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

来源 :大学·阅读独唱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CHZTP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是可以一起打着伞在雨中漫步,一起骑着车在路上飞驰的伙伴;哦嗯优势有悲伤一起哭,又换了一起笑的知己;朋友是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美好存在。漫漫人生路,每个人的人生方向岁各有不同,但都同样需要来自朋友的温暖陪伴。
  朋友
  贾平凹
  朋友是磁石吸来的铁片儿、钉子、螺丝帽和小别针,只要愿意,从俗世上的任何尘土里都能吸来。现在,街上的小青年有江湖意气,喜欢把朋友的关系叫“铁哥们”,第一次听到这么说,以为是铁焊了那种牢不可破,但一想,磁石吸的就是关于铁的东西呀。这些东西,有的用力甩甩就掉了,有的怎么也甩不掉,可你没了磁性它们就全没有喽!
  我做过大概的统计,有危难时护佑过我的朋友,有贫困时周济过我的朋友,有帮我处理过鸡零狗碎事的朋友,有利用过我又反过来踹我一脚的朋友。成我事的是我的朋友,坏我事的也是我的朋友。有的人认为我没有用了不再前来,有些人我看着恶心了主动与他断交,但难处理的是那些帮我忙越帮越乱的人,是那些对我有过恩却又没完没了地向我讨人情的人。
  地球上人类最多,但你一生的交往最多的却不外乎方圆几里或十几里,朋友的圈子其实就是你人生的世界,你的为名为利的奋斗历程就是朋友的好与恶的历史。
  (有删减)
  【编辑点拨】
  作者把朋友比喻为“磁石吸来的铁片儿、钉子、螺丝帽和小别针”,把生活中的物质与欲望比喻成磁力,一旦磁力消失,“吸”来的朋友便没有了。文章运用的比喻虽简单,但其中暗含的道理却能让读者颇有所悟。后文述及见过的许多类型的“朋友”,文字真实,耐人寻味,充满生活感。
  风雨中忆萧红
  丁玲
  萧红和我认识的时候,是在一九三八年春初。很久生活在军旅之中,习惯于粗犷的我,骤睹着她的苍白的脸,紧紧闭着的嘴唇,敏捷的动作和神经质的笑声,使我觉得很特别,而唤起许多回忆,但她的说话是很自然而真率的。我很奇怪作为一个作家的她,为什么会那样少于世故......但我们都很亲切,彼此并不感觉到有什么孤僻的性格。我们尽情地在一块儿唱歌,每夜谈到很晚才睡觉。然而现在想来,我们谈得是多么的少啊!我們似乎从没有一次谈到过自己,尤其是我。然而我却以为她从没有一句话是失去了自己的,因为我们实在都太真实,太爱在朋友的面前赤裸自己的精神。
  我们分手后,就没有通过一封信。我是曾把眼睛扫遍了中国我所认识的或知道的女性朋友,而感到一种无言的寂寞。能够耐苦的,不依赖于别的力量,有才智,有气节而从事于写作的女友,是如此其寥寥啊!
  (有删减)
  【编辑点拨】
  萧红去世的消息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才传到延安,传到丁玲的耳朵里。文章深情、朴素地展现了两位女作家之间深厚的友谊。作者从外貌、动作等方面描写了与自己初次见面的萧红,写出了萧红自然而真率、少于世故的特点;又细写了两人的相处,突出了萧红真实、亲切的特点;两人分开以后,作者又将其与一般女性对比,突出了萧红的独立、能吃苦、有才智、有气节。
  论朋友
  季羡林
  人类是社会动物。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没有朋友。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搏斗。在这一场搏斗中,如果没有朋友,则形单影只,鲜有不失败者。如果有了朋友,则众志成城,鲜有不胜利者。
  因此,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上,任何国家,任何社会,没有不重视交友之道的,而中国尤甚。在宗法伦理色彩极强的中国社会中,朋友被尊为五伦之一,曰“朋友有信”。我又记得什么书中说:“朋友,以义合者也。”“信”“义”涵义大概有相通之处。后世多以“义”字来要求朋友关系,比如《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之类就是。
  《说文》对“朋”字的解释是“凤飞,群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对“友”的解释是“同志为友”。意思非常清楚。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重视友谊的故事不可胜数。最著名的是管鲍之交,钟子期和伯牙的故事等等。刘、关、张三结义更是有口皆碑。一直到今天,我们还讲究“哥儿们义气”,发展到最高程度,就是“为朋友两肋插刀”。只要不是结党营私,我们是非常重视交朋友的。我们认为,中国古代把朋友归入五伦是有道理的。
  (有删减)
  【编辑点拨】
  作者论朋友并不局限于自身经历,而是以小见大,放眼于人类社会和历史。作者为论证“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上,任何国家,任何社会,没有不重视交友之道的,而中国尤甚”这个观点,先后引用《三国演义》《说文》等经典,又例举“管鲍之交”“钟子期和伯牙”等典故,使文章既具说服力,又蕴含浓厚的文化底蕴。
  两个朋友
  [法]莫泊桑
  巴黎被包围了,挨饿了,并且已经在苟延残喘了。各处的屋顶上看不见什么鸟雀,水沟里的老鼠也稀少了。无论什么大家都肯吃。
  莫利梭先生,一个素以修理钟表为业而因为时局关系才闲住在家的人,在一月里的某个晴天的早上,正空着肚子,愁闷地沿着环城大街闲荡,走到一个被他认作朋友的同志跟前,他立刻就停住了脚步。那是索瓦日先生,一个常在河边会面的熟人。在打仗以前,每逢星期日一到黎明,莫利梭就离家了,走到这个在他视为梦寐不忘的地方,他就动手钓鱼,一直钓到黑夜为止。
  他总在这个地方遇见一个很胖又很快活的矮子,索瓦日先生,罗累圣母堂街的针线杂货店老板,也是一个醉心钓鱼的人。他们时常贴紧地坐着消磨上半天的功夫,手握着钓竿,双脚悬在水面上。
  有时候他们并不说话,有时候他们又谈天了。不过既然有相类的嗜好和相同的趣味,尽管一句话不谈,也是能够很好地相契的。
  在春天,早上10点钟光景,在恢复了青春热力的阳光下,两个钓鱼迷的背上也感到暖烘烘的。这时候,莫利梭偶尔也对他身边的那个人说:“嘿!多么和暖!”索瓦日先生的回答是:“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这一天,他们彼此认出之后,就使劲地互相握了手,在这种异样的环境里相逢,大家都是有感慨的。索瓦日先生叹了一口气低声说:“变故真不少哟!”莫利梭非常抑郁,哼着气说:“天气倒真好!今儿是今年第一个好天气!”
  (有删减)
  【编辑点拨】
  作者开篇就向读者交代了故事发生在“巴黎被包围了”的背景下,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而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之下,所出现的人物是两个最普通不过的法国人,他们曾经拥有惬意的生活,而如今只能“在异样的环境里相逢”,借此对比、凸显出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此外,作者写“两个朋友”的友谊时,并未刻意强调他们之间的友谊究竟有多深厚,但读者仍然能够从两个人的对话、语言和神态中,感受到彼此精神世界的契合。
其他文献
《所谓学习好,就是方法好》推荐:  如果你看过电影《垫底辣妹》,相信你会对影片中女主的补习老师有较深的印象。这部电影取材于真人真事,而本书就是由补习老师的原型坪田信贵所写。全书针对学习中的若干问题,由因到果予以了详细的阐述,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其中,我最喜歡的是“PDCA循环法”,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这样的循环。简单来说,这是一种检测某种学习
期刊
2019年的高考时间撞上了端午节,于是,一部分同学和老师只能“被迫取消”端午假期了。先向参与高考考务工作的老师们说声辛苦了,再祝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们金榜题名,最后祝我们所有的读者小伙伴端午节快乐!  可能有人会说,端午节不是不能说“快乐”,而要说“安康”吗?因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投江的日子,哪有什么“快乐”可言?  虽然我们已经习惯了将屈原和端午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连过节习俗也给出了“合理解释”——
期刊
说起莎士比亚,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剧中的一些名言警句、他所塑造的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以及他笔下那些经典的激动人心的故事。与莎士比亚留下的故事相比,我们对他本人却所知不多。实际上,莎士比亚或许跟我们想象中的不同,他是一个挺“现实”的人。毕竟,就算是文豪与天才,也不得不面临现实生活的难题。下面,就让我们回到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看看莎士比亚是一个怎样“现实”的人吧!  鲜为人知的演员生涯  虽然今天我们所
期刊
一画一话  《溪山行旅图》是北宋范宽创作的一幅绢本墨笔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作描绘了典型的北国景色。近观此画,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矗立在画幅正中央的一座高大山峰,密如雨点的墨痕,集合成雄伟的山川形象,落笔苍劲,层层积累,将饱经风霜的岩石刻画得浑厚天成。细线般的瀑布在高山深壑间飞泻而下,隐没在云烟缥缈的深渊中。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的脉络,再以浓厚的墨色渲染,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
期刊
第二幕  第一场巴黎。王宫中的一室  (拉佛上。)  拉佛 (跪)陛下,请您恕我冒昧,禀告您一个消息。  国王 站起来说吧。  拉佛 好,我得到宽恕,站起来了。陛下,我希望原来是您跪着向我求恕,我叫您站起来,您也能这样不费力地站起来。  国王 我也愿意这样,我很想打破你的头,再请你原谅。  拉佛 那可不敢当。可是陛下,您愿意医好您的病吗?  国王 不。  拉佛 啊,我尊贵的狐狸,不吃葡萄了吗?但是
期刊
小伙伴们,还记得2020年年末我们发起的有奖投票吗?让大家Pick自己感兴趣的作家和想要阅读的整本书,现在结果出来啦!  经过认真地统计和紧张地抽奖……Wow,我们终于确定了30名获奖的幸运小伙伴(鼓掌)。神秘奖品“盲盒”将于近期寄出,包括《一本书备考古代文化常识》《那个地方,我只想和你一起去》《路边摊,雨伞下,电影散场》,以及“整本书阅读综合实践”系列图书,等等,超丰富!  有没有搓手期待?想不
期刊
作家档案  莎士比亚(1564—1616)  全名:威廉·莎士比亚出生地:英国斯特拉特福  职业:演员、剧作家、诗人代表作:《哈姆莱特》《威尼斯商人》《李尔王》等主要成就: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诗人  走近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将近四十部戏剧、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两首叙事诗和许多其他诗歌。他用神采飞扬的语言呈现他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洞察,他所创
期刊
小说结构是小说作品的形式要素,是指小说各部分之间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在表现形态。简单地讲,结构就是谋篇布局。对于高中生来说,欣赏作品的结构,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线索,这是能将小说各部分内容穿结在一起的因素;二是力量,或是情节的力量,或是情绪的力量,或是材料的组织,这是能让线索穿结在一起的材料具有活性的因素。本期我们就继续对相关文学作品的片段做具体分析,学习赏析作品结构的方法。  文段一  ①人
期刊
怎样评价莎士比亚?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莎士比亚不仅发明了英语,他同时也创造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人性。”  作家安东尼·伯吉斯:“要想知道莎士比亚的相貌,我们只需照一下镜子。他就是我们自己,是忍受煎熬的凡人俗士,为不大不小的抱负激励,关心钱财,受欲念之害,太凡庸了。他的背像个驼峰,驮着一种神奇而又未知何故显得不相干的天才。”  大英博物馆前馆长尼尔·麦克格雷格:“莎士比亚之所以能让我们兴奋至今
期刊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的第二单元是戏剧单元,三篇课文《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都节选于經典剧作。这个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从主题上来说,探讨的是人性的“良知与悲悯”。要真正了解这几篇课文中的人物,可以结合整本书阅读来实现。《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三部作品的篇幅都不算长,同学们可以在上课之前或者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阅读整本书。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真正理解作品主题,把握人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