理、课堂组织形式和教育评价等都要进行变革。作为站在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准备才能胜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呢?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是适应教育事业发展、胜任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认为,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素質,特别是学科情感方面的培养则是胜任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