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论:一边是名牌忙着扎堆,合作,推出“名牌MIX名牌”的新产品,另一边是高扬“自主品牌”的大旗……MIX还是INDEPENDENT?或许这并不是选择题,而都只是商家的一种策略。套用最俗的话:“名牌来源于消费,又高于消费。”
当名牌mix名牌
关于品牌,2006年最流行,也最经典的一句话应该是《疯狂的石头》里那句台词:“班尼路,牌子!”
如今,毫无疑问,品牌、名牌正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2006年,老名牌依旧坚挺,新名牌层出不穷,但当名牌遇到名牌,我们看见的不再单纯是名牌之间相互竞争的厮杀,名牌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借势反而成了新趋势。2006年,不少名牌请来的代言人不再是明星,而是在其他领域内和自己有着同样知名度的“名牌”,越来越多的产品玩起了类似于信用卡联名卡的“名牌mix名牌”策略。比如IT品牌华硕与汽车品牌兰博基尼联合打造的笔记本;钢琴顶级品牌施坦威与钢琴演奏家郎朗联姻推出的“郎朗钢琴”,明基和西门子手机部门合并推出的“明基西门子”品牌手机,甚至也包括sina倾力打造的“名人博客”。
或许这种“名牌mix名牌”品牌策略的始祖可以追溯到迪斯尼。当年,迪斯尼公司曾把自己著名的卡通品牌与大量的文具、儿童用品相结合,近几年来,Apple公司也曾把自己的Ipod播放器和著名的U2乐队相结合,推出U2版的Ipod。
2006年,这种突破“明星代言”模式,以名牌相互渗透为核心的新品牌策略终于流行了。像施坦威推出的“郎朗钢琴”,再不是请一个演奏家代言那么简单,而是把艺术领域内的著名品牌“演奏家郎朗”拿来,推出一个全新的“郎朗”品牌,并以“六颗星”作为自己突出的品牌标志;而华硕的兰博基尼笔记本更是将兰博基尼顶级跑车的设计和工艺融入笔记本的设计之中。对于消费者来说,买一件商品,体会到的却是两个顶级品牌的核心精神。
汉语修辞中,有种修辞方法叫做“通感”。其实,当名牌遇到名牌也一样,跑车和电脑,钢琴和演奏家,名人和博客……让看似毫不关联,不同领域内的品牌在同一产品中相互辉映,可能这也是中国人的智慧。
自主品牌的“成年礼”
几年前,关于中国汽车要不要“自主品牌”的争论似乎至今还没有完结。但当有企业开始推出“名牌mix名牌”策略相互借势之时,也有长期“借势”于其它品牌的企业悄然打起了主意,终于在2006年推出了自己的品牌。
最突出的例子正出现在争论最大的汽车行业。不久前,国内汽车巨头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在与德国大众、美国通用合资20年,先后将桑塔纳、帕萨特、别克、雪佛兰等品牌引入中国市场之后,终于宣布将在2006年底前推出自主品牌轿车“荣威”。尽管这款车技术上几乎是英国罗孚的“翻版”,推出“荣威”品牌也可以说是上汽收购“罗孚”品牌受阻之后采取的无奈之举,但毕竟让不少热衷于“自主品牌”的人看到了希望。
除了汽车行业,台湾不少知名的IT代工厂也在2006年宣布将适时推出自己的品牌。不再单纯做“代工”。
不少人常常把“自主品牌”看作是“民族主义”的代名词。其实,一个成功的品牌内涵绝不可能只是“民族主义”那么狭隘。特别是对于已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企业来说,推出“自主品牌”象征着品牌意识的觉醒,其象征意义更值得关注。
当名牌mix名牌
关于品牌,2006年最流行,也最经典的一句话应该是《疯狂的石头》里那句台词:“班尼路,牌子!”
如今,毫无疑问,品牌、名牌正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2006年,老名牌依旧坚挺,新名牌层出不穷,但当名牌遇到名牌,我们看见的不再单纯是名牌之间相互竞争的厮杀,名牌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借势反而成了新趋势。2006年,不少名牌请来的代言人不再是明星,而是在其他领域内和自己有着同样知名度的“名牌”,越来越多的产品玩起了类似于信用卡联名卡的“名牌mix名牌”策略。比如IT品牌华硕与汽车品牌兰博基尼联合打造的笔记本;钢琴顶级品牌施坦威与钢琴演奏家郎朗联姻推出的“郎朗钢琴”,明基和西门子手机部门合并推出的“明基西门子”品牌手机,甚至也包括sina倾力打造的“名人博客”。
或许这种“名牌mix名牌”品牌策略的始祖可以追溯到迪斯尼。当年,迪斯尼公司曾把自己著名的卡通品牌与大量的文具、儿童用品相结合,近几年来,Apple公司也曾把自己的Ipod播放器和著名的U2乐队相结合,推出U2版的Ipod。
2006年,这种突破“明星代言”模式,以名牌相互渗透为核心的新品牌策略终于流行了。像施坦威推出的“郎朗钢琴”,再不是请一个演奏家代言那么简单,而是把艺术领域内的著名品牌“演奏家郎朗”拿来,推出一个全新的“郎朗”品牌,并以“六颗星”作为自己突出的品牌标志;而华硕的兰博基尼笔记本更是将兰博基尼顶级跑车的设计和工艺融入笔记本的设计之中。对于消费者来说,买一件商品,体会到的却是两个顶级品牌的核心精神。
汉语修辞中,有种修辞方法叫做“通感”。其实,当名牌遇到名牌也一样,跑车和电脑,钢琴和演奏家,名人和博客……让看似毫不关联,不同领域内的品牌在同一产品中相互辉映,可能这也是中国人的智慧。
自主品牌的“成年礼”
几年前,关于中国汽车要不要“自主品牌”的争论似乎至今还没有完结。但当有企业开始推出“名牌mix名牌”策略相互借势之时,也有长期“借势”于其它品牌的企业悄然打起了主意,终于在2006年推出了自己的品牌。
最突出的例子正出现在争论最大的汽车行业。不久前,国内汽车巨头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在与德国大众、美国通用合资20年,先后将桑塔纳、帕萨特、别克、雪佛兰等品牌引入中国市场之后,终于宣布将在2006年底前推出自主品牌轿车“荣威”。尽管这款车技术上几乎是英国罗孚的“翻版”,推出“荣威”品牌也可以说是上汽收购“罗孚”品牌受阻之后采取的无奈之举,但毕竟让不少热衷于“自主品牌”的人看到了希望。
除了汽车行业,台湾不少知名的IT代工厂也在2006年宣布将适时推出自己的品牌。不再单纯做“代工”。
不少人常常把“自主品牌”看作是“民族主义”的代名词。其实,一个成功的品牌内涵绝不可能只是“民族主义”那么狭隘。特别是对于已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企业来说,推出“自主品牌”象征着品牌意识的觉醒,其象征意义更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