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启发学生、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探究;内涵;内容;方法
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探究式学习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究式学习之后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行为。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师可以从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开始入手,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去解决这些疑问,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围绕学生为中心这一中心理念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教学主导者的重要角色,在课堂教学和课后的辅导中,要多提出疑问,多问自己一些为什么,也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更多的为什么,让探究式学习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焕发学生内在主体性的重要途径。目前,在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中,人们普遍从操作层面去理解探究学习的内涵,往往把探究学习当成一种方法或教学模式去实施,而没有注意其中的深含的教学思想。在教学目标方面,很多人也认为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一样仅仅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就窄化了学习内涵,造成形似而神不似的探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探究学习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结合探究教学实践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探究学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支配下的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及日常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强调一点就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究者。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的解决来构建知识。
二、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与形式
(一)作为一种教学目标的探究。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向、激励和标准作用。所谓指向作用,指目标能把师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与目标有关的教学现象上,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激励作用,指目标作为预期结果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标准作用,指目标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对教学起反馈调节作用,以考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当然,作为探究的教学目标能否起到上述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具体课程内容制订合适的探究目标,即行为目标。这种目标不能像教学目的那样笼统,而应当明确、清晰、具体,应满足学生是行为主体、采用行为动作、限定行为条件、确定行为表现程度四个条件。即便是生成性探究目标,教师也应当按照行为目标的要求来引导生的探究活动,而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
(二)作为教学方法的探究。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作为方法的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获得科学素养,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面开展的学习活动。但需要指出的是,学生不是科学家,学生的学习与真实的科学探究也不是一码事,因此不能认为文献中所描述的科学探究程序就是探究方法采用的程序。教育者就根据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教学目标,对科学探究程序加以改造,设计适合的探究教学程序或模式,使科学探究与探究教学既“形似”又“神似”。教学方法的探究还应避免唯理论与经验论,还应考虑其本身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作为方法的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积极进取精神,它更活用于可以引出多种假设的学科内容,尤其是在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理论,找出现象的因果联系时更有效。但太简单、太复杂或事实性知识不宜采用探究方法,所以,教师应在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学生发展水及自身素质等因素后,再决定是否采用以及怎样采用探究方法。
(三)作为教学原则的探究。作为教学原则的探究,是指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先不把现成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尽量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使他们养成主动、自主的学习习惯。将探究定位成学科教学原则、看作是学科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有重要意义。它既可表明探究高于方法,又避免理解上混乱。方法层面的探究强调操作性,运用时关键在于遵循探究的基本程序;原则层面的探究强调指导性,运用时关键在于把握探究的基本精神。此外,它还有助于理解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当然,探究性原则的确立并不是出于理解上的方便,学习不是从教师或书本上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个体自主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且这种建构必须由学习者本人来完成,不能由他人所取代。将探究确立为教学原则,要求学生不是接受现成知识,而是尽量通过探究获得结论。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探究性學习不仅改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还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整体提高。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深入发掘自主探究潜能。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是开放的,探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
(三)善于质疑、想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抒发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总之,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看重的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带来学习方式的变革。适时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培养探究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研究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夏园园.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措施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年5期
[2]林洪锋.探究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究式学习[J].《速读(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探究;内涵;内容;方法
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探究式学习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究式学习之后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行为。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师可以从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开始入手,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去解决这些疑问,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围绕学生为中心这一中心理念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教学主导者的重要角色,在课堂教学和课后的辅导中,要多提出疑问,多问自己一些为什么,也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更多的为什么,让探究式学习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焕发学生内在主体性的重要途径。目前,在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中,人们普遍从操作层面去理解探究学习的内涵,往往把探究学习当成一种方法或教学模式去实施,而没有注意其中的深含的教学思想。在教学目标方面,很多人也认为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一样仅仅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就窄化了学习内涵,造成形似而神不似的探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探究学习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结合探究教学实践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探究学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支配下的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及日常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强调一点就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究者。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的解决来构建知识。
二、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与形式
(一)作为一种教学目标的探究。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向、激励和标准作用。所谓指向作用,指目标能把师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与目标有关的教学现象上,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激励作用,指目标作为预期结果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标准作用,指目标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对教学起反馈调节作用,以考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当然,作为探究的教学目标能否起到上述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具体课程内容制订合适的探究目标,即行为目标。这种目标不能像教学目的那样笼统,而应当明确、清晰、具体,应满足学生是行为主体、采用行为动作、限定行为条件、确定行为表现程度四个条件。即便是生成性探究目标,教师也应当按照行为目标的要求来引导生的探究活动,而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
(二)作为教学方法的探究。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作为方法的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获得科学素养,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面开展的学习活动。但需要指出的是,学生不是科学家,学生的学习与真实的科学探究也不是一码事,因此不能认为文献中所描述的科学探究程序就是探究方法采用的程序。教育者就根据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教学目标,对科学探究程序加以改造,设计适合的探究教学程序或模式,使科学探究与探究教学既“形似”又“神似”。教学方法的探究还应避免唯理论与经验论,还应考虑其本身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作为方法的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积极进取精神,它更活用于可以引出多种假设的学科内容,尤其是在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理论,找出现象的因果联系时更有效。但太简单、太复杂或事实性知识不宜采用探究方法,所以,教师应在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学生发展水及自身素质等因素后,再决定是否采用以及怎样采用探究方法。
(三)作为教学原则的探究。作为教学原则的探究,是指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先不把现成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尽量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使他们养成主动、自主的学习习惯。将探究定位成学科教学原则、看作是学科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有重要意义。它既可表明探究高于方法,又避免理解上混乱。方法层面的探究强调操作性,运用时关键在于遵循探究的基本程序;原则层面的探究强调指导性,运用时关键在于把握探究的基本精神。此外,它还有助于理解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当然,探究性原则的确立并不是出于理解上的方便,学习不是从教师或书本上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个体自主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且这种建构必须由学习者本人来完成,不能由他人所取代。将探究确立为教学原则,要求学生不是接受现成知识,而是尽量通过探究获得结论。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探究性學习不仅改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还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整体提高。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深入发掘自主探究潜能。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是开放的,探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
(三)善于质疑、想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抒发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总之,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看重的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带来学习方式的变革。适时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培养探究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研究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夏园园.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措施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年5期
[2]林洪锋.探究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究式学习[J].《速读(下旬)》- 2018年11期