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通过四方面:①教师要敢于“放手”;②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去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放手”;兴趣;独立思考;创新;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教育中的实质是以学生为本,保证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培育开拓型创新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对于如何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一直是现代教学中我们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在教学实践中会出现这样的一些问题:有些老师担心自己讲得太少了,学生学不会;而有的教师说是以学生为主体,实质上却还是以“教”为主,“牵”着学生鼻子走。经过自身的学习与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教师要敢于“放手”
教师要关爱学生,但如果这样的关爱反映在教学中不符合教学规律,只顾自己的“教”,束缚了学生的发展,那么我要说,教师要敢于“放手”。
学生要有学习的独立性,决不能由别人代替,也无法代替,然而老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现象仍比比皆是,正如一位母亲再爱自己的孩子,既不能代替孩子吃饭,更不能代替他学习;老师再爱学生,亦不能代替他学习,代替他体验音乐。因此,老师要敢于放手,这里的放手指的不是放任,放纵,而是变主导为引导,放手让学生去学去实践。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
高中音乐欣赏课以聆听为主,如果教师对于作品、作者的背景,作品的音乐风格等分析讲解得太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就少了,音乐课便失去了其音乐性。该讲的应讲得简练、到位,具有启发性,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体验,思考,探究。创设音乐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根据音乐情境创作诗歌,绘画,音乐小品等,放手去实现学生真正的学。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动力。音乐课应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注重音乐的体验
有些教师讲的比听的时间还多,把精力过多的放在对音乐作品的介绍和分析上,往往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学生怎会感兴趣?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对音乐本身产生的体验和兴趣。例如:让学生充分体验民乐曲《春江花月夜》那令人陶醉的悠扬琴声;领略班得瑞樂团《寂静的山林》中那纯净的自然音乐,还有雅尼的《夜莺》散发出的浪漫诗意等等。让学生充分去体验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
(二)贴近学生生活
只有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才会让他们产生共鸣,才会提起他们的兴趣。例如:在欣赏汉族民歌中的劳动号子时,让学生边唱号子边抬钢琴;让一位同学带领大家有节奏地为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同学加油助威等,让他们去体验劳动号子的特点。
通过和学生更多的交流,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收集他们喜爱的课外优秀音乐作品,如我们校友歌手后弦充满了中国风的音乐作品《西厢》等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对音乐稳定、持久的兴趣。让学生对音乐课有所期待,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乐土。
(三)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接触音乐的渠道越来越多,如通过M3、M4、M5从网上下载音乐,甚至各式各样的音乐软件学习等,所以传统的以光碟播发,钢琴弹奏的单一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最新的音乐视频及时给学生了解,如让学生欣赏春晚的精彩节目等。还可以把Flash动画运用在《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民族音乐教学中,通过动画与音乐的结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音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运用EarMaster,Auralia等音乐软件辅助教学,学习和声、视唱练耳等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是独立性,关键是思维的独立性,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是独立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程颐:“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说明了学与思的关系,突出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根据高中生的心理已逐渐成熟的特点,教师给学生明确提出独立思考的要求,通常以设问置疑,充满趣味的设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疑达思,以思激学。用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展示,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师用口头提出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效果并不好,没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高中音乐欣赏课通过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音乐,获得感性认识,诱导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学习实践活动的灵魂和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任何成果,都具有创新性质,都是一种创造活动,创造性越明显,主体地位实现得越好。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
1.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创的,与众不同的见解。
2.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创造。
(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根据音乐创作诗歌,绘画等。
(2)对乐曲进行再创作,如改变速度,力度等。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培养的是创新型人才,作为老师,要继续学习,把“教”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正确地引导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研究,实现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他们的自我价值,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M].陕西人民出版社.
[2]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关键词:“放手”;兴趣;独立思考;创新;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教育中的实质是以学生为本,保证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培育开拓型创新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对于如何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一直是现代教学中我们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在教学实践中会出现这样的一些问题:有些老师担心自己讲得太少了,学生学不会;而有的教师说是以学生为主体,实质上却还是以“教”为主,“牵”着学生鼻子走。经过自身的学习与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教师要敢于“放手”
教师要关爱学生,但如果这样的关爱反映在教学中不符合教学规律,只顾自己的“教”,束缚了学生的发展,那么我要说,教师要敢于“放手”。
学生要有学习的独立性,决不能由别人代替,也无法代替,然而老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现象仍比比皆是,正如一位母亲再爱自己的孩子,既不能代替孩子吃饭,更不能代替他学习;老师再爱学生,亦不能代替他学习,代替他体验音乐。因此,老师要敢于放手,这里的放手指的不是放任,放纵,而是变主导为引导,放手让学生去学去实践。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
高中音乐欣赏课以聆听为主,如果教师对于作品、作者的背景,作品的音乐风格等分析讲解得太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就少了,音乐课便失去了其音乐性。该讲的应讲得简练、到位,具有启发性,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体验,思考,探究。创设音乐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根据音乐情境创作诗歌,绘画,音乐小品等,放手去实现学生真正的学。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动力。音乐课应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注重音乐的体验
有些教师讲的比听的时间还多,把精力过多的放在对音乐作品的介绍和分析上,往往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学生怎会感兴趣?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对音乐本身产生的体验和兴趣。例如:让学生充分体验民乐曲《春江花月夜》那令人陶醉的悠扬琴声;领略班得瑞樂团《寂静的山林》中那纯净的自然音乐,还有雅尼的《夜莺》散发出的浪漫诗意等等。让学生充分去体验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
(二)贴近学生生活
只有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才会让他们产生共鸣,才会提起他们的兴趣。例如:在欣赏汉族民歌中的劳动号子时,让学生边唱号子边抬钢琴;让一位同学带领大家有节奏地为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同学加油助威等,让他们去体验劳动号子的特点。
通过和学生更多的交流,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收集他们喜爱的课外优秀音乐作品,如我们校友歌手后弦充满了中国风的音乐作品《西厢》等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对音乐稳定、持久的兴趣。让学生对音乐课有所期待,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乐土。
(三)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接触音乐的渠道越来越多,如通过M3、M4、M5从网上下载音乐,甚至各式各样的音乐软件学习等,所以传统的以光碟播发,钢琴弹奏的单一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最新的音乐视频及时给学生了解,如让学生欣赏春晚的精彩节目等。还可以把Flash动画运用在《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民族音乐教学中,通过动画与音乐的结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音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运用EarMaster,Auralia等音乐软件辅助教学,学习和声、视唱练耳等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是独立性,关键是思维的独立性,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是独立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程颐:“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说明了学与思的关系,突出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根据高中生的心理已逐渐成熟的特点,教师给学生明确提出独立思考的要求,通常以设问置疑,充满趣味的设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疑达思,以思激学。用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展示,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师用口头提出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效果并不好,没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高中音乐欣赏课通过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音乐,获得感性认识,诱导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学习实践活动的灵魂和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任何成果,都具有创新性质,都是一种创造活动,创造性越明显,主体地位实现得越好。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
1.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创的,与众不同的见解。
2.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创造。
(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根据音乐创作诗歌,绘画等。
(2)对乐曲进行再创作,如改变速度,力度等。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培养的是创新型人才,作为老师,要继续学习,把“教”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正确地引导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研究,实现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他们的自我价值,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M].陕西人民出版社.
[2]高中音乐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